在教案中引入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在写教案时,可以利用图示和表格,增强信息的直观性,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儿歌猫和狗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儿歌猫和狗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念儿歌。
2、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诵儿歌,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学过玩手指游戏《石头剪刀布》
三、活动过程:
1、以手指游戏导入课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手心手背》。
(2)老师和幼儿一起复习手指游戏《乒板儿》。
2、引导幼儿学习新的手指变化。
(1)引导幼儿先伸出一个手指头,想一想可以变成什么?
师:“我们先伸出一个手指,动一动,想一想,象什么?”
启发幼儿伸出食指一弯一伸,变成“毛毛虫”,然后学说: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2)引导幼儿依次伸出2个、3个、4个、5个手指头,玩一玩,做一做,分别变成“小白兔、小花猫、花蝴蝶、大老虎”。
(3)指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3、完整学念儿歌。
(1)鼓励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地朗诵,并能较正确地做手指动作。
(2)引导幼儿在朗诵最后一句的时候,做大老虎吓人的动作,体验儿歌的有趣。
4、创编儿歌。
(1)师:“一个手指头还能变成什么?”(请幼儿想、说)
(2)以此方法创编2个、3个、4个、5个手指头的儿歌句子。
(3)老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内容来跟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5、结束活动。
师:“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很多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编、玩玩。”
儿歌猫和狗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画大象和长颈鹿的体形和简单动态。
2、发挥自己想象,用绘画表现大象和长颈鹿摘果子比赛的情节。
教学准备:
认识大象和长颈鹿、木偶表演、绘画材料若干
教学过程:
1、猜:导入活动,激起兴趣
2、讲解示范,画大象和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动态。
重点演示大象长鼻子及嘴巴、小眼睛、扇形大耳朵,四根柱子似的腿和细长的尾巴。长颈鹿的细长的腿,伸长的'脖子和昂起的头的动态。
3、出示图片幼儿自由观察、欣赏
4、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辅导。
5、讲评、观赏作品
(1) 让幼儿分组讲述自己所画的情节。
(2) 展示幼儿作品,请大家互相观赏并说说自己最喜爱的画,请小朋友推选出小作者来讲述他们自己编的画的内容。
儿歌猫和狗教案篇3
一目标:
1、通过复习《小雨点》对儿歌产生兴趣
2、初步学习仿编儿歌
★重点:仿编儿歌
★难点:仿编儿歌
二准备:
小黑板画笔图片录音机
三过程:
(一)导入
老师这有张图片,你看看上面都画了什么?请你猜猜我画的是咱们学过的那首儿歌的.画面啊?
(二)过程
1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看图回答问题
(1)小雨点都落在哪了?
(2)落在他们身上他们乐得怎么样了?
3、仿编儿歌
(1)教师示范仿编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小猫上,小猫乐得喵喵叫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大树上,大树乐得发了芽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滑梯上,滑梯乐得哒哒响
(2)幼儿仿编
①讨论:想一想除了落在小猫,大树,滑梯上还会落在哪?他们乐的怎么样?
②边说边做记录:请幼儿说并做记录,教师指导
4集体朗诵仿编儿歌
5游戏比比谁的声音最好听:集体说儿歌录音
6结束:录音儿歌欣赏
儿歌猫和狗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动作。
2、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看课件,猜动物
1、观察藏在屋后的长耳朵,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2、观察藏在屋后的扁嘴巴,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3、观察藏在屋后的硬硬壳,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4、观察藏在屋后的长胡子和尖耳朵,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5. 集体学学这些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二、学习并理解儿歌
1、观察场景: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熊的家。今天小动物们要去为小熊庆祝生日,而到小熊家
必须要经过一座小桥。想一想每一种小动物都是如何过桥的`?
2、学说儿歌短句
提问:谁来了?它会怎样过桥?学说:小兔走路蹦蹦跳。个别示范模仿。
3、想一想:小鸭子、小乌龟和小花猫又是怎样过桥的呢?
4、一边念儿歌,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
三、练习小动物过桥的动作,熟记儿歌。
看到屏幕上出现哪个小动物,就模仿它的动作,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四、延伸:欣赏歌曲《走路》
儿歌猫和狗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对对歌”属于语言活动中的听说游戏,它除了具有普通儿歌的语音押韵,朗朗上口,寓教于乐等特点外,还有一种整齐、呼应的节奏韵律在里面。同时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能让幼儿在感受歌谣乐趣的同时,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联想弯弯的事物,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
2、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重难点: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玩过“你问我答”的`对歌游戏,在生活中寻找过弯弯的东西。
2、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出话题。
1、出示图片——弯弯的小河。
教师:小朋友们,图中的小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弯弯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幼儿相互讨论)
2、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叫《对对歌》,里面也有许多弯弯的东西,请你听一听。
二、欣赏儿歌。
1、听儿歌cd第一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儿歌的内容——月亮、牛角、眉毛、杨柳。)
2、教师朗诵儿歌第二遍,提问:为什么这首儿歌叫《对对歌》呢?(引导幼儿感受儿歌问答式的特点。)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问句,幼儿答答句。
2、互换朗诵。(提醒幼儿注意儿歌的前一句是提问,后一句是回答,问句与答句说法不同。)
3、幼儿自由结伴,学念儿歌。(利用课件形象帮助记忆)
四、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这首儿歌讲的都是弯弯的东西,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弯弯的东西也编到儿歌里吗?让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吧!(要求:要把话说完整,就像儿歌里的句子一样。)
2、学习创编: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男女分组问答。(如:什么弯弯在头上?辫子弯弯在头上。什么弯弯在水里?鱼儿弯弯在水里。什么弯弯在河上?小桥弯弯在河上。什么弯弯在后面?尾巴弯弯在后面。)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图片,引导幼儿创编与各种形状有关的对对歌。
儿歌猫和狗教案篇6
一、活动目的:
1、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2、能正确发出:“摘”、“啥”。
3、进一步激发参与六一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每个幼儿一片“彩云”。
三、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片内容讲述。
老师带来了三幅画,你看看图片上说了什么?
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认为图片上什么最美丽?为什么?
出示图片二,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云做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帮助幼儿发准:“摘”。
出示图片三,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么知道她穿上花衣庆“六一”的?纠正“啥”的发音。
二)学习儿歌。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诵。
三)创编儿歌。
1)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引导幼儿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云,你最想做什么?把你想的方法编进儿歌里。
2)先请个别幼儿示范。
3)每个幼儿一片彩云自己练习创编儿歌。引导编号的诱饵,先把自己的儿歌编给好朋友听。
4)请幼儿大声地朗诵自己编的儿歌,给大家听,引导大家相互学习。
5)同伴间相互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
四、延伸活动:
回家之后,请爸爸妈妈把你朗诵的儿歌记下来,以后我们再请你教给大家。
五、活动反思:
由于有相应的图片内容,加上老师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所以,幼儿能比较自然、而又主动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活动中,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更激发起了幼儿创编儿歌的.兴趣,从他们创编的情况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原来的儿歌,更是结合了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创编了一首首好听的儿歌。整个过程幼儿兴趣高、学的主动、认真。
儿歌猫和狗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儿歌猫和狗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儿歌说课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