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短小精悍的读后感,能够一针见血地揭示书中的核心观点,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了孔子写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篇1
开学第一周,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孔子的故事》,内心颇为感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造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粟邑,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他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家、政治家。孔子也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在这本书里,孔子是一个善良、聪明、重情重义、诚实,为了天下太平而活着的人。
这本书详细描绘了孔子从出生到他死去的29个故事。作者李长之一丝不苟,本书几乎每一页都有两三个脚注,运输有几十多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孔子早年好学;中年就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政治上了,并且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更好的他的弟子们。而且还出国,带着自己的弟子游学了14年,学到了更多知识;晚年他轻视政治,注重,还在60多岁高龄中创作了《春秋》等书。他值得我们尊重、学习。
孔子一生说过许多名言,“名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告诉我们要诚实;“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告诉我们要认真学习、复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虚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一个字,是“仁”,并且对中国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仁学的内涵:
1、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仁者人也;
2、为人由己,这是仁学得实施方式;
3、血缘基础,总的来说,仁学就是孔子想让我们懂得忍耐,要善良。
现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不懂仁、不会爱的人,而且有些人还很残忍,残杀一些自由自在动物。这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得阻止这些不仁的人。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懂得仁并去做,我相信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篇2
学期初的时候,我从学校传达室领回来一个包裹,当着全班面取出六本红红绿绿的书籍,问他们喜欢读课外书的举手时,全班的四十八双小手高高举起,无一例外,我也愿意相信,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对课外读物的热爱,尤其还是对好的课外书籍的那种热忱,我自己就每个学期赠送全班每个同学至少一本课外书籍,总计在这班孩子身上赠书愈两百本,且都是让他们可以有所选择的,你说,他们能不爱看书吗?
言归正传,这六本书总计两套,题为《亲爱的孔子老师》,每一套三本,分别是《把心练强》、《把书读活》、《把人做好》,这一次也不是我个人给班上学生赠书,只是沾了《图书馆报》的光,免费给我们班的学生一次读书交流推广的漂书活动。由于僧多粥少,于是我按照既定方案行事:阅读比较快的同学优先阅读,且每一位拿到书的同学需要在每天的读报课时间给全班大声朗读其中一个篇章或者片段,最好好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从这个故事中所获取的所思所感。如果想要永久拥有这本《亲爱的孔子老师》,那么,你需要为它做一张漂亮的阅读小报,由于活动时间限制,我将这次漂书活动的时限定为半个月,即两个月中漂到书的同学都有机会为手中的书量身打造一份个性图书卡,从而让这次的'漂书活动更具意义。
即便是我开出的条件有些难度,可班上依然竞争激烈,被选中的固然沾沾自喜,没被选中的仍在摩拳擦掌,等着漂到书的时候为图书来一次私人定制,力争把它变成自己的书。原本打算,早上发出去的第一轮漂书,怎么着也得等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开始分享,没想到,不到中午的读报课,小周同学就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说把一本书阅读完毕。(小周,我们班的超级书博士,一天到晚就爱在班级图书角蹭书看,年阅读量超两百本。因为担心他读书过多导致近视及影响学习,我们班阅读条例才增加了“每天至多借阅两本图书”的新规定。)我拍了拍他的小脑袋,笑着责备了他一声:“又是哪一节课被你糟蹋了啊?”小周略带腼腆地回答说:“没有,今天的美术课在教室里上的,新老师只布置了一下课堂安排,其他时间让我们自由安排。”话虽如此,我也明白,光凭大半节美术课时间是啃不下一本《把人做好》的,至少也得搭上他的大课间和两节下课时间,说不定还偷借了其他课的作业时间。不管怎么样,我知道小周不会辜负这本好书,既然主动请缨,我也不好意思太过打压,于是答应他今天中午的读报课就交给他进行分享。
小周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含意义的小故事,在作者生动活泼的俏皮文字描述下,让孔子这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老人家顿时在同学们面前变成了一位“古色今香”的现代司法部长。每天一个小故事,分享者固然读得朗朗上口,被分享者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思绪翩翩。颜回被误会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眼见未必为实的道理,小吴回想起当初秋游时候误会小金捉弄晕车的小汪,后来才知道她是在给地上的小汪贴晕车贴,小丁同学更是即性讲起了“一个儿童被主持人问道假设遇到飞机失事怎么办的童真故事”,自此,同伴之间要多一些沟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猜忌,少一份误会的生活哲理呼之欲出,正如小金同学在后来的班级周记中写的那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误会,但是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去责骂别人,应该先问清楚这件事的原因和经过。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该产生的误会,即使批评了别人也是心安理得的。瞧,几乎都不需要我这个班主任再进行言语总结了,多好!
两周之后,我在班上布置了一篇以“与亲爱的孔子老师做朋友”为的班级周记,让同学们畅谈这两周读报课的收获,也可以是自己从课文找到关于孔子老师的资料故事,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选择其中出彩的部分编入最新一期读书班刊,以及放到班级博客与更多的家长和同学一起欣赏。平时最头痛写作文的小张同学在周记中摘抄了如下语句: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想,这个摘抄的过程,想必也是小张对孔子这个“老朋友”的一次新认识,也算是一种别样的阅读经历吧。楼涛同学这样说:《把心练强》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心灵越强大,人生越美好,世界更辽阔。《把书读活》告诉我们:最优秀的学习,不仅要有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有学习的方法,不仅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学习生活中的智慧。《把人做好》告诉我们:不管学什么,首先要学的是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燕萍同学则是这样理解的:古代对我而言是那么的遥远,但是来自古代的孔子老师却交给了我很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这些大道理来源于姚老师推荐的关于孔子老师平常的一些琐事。这几本书是以他的学生作为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的。虽然我并不认识孔子老师,但从这本现代化的、通熟易懂的书中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处世,如何看书。我们或许不能像孔子老师那样智慧非凡,但我们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仁慈,学会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向孔子老师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
这精彩的一幕又一幕,在孩子的笔尖流淌,跃然纸上,然后,践行在班级,每天分享一点点,每天智慧一点点。这样的读书分享,真好!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篇3
司马迁的《史记》,贯通祖国三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经典之作。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年璀璨的礼貌,生动的描述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读过这本书,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伟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记的生动描述一向鼓励我们的写作,以及我们祖国的发展,史记一出来,可谓是洛阳纸贵啊。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有辉煌的成就。《史记》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境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简便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历史旅行,读者像是穿越了时空,成了一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马迁应对面的谈话,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趣味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是啊!书是人类的朋友,书能使人进步,书能使人获得乐趣,书能使人获得知识。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孔子的故事》。
这是孔子一生所经历的事,写成了一本书,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后人虽然评论孔子过于执着,但他们却不能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本性意义,当礼道深入人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时候,严酷的刑法就会失去它的意义,这也并非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不正当得来的东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会动心。平时我们喜欢什么东西,都会千方百计得到这个东西,而不惜伤害了别人。孔子他就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他才不会用心计得到那东西。对于他来说,那是不正当的来的东西。以后我们一定要让心灵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东西虚有的外表所诱惑!
孔子一生经历的事多姿多彩,正是经历了这么多,孔子才会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家,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影响至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给我们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的人格。树立了榜样,就等于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篇5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从三字经里学来的,它让我难以忘记。尊老爱幼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品质,可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品质呢?
这个故事使我受益深浅,也让我不经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孔融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和妹妹抢东西,我身为姐姐,却连当弟弟的孔融也不如。每次吃水果,我就第一个冲过去,把最大最甜的水果吃掉,从来没想过父母和妹妹。
每次零食来串门,我总是第一个马不停蹄地跑过去,把零食抢过来,然后藏好,慢慢吃,从来没有想过妹妹。就算是妹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我也坚决不会给的!
爸爸妈妈总是教导我要学习孔融精神,可我却总是当耳边风,一句也不听。
现在想起,我后悔莫及,非常的自责,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品质,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们生活中每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将位置让给老爷爷老奶奶啊,将水果给别人吃呀,什么事都可以做的。
让我们发扬孔融精神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篇6
刚才没事看了老师让给孩子买的《孔子的故事》深有体会,我都快40岁的人了都没有都没有深入了解孔子的一生,感觉现在的孩子懂得多是有原因的
我都知道孔子是我们河南的,看了书之后我才知道在以前河南分好多小国,孔子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再往元说是殷代贵族。看了《孔子故事》我才知道孔子小时候是多么的不幸,孔子三岁父亲亡故。母亲带他移居到鲁国(现在的山东泗水县)。
孔子小时候没什么玩具玩,只是爱模仿祭祀,学着行礼玩。
孔子慢慢在鲁国的文化洗礼中长大。
孔子是有志气的'。据他的自述,在15岁已经立下了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
孔子17岁又死了母亲,经过这个挫折,孔子更发奋了。
经过了好几年孔子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但是他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
孔子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为我们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我不看这本书不知道孔子一生经历了什么,现在也没写完,经历了很多!!
现在孩子的聪明是有原因的,4年级都看这些书,我敢说有很多我们大人还没有看过!
先写这么多吧,以后想到什么再写。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篇7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有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但是鲁国有个孔子的弟子把别人赎回来后并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而换得了人格高尚的美称。但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弟子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回来产生犹豫。因为垫钱后去报销领奖,人们会说自己不仗义,不去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于是,只好假装没看见,客观来讲就是妨碍了更多的在外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不愧为一代先贤,他能够透过看似高尚的现象看到负面的影响,从一片叫好声中看到隐藏的危害。所以,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考虑它对未来的.影响与负面的影响。
这篇文章还告诉了我们,凡事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事,我们必须像孔子那样在一片叫好声中道出其负面影响!做人做事都应该考虑到其对未来的正面与负面。
点评:我们看问题,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人,才有智慧!
读了孔子写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