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撰写需要真实客观,有助于认识自身的优劣,通过事迹材料的内容能够看出个人的优秀品质,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冠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新冠事迹篇1
她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她是新临社区党总支书记,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层党员干部。值农历新春佳节,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了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大年初一开始,葛巍书记就一直带领社区人员在一线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没时间吃饭是经常的事,实在饿了就是简单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紧张,她每天在所管的辖区里不知道要走上几个来回,对居民一遍一遍的宣传,一天下来脚肿嗓哑的。因一直处在一线,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儿子送到奶奶家,儿子也才10岁,经常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一向坚强的葛书记,红了眼眶。此时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儿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诉她,此时社区的居民很需要她。挂了电话,葛书记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当中。
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奔波在各小区的“战场”上,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给的武汉返新人员名单,她冲锋陷阵,第一时间走进疑似人员的家中,事无巨细的询问情况,亲自给他们量体温,讲述在家隔离重要注意事项,每天必进入疑似人员家中,仔细掌握情况。有些居家隔离人员急需新鲜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时,主动帮助购买,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社区防疫工作站点上,她的身影从未消失过,主动发放宣传单,主动送出爱心口罩,主动排查所有疑似人员信息。
新冠事迹篇2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念头: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一种态度:责任
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肺炎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个信念:担当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
新冠事迹篇3
沁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号角吹响后,各个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奔赴防控工作一线,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岗位,却有同一个目标——做好防疫工作,守护群众身体安康。
日常防疫工作稳中求细。入户摸排是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弄清人员居住情况,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为了避免和大家过多接触,我们实行不碰面式排查。从门缝将排查表和承诺书递给业主,并交代业主填好放至门口地上,一个小时后再一个个楼层收取。隔门递表,是我们对业主的关心和保护,认真填写排查表和承诺书,是业主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消毒防护措施不留死角。除了全面消毒外,门把手、电梯按钮、电梯间、楼梯扶手、垃圾桶是我们消毒的重点,小区13个单元,我主动承担了9个单元的消毒任务,每天下楼342米,一起执勤的同志总是开玩笑说:“今天又上神农山啦,几天能登顶?”把消毒任务作为一项健身运动,是紧张的防疫工作给我的最好礼物。
卡点站岗执勤严格把控。认真做好人员出入登记工作,量体温、去向登记、证明索取、车轮鞋底消毒,每一项工作井然有条,不漏项,不马虎,只有严格把关才是对百姓真的负责。同时我们建立微信群,做好群众的后勤保障工作,日常采购、快递送达、药物速递等第一时间在群里通知。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建立档案,定期咨询,确保物资保障。
本职工作服务不脱岗。随着复工节奏的加快,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群众也越来越多,虽然大厅暂未对外开放,但我们为了确保民生工作不掉队,能够网上办理的尽可能采取网办,确需实地办公的,我们提前电话联系,告知所需准备的材料,采取预约方式,接待办事群众。执勤结束,我就奔赴大厅,来一场特殊期间我与群众的约会。
防疫是战场,作为党员志愿者,我们严格把控,为小区居民站好岗、把好关。政务服务不耽搁,作为工作人员,全力服务企业群众,让办事者温暖舒心。坚决打好这场防疫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将有我。
新冠事迹篇4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战斗、党员就是先锋”!
县委、县政府号令:全体党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走,到抗疫前线去!”县供销社党组成员阮树斌闻令即动,第一时间到土井社区报到,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用责任和担当为战区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县供销社党组成员,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筹备,县直单位居家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领取任务和民主街6个路口值守需要督办,部门需要协调,住户需要排查,防区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这就是阮树斌的战斗!饿了有方便面,困了有帐篷,一天一天,风雨无阻。
“阮主任,这多路口要守,人员不够怎么办?”“同志,请问你们谁负责?我们不能出门生活物资怎么办?”“我家老人的药用完了怎么办?”“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么办?”......作为土井社区重点封闭管理的小区,三星家园是一个开放式小区,四通八达,进出口多,人员复杂,防控难度大。阮树斌接到任务后,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制定防控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将“抗疫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插在小区内。鲜红的旗帜映入居民的眼帘,“快看,那不是供销社的阮主任吗?”“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有几个认识阮树斌的居民在自家阳台上高兴的喊道。恐慌之际,焦急的人们找到了组织,看到了希望,平复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个出口,禁止人员进出”“党员负责消毒、排查,消毒要道边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户一人”“志愿者负责宣传、劝阻、代购,做好排查台账”“干部负责住户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园微信群,发布信息、倾听民声,心理疏导、代购物资”......针对防控措施和应急救助,阮树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们要理解支持,积极配合”“我们不出去,呆在家里不添乱”,小区居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柔性服务、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该小区共排查登记350户1048名人,全部落实一日两查,一户多包,没有发生一起传染,没有发生一起投诉,民主街6个卡口也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战“疫”还在进行,“疫情不销,战斗不止”!风风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树斌率领着一群逆行者们依坚守在抗“疫”的前沿阵地,他们把岗位当战场,视居民为亲人,用党性守护堡垒,用爱心温暖民心,发扬供销人的“扁担精神”,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新冠事迹篇5
2020年注定不同寻常,这个普通的xx小县城如往常一样,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中,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经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具备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曹永利同志,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争中。
党员的排头兵
整个春节期间,曹永利一直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一名分管卫生副镇长,不仅要统筹安排,更要身体力行。在全县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那一段时间,曹永利同志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24小时手机不敢离身,经常半夜一两点刚想眯一会儿,就会接到隔离对象需要转移的通知,回到办公室已是凌晨。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他经常忙到忘记吃饭,随便一个面包或者一碗泡面便打发一餐。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当辖区内的一万三千多群众时刻面临病毒感染风险,我寝食难安啊,要是因为我个人工作上的疏忽,让老百姓们受到一丝伤害,我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党员对群众的承诺。
“疫情未灭,何以还家”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曹永利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从未回家,只能在每天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结束之后,依稀看到他的办公室灯还亮着,这是一天之中唯一能抽出陪伴家人的短暂时光。与家人的一次通话、一段视频都寄托着他对家人的无限牵挂和思念。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他也想家,也时刻牵挂着家里人,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战“疫”打响的那一刻开始,他只能强压下心头的那一抹柔软,义无反顾地冲到第一线,为保卫家园而战斗。
基层的实干家
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曹永利上传下达,部署谋划,迅速协助镇党委组织召开肺炎疫情防控会议。他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统筹安排,动员全体干部积极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单单靠基层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他带领镇、村两级干部,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告知书等多种方式,逐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切实有效的增强了群众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曹永利多次带队到市场经营环节问题频发的区域,严厉打击商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强制搭售等
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同时向镇、村各类门市下发《堆子梁镇人民政府关停经营主体通知单》,加大市场管理力度,,确保了群众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期间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为进一步将工作做实做细,他组织各村开展“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拉网式摸排。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要求,将全镇按村组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有外来人员,各小组将第一时间上报镇政府,做到外来人员的动态管理和实时跟踪监测。
群众的暖心人
他以身作则,不惧病毒感染的风险,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督查小组到重点疫区返乡人员的住所、卫生院等地进行调查摸排。他不在意自己的危险处境,却时常叮嘱其他一线工作人员。每次带队去对隔离期人员跟踪检查时,曹镇长都会叮嘱再三,生怕大家忽视了自我防护:“入户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对大家负责。”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难免也会碰到一些不配合的村民,但曹永利总是耐着性子,不厌其烦的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一位村民从外地回来,认为自己体温正常,也没有发烧咳嗽症状,就拒绝接受隔离。得知这个消息后,曹永利立刻电话联系该对象,和他足足聊了近半个小时,安抚他的情绪,给他详细讲解了疫情的严重性与隔离的重要性,最终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曹永利说:“疫情防控面前,一定不能
疏忽大意,要时刻警惕。”除此之外,曹镇长还经常帮助隔离对象解决后顾之忧。有一家三口从外地回来,需要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小孩儿的纸尿裤用光了,曹镇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多方联系,最终在县城购买了足量的纸尿裤送到该隔离对象手中,让这一家人能够安心度过隔离期,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保卫家园这场战“疫”的关键时刻,处处都能听到“我是党员我先上”声音,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像曹永利同志这样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始终默默奉献自我,只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正是因为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才给人民群众撑起一片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天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新冠事迹5篇相关文章:
★ 财务事迹5篇
★ 团日活动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