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习中积累不少经验,写实习报告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实习报告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可以让自己的经验得到记录的,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地质所实习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地质所实习报告篇1
1.实习目的
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学习过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断层、滑坡、裂隙、节理等地质现象的认识识别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鉴别页岩、大理石、方解石等矿石和洪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岩层。初步了解水里水电工程勘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现场对各种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合理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地的观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
2.实习任务
在王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龙门山脉紫平铺水库附近的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断层、裂隙等并相互讨论询问得出较为完备妥当的处理措施。
3.实习地点和过程
本次实习为期两天,集中在20xx年12月28日和29日两天。其中,28日主要学习地质现象,29日主要到水库坝区近距离观察学习,掌握水利工程勘测和地质现象处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实习内容
时间:20xx年12月28日 天气:晴 温度:1~110c 第一天的预定路线为:
学校
虹口山门(虹口)关凤沟白沙河口二王庙后门学校
后因关凤沟山体滑坡,正在进行施工,不便进行教学,故改为深溪沟,调整后的观测点顺序依次为:
虹口山门深溪沟深溪构大桥沙湾白沙河口拱桥处二王庙后山
3.1.1虹口山门
(1)水电站附近的地质条件
入眼可见,闸门及其他导水挡水建筑构筑而成的饮水式水电站:其水源来自穿流而过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其右坝肩下还有不可见隧洞用作泄洪冲沙等用途。右侧还布置有两条传送带,是将生产水泥的原料自动传送至拉法基水泥厂厂区通过高温煅烧来生产水泥。水电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峡谷。通过观察少许裸露在外的岩石并结合汪老师讲解,可以知道它们形成于泥盆纪和石炭纪,主要由灰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而水库地基是三叠系的含煤地层、砾岩和页岩,库区地形开阔,且两岸山体不对称。库区的基岩上覆盖着松散的坡积物,而河床上则覆盖着水流冲击而成的冲击物。
(2)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选问题
a: 若建在上游峡谷处,则建筑物的体积变小,变矮,因而工程用于闸门的投资会减小;但由于引水线路置于松散的坡积物上,会导致引水线路的投资增加。 b:若建在峡谷尽头,则会导致同样水头下的库容减小,闸门变高相应的投资也会增加。
综合考虑投资,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坝址。
(3)建坝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地质现状:库区靠近坝址位置为含煤地层,由水流冲击形成的松散层不厚,且主要由颗粒不大的砾岩和页岩构成,另坝肩和坝基下地基有节理存在 导致问题: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清理松散层,做一个整体底板,扩散基底压力,防止不均匀沉降。
Ⅱ.坝肩和坝基的渗漏处理措施水平方向可用黏土经压实等处理后做隔水层;竖直方向可向下打钻机,再向钻孔内灌浆来堵洞,以防止渗漏。 Ⅲ.引水隧洞旧址处的含煤层瓦斯爆炸处理措施修建通风建筑,内设抽风机等,且严禁烟火(瓦斯浓度达8%遇明火可发生爆炸,而达40%~50%时将引起窒息)
另,在运行发电过程中,发现右坝肩的松散体下游存在渗漏现象,且有加大趋势,相关人员立即采取了灌浆堵洞的防渗措施,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进行了二次防渗处理。
3.1.2深溪沟(峡谷虹口漂流段)
(1)岩层产状:入眼可见,河水水位较低,可见底,七、八月份的水位会比现今高两米左右。据王老师介绍,此处岩层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或三叠纪。观察裸露在外的河漫滩,可以发现主要由caco3构成的灰岩。新鲜的灰岩致密而坚硬,加盐酸会起气泡,在地层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峡谷,这也是深溪沟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观察可发现岩层的层面走向与河流走向角度较大,几乎垂直,因此深溪沟峡谷是横谷。再观察可发现层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岩层,又可确定岩层存在泥裂现象。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有浅灰、深灰。灰白三色,这都是灰页岩。灰页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鲜的灰页岩质地坚硬,用榔头划动会起白痕,敲击其边角溅起碎星、脆性大。砂岩、泥岩和页岩发生强烈错动,形成方解石脉;泥岩全风化形成软弱夹层;caco3的页岩、灰岩形成夹砂岩,这样的岩层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铺水库,一路观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发现较大溶洞。且岩层的延续性不是特别好。
根据岩溶形成的条件:a、可溶性岩石;b、岩石的裂隙性要足够高;c、水的溶蚀能力要足够大;d、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需满足要求。这里的前三个要求都以满足,但因为是静水,所以不满足第四个要求,因此不会渗漏。
龙门山的飞来峰构造:上层是灰岩,下层是含煤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
3.1.3深溪沟大桥
岩层产状:横谷:延伸方向和层面方向夹角大于80度,近于垂直。适于修坝修桥。倾角小于300时,坝基和坝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产生滑移,稳定性不够。而深溪沟大桥附近的裸露基岩是中到薄层状的灰岩,且倾角很陡,不易滑坡。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湾
此处主要是认识滑坡现象,我们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进行观测。右侧的弧形小山体,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地质所实习报告篇2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所实习报告篇3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_级土木工程专业在_月_号在_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1、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所实习报告篇4
第一章 绪??
一、实习目的
(1)主要内容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
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 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习时间:20__年08月27日至20__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 李猛
(4)分组情况
参加此次实习的有地质工程20__级及单招班。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
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
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s,最小流量10.7s。南侧为
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
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s,最小流量0.60s。
三、前人工作
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习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由于在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
?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目强(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指出,河南省东秦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席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的地方;
?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河南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
地质所实习报告篇5
地质学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时间:
一、序??
1、实习时间:xxxx、实习地点:
年10月21-23日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国地质博物馆(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况: (1)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类型。 可看到石灰岩层面构造、单斜构造、穹窿构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环境
?
(2)碓石口-碓臼峪
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
4.实习仪器及调查方法:
(1)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卷尺、标本袋、照相机、地形图、记录本、铅笔等 (2)调查方法:
a、岩性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选择地质露头作为观测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a岩性观察内容 沉积岩-
颜色:注意区别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矿物成分:继承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的矿物 结构:碎屑结构
构造:层理、波痕、结核、化石 岩浆岩-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 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 构造:气孔、杏仁、流纹等 变质岩-
矿物成分:特有矿物 结构: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构造:片理、片麻、千枚构造 b.构造观察内容
层理构造:注意区分层面和节理面 褶皱构造:观察褶曲类型 断裂构造:断层和节理 b、地质露头的测量方法 产状的测量注意事项:
a.查明所测的层面是岩层上层面还是下层面,二者倾向差180度
b.所测层面应能代表整个岩层的产状
c.测量倾角时,一定要测量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c.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 d.野外记录的内容
记录形式: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 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
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露头或剖面的性质、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5.基础资料:
附表1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
附表2 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分类
地质所实习报告篇6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实习仪器地质罗盘 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
1)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
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地质所实习报告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