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因材施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
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
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 :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
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
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篇4
?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篇5
?春晓》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复习诗歌《迎春花》。
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幼儿园古诗《画》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