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制定教案时,需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与需求,理想的教案应设有反思环节,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
2.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内容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蚂蚁的生活习性、会唱《蚂蚁搬豆》的歌。
2.物质准备: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大图书、故事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蚂蚁搬豆》的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去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及时鼓励。
3.小结:小蚂蚁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们又出去找食物,它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画面内容
1.师幼共同欣赏故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操作ppt,逐页为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提问:它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重点引导。
2.集体阅读绘本图书,再次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和幼儿利用大的绘本图书再次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重点提问:小蚂蚁自己搬不动西瓜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有哪些好办法?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结合图片讲述,体验交流乐趣
1.幼儿自选故事图片和同伴进行交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达和讲述,用动作或语言支持幼儿的表达。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图书区,幼儿可以自己阅读,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篇2
一、活动背景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于是,我们挖掘绘本中教育因素,结合语言、艺术领域开展相关的活动,本活动设计侧重于艺术领域的绘画活动,通过绘本的阅读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主要情节,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以及背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与西瓜间所发生的故事展开绘画活动,运用线条符号添加,增加蚂蚁动态的表现,使画面更生动,形象。
二、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
?蚂蚁和西瓜》(艺术)
活动目标:
1、回忆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主要情节及绘本中蚂蚁的各种表情和动作,感受绘本色彩简约、情趣生动的美。
2、尝试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西瓜,大胆想象,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3、体验用不同的绘画方式作画以及创意绘画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还记得昨天看过《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为了把大西瓜搬回家,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最后,他们还把西瓜皮当成了一个西瓜大滑梯呢!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故事里哪只小蚂蚁的样子呢?
(评析:《蚂蚁和西瓜》是一本幼儿喜欢的绘本,画面蚂蚁的形象生动,可爱,通过阅读幼儿熟悉蚂蚁的动态特征,以及西瓜被蚂蚁啃过后的样子,为幼儿作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作好了铺垫。)
二、故事回忆,欣赏幻灯片。
1、师: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吧!
2、集体阅读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蚂蚁们又热又渴,出门找水喝,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我们把它搬回家吧!”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瞧,连小触角也来帮忙了,可还是推不动。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你们瞧,大家忙开了,有的用铲子铲,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绳子吊,有的用肩扛,有的两人抬……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大西瓜终于被顺利的搬回了家。
(评析:通过欣赏幻灯片,集体再次回忆故事的情景,帮助幼儿加深对蚂蚁和西瓜的印象很有帮助,但在活动后发现此环节不宜时间过长,应有选择地看几个画面即可。)
3、师:可没想到啊,小蚂蚁把剩下的大西瓜皮当成了一个西瓜大滑梯。瞧!大家玩得多开心啊!
三、动态形象 ,添画示范。
这么有趣的故事,我都忍不住画下来了!我呀,最喜欢那几只发现了大西瓜的小蚂蚁,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小蚂蚁发现西瓜时多开心啊!
(一)分析动态,添画肢体(单图一)
1、师:你能从哪里看出来他们很开心?
(评析:幼儿能积极地将自己所观察到的蚂蚁动态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为绘画伏笔。)
2、师:我也来变只跳起来的小蚂蚁吧,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触角翘一翘,我的蚂蚁跳起来。(或变跑出来的小蚂蚁)
(评析:教师边讲解边画蚂蚁相关动作姿态,这种借助于语言的提示,动作表演,及时绘画的方法,给了幼儿很新颖的示范,加深了幼儿对蚂蚁动态的印象。
(二)观察表情,添画局部(单图二)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关键让幼儿仔细观察蚂蚁的不同表情,能为幼儿绘画蚂蚁的面部动态提供很好的帮助,在实际得学习活动中,发现此环节很重要。)
1、师:赶紧尝尝吧,小蚂蚁吃得多开心啊!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2.师:我们的小蚂蚁:张开大嘴巴,眼睛眯成线,伸出小舌头,趴下身子吃得欢。
3.师:我们把好吃的大西瓜搬回家吧 !瞧,你觉得小蚂蚁能搬动大西瓜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观察线条符号添加的作用(单图三)
1.师:我们发现,冒出小汗滴,两脚颤巍巍,蚂蚁用力推,嗨哟嗨哟嗨!
2.师:如果我想让西瓜看起来更加好吃,可添加小汗滴(请幼儿尝试添加)
3.小结:原来只要小手小脚弯一弯 ,眼睛嘴巴动一动,可爱的小蚂蚁就画出来了,如果再加上几滴小汗珠或几滴西瓜汁,或是几条波浪线,可爱的小蚂蚁就更加有趣了。
(评析:在幼儿绘画之前提示幼儿观察画面的添加线条符号的作用,鼓励幼儿在绘画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蚂蚁的动态形象很生动。)
四、示范西瓜做法。
1、师:如果还有一块西瓜,我们把这块西瓜放到草地上,一定又会引来一大群的蚂蚁!
2、师:那我们再来变块大西瓜吧,西瓜怎么变呢?看我的!(教师示范做法)如果你需要,可以把西瓜用剪刀修剪掉一些。
3、师:现在就把大西瓜放到空地上吧!(放到作业纸上)
(评析:在教学活动后发现,这个操作环节可以放在活动前期准备中,这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绘画蚂蚁的不同姿态。)
五、绘画创作。
1、师:今天又来了许多许多的小蚂蚁,看见了这快大西瓜,这些蚂蚁看到西瓜会有什么反应呢?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评析:这句导入语很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给幼儿创造的空间,鼓励幼儿绘画出与画面不同的蚂蚁姿态。)
2、师:想不想也把它们画下来呢?想一想先做什么,再画什么?当你听到音乐开始播放,你的工作就开始,当听到音乐停止就请你放下你手中的笔,搬好椅子快快回到座位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编的故事。
(评析:在绘画结束后,尝试编的故事,然后与同伴分享,可以让幼儿大胆地想象自己画面的内容,为介绍作品作准备。)
六、评价。
教师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注意评价幼儿作品中好的动态,表情和辅助线添加。
师:你画的小蚂蚁在做什么呢?
(评析:提供幼儿讲述自己作品的机会,重点说说蚂蚁的动态)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
师:老师很喜欢这幅画里的小蚂蚁!它……(神态、表情)所以我最喜欢这幅小蚂蚁。
(评析:教师从蚂蚁的神态、表情进行点评,如果在注意一下添加线条符号的作用就更好了。)
师:我知道你们的故事一定还有更精彩的,那就回班后告诉更多的朋友吧。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篇3
设计意图:
一块西瓜在蚂蚁看来,多么的庞大,多么的诱人!为了把好吃的西瓜带回家,蚂蚁们集体出动……先把家里装满,再痛快地饱餐一顿,最后还在西瓜上玩滑梯。蚂蚁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也是在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们的象征,蚂蚁和孩子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这也是作者精心的构思所在。孩子们一定会沉浸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中,同时,也会被蚂蚁们的勤劳、乐天,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感染。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小蚂蚁搬西瓜的不同方法。
2、感知同伴之间合作分享的情感。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讲述小蚂蚁搬西瓜的各种不同的'方法。
活动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ppt,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价值分析:以搬西瓜为线索导入故事内容,引发兴趣。
1、夏天真热啊,吃西瓜一定能让我们很凉快,谁能搬的动这么大一筐的西瓜?
2、有几只可爱的小蚂蚁也碰到了和我们一样的情况,一起来瞧瞧发生了什么呢?
二、蚂蚁搬西瓜
价值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合理想象、大胆讲述帮助小蚂蚁搬西瓜的办法,知道合作力量大。
1、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
1)蚂蚁找到了一块这么大的西瓜心里面怎么样啊?(心情)
2)它们吃饱了那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呢?(分享)
3)蚂蚁们成功了吗?这可怎么办呢?(合作)
4)蚂蚁家族都来搬西瓜可惜都没有成功,它们讨论决定只搬走西瓜瓤,把西瓜皮留下,想一想怎么把西瓜瓤取下来?(验证)
5)蚂蚁家族又犯愁了,取来这么多的西瓜瓤怎么搬回去呢?
小结:蚂蚁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搬西瓜,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三、合作力量大
价值分析:亲身实践,进一步感知合作的力量大。
1、讨论:你喜欢这些小蚂蚁吗?为什么?
小结:我们都喜欢这群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的小蚂蚁。
2、师幼一起搬西瓜。
活动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及故事发展思维导图。
2、绘本人手一本。
3、表演用道具:可分割的大西瓜;棍子、铁铲等工具 。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西瓜和小蚂蚁画面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1、这是一片怎样的西瓜?
2、谁可能会最早发现这片西瓜?
二、提出猜想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播放绘本 ppt 的 p1 页,幼儿观察讲述画面的内容。
2、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面(p2)提问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讨论:
(1)蚂蚁们一下子就吃饱了,可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
(2)你猜蚂蚁队长在说什么?(幼儿简单讨论,引出搬回家)
3、猜想活动:教师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幼儿的猜想。
(1)小蚂蚁们会怎样搬西瓜呢?
(2)蚂蚁的数量太少搬不动怎么办?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看到西瓜搬不动,你会怎么办?
二、幼儿阅读绘本,梳理故事脉络。
1、幼儿人手一本图书快速阅读,教师提醒幼儿在书中寻找猜想问题的答案。
2、帮助幼儿在思维导图的索引下,对比幼儿的猜想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蚂蚁们吃西瓜——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大家一起办搬——叫帮手、用工具——大西瓜切小块——分工行动
三、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扮演蚂蚁小队长引领幼儿表演故事 2-3 次。
四、观看 ppt 在讨论中赏析故事的结尾。
1、出示西瓜皮图片 p9,幼儿讨论。
2、瓜肉都搬走了,还剩下西瓜皮有用吗?
3、看看蚂蚁们是否和你们想的一样,它们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4、出示滑梯图片 p10。蚂蚁把西瓜皮当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五、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的精神。
1、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动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2、总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
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末,在这本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 不同,孩子可以讲出很多好玩的故事。我使用了观察法、迁移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 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细节,猜测故事情节,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充分发挥了幼 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教师只是以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 份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 两点。绘本阅读教学中要优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最终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幼儿园应坚持绘本教学不松懈。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一、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故事活泼快乐的情趣。
二、能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对绘本阅读感兴趣。
三、知道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知道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蚂蚁与西瓜ppt、皮球、游戏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看他是谁啊?(小蚂蚁)
2、今天小蚂蚁遇到了一件好事情,你们猜猜她遇到了什么事?(幼儿自由想象)
3、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边讲边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ppt1师:来看这张图片,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好事啊?(对,遇到了一块西瓜。)
2、出示ppt2师:今天小蚂蚁在草地上遇到了一块西瓜,他们可高兴了,西瓜红红的、大大的,有好多好多的汁,看起来真诱人呀! 他们吃起来,西瓜真好吃,我们赶快把它搬回家吧。
提问:如果你是小蚂蚁的话你会不会把它搬回家啊?(会)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3、出示ppt3师:嘿呦嘿呦,一只蚂蚁,两只蚂蚁,四只蚂蚁,他们推呀推,却怎么也推不动,都累得趴倒在地上。
提问:就这四只蚂蚁他们能搬动这么大的西瓜吗?(不能)为什么不能?(突出小蚂蚁的"小"和大西瓜的"大"。)那搬不回去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帮他想一个办法吧?(幼儿自由想象。)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想的办法。
4、出示ppt4-12师:其中一只小蚂蚁说快把大家喊过来吧。他们让一只蚂蚁去蚂蚁城堡里搬救兵,这只蚂蚁大呼:"喂,我们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了。" 蚂蚁们来到这后看到这么大的一个西瓜太高兴了,他们高兴的说:"太棒了",开始一起搬起西瓜来。只听见他们的口号声"一二,嘿呦嘿呦"的声音,可是,怎么不动呀?西瓜太大了,他们还是抬不动,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用铲子,把西瓜一块一块的缠铲成小块,蚂蚁们再一起一块一块的运回家。这个办法好不好?(好)你看他们有的负责铲,有的负责把铲下来的西瓜块从西瓜上运下来,有的负责往家里运。他们分工合作。忙的可而热闹了!家里每个地方都放满了西瓜,太多了都快放不下了。
讨论:(1)、小蚂蚁聪不聪明?(聪明)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困难解决了啊?(动脑筋,想办法。)我们也要学习小蚂蚁这样。
(2)、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那四只蚂蚁搬不回家,而这么多蚂蚁把西瓜搬回家了呢?
(西瓜对蚂蚁来说就像是一座大山,光靠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有很多的蚂蚁一起合作,齐心协力,团结在一起力量才会更大,团结力量大。)
小结:所以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要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和小朋友们要团结,团结力量才会更大。
5、出示ppt13--15继续讲故事:他们决定把剩下的西瓜都吃了,他们的`肚子已经涨的要爆炸了。最后还剩下一块西瓜皮,蚂蚁用剩下的西瓜皮做了一个西瓜滑梯。
6、出示封面ppt那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蚂蚁与西瓜》。
三、游戏《双人夹球走》。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的合作的游戏《双人夹球走》,这个游戏只有你们一起团结合作才能成功。
附:故事《蚂蚁和西瓜》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注意,去请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一起推呀,撬呀,忙得满头大汗,但是西瓜还是闻风不动。爱动脑筋的小蚂蚁们没有放弃,它们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铁铲去挖西瓜,他们分工合作终于将西瓜一块一块搬运回家。最后大家还把瓜皮搬到海边当滑滑梯,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体验“小”蚂蚁想办法搬“大”西瓜的快乐。
2、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简单的语词和动作,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
重点难点:
理解动词“趴”“啃”“捧”等。观察每只小蚂蚁用的不同动作,有“推”“踢”“背”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大小差异,激发阅读兴趣。
1、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啊?
2、师:大西瓜引来了一些小小的动物,会是谁呢?
二、愿意大胆表现,感受情节有趣。
1、蚂蚁怎样吃西瓜。
(1)师:说了那么多小小的动物,请它出来吧。谁呀?来了几只小蚂蚁?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他们在干嘛?他们是怎么吃的?
(3)坐在西瓜上的蚂蚁是怎么吃的?有一只小蚂蚁的打扮有些特别,哪只呀?小黑帽在干什么呢?
(4)它说了什么?
2、蚂蚁怎样搬西瓜。
(1)第一个冲上来的是谁?用了一个什么动作呢?那这样吧,我来叫上我的一个朋友,看看我是怎么叫的。谁是我的好朋友?我用背在干什么?我的好朋友呢?
(2)再请两个朋友,怎么说?
(3)看来四个朋友不行,怎么办?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快一起来搬西瓜吧。
(4)动了没有?是不是哪只小蚂蚁偷懒?为什么没人偷懒,都搬不动呢?所有的朋友都来了,为什么还是搬不动?
3、搬不动怎么办?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办呢?我也想了一个好办法,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办法。
4、西瓜皮有什么用?
师:西瓜吃完了,剩下什么了?小蚂蚁扛着西瓜皮要干什么?西瓜皮除了可以做小蚂蚁的滑滑梯,还可以做什么呢?
活动延伸:
介绍绘本,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师:其实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些地方老师没有放出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蚂蚁和西瓜》。我有这本书,等会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好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篇7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
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
1.观看图片,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帮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三、创设游戏情景,幼儿撕贴添画
1.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四、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