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的教案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情感投入,详细的教案设计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四年级上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398-188090555
42062034641036+60
1004214080-2830800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163+2056042
学生在作业纸上直接进行口算。
集体核对。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随堂作业本上。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2、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问: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5、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6、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教师板书:
123+154154+123
比较:和复习(2)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看图说一说: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王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说算式。
学生回答,明确数量关系、运算顺序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指名板演算式。
学生回答:复习(2)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现在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出示:
123+154154+123
(1)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2)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次乘法还可以同时计算。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1)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校对答案。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并交流。
独立计算。
学生归纳并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4、对比练习(做想想做做第6题)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互说。
独立做题。
(1)独立观察、判断、改正。
(2)汇报、交流
(1)独立计算
(2)比较,交流。
(1)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2)比较条件、问题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
六、作业设计。
1、用递等式计算。
28070+15818+9425
461283-73453-254
2、一枝钢笔28元,一本练习本2元,小华带了100元,打算买2枝钢笔和9本练习本,钱够吗?
3、一辆快客3小时行驶了315千米,一辆普通客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快客每小时比普通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教后反思:
略。
小学四年级上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小学四年级上教案篇3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村居》一诗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他联系旧知,问:;这句诗和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咏柳》。;我不失时机地说:;《咏柳》写出了柳树之绿,这句诗写出了柳树的什么?;;柳树醉了。;;柳树为什么会醉呢?;;因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四年级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课件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课件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课件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课件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课件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m。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m。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m。
(课件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课件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课件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课件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课件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小学四年级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信封和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信封和信纸)
2.今天的课我们不用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指名说说。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绍的提纲。
(3)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魅力,能说说吗?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2)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提纲。
(3)分组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提纲。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反思:
学习读书名言。
(1)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读,正音。
(3)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背诵名言。
小学四年级上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