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读书体验的总结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和意义,读完一部有意义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我们的地球》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第一次读《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时,这让我对我们的家园——地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本书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爷爷以文学随笔的形式写下的地质地理科普读物。《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具有知识的丰富性,笔调轻松有趣味性、文情并茂、深入浅出。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有着12000多公里呢!
看了这本说让我了解了地震原理,地源的位置绝大多数在某些地质构造带上,特别是在断裂带上。这些都是可以直接见到或感觉到的'现象,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事实。一年全球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浅震,一般在地下5千米——20千米。虽然每隔几秒就有一次地震或几次地震,但从历史的记录来看,破坏性大以致毁灭性的地震,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渺小的星体,是太阳系行星家族中一个壮年的成员,有丰富的多种物质,构成它外层的气、水、石三圈,对生命滋生和生物发展,具有其他行星所不及的特殊优越条件。
听我解说了这些知识,你还不心动吗?赶快去看看这本书吧!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篇2
最近又读了一本新书—《看看我们的地球》,其中开篇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人类只是这家园里卑微渺小的物种之一,凭着智慧征服了海洋陆地。却不能像其他物种一样,同类之间和平共处,这是人类必须要学习和思考的事情。
人类凭借聪明的大脑,深远的见地和手中的枪炮,几乎掌握了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从而获取对世间万物的支配权。但是大自然也有她无情而公正的法则,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好比在一片土地上,如果只够生活10万人,却居住了100万人,就意味着贫穷、拥挤和灾难的降临;人类之间的互相敌视,互相仇杀,也违抗了大自然的法则。地球是人类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必须学会相互尊重,荣辱与共,同舟共济,才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书中还有许多故事,如地图和指南针,沼泽上崛起的帝国和拥有万里锦绣河山的东方文明古国等等,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让我轻松的感受历史、感受地理、感受艺术。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篇3
中国出版界的元老张元济先生有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今天我读的这本好书,就是由杨九俊主编给我们写的一本书,《看看我们的地球》。
古人曾说,天圆地方。关于地球形状的讨论,自古代起就有。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才真正知道了地球的真正形状。
其中我喜欢这其中一篇就是《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地球顺着一定方向,他是从西到东的,每天自转一次。他这样旋转,所依的轴,名字是地轴。地轴的两端,名字是南北极。
这一篇给我们介绍了:赤道平面、赤道、地轴、远日点和近日点。
还有一篇,我觉得很特别,就是《侏罗纪与中国地势》我一看到侏罗纪这个词非常的疑惑。原来如此,侏罗纪以后一直到今天,在中国所生长的地层级不完全呢!
比如新生式的停积物,中国已经发现了共有几种,那就是含煤层的泥砂岩。在辽河流域,朝阳,抚顺等出的每层有大部分是属于这个时代的。
这本书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告诉了我们世界很多奇妙的事,世界是广大,很辽阔的,还教会了我们一些生活常识,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和一些以前我们不懂,现在看了这本书,我们懂的事。希望你们也去看一看,说不定也能得到很大的道理呢!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篇4
地球有多少岁了?许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们用各种各样的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有人试着挖掘地球的内部,有人试图算出地球100年旋转了多少时间,差了多少时间,还有人相信圣经里说的,认为上帝用6天就创造了这美丽的星球。
而《看看我们的地球》的作者李四光认为光考察地球的一部分是不够的',应该进行全面的挖掘与观察。
还有一些人,他们来自网络,相信地球已经有四十多亿岁了。
要问其中我最相信你一个结果要数最后一项,因为那是现代科学家们通过多次的考察研究出来的结果。
可是不久后网络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果,比如45。5亿岁i,60亿岁,70亿岁……
我的心里开始纠结起来,该相信哪一个呢?后来,我思来想去,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观点。
就像书里写过的一种方法一样:有一个科学家认为地球是由太阳分解出来的一个“熔岩球”,经过漫长的时间,慢慢成行,就像熔岩固化那样……照这样推算那个科学家就认为地球不会有超过11年的生命。这在理论上的误差已经算是很小的了。
尽管如此,它还仅仅是个推论。
就比方说,你捡到一位孤儿,这位孤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生的。这时你查他的骨龄,发现七岁四个月,但骨头是怀孕时就长出来的,因为一般的怀孕是9个月,所以七岁四个月减去九个月,就是六岁七个月。但这也不能确定,因为在成长中这位孤儿可能会因为缺乏营养,而让骨头停止不长……所以,你推算出这位的年龄大于或等于六岁七个月。这就是一个比较准确,但不是最精准的推论。
有些问题看似无聊,但只要你动动脑筋仔细思考一下,可能找不到什么确切的答案,但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篇5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每天都绕着太阳转,让地球有了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想必大家对他都不陌生,《看看我们的地球》这一本书中就有许多他的文章,这本书可以带你领略许多地球的知识,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地球,读完以后,相信都能成为一个小小“地质专家”。
在这众多的故事,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从地球看宇宙》。宇宙,从地球上看是一个浩瀚无边的地方,你以为你现在仰头看到的天空就是宇宙吗?人类只是世界中很渺小的`动物,看到的东西自然也就少。宇宙远不止人类看到的这些,我们看到的只是宇宙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探索呢!宇宙中没有氧气,重力也很大,在宇宙中你只要轻轻一跳,就可以蹦得很高,甚至飞出天际。
看完《地热》这篇文章后,我的感触更大了。《地热》告诉我们,从地球的表面到它的深部,温度会持续增加。据资料记载,亚洲在向下40米左右上升1度,欧洲再向下28~36米上升1度,北美在向下40~50米上升1度。哇,我们假定每向下100米的地温增加3度,那么只要往下走4千米,温度就得增加1200度了,地球可真是让我们捉摸不透啊!
除了我说的这些文章,《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文章,都非常有趣,既可以了解地球,又可以了解人类等各种地球上的事物。
这一整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地质学太有趣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像李四光爷爷一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做贡献!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篇6
最近看了一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那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笔下的《看看我们的地球》。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球为什么会发热?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和实验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对其他天体的探索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摄氏度,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
还有地球的起源问题,书中的科学家们也都做了各种不同的猜测和说法,争论两种:一种说,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直到现在,它里边还保存着原有的大量热量。这种热量也还在继续不断地慢慢变冷。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感到了地球奥秘震撼我心,我们的一切都是地球赋予我们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爱护它,不要肆意向它索取。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篇7
最近,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看看我们的地球》。我兴奋不已,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写地质方面的,有冰川、土地、天文、风水等等,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手不释卷。
比如第一章,他没有呆板地直接说:“在某个地方,有着怎样的环境,它……”而是以“地球的年龄”作为标题,让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再比如第五章,他让我们看地球的历史去计算地球的年龄,你一定会说:“什么?这不可能!”可他们就是做到了,这也验证的一句古话:你做不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你得不到的东西总有人能得到。
我也看过很多的关于地球的书,但是《看看我们的地球》我的感触最深,他告诉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的世界里,我们现在只是其中无比渺小的一员,我们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