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观影后,我都会写下观后感,这是我记录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渲染和情节推进的感悟和领悟,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们的青春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1
我在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看完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我哭了。到底是因为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为阮莞的“傻”而叹息,为郑薇与陈孝正的爱情而伤心,为老张的痴情而感动,也为命运的无情的捉弄而遗憾。
这是我们大学的缩影,是我们青春的一部乐曲。我们可能会经历和他们一样的事情,一起在大学共同渡过美好而令人怀念的时光。但是,大学四年像坐一列火车,到站了总要分别,各奔东西。每一次的相遇也就意味着离别。每一次,我们都会感到命运的残酷。
郑薇在最后说:“其实生活中不是只有爱情,还有其他的东西。”的确,在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后,才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生存,要工作,要家庭。希望我们不会像阮莞一样,为爱情丢了生命,既可怜又可悲。她是为爱情而生的,但是,生活并不只是这样。爱情就像烟火,灿烂过后也会慢慢消散了。维系爱情的将会是亲情。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我们可以没有顾虑地去挥霍我们的时间,青春是我们可以大哭大闹。青春是什么?也许当你没有了青春时,才会明白青春到底是什么。我们的青春终将逝去,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哭过笑过,也喜过悲过。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场景。似是一场电影,青春定格在最美丽最灿烂的那一幕。我们在青春的时光里,可以尽情展现我们的个性,尽情挥霍,因为,我们有这个资本,希望在我们年老时,可以没有遗憾,因为我们在青春的时光里展现了我们最灿烂的瞬间。
这是一段我们永远会怀念的时光,这时的我们,鲜明洒脱,有个性,有棱有角。就像那句歌词:“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也许伴着时光的脚步,这一切终将逝去,我们也被社会磨得圆滑、世故。但是,我们用不会忘记这段时光。
看了这部电影,我有些伤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的父母会老去,朋友会离去,手足也会有自己的家庭,我们能依靠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独立。因为,我们的青春也会远去。人不可能永远依赖者谁,所以应该学会独立和忘记。
希望我们的青春不会有遗憾,活出最鲜亮的自己!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2
相比电影的《致青春》我更喜欢原著的结局,郑微是注定和林静一辈子的!其实,女人一生大概需要两类男人,年轻的时候陪她轰轰烈烈,年长时陪她细水留长,但往往这两者都不是同个人所以,林静第一次见陈孝正,就对郑微说:他不适合你。
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6日起在全国上映,截止26日23点,据不完全统计,该片首映日票房已经超过4500万,超越《泰囧》的首日票房3500万,刷新2d电影史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26日零点点映,午夜场以3.1万人和101万票房创下20xx年午夜场的最高纪录。
看完《致青春》这部电影。心绪难平,发人深省。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一定都有美好的结局,对青春也没有挥之不去的遗憾!大家在一起的青春无论开心还是不快都是用来怀念的!不存在对与错,只有淡淡的释怀!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几个主人公都有各自的爱情观价值观,郑微是像太阳一样的人,敢爱敢恨,应该有赵薇自己的`影子,她的青春有遗憾却没有后悔,可惜她的这两个男人都没那么完美,可她最终学会了如何去爱。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致青春的结局让人思考。许开阳和曾毓结婚了,郑微这个敢爱敢恨的玉面小飞龙最后谁也没有选择。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阿正的选择我个人觉得无所谓对错。真没有想到那个送满天星的是张开。很欣慰看到小北过得很好就好,青春的我们总是容易冲动。
在时间的熔炉里,没有什么可以不朽。如果真想不朽,只有在最高点最炽烈最灿烂的时候,戛然而止,或是感情,或是那个人。就像男人,总会怀念得不到的女人一样。感谢在我生命中绽放过的青春,如果当初,我们再勇敢执着一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美好的结局。青春的路上,没有对与错,没有谁亏欠谁,因为曾经一起走过青春的路,所以或许永远不必对青春抱有挥之不去的遗憾。珍惜眼前的日子就是给青春最好的结局吧。
和你爱的人去看《致青春》吧,电影终了,执子之手,告诉她:“青春虽已散场,幸好,你在身旁!”这是多少人羡慕的“致青春”的最好结局。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3
?致青春》又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家辛夷坞创作的一部青春小说。之前,被改编成电影《致青春》。我是先看的电影,很喜欢电影里面的女主角。但电影有时过于重视场景、画面。所以,一般的情况下,我都会再看看小说。因为文字给人带来的细腻和触动,会让你在脑中形成自己的光影。
这一两年,是忆青春的高峰年。《那些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80后的人可能都有看过。故事也许不同,男女主人公也各有各样,但结局一样。青春,冲动、敏感、热烈、绝对、不计后果、天下无敌。
就像书中,郑微在十八岁的时候对美丽动人的阮阮说:“我是谁啊,我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处处泛滥着、洋溢着青春的真实和活力。而不论是郑微、林静、陈孝正的依赖和痛苦;亦或是柯景腾和沈佳宜看到对方幸福时的祝福。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青春,各有各的幸福。
转眼间,匆匆的少年就成了三十多岁的大叔大婶了,回忆或不肯回忆都已无法阻止。
20xx年春节,我参加了两次同学聚会。见到了十几年没见到的好些人。感觉所有的男生都幽默风趣,所有的女生都靓丽柔美。
高中聚会,大家90%的时间是怀旧!回忆当年青葱岁月中无限的笑点以及笑点背后若有若无的感悟!我能理解大家不谈现状的顾虑,能觉察出曾经熟悉的每天争抢着吃别人饭盒中好吃的东西的同窗因久久未曾联络的疏离。我也有着与大家一样的想要放弃所有的世俗和等级,回到那时唯一的判断——“男生”、“女生”、“好看的女生”。
而正月初五的大学同学聚会大家更多的谈论的是现状,现状的工作,现状的生活,现在的家庭和孩子。大家毕业于相同的专业,很多同学现在都是同行,所以在工作和事业上可聊的会比高中同学更多一些。
与大学同学的事业近区域、专业同方向不同,自高中毕业之后,大家有着五花八门的价值观,从事着很多彼此间陌生的行业,短时间内零功利碰撞的捷径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读书的日子”。在高考紧箍咒的陪伴下,十七、八岁时在意的,争取的,躲避的,任性的,现在都能让人笑出眼泪。这是为数不多的不加思索的发笑与被笑。
两个聚会,都有个环节,是每个人都谈谈自己这几年的状况。没来的同学也时髦的发来了视频祝福。看着远方的美国的、深圳的各地的同学,真的非常亲切!集体捉弄老曹同学的场景,仿佛让我们一下又回到了高中、大学时光。看着当年的那些照片,回忆起高中、大学时代,感慨无限。
同学就是可以让人暂时撤防的一群人!我会想,怎么以前没发现大家的可爱。当时我就想:20xx年已经款步而来,给自己一个任务,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让那些发生在当下的人和事,不需几年的发酵,及时感悟和检讨。
当然,聚会并不是人人喜欢,有很多在微信微博非常活跃的同学,是从来不参加聚会的。混的不好的,不喜欢;有些混的好的,也不喜欢。
聚还是不聚,其实非常微妙。
马上又开学了,今年,我家儿子即将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其实,我有很多很多话想对他说,不过他可能都不感兴趣,也可能是根本听不懂。
那就让我们再读一遍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4
九月的阳光,年年都是一样,灿烂得像新生们脸上的笑容,充斥着满满的憧憬与希望,仿佛带着一种可以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
那一年,也就是在这样的阳光下,郑微面对着那本歪歪扭扭写着“玉面小飞龙”字样的漫画书痛哭流涕;张开远眺到了阮阮的倩影,从此一见倾心;许开阳盯着棋谱,眼神中却有着难言的迷离;而林静应该正在与美国大街的璀璨霓虹灯对视,然后泪眼朦胧那一段段有关青春的记忆,或是英勇、或是残酷,都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开始了。
一念
如果非要给青春的开始下一个明确定义,一千个人大概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意见。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定义,是从爱上你的那刻开始算起。
郑微从小到大所向往的,是一个像林静那样成熟淡定的男人。而陈孝正肯定也明白,曾毓那种稳重进取的女孩才不会破坏他关于未来的那些规划。可是,人生不是一个有着完美逻辑的程序,当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向往、所有的规划都会抛在脑后。就像郑微,有一天她吵着骂着哭着,居然发现自己就这么爱上了那个不苟言笑的陈孝正。而赵又廷更是把陈孝正演得出神入化,随着那一声怒骂,那个看起来理性得不能再理性的陈孝正,他躲着藏着的同时,心已被那个蛮不讲理、不思进取的小姑娘所俘虏了。
青春,就是这样,一念而起,无法描绘它的样子,却又明显到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
一??
一往而深。
当许开阳把贵重的生日礼物递给郑微的时候,当郑微站在舞台为陈孝正唱那首《红日》的时候,当陈孝正紧紧握着郑微细嫩两手的时候,青春就像一列买不了回程票的列车,缓缓地驶向了记忆的深处。
郑微骂阮菀傻,竟然错为赵世永那样一个没承担的男人付出了生命。
其实有错的,不是阮菀选择在赵世永结婚之前答应去见他一面,而是错误的让这样一个男人,在当年走进了她的内心,然后又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心里最柔软、最感伤的那个地方。其实纵使是阮菀没有死,赵世永没有爽约,见到了又会如何呢?一次见面,阮菀和赵世永是放不下所有的回忆的,而依照他俩的性格,重新走到一起也是不可能的。阮菀,那样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又怎么会不明白?
那一次的旅程的动机只有一个——因为他曾在我心,如此深深;所以他仍在我心,如此深深。
青春的旅途,哪怕遍体鳞伤,我甘愿痴心一往。
一青春
青春也许是从我爱你开始,但往往不是到不再爱你才为止。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青春终结的那一天大概也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就像林静的爸爸娶了孙阿姨那一天,就像郑微的妈妈嫁了人的那一天。
岁月带走了青春,带走了那个容不得一丝将就的年纪。爱,其实也都还在,只是那些可以为爱牺牲的战士此刻已经老去,不复当年英勇。
一如那个曾经为了爱奋不顾身的郑微,那年的情人节选择嫁给林静的时候,竟再难找回那种为爱心潮澎湃的感觉,只是觉得:嫁给他,大概会比较安心。
还好,还好,电影的最后,郑微听了施洁的故事,选择离开了林静。大概赵薇导演还是太心软,不忍心把一代人青春的激情与关于青春的记忆一同埋藏在婺源的老树下,所以把那缕对爱情的执着留给了郑微,让郑微变成了真正洒脱的玉面小飞龙。只是,生活中平凡的我们,又有谁能顶住岁月的压力,成为洒脱的郑微呢?一念而起,一往而深,一梦青春。曾经的所有好、所有坏、所有甜蜜、所有痛苦,就当是做了个很长的梦吧,梦里的一切都忘不掉,却也都寻不回。
走出电影院,我曾经想过,如果把我和身边人的青春岁月拍成一部电影,大概会比这部《致青春》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只是,已经逝去的岁月,刚刚结了厚厚的痂,又哪能忍受着住钻心的疼痛,再重新划开伤口?而还未到来的青春,我们又要怎样捉刀,谁又能成为一个比命运更好的编剧呢?或许几十年后,等到青春的伤口已经痊愈,我们也会微笑着执笔,记下这一段由命运编写的精彩剧本,再加上“致青春”这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标题。
等到那时,郑微、林静、陈孝正、张开、黎维娟、朱小北都该有多大的年纪了?他们中的谁又在和谁一起回忆他们青春?
九月的阳光,依然那么明媚,只是当年笑容灿烂的少年们,今天竟被它灼痛了眼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5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有一个玩意儿是存在永恒的,它可以永远镌刻在你心灵最深处,也许是一道鲜血淋漓的伤痕,也许是一串爱恨交织的泪珠,也许是一群早已远去的旧人。你永远也不会遗忘,那就是青春的回忆。
这原是辛夷坞的一本畅销小说,对已作者我并不陌生,她的几本短篇小说也是爱不释手,无不是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感情深入骨髓,令人深思,它会使读者陷入一种深深的矛盾,欲罢不能。它的结局总会不留一丝念想,没有一丝余地,残酷而又绝决。却使人有种源源不断的阅读欲望。而赵薇更是不用多加介绍,在影视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影后,历时两年拍出的影片,又如何能够不好奇呢?
青春是个如此奇妙的时节,有多少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此,是啊,它确是个让人走火入魔的放荡时期。也正是为了它,我才日日夜夜向往着来看这部小说,这部电影,让我寝食难安,如心头之痒,难以消除。可想而知,看了这部片子,我是震撼的,因为它,我更加憧憬,那漫漫的青春长路。但是,我竟一反常态,没有用上看电影必备的纸巾,因为,青春是从来不需要悲伤来证明的。只要是淡淡的怀念,淡淡的感伤,便已经足够。
这部片子出来之后,立刻分出了两派人物,一派是支持女主角郑微可以重归陈孝正怀抱的,另一派却希望她与林静不计父辈的事情,重修旧好。也许站在理智成熟的角度,后者无疑是更为可取的。也许青春仅仅就是一场挥霍而已,它是那么张扬而纯粹,单纯的恋爱之间,再没有世故、利益,仅有的就是一腔爱意。真正选择的,终究是平淡的生活,轰轰烈烈毕竟不会永久。找到一个避风港,温暖的依赖,即使心中已经谈不上爱。我可能仍是有些小孩子心性,对一份如同老窖里的美酒越来越醇厚的感情,白头偕老的感情,是那么梦想与追求。既然不爱,又何必勉强在一起呢?虽然曾经有过那么一厘米的差池,虽然有过那些年的痛彻心扉,可是既然缘分硬要将他们再度拴在一起,何必不敞开心扉,试着原谅呢?其实陈孝正未必是高傲,他仅是自卑自己的贫贱,不爱与人交往罢了,与微微在一起的他,是多么脱离了自己的躯壳,又是多么释放出了真正可爱甜蜜的自己。他喝醉酒时,曾经将心中的苦恼一吐为快,他哭着说,微微是我的初恋,也是我的末恋。如若他没有遇见微微,他的规划好的前途一定是一帆风顺,但是,他就再也不会拥有这样值得回味一辈子的青春。
这部剧其实真正最深化的一个人物,是阮莞。无论是小说的.她,或者是电影中扮演她的江疏影,都是气质绝佳,如遗留在尘世间的仙子,不染一丝尘埃。五官细致,身材高挑,连走路都有种轻盈的韵律。她总是优雅地漫步在宽敞的校园里,热情与适度并存,追求她的人无半点非分之想。她是布依族的姑娘,所以有特有的安静,内敛与宽容。这些都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容忍的极限。当她的男友哭着告诉他,自己让别的女人怀孕的时候,她只是木木地看着他,东奔西跑凑钱去帮他打掉这个孩子,一直把僵硬的微笑挂在脸上,从未发作。一个人上火车的时候,泪水却奔涌而出。她所强烈遏止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当她也怀孕了,小男友却一脸惊慌失措的时候,她彻底心死了。她和微微倾诉时,她只是笑了笑,凄凉与无奈涌上心头,“我长大了,但他还没有”。在去赴前男友最后一次约定的时候,她被卡车撞飞,抢救无效身亡。就这样,美丽通透的阮阮,陪着郑微走过青春岁月的阮阮,安静地消失在了世界上。只不过,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那个最美丽的年纪。她的青春,永远不朽!所有的人物在爱情里几乎都经历过变心、周旋、徘徊,唯独阮莞,从始至终爱着赵世永,而且最后还因赵世永而死。
如若细细地品味,你还会发现许许多多令人痛心的地方。就拿黎维娟来说吧,高中恋人来看她,她却嫌弃不已,最后的她与一个五十岁的富豪结了婚,当了人家的后妈,还整天想着为富豪生一个儿子,用儿子绑住婚姻。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爱的价值,原来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她的青春其实就是悲剧。再说老张,毕业时,他吟诵了一首苏轼的词“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最后沦落到以给死人写传记为生,穿着一身假名牌,还要挑这座城市最好的酒店为自己庆生,而见面后还是如从前般谈笑风生。青春时的他是多么意气风发,而现在,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却无论如何也不承认自己窘境的人。
青春终将逝去,不要等到曲终人散时,才想要找回那遗憾的点滴。
青春的世界是一片天空,我们都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天空晴朗,艳阳高照,小鸟飞的欢愉,便是初恋的美好。天空晦暗,阴云密布,小鸟劳累惆怅,便是恋爱的矛盾。天空阴黑,雷雨加交,小鸟无奈掉落,便是失恋的苦果。天空转晴,小鸟站在树上,仰望彩虹,便是婚姻的殿堂。
——题记
最近《致青春》这部电影,真的不得不用“火爆”二字来形容了,短短上映十六天,票房已超过六亿,以惊人的成绩跃居内地电影票史排行榜第十四名。其实就我个人认为,这部戏之所以这么卖座,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青春二字。青春二字看似平凡,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但是却能勾起人们尘封已久而且是早已腐朽的记忆。
春风吹拂,流年往复,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带着梦想着走在理想的海角前,却又无法抑制的怀念过去,或许我们真的太过平庸,经不起流年往事的烹煮。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依靠回忆度日,喜欢将青春那些泛黄了的书页拿出来重新翻读,待到悲怆的秋风吹散时光的诺言,才猛然发现,原来美好的梦不等于昨天。
看完《致青春》之后,说实话我很喜欢。不过要问我最喜欢这里的哪个人物,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郑微,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可以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自己高考的志愿,千里追寻青梅竹马的林浩,一份真情让我感动。奈何命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捉弄人,在这样一个巧合众多的校园里,偏偏上演了这样一场人情冷暖的时差。
可能青春期的每个孩子都做过郑微,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顾一切,亦或许,真的在爱情面前,完美的天才也可以变成一个十足的傻瓜,但是最终他还是被陈孝正无情的抛弃了,一场彻骨的爱恋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无果的结局。有人说陈孝正太无情,其实我倒是觉得陈孝正自始至终都做的很对,他不能确保自己有能力给郑微幸福,继续走下去可能结局也会出现悲剧,这时候我认为放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我相信看到这句话之后会有很多人反驳我一份真挚的爱情应该是不俱生活的苦难,即使面对贫穷生活的困扰也会在一起很好的生活的吗,其实我不得不承贫困中的相依的确可以诠释爱情的真谛。但是:贫穷虽然可以提供我们前行的动力,但是它也可以阻挡我们婚姻的脚步,它会使我们忘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而带着一份不忍与伤心彻彻底底的皈依生存本身,大家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贫穷是婚姻的坟墓。
男人就好比一颗参天大树,爱情是绿叶,事业是红花,如果一棵树上一朵花没有,那即使长满了绿叶也是朽树一株。
“爱情是一条河,我们都是瞎子,又有谁不是摸着石子过河的”当听到林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中一阵悸动,爱情真的是条河,青春的我们都被它所淹没,有的沉入了海底,有的人游上了岸,沉入了海底定格成了永恒。
我相信年少的我们都有对爱情的渴望,我们可以忘记时间,忘记地域,只为那份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以为可以天长地久,让心灵栖居爱情的海洋,可是没想到到了青春这场戏份的结尾,却还是在与现实的赌博中输掉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爱情不但是条河,同时还是辆车,阮莞上错了车,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老张偷偷的上了阮莞的车,最后却坐过了站。郑微和陈孝正上了同一辆车,林静和施洁上了同一辆车,最后林静和郑微在同一个站点下了车。我们很难说清这其中的是非曲折,到底谁对谁错,我们只知道我们顶着青春的头衔,做什么都不能算错。
懵懂的青春,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的人是你煮茗需要的薪火,有的人是你眺望远景的楼阁,有的人是你夜晚照明的路灯,走过青春的档口,我们又要将这一切全部交还给岁月,只留下苍白的记忆与腐朽的伤痕。
那天做在寝室里,闲着无聊,打开了播放器看完了这部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现在想想,其实这部电影拍摄的还算比较成功,最起码它让我们回归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看完致青春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第二青春的爱情就像是纸飞机,开始总会飞的很高,但是却总有落地的那一天。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6
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以青春、校园、爱情为题材的电影。以阮莞和郑微两个女生追求爱情的故事为主要线索,向观众呈现了一场青春爱情故事片。其风格明显,前期以几个大学生的情感经历和大学生活的喜怒哀乐为主线,给人以青涩的感觉。但后期以毕业后的各自现状和爱情故事的结局为主线,给人一种压抑沉痛的感觉。
前后对比明显,给人以极大的落差感。如果说前期阮莞男友的出轨、陈孝正因出国和郑微分手以及黎维娟与前男友的分手可以说是悲伤的话,那么后期阮莞的车祸、黎维娟的嫁给金钱、郑微面对的欺骗和受到的伤害就可以说是悲惨了。
其实该影片中的主人公在年龄上,无论是大学时期还是毕业之后都可以说是正青春,但影片名却是终将逝去的青春。从更深一层次来看,岁月带走的顶多是脸上的胶原蛋白,带走的是一头黑发,但真正把青春带走的是在岁月中受的伤,是岁月中尽管擦肩而过却伤你至深的人,是那些悲伤的故事。但从阮莞和郑微所处场景的转换中我们可以看到,校园中的她们也受过伤,也被爱情刺痛,但在校园中的基调始终是青春洋溢,充满希望与激情,展示给我们的都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一面。但一旦走出校园,社会开始透明,现实对人心的考验愈加残酷,阮莞和郑微受到的伤害开始放大,甚至让生命停留在了青春。
校园是青春的庇护所,是爱情的天堂,是学习的圣地。身为一名学生,有的远离家乡,校园是我们唯一的归处。我们受到校园这个大伞的保护,可以尽情享受青春的酸甜苦辣,永远青涩,永远纯真。所以,当有一天,我们的青春也只能用来回忆的时候,回忆起来的场景一定在校园。校园生活美好而短暂,请珍惜。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7
最近热炒赵薇的《致青春》,由于影片以我母校校园作为主要场景,同时男主角又是建筑系学生,我有幸一观。总体感觉还不错,作为赵薇的处一女作,应该可以打个高分了。
据说,看了《致青春》后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对故事情节和最终结局并无特殊偏好,但最大的感触可以浓缩成一句话:“只有美一女才有值得怀念的青春”。
故事的设定:女主角郑微,美一女,“敢一爱一敢恨”;准女主角阮莞,美一女,“用她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于爱情的忠贞”。其他女配角,比如黎维娟、朱小北、曾毓,则相貌都一般。
大家必须发现,影片所突出的所有一爱一恨情仇,都是围绕美一女做文章的。而观众的一爱一恨情仇,也是围绕女一性一的相貌变化的。
因为郑微是美一女,所以她的“敢一爱一敢恨”是对的,“死缠烂打”也是应该的。没有人谴责她对曾毓的横刀夺一爱一,而曾毓在影片中甚至有点反面角色的意思。同样,因为阮莞是美一女,所以她容忍男朋友出一轨是高尚的,是值得同情的,没有人谴责她最后结婚前还跑去和前男朋友约会。
我们假设,如果演郑微和阮莞的是丑女,而演曾毓的是美一女呢?即使情节一模一样,恐怕观众的喜好就会有180度转弯了:美丽可爱的女孩曾毓是校长的女儿,抛开门第,义无反顾地一爱一上了同系穷小子陈孝正,正当两人割舍不下时,突然遭遇丑女郑微横刀夺一爱一,丑女郑微的死缠烂打终于使陈孝正沦陷。而美一女曾毓还是默默地一爱一着陈孝正,在临近毕业时把属于自己的一个出国名额让给了所一爱一的人。陈孝正在国外功成名就,回来却依然和丑女郑微藕断丝连,美一女曾毓终于心灰意冷,嫁给了富二代许开一陽一。
同样的情节,如果演员的美丑倒置,不知观众会对郑微有如何观感?恐怕确实会反过来一边倒了吧?
如果阮莞是丑女,那么,原本对男朋友的容忍,变成应该的。而结婚前还跑去和前男朋友约会,会变成大逆不道。观众会想,你丫一个丑女,好不容易有人肯娶你
不好好珍惜,婚前还去找前男朋友劈腿,死了活该啊!什么见一面后再和现老公安心过日子?完全扯淡!
影片最后郑微放佛放弃了林静,而叫林静回去选择施洁。我看到这里,觉得林静选择施洁也不错。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态呢?还不是因为施洁是佟丽娅演的吗?如果是韩红演的施洁,你试试看,估计我都要为林静抱不平了:“快回去追郑微,go for it!(冲上去咬!)”。
所以说,“只有美一女才有值得怀念的青春”,因为是美一女,必然有很多男人追,所以,如果她死心塌地对一个男人,不管什么原因,都是对的,而男人如果甩了她,不管什么原因都是错的,因为这涉及供需关系。相反,如果是丑女,效果正好倒过来。青春是什么?影片后很多人作了总结。有人说: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也有人说:青春是用来辜负的。我要说,他们都不全面。“青春是用来怀念美一女的,同样,青春也是用来辜负美一女的。”女人回忆的,是自己青春的美一女时期;而男人回忆的,则是自己青春时期的美一女。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篇8
一直想看《致青春》,据说是一部反映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生的故事的影片。带着好奇的心情,终于观看了。
结果影片与想像中相差甚大。感觉更像是致女人的青春、女人的付出。影片中的郑薇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子。为了爱情付出一切。两段爱情里,爱情都被现实所击败。而那个叫做阮莞的女孩子,更是因为执念献出了生命。唯一一个现实的女孩子舍弃了爱情选择了金钱嫁给了五十多岁的老男人,给两个小孩当后妈。而那个中途辍学的假小子到最后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过去,一切都笼罩在光辉的新生活里。这就是致青春里四个女生的结局。所以我更觉得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故事,而非青春。
影片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在我们上大学的那个年代,现实中很难想像有那么多爱情故事,有那么多为爱执着的人。大一的时候有女孩子谈恋爱,会被认为不务正业。如果因此影响了学业而挂科,不仅让我们觉得耻辱,而且很难理解。到大二以后,即使有同学恋爱了,但也是积极进步,共同上进的模式。也许当年也有男生像影片里的'张天然一样,一直默默喜欢着某个人,却始终没有表露。但看看现在的我们,基本上没有因为爱情而耽误了一生,或者执念一生的。那些电影里的故事终究只是电影。
我们的青春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