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对书中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阅读变成一种深入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让作品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篇1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真是悲哀又偏执。
前半生为了讨父亲的欢心,努力做到最好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注,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成为教师在家人希望的人生轨迹上行走,一步的行差踏错却把她完全推向另一个方向。性格缺陷,处理问题的方法,偏执的思维方式一步步把松子推向深渊。后半生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松子活得很好,无论是在监狱还是成为美发师,她都是个中翘楚,换在现在可以说是个成功的独立女强人。但偏偏她一生都在渴望被爱,想要依赖,才会在龙洋一离开后自暴自弃感觉失去人生的光,她又很坚强,在朋友的启发下重新找到坚持的方向,奈何天意弄人,让松子就这样死在那个夜晚。
松子这一生不该被嫌弃,她聪明,她努力,她重诺,她可以靠自己过好这一生。坠入那无尽深渊不是她本意,她只是想要找一个人把她妥善安放好,免她惊,免她扰,免她四下流离,免她无枝可依。如果故事的开头能被一人温柔以待,她这一生本该是恣意潇洒的吧,可惜世上没如果。还好最后依然有人记得你,依然有人为你热泪盈眶,也算一种慰藉。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篇2
花了两天多的时间,读完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令自己唏嘘不已。在其中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聪明、善良、努力、懦弱、挣扎、自弃……遭受诸多人生不公、挫折待遇,一切的发生都是不应该的,然而实际上又是必然的~多么悲剧的人生啊~
松子是那样一个单纯又勇敢无畏的女子,为爱屡败屡战,哪怕被伤得体无完肤,依然纯真地毫不设防地全身心投入下一段感情。
然而终是悲剧,一幕接一幕的悲剧。
替她分析原因,想来是因为她忘了自我,她一切都替别人考虑,唯独忘了自我,她不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生命的主杆儿是自己,人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活着的。
追寻爱,也应该是首先自爱,自己要爱自己,然后别人被你的光所吸引,进而爱上你。对于爱,应该是有你真好,没你我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的态度。一切在他人的爱中迷失自我的,一定是以悲剧告终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承受得起另一个人生命的压力。
爱非外求,而应内求。于是非常感谢自己,能够从人生不公的怪圈中走出来,能够突破痛苦和悲剧,寻回自我,找到闪着光的自己,把自己活得神采奕奕。感恩自己,真的感恩自己,人间不易,人间值得。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篇3
书封上写着这么一句话“每个勇敢去爱的灵魂,都本该被世界温柔相待“。这个“本”字用的妙啊,书还未翻启松子的结局就已早早料定。不同于电影里极为夸张,幽默的呈现方式,原著从一始终都透露着压抑与不安。明知前路是输一场,你知我知却唯独松子不知,这样想来多少有些残忍,好像即使是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人物,去慢慢见证她的凋零与逝去也多少有些不忍。
松子颠沛流离的一生源于一场逃跑。说来十分搞笑,修学旅行中,旅馆的商店发生偷窃事件,怀疑是松子班上的学生所为,作为班主任的她前去询问,龙洋一却失口否认。无奈之下,她用自己的钱归还了老板并稀里糊涂的顶了这个罪。结果可想而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事情爆发的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等她反应过来之时已到百口莫辩的地步。这实在是让人无比“生气”的一段,悲剧的开端竟会如此的戏剧化,是让我既想哭又想笑。侵犯未遂的校长意借此报复,稚嫩单纯的松子步步皆错再加上一个敢爱不敢言只能通过伤害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情感的毛头小子龙洋一。这些人这些事把松子直接推到了悬崖口,退一步身后就是万丈深渊,松子,逃了。逃离了这个伤心之地也逃离了这个没有她容身之所的家。
人,是以爱为食的动物。都渴望着他人口中那或真情或假意的关心,也同样渴求着炙热与爱意的眼神,拥抱过后的余热与心灵相通时的满足。不同的是有人忍饥耐渴,似沙漠中的骆驼,浅尝辄止只喝上一口水便能继续踏上艰难困苦的路程。但物有万种,人有千态,有那么一群人凭着本能去找寻,去依附所有出现在他们生命中愿意待在他们身边陪着他们的存在,不幸的松子就是其中一个。她极尽所能去爱,去付出,去呵护身边的男人。为了彻也甘愿做洗浴女郎;无条件的信任小野寺把所有的积蓄都托付给了他;想着让岛津对自己刮目相看苦苦练习理发的技巧;把龙洋一当作是自己最后的光亮,期待与他再次重逢执子之手,努力的生活着。她一生爱了那么多人却独独没有好好爱自己,直到最后一刻她才意识到,可是却再也没有时间了。这个故事好似是对“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话最大的讽刺,爱人不如爱己,最困苦的岁月与其奢望着他人的拯救还是学会拥抱最脆弱的自己更为实际。
松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答应过我,要永远和我在一起。他说他爱我的。我还需要犹豫吗?即使被他杀也可以,我相信他,我要跟着他。我已经没有除此之外的生存之道了。”
电影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台词,我偷偷开了一下弹幕,意料之中的不堪,有不理解的有质疑的更有甚者辱骂的话语不绝于耳。很惭愧,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有时我还是无法理解那些对我而言匪夷所思的举动与思想,但我却了然了这世上有大同也有种千千万的不同,我只是一粒微尘,看到的有限,体悟的也有限,如若什么都明了我又何必阅读。突然清楚感受到自己心境的变化是种很奇妙的体会。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篇4
这本书在文字上完全没有吸引力可言,也是一开始不想看这类书的原因。
松子尽管在别人看来并没有被嫌弃,但是在她极其敏感以及神经质的自身来说,只要她没得到全部的爱就认为是不被爱,这样的人直率简单渴望爱而又表现得迷糊冷漠甚至呆滞。
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其他书评说的压抑愤怒虐心,我很平静,像友说的,仿佛松子就是自己,那个最真实的自己。青春期时候的自己,就是恍恍惚惚的,不自知,懵懂,强烈的自我中心,轻易地喜欢也被喜欢,直到自己真正得失去一些东西以后,才得以清醒。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主人公总是很多,作品容易扑朔迷离,我觉得大多数作家或者说艺术家的内心都是非人的敏感,多少有些自己的影子,抑郁质,内向,不会花言巧语讨父母喜欢,不会和兄弟姐妹搞好关系,而内心与自己的行为实质上恰恰相反。加上有些父母也不善于表达感情,从儿时起,这种人的心灵就无处安放。
其实松子没有错,我也是松子,只不过跟我妈说的那样,宫廷剧就因为没有摄像头才有那么多是非。松子那时太年轻了,而社会是我们无法想象得复杂。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篇5
第一人称双叙事小说是我第一次看,刚开始还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看下去也就习惯了。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别人推荐这本书,说的是松子的可怜。但我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松子这种性格的人是我我也嫌弃。
第一,当老师时,她为了学生顶罪,顶罪也就算了,可以说是自认为为了学生好的一时冲动,但拿同住房间的另一个老师的钱,还没有及时说明,这个就不能接受了,都不主动说明事后拿钱还就可以了吗?不问自取是为窃,既已行窃,再多的理由又有谁会信呢?
第二是她对于家里人的态度,虽然作者想描述她是在一个缺爱的家庭长大,嫉妒妹妹得到父亲的关心,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但因为嫉妒,就能对自己体弱的妹妹动手吗?还推倒自己的母亲,我找不到这种动手的理由。动手之后离家出走,一直不联系,还怪家里人不爱她?父亲一直寻找直至过世,我要是弟弟我也不能原谅这个姐姐。而且在她二次回家的时候,仍然还是推开了体弱的妹妹,这样子还渴望能回家?怎么可能!
第三是她对待感情的态度,虽然是缺爱讨好型人格,但真的一个又一个的渣男都没能让她认清现实吗?还一个接一个的陷进去?真心待她的男人倒是给推得远远的。作者又说她领悟力强、智商高,智商高的人还能一次次踩进渣男的坑,就因为现在能跟她在一起同居生活。
个人原因吧,反正我不太喜欢这种性格的人,但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真的很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