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时的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夯实基础,其他学科离不开作文,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陶渊明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1
陶渊明是位隐士,也有人称其为逃避者,逃避乱世,乱政。
陶渊明的一生,五任五隐。五任是为了养家糊口,五隐是为了自洁。当时官场混乱,陶渊明力求洁身自好,已委实不易,当无法在官场坚求内心时,他心一狠决心隐居。
对于当时的政局,陶渊明起初绝不是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他曾力行改革,哪怕只是在他管理的小小的县城。从他的《桃花源记》中也能看出他对世况的叹惋,我甚至敢说他有想过变法维新。可光从他在县城执行的来看——改革触动了地主官僚得利益而被迫停止——这似乎不可能实现。如果他坚持变法,那么等待他的是什么?是被掌权者迫害,是被卷入棋局,从此堕落成和别人一样的毫无尊严。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给他变法的机会,他是否能有把握,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到国民的支持,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以后的种种而不使国家再度混乱?这样挨个的排除,他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是否应该选择这条不归路时,他做了一个理性的决定:放弃几乎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又能保住尊严,那就是隐居;如果我没有能力与胜算,那我就在个人底线之上求自保。这是理性的选择,这是认清了自我,只有当他分析明白了自己,算好了代价与回馈,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隐居的基础上,他为自己缔造了理想王国:桃花源。那里宁静美丽,没有战乱和贫穷,大家都怡然自乐。那里的人都十分清楚,这样的生活足够好,外面十分混乱,没有出去的理由。在桃花源足够安逸。像陶渊明,即使是“草盛豆苗稀”,那我过得也安稳,我有把握过好隐居的生活,变法有可能让我名垂青史,但风险太大,不如脚踏实地的种地。
有时候希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我们总要在理性和冲动之间权衡,若不值得我们冒险,那就做好自己能做的。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2
长河滚滚,岁月依然,依旧是秋菊佳色,依旧是那个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豁达的。我采撷一支菊花,轻嗅那与世隔绝的芳香,我看到了他。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望着山光雪水色,威风撩过,撩起了他满头的白花,他似与田园融为一体,他带月荷锄,踽踽独行,种豆南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问心之所向,唯天地之间,自然之中,潺潺流水,巍巍南山,依依垂柳,淡淡菊芳,是我。望着他的身影,如同南山上的一棵苍松。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恬淡的。荣辱不惊,闲看庭间花开花落,他心怀大海,淡泊如水。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荒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是他的心之向往。他想去访黄发垂鬓,与之怡然自乐,他醉户户农家,他忘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面向田园,他目光灼灼,尽写澄澈与通透,世间兴衰荣辱,都在恬淡中凝住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安静的,他为保持高洁而隐入田园。于是他便辞去一身官袍,带着坚定,潇洒离开了让他痛苦的地方……归田园,赏秋菊,耕禾地,登高望远,俯望烟柳画桥,观日出日落,手持一壶清酒,再拾一片芬芳,而后捧一股清流……这便是他的田间生活,他将自己置身于田园中,在一贫如洗的清澈之中,安静的做着自己。
在黛烟迷蒙的山水之间,在落英缤纷的桃林深处,白衣老者在踽踽独行,他便是浊世之清菊——陶渊明。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3
满山遍野的菊花,绕入白云间醉人的暗香,一袭青衫,洗尽了所有的铅华。陶渊明,我透过历史层层的迷雾,想探寻你那独立的内心,驾一叶小舟,驶入你饮酒的河流。
你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实现自己志向的远大抱负,却选择隐退;你曾多次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却不愿再去奋斗,而选择退缩,渴望过着平淡的日子。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人未灭,心已死。你隐没于菊香之中,叹息乱世的罪恶……放开历史的束缚,在茫茫人海中我与你邂逅。陶渊明,你降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早逝。你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宏图大志,却又向往山水之美,田园之乐。
落英缤纷,桃源深处。一个衣着朴素,器宇不凡的人,缓缓走过,一阵风袭,满树桃花飘摇着。顷刻间,落下一树芬芳,遍地芳华。你渴望着桃花源里平静安详的生活。《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恋,民风淳朴使我感动。这里没有剥削压迫,勾心斗角,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也正因如此,你将一腔热血埋藏内心深处,将对宁静安乐思念寄托笔下。
陶渊明,你化作世间万物从我身边飞过,轻如风,翩舞如蝶。忆往昔,你有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你有归隐田居的辛勤忙碌。我庆幸与你的邂逅,我眼中你最美!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4
“陶渊明”,一个令我有些厌烦的名字。如此的说法并非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而妄下论断,而是在对他一生有所了解之后,才敢下此言论,“积极的想法,消极的做法。”——这是我对他的人生信条的总结。
关于辞官。最初知道陶渊明时,还是孩童,自然无曾拜读过他的名作,但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佳话是尽人皆知,“这展现了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洁身自好。”——这是从参考书上摘抄来的,本人表示无视。陶渊明辞官,说白了,就是嫌官小。上司来视察,他听说那家伙不好对付,于是,干脆挂印辞官——可以做此一个比喻,他就如同一个现代教育下的低分学生,每天都要应付一大堆莫名其妙而繁琐的考试和纪律,再掂量掂量自己,每天来学校拼个头破血流才搞到那么一点知识,想来想去,不划算,于是,他选择了退学。貌似毫不相关的两者,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古人,今人必须胡诌用来勉励;而后者生活在当代,与应试教育南辕北辙,所以,被人光荣地选择了“枪毙”。
关于隐居。陶渊明的隐居是很有时代意义的,可以说,他是继伯夷、叔齐之后又一伟大的划时代无业游民。从陶渊明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隐居的理由是官场腐败,这也着实可笑。朝廷,其实就像一个牌局,皇上是庄家,列位大臣就是陪衬的赌客,到了陶渊明这一把,他看局势,人人都手握好牌,就唯有自己是一副倒霉像,于是,他把牌往桌上一拍,扬长而去,自此不再参与,还到处宣传说是自己主动戒赌,不想涉足黑暗赌场,此等智商,令人钦佩。确实,比起白居易的中隐,陶渊明的小隐更显得气壮山河,放荡不羁,此等的高调,此等的做作,当今之世,恐怕只有风动一时的包小柏方可比拟,“她留,我走!”这是他09年最气壮山河的慷慨陈词,将一次普通的点评晋升为一次史无前例的炒作,不过,他们二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留恋山野,靠跟农家乞讨过日,成为一个靠救济粮生存还整天骂政府的贫困户,而后者转移阵地,继续谋生,显然,经过几千年生物进化的包小柏,要聪明得多,不过,他们都是观火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站在对岸欣赏火灾现场,还手舞足蹈地谈什么理想世界,扯什么桃花源,一言括其性质——赤裸裸的博出位,就是因为他们华丽地退出,才导致了火警的出动。
关于性格。陶渊明是历史上最为含蓄的做作大家,这是铁的事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谓的《五柳先生传》不过就是他为自己所写的传记,其中一再地对自己进行极富激情的赞赏,譬如“不慕荣利”此等的词汇出现在自传中,不是高调的宣传方式又会是什么呢?“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难得他敢用这么直白的陈述去诠释他伤痕累累的一生,都成为社会的累赘了,还大费笔墨地描写自己所谓的清贫生活,实乃作秀第一大家!
渐渐有点喜欢陶渊明,从一个貌似伟人的背影里,能使人看见无数小人物的身影。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5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知道?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直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理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表现。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己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理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6
你在东篱下采摘着菊花,悠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你肩扛锄头,踏着月色,穿行在田间的小路中。
你推杯换盏,只愿一醉方休。
……
你也曾像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有着一腔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渐渐的,官场的黑暗浇灭了你的热情,但没能腐蚀你的心灵。最终,你看清了这一切,从黑暗中摔倒又爬起,义无反顾地摘下乌纱帽,归隐于南山之下。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每日也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依旧在这样的环境下“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偶尔为天下苍生百姓感到惋惜,“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但愿长醉不复醒,从而暂时摆脱那个纸迷金醉、不见天日的世道。有时诗兴大发,挥洒笔墨,脍炙人口的文字和着豪兴跃然纸上,又是一篇恬淡悠闲的千古佳作。归隐,是你最好的生活方式,至少这样,你更欢乐,你愿无违。
我羡慕你的生活,但更敬佩你的人格。我常常不明白自我究竟在追求些什么,而你的目标却是那样的坚定与明确——心中的那份淡然和超脱。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执著于自我的梦想和追求。一身傲骨,更洒脱豁达不羁。
归隐生活虽艰苦,你却依旧乐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精神了吧!
我眼中的陶渊明,在浊世之中不忘初心,也定能得始终,不是吗?
写陶渊明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