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一种把我们脑海里的想法通过文字形容出来的书面表达,心得体会一直都是可以很好的记录自己心里感受的文体,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7篇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1

太阳落山了,夜幕降临。在明亮的电灯下,我正写着作业……

蓦然,好像有什么东西为我的思考打起节奏,身边的窗帘飘了飘,丝丝凉意袭上心头。我裹紧大衣,停了笔,细细听。屋外,声音很清晰“嗒嗒嗒……”

我伫立在窗前:雨,下着;街道冷清而寂静,屈指可数的车,寥寥无几的行人。

这是2020年的春节。

冬天的色彩,本来就是单调的、冰冷的,一场不约而至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更让神州大地阴霾弥漫,恐惧、死亡似乎变成了美好时光里的一场大阴谋,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重新坐回桌前,写起作业,因为我知道,这个春节也许很冷清,没有了以往的喜庆和热闹,但它依然是充满希望和温暖的。

面对肆虐的疫情,在危险和死亡面前,许多人选择了逆流而上,许多人选择了坚守岗位……

他们,在平日里是我们身边平凡的人,而如今他们却化身为“疫战英雄"!

白衣天使——他们不眠不休,坚守在抗击病毒的一线!我们心疼他们:他们披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眼罩,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与病毒抗争,与死神战斗;披着铠甲的他们不知几时吃饭……还有许许多多的白衣天使从五湖四海涌向“疫战”的最前线。

致敬!白衣天使——我们的英雄!

建筑工人——他们风雨兼程,共筑希望!“疫战”的炮火一响,建筑工人披星戴月,齐心协力,不分昼夜,神速筑造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筑工人撸起袖子,挥洒汗血,为“疫战”的胜利作铺垫。

致敬!建筑工人——我们的英雄!

其实,我们的英雄太多太多了,他们无处不在:无数百姓向国家捐钱捐物,无数企业向疫战前线援助医疗物资,无数记者奔走在疫情的最前线,人民警察、党员干部不眠不休为疫情尽心尽力……

虽然现在暂时不能回到学校学习,但是我坚信,这一天会很快就到来的。疫敌看起来凶猛,就算阳光暂时被阴霾遮拦,可是有我们的英雄在,他们也会拼命拨开,让阳光重回大地!

疫战英雄们,祝你们平安归来!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2

2020年的庚子春节,街道上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们面戴口罩,眼神中互相是戒备与疏离……每天增长的确诊数字,不断扩大的疫情地图,时刻牵动着14亿人民的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却有这样一群人,逆流而上,用尚且稚嫩的肩膀,众志成城,扛起了“爱的桥梁”。

那一天,白衣着身,是英雄出征战场的铠甲。近日,网路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最美的背影”,点赞最多的一张照片就是几位医护人员,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站成一排,赶赴病房。我们在过年,他们在帮所有人过关,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因为你们的坚守,让我们不再恐慌,因为一袭白衣,让我们看见最美丽的铠甲。曾经将名字写在校服上的90后们,变成如今将名字写在防护服上的一线战士,防护服下的他们,也和你我一样,是子女、是父母、是挚友,是鲜活灿烂的普通人。他们怕吗?当然。但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克服恐惧、义无反顾地“顶上去”,是他们,面对肆虐的疫情,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是他们,用逆行的单薄身躯,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正如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所形容那样:“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这群90后,是拥有着隐形翅膀的天使。

那一刻,青丝斩断,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1月26日,一则“光头护士”的新闻一度引起关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身为90后护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后,她果断将两个孩子送离了身边,并且因为毛发也可能沾染病毒,所以自己在家毅然剪掉了齐腰长发“光头明志”。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样拥有长发的我,更能理解这一决定的深重意义。女孩儿爱美,剪掉长发尚可,但是剪成光头,哪怕男士,又有几人有此勇气?当大家感动地说“这身白衣穿得太沉重”,单霞却觉得剪个光头真心没什么,“只是为了我好戴帽子,好穿防护服,好上战场,好保护自己和同事”。因为穿上了这身白衣,戴着护士帽,有了信仰,即使害怕也不能后退,为了切断传染源,努力救治病人,他们做的事情,比剪发还多得多。“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关键时刻我不会逃避,我也不会做逃兵”,这些话,都出自一名95后的小女孩之口,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李慧。疫情爆发到现在,从除夕夜开始,她坚守在工作岗位,从未离开。因为有这样一群年轻巾帼英雄无私勇敢,在病毒面前毫不害怕,舍身为民为国,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为之战斗的决心,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信心。

那一句,义无反顾,是赤子心怀感恩的大爱。24岁,恰是青春正好的年纪,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佘沙,却有远超这个年纪的担当和感恩。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她,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医院发布召集第二批援汉医疗队成员的通知后,她就主动报名请战,在她和护士长的申请理由中,最让人动容的就是那句“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与此相似的,还有一名95后男护士许汉兵所说的,生在中国是件幸运的事情,危险的时候肯定不能退缩”,奋战抗肺炎一线的他,在防护服上郑重写着“精忠报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看似简单,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为了家国大义,付出所有、哪怕生命的代价,他们,为我们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澎湃爱国情。年轻的90后,曾经被人们称作是“垮掉”的一代,很多人质疑,我们是否能够担负起建设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是否能扛起中国走向未来的坚定脊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90后在严峻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奔赴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探访疫情真相的青年记者;除夕夜整装待发,支援前线的解放军医疗队;各地医院,在请战书上坚定地按下红手印的医护工作者;还有心系武汉,捐助物资善款的海内外爱心人士。无数感人肺腑的事情中,90后用实际表现告诉社会:我们,一定行!滴水汇成江河,有14亿同胞站在我们背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请相信每一个人的付出,相信阴霾过后终有灿烂彩虹。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3

这个年,所有人都过得异常艰难!少了亲朋好友间的团聚,少了象征性的爆竹声,大街上冷冷清清,或许,我们会抱怨,这样的新年还有什么意思?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抱怨无所事事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坚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前线,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在他的眼里分明能看到泪光。84岁,本是应好好休息的时候,您却选择日日夜夜为我们操劳,为了14亿人,您辛苦了!

在我们看来,这个春节少了,许多聚会游玩的机会,但至少我们是和家人在一起,而那些白衣天使们放弃了回家团圆,而是选择留在前线,他们的年夜饭,不过是方便面,蛋黄派等零食。86岁的董宗祈教授,坐着轮椅一上午看了30多位病人,很多人担心老教授的身体,他却说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救人吗?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吃得消,没问题。看了一辈子的病,救了无数人,他们早该停下来歇一歇,却依然为了病人,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像董教授这样的英雄们,还有很多。一位不知名的医生接诊了101名病人,却依然向接待第一名病人是那样精神饱满,桌上厚厚一摞生死状,承载着他们,即使有去无回,也初心不改的决心!一位全副武装的医生,望着千米外七岁的女儿流下热泪,仅一道急诊室的房门成了妇女间最遥远的距离。大年30的夜晚,他们与家人告别奔赴前线,他们难道不想与家人一同吃着年夜饭,安心过年吗?他们想他们那满含泪水的眼中充满不舍,但他们不能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有一句话“有小家才有大家,扶危度,厄医者担当。”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这般模样!

白衣天使们在前线努力,他们的背后也有许多人为他们打气助威!湖州,一名83岁的老人来到社区,在桌上放下整整一万元钞票,而后他朝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他不求留名,只求为国家出一份力。一万元对于本不富裕的拾荒老人来说,这得多少个日夜才能积攒下来!然而知道国家有难,他却没有一丝犹豫,在海南海口一家便利店,老板有六万只口罩,却只送不卖,免费发放给市民。某派出所一名男子匆忙丢下500个口罩,说了句你们辛苦了,转身就跑,民警急忙去追,却没能追上,最后望着那小伙的背影,敬礼致敬!

虽然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为了这个国家默默奉献的你们都是民间英雄!

或许我们不能在前线医治病人,不能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但我们仍能为抗击病毒尽一份力。在当下和陌生的人的每一次接触和联系都可能会造成新型冠病毒的传播。过去我们常常会抱怨太忙,很少在家休息,现在不是有机会了吗?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少出门聚会,戴口罩不添乱,尽量远离密集人群,尽量减少人员流动,这难道很难吗?比起那些人坚持在前线的英雄们,这些都微不足道。我们用暂时牺牲一次聚会的快乐,换来更多的最安全健康,给前线的工作人员减轻负担,不仅为了自己的安全,因为社会的安全,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在电子资讯发达的今天,家庭聚会,可以暂时用现代化手段代替。通过视频聊天,语音聊天,向对方表达,深情祝福向老人们表达内心的孝敬,天涯亦是咫尺,我宅我骄傲!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是你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筑起了防护的堡垒,使这个寒冬因一点一滴爱的汇聚而变得格外温暖。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4

嘿 基层干部 一起向抗疫英雄学习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广大基层干部,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弘扬下去,一起向抗疫英雄学习,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的良好经验、收获的扎实作风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习抗疫英雄生命至上的执著坚守,常怀为民心。“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字里行间流露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医务工作者们对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坚守。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无论是疫情防控工作,还是脱贫攻坚、环境整治、防汛救灾等工作,都是离群众最近的人,都肩负着守护人民群众安危、为民办事造福的重任。要如抗疫英雄们一般,不管高低贵贱、老幼病残,都平等对待,一碗水端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怀为民心,多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危难时守护生命、平稳时守护和谐。

学习抗疫英雄举国同心的同甘共苦,多做团结事。回望抗疫历程,倘若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就没有如今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的取得,就没有中国在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创造的又一个英勇壮举。正是团结伟力,造就了疫情防控历程中的新进展、新突破。基层干部更应该学习这种团结精神,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始终与身边同事、身边群众心连心、肩并肩,同呼吸、共命运,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解决基层治理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学习抗疫英雄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勇担大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这是对抗疫英雄们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的最好见证。同样的,基层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危急来临时,不能犹豫、不能退缩,要把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不惧风险、冲锋一线延续下来,用实际行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真正迎难而上不畏难、不畏艰险勇向前、勇往直前闯难关,让群众信赖、人民满意、百姓开心。

学习抗疫英雄尊重科学的刻苦钻研,敢啃硬骨头。从抢建方舱医院到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从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到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再到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抗疫英雄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既体现对科学的尊重,又彰显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在基层虽然没有疫情中亟待攻坚的诊疗、技术等难题,但却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难接的“烫山芋”,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刻苦钻研、努力探索,找到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有效招法,闯关夺隘、突破进取。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5

在重症病房,白衣战士们仍在日夜坚守。我们来认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长高岚。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异常凶险,但拔管时的危险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由于不能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准备。

拔管操作一切顺利。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2008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领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成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6

敬爱的一线白衣天使们:

您们好!您们辛苦了!

我是来自团风小学三(4)班的一名学生,我叫卢诗涵。天有不测风云,今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夺去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破坏了许多幸福的家庭。每个人都惶惶不可终日。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密切关注着新闻,一个个坏消息不断地传来,确诊病人不断增加,妈妈每天眉头紧锁,为那些身处疾病中的人担忧,我也很不开心,因为开学也延期了。

但是,渐渐地,好消息传来了,康复病人不断地增加,医院里不再只是噩耗传来,也有欢声笑语。这都是因为您们啊!在这个不一样的新年里,在这样重大的疫情面前,你们离开了团聚的亲人,舍小家为大家,不顾危险,冲锋在前,帮助广大病人尽早恢复健康,也保卫了祖国的安宁。

在这场残酷的战“疫”中,您们不仅仅面临着高强度的身体负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与病魔作斗争,而且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许多竭尽全力去救治的病人最后不敌病魔死去,这该是多么难过的事情啊,然而没有时间可以悲伤便要投入到下一次地战斗中,每天回家还要面对家人的担忧,这该是多么的两难啊!然而,国难当头,义不容辞,没有人退缩!您们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我为您们点赞!是您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病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您们日夜不休地工作,甚至一两天都没有合眼,在这么大工作强度下,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您们是我的榜样,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像您们一样勇敢、无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7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二月的春天,本该欢欢喜喜回到温暖明亮的教室,让校园充满快乐的嬉戏声和朗朗的读书声。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打破了这一切!我们不能按时返校,而是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如今街上冷冷清清,人们戴着口罩匆匆忙忙。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非同以往、异乎寻常......

3月27日,老师交代要观看“同上一堂战役课”。平时我都马马虎虎线上学习,而这堂课我却安安静静,认认真真看完了。一个半小时的课程虽然很短,却让我内心澎湃,深受感动,不禁湿了眼眶。因为这是一堂有着难以言表的家国情怀的思政课。

在节目中,我看到无数医生、护士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冲锋在前,与病魔做一场时间的赛跑,为我们留下一个个“逆行者”的美好背影。这些背影中有身患渐冻症、妻子不幸被感染却仍然率领医生战斗在一线的张定宇院长;有关心照顾九个月大的患病女婴奇奇、亲自为其购买辅食的护士长妈妈;有独自驱车18个小时从四川赶往武汉支援一线的影像科医生黄维......

一个个善举与行动筑成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展示出了坚韧、团结的中国精神。那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呢?作为一名小学生,疫情当下,我们能做的,唯有窝在家中,不给社会添乱,努力学习。明天的我们,便是今天的他们。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不能上学,不能出门”,这又算得什么呢?我们呆的烦闷的家是很多逆行者不能回的温暖的家。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社会,国家添负担,如这堂课所讲,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坚信一定能取得抗疫的胜利!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了!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先进人物抗疫心得体会8篇

纪念人民英雄心得体会6篇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篇

清明节缅怀英雄心得体会5篇

学英雄张富清心得体会8篇

向英雄献花篮心得体会5篇

向人民英雄献花篮仪式心得体会8篇

抗疫先锋事迹8篇

抗疫先锋事迹优秀5篇

抗疫先锋事迹通用8篇

观抗疫英雄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