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经过学习或者实践后所产生的的体验和领会的总结,我们在写心得之前,一定要好好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篇1
时光荏苒,壮心不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年贺词,犹如冬日暖阳,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传递奋斗的热情;更是初升太阳,用奋斗之光照亮新一年的前进之路。2020,我们用奋斗点亮了无数爱你的美好目标;2021,接续奋斗是我们爱你的最有力实践,向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阔步迈进。
我爱你中国共产党,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力量是领导一切的。回首2020,党的领导熠熠生辉。展望2021,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和治理效能。
我爱你中国,用更加磅礴的爱国主义力量浇灌富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2020年,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这一年,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世界惊叹。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颜,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最大底气和动能。
我爱你中国人民,14亿中华儿女用实干开创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021年是党的100岁华诞,我们从江西于都重整行装再出发,阔步新时代长征路,高举初心和使命的奋斗火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传承和弘扬平凡先锋的奋斗精神,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我爱你世界,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享美好。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的全球“朋友圈”越扩越大,建交国达到180个。“一带一路”倡议分享了中国主张,增进了友谊,深化了共识。2021年,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国担当,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满载着2020年的丰收喜悦,我们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用奋斗书写2021年的精彩新篇,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篇2
在“育先机”中争做时代组工人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育新机”到“育先机”,一字之变,却体现了党中央在谋划布局、敢开先河中的探索尝试,是对党员干部能力提升的新要求。组工干部作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中坚力量”,更要树立超前意识,敏锐把握群众需求,为群众福祉事业注入“一池春水”。
从“育新机”到“育先机”,组工干部要树立长远目光理念,超前谋虑。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见证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感悟了生死与共、舍生忘死的中国担当,看到了团结互助、休戚与共的中国担当,也明白了“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人民情怀。如今,新冠肺炎疫苗取得进展,各地疫情防控得到有效控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言,“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那些不能将我们打倒的必将使我们更加强大。组工干部要树立长远目光,提早布局,“早谋划、早筹备、早落实”。要眼里有活,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掌握其主旨大意,将更多的心思和时间放在如何让工作更加完美上,不局限于既定思维,多用发散的眼光,跳出圈子去看点工作,只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就一定能干成事、成大事。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篇3
让“两路”精神在脱贫一线绽放光芒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藏铁路开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何为“两路”精神?“两路”精神就是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之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收官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尤须弘扬“两路”精神。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践行,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让“两路”精神在脱贫一线绽放光芒。
艰苦不怕吃苦——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时下,距离脱贫攻坚收官只剩不到50天,时间紧、任务重,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是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担当,也是党员干部必须获胜的重大战役,只有弘扬“吃苦”精神,以甘于吃苦的认识、善于吃苦的筹谋、敢于吃苦的行动久久为功,才能如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用“两路”精神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矢志不移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要冲锋在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主阵地,把吃苦当成一种常态、作为一种状态,不断在吃苦历练中明确公仆身份、坚持公仆本色,磨练心志、坚定信仰,努力以自己流血流汗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恢弘志士之气——争做脱贫攻坚“弄潮儿”。面对决胜脱贫攻坚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拼搏姿态,方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注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可谓生逢其时、躬逢其盛。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当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汲取自信力量,大力弘扬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增强“脱贫攻坚、用我必胜”的主角意识,不甘落后、勇立潮头、勇争一流,始终怀着一颗强烈的进取心,坚定信心和决心,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啃下脱贫硬骨头,奋勇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化作春泥更护花——甘当脱贫攻坚“铺路石”。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必须具备的精神。如今脱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在这种关键时刻,尤需扶贫攻坚战场一线党员干部勇担重任,不计回报、无私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黄文秀、邹炜、李勇等同志将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党和国家、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工作,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奉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念。作为党员干部,自当高举无私奉献的旗帜,真帮实干,走在脱贫攻坚的扶贫路上,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全部的爱心,去关心、呵护着每一户贫困家庭,不求回报,不图名利。要永葆“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奉献情怀,增强“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意识,时刻怀揣一颗奉献之心,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抓在手上,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用行动点亮贫困群众心中每一盏脱贫前行的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的路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发扬“两路”精神,拿出不怕吃苦的作风、顽强拼搏的勇气、甘于奉献的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就一定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篇4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的政治,改善民生是的政绩。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的辉煌篇章。教育、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城镇化、居民预期寿命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多次指出“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让群众得到看的见、摸得着的实惠”,“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总书记这些民生“金句”,就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奏响了强音。不仅如此,总书记还多次到人民群众中走访慰问、调研考察,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用马不停蹄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夙夜在公的勤勉践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从黄浦江畔到林海雪原,从三湘四水到雪域高原,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总书记用一颗赤子之心,书写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时代意味着新希望、新梦想,同时也意味着新问题、新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善于涉险滩、破难题,以更大的勇气、更坚的决心、更强的魄力,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不断刷新惠民的新高度,让老百姓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民生工作成为凝心聚力的“强磁场”、实现梦想的“推进器”。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实践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底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相信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下,共同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篇5
答好跨年时光交接棒之“三问”
8小时候后,元旦即至,话别极不平凡的2020年,奔向极为可期的2021年,心内有激动、有忐忑,有畅想、有犹疑,恰近于一句古话,“近乡情更怯”,但无论心情怎么变化,站在时光的交接棒前,有三个问题不能不问、不能不答。
一问,任务完成怎样?是否要笃定情志,薅住2020未竞之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善始善终。
一个极不平凡的2020即将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时光的脚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在等待之中,不能在一片欢呼雀跃之下丢掉自己的职责,忘记自己的本分。我们不能因为全部贫困县和全部绝对贫困人口已宣告脱贫,就认为大功告成,就可以“一过了之”。近期,党中央决定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体现了对潜在困难的前瞻性部署,没有全部脱贫,就不会有乡村振兴,没有乡村的振兴,就不会有民族的复兴。从这个拉长的视角考量手中的工作,每名党员都要提高政治意识,打起精气神,绝不能有“松一松、歇一歇”的念头,要在细化落实“四个不摘”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健全已脱贫人口的“防返贫”机制,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乡村振兴的步伐,实现二者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平顺交接。与之相近的,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等,一件件一桩桩,都要在时光交接棒前想一想、想清楚,那么问题的答案自然不言而喻、不讲自明了,对吧?
二问,计划是否制定?心中有数才能做起来有谱。是否该反复打磨,以创新思维,统筹做好2021年工作。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筹谋新一年的工作,必然要在“知己知彼”之下,明确“蹦一蹦”的目标,排一排“时间表”,列一列“路线图”,讲一讲“责任单”,念一念“紧箍咒”,让计划尽可能符合实际,以求对实践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新一年的工作当有新气象,作出新作为。那么计划就不能过于循规蹈矩,而要“稳中求进”,在累积之中有新提高、新进步,为此,每个人都要好好想想:如何将高质量发展和落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融合推进?如何绕过2020年走过的“弯儿”,跨过2020年出现的“坎儿”,不两次掉进同一个“窟窿里”?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解决难题、焦点问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一番思考,多一分自我较劲,方有利于摆脱“舒适圈”的桎梏,保持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才不至于在岁月的流逝中出现“温水煮青蛙”的悲剧。如此这般考虑清楚、想明白了,在计划问题上,究竟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不做深入思考,捡起往年的“常规套路”,看似有模有样地列出个一二三;还是突出创新思维,主动求新求异求变,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以求更进一步?答案不言自明。
三问,是否轻装上阵?初心不忘、使命在肩,当以新年为新起点,摆脱“小我”牵绊,在“大我”人生的追寻中延展生命的意义。
初心不会自然保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同志要“时常叩问和守护初心,及时修枝剪叶、补钙壮骨”,实现“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初心常在,才能使命常存,才能不忘理想信念,珍惜荣誉、敢于担当。“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才不至于在荣誉面前迷失自己,荣誉才不至于沦为包袱,才会发挥更多正向的激励作用。反之,如果视荣誉为私人攫取更大利益的“本钱”,荣誉就会成为包袱,就会在事业发展中呈现负能量,发挥反作用,也就会在不觉之中,眼睛越盯越近、视野越盯越窄,不觉陷入“小我”的泥淖,终究会在“小我”私心私欲的追求中迷失自己,甚或自毁前程。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能始终拥有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永立潮头的不竭动力。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有“断舍离”的果敢,放下荣誉与成绩的包袱,鼓起打造一个新的“极不平凡”的志气,扛起责任和担当,以对党忠诚的诚挚之心、以为民服务的崭新姿态、以星火燎原的满腔豪情、以务实创新的泼辣作风,向着极为可期的2021前进、出发,拼搏、奋斗!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篇6
曾经说过,渴望洗去2021年的“不白之冤”;如今,不想2022年来得如此之快。
回想这一年,我们似乎一直过着猪一样的生活,却不能像猪一样无忧无虑;遥望2022年遥远的彼岸,希望中,愿自己活得像小老鼠一样快乐,一样幸福。
东方泛起属于2022的光,瞬间,意识到2021已经远去,2022向我张开温暖的双臂。2021,有太多太多烦恼,愿2022,所有美好都能如期而至。
回敬2021年一杯酒,往事清零不回头;致敬2022年一杯酒,愿未来待我更温柔。2022,重新拼搏,重新开始。
2021牵着我的手,把我领到2022面前。2022牵过我的手,领着我,朝前方走去。头也不回,不见2021落泪。
2022,是梦起航的顶点。只见暖暖的阳光斜织在属于2022的天地,里面,包含着对新一年的感叹。走在铺满冬阳的走廊中,心灵受到了感触,2022,明天,更好……
2021年的那些回忆,那些画面,如今定格在只属于2021的快门间。2022年的列车,已经起程,无法返回。我只能带着之前的记忆,扒着车窗,回望2021年的那一站,那一站,那永恒的思念。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一旦放手,也就错过了。等待一个东西虽难,但后悔更难。再见2021,你好2022。
只有无数时光过去,没有任何岁月愿为你一人停留。一寸寸光阴流淌于2021之下,穿进2022这个山洞,一去不复返。
所有的生活,不论酸甜,不论苦辣,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非让之后新的生活来控制你。再见2021,你好2022。
2022,你好,请多指教。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篇7
12月31日,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贺词温暖有力,振奋人心,吹响了2020年的冲锋号!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党员,要积极响应,“心有大我”,当一名奋斗者,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立足岗位,为党和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
奋斗2020,心怀初心和使命继续前行。“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激励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发扬伟大长征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担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依据新年新目标,勠力同心、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拼搏奋斗。2020年是接续奋斗的一年,我们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而奋斗。我们是中华儿女,也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祖国、艰苦奋斗,不惧风雨,不畏险阻,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奋斗2020,向时代榜样看齐,书写新篇章。2019年的时代榜样点燃了“中国梦”,向时代发出了他们的深情告白,他们是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他们是十四亿中华儿女的“精神动力”,激励着许许多多的人“心有大我”,接续努力,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建功新时代。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任重、不惧时艰,许党报国,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2023年新年贺词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