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生活中的行动,提升自我,在字里行间,读后感帮助我们捕捉到书籍所传递的情感,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菜根谭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菜根谭读后感篇1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封建社会中人读此书,可以远避祸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闲逸。今天,时代的发展很迅速,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名利观都有了一些改变,读此书仍受一些启迪,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开导自己,怎样看待人生百态和自然万物。天人一体,天人相应这点古今是相同的,我们既要读书,领会书中要旨,又不能拘泥于书,被书遮掩了耳目,要学用惟时,就像书中所说的: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
涉世无段圆滑机趣,乃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人心虚,义理来居;人心实,物欲莫入。鸿蒙未辟便分了阴阳,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经世有个一分为二的态度,有个瞻前顾后的眼光,有个大肚能容的雅量,有个得失互转的思想,心乐,便是个福地天堂。
菜根谭读后感篇2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菜根谭读后感篇3
完名让人,归咎于己: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大意:不论如何完美的名气和节操,都不要一个人自己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只有如此,才不会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来灾害,从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担几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养。
注解: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俭养德。”
菜根谭读后感:
类似这样的话语、类似这样的道理、类似这样的事例,我们看了很多、也听了很多,但是真正入心的却很少很少,可能100人当中不超过20人吧,能够按照这样的道理去实践的.人,估计100人当中不超过10个人吧。
此处是站在修身养性的角度来说的,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累积前行资粮的办法。前两天看见蕅益大师写的《十大碍行》,里面就有两句也是表达相似的道理:(1)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2)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贪利毁生。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站在世俗成功学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必修的课程。古往今来,我们多数人公认的成功人士,这一条是他们共同具备的品质。
我这么写文字,同样的还是有点落入假大空、不接地气的感觉。那我就结合自身的情况,站在剖析自己的角度来认知这句话吧。
前些天老师微信里主动问我课程活动做的如何了,我说难得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
接着老师问道:“安守禅位否?”
我回答说:“最近心态调整好了,就是有时候准备不足,可能有这个原因。”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生木,木生火。你要走这五步”。
“以前老师给我排八字也是说要有仁义之心,建宏二字也是仁木要出来,跟着老师修学大道也是如此,从小到大碰到的坎坷也是这个原因。”
我一直认为,这人啊,肯定是有使命要去完成的。或者与其说是使命吧,不如简单来说,他心性中肯定有个最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具体这个最重大的问题是什么,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认真的总结一下,认真的剖析一下自己,是能够发现的。回溯一下过往成长的经历、成长的轨迹以及目前的状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个隐形的规律存在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正如对话中提到的,这就是我必须要解决的。说实话,这种必须要解决,的确是很无可奈何的被逼到绝境了不得不去接受、面对、处理。
是否安守禅位,首先得思维认知你的禅是什么,你的禅位在哪里,这种禅的认知应该是一种欢喜的状态;然后才是如何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时时刻刻的安守住。
菜根谭读后感篇4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一直就从图书馆借来相关系列的书来看!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我说的决不夸张哦。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当然了,我还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了,我建议大家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
菜根谭读后感篇5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平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平,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菜根谭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活法读后感5篇
★ 祝福,读后感5篇
★ 帝国读后感5篇
★ 天鹅读后感5篇
★ 青鸟读后感5篇
★ 高中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