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读后感5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我们将书中情感与思想转化为自身经验的桥梁,读后感是我们与书籍之间的一座桥梁,连接了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源氏物语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源氏物语读后感5篇

源氏物语读后感篇1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它选择了男女之间的感情作为题材,而非战争或者政治等。渡边纯一说过:“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丝毫改变,永远在同一个圆上旋转,没有丝毫进步。”而《源氏物语》之所以如此成功,就在于其情感观符合日本独特的“好色”情感观,同时又具有人类“哀伤”情感这一共同点。这也正是该作品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仅仅是男女主人公两人之间爱情故事的作品不同,《源氏物语》描述的是光源公子与多位女子的爱情故事,其中甚至包括光源氏与自己父亲的妃子、与婶婶之间的情感纠缠。若以中国的道德规范来衡量的话,光源公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色情狂”,但在作品中,对光源公子是持肯定和赞扬态度的,认为这是一种美德,因为这种“好色”正符合了日本的传统文化。

古今中外,只要有爱情,就会有痛苦和哀伤,而《源氏物语》完全符合这一特征。无论是前太子妃、空蝉、夕颜、源内侍等等都与源氏有着爱欲关系,都是对源氏满怀痴情,但最后或被冷落、或死亡、或出家,爱情破灭,命运悲惨,无不隐藏着爱情的痛苦与哀伤。

?源氏物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人物内在的哀伤与悲喜情绪,开启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时代。

若以我国的道德规范来衡量《源氏物语》,这部作品就应该列入禁书的行列,但若从当时的时代 背景,从审美、情感、影响力方面加以研究,即可明白此部著作的文学价值和伟大之处。正如川端康成在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后发言中所说:“《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内心底里的。”可见其对日本影响之深远。

另外,《源氏物语》塑造的两个人物,光源氏和紫姬,即使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也是众多男男女女的理想情人

源氏物语读后感篇2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日本平安朝的一个感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光源氏,因皇帝不期望他卷入宫廷斗争,所以将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故事围绕他和一系列女子的感情展开:早先他因为得知父亲桐壶帝的宠妃藤壶长得很像自我已故的母亲桐壶更衣,所以时常亲近藤壶,直到长大后竟演变为对藤壶有恋慕的感情;然而藤壶毕竟是后母,即使年纪只差五岁,仍不能亲近,所以源氏终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壶一般的梦想女性。之后他找到了藤壶的侄女,长得和她很相似,便带回家中教养为心中的梦想女性,此女即之后的紫上。然而紫上在名份上并不是源氏的正妻,在源氏的晚年,他受其兄朱雀院之托,娶了自我的侄女,即朱雀院与藤壶之妹所生的女三宫做正妻。此举让紫上心碎,而年龄跟他相差颇大的女三宫最终也与人私通生子。最终女三宫出家,紫上不久病逝。源氏在经历世事后,也出家为僧。曰前拜读了曰本作家紫氏部的这部名作,读完以后感触良多,除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异域风情和主人公与多位姣美的淑女之间缠绵的感情使我心生向往以外,其中几位女子的命运也颇有其耐人寻味之处。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或短的关系,他都会供她们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们的生活。但他的最爱却是藤壶女御,她既是他的继母又是他的初恋“情人”。“光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在他年仅3岁时就在周围女人的妒忌声中忧郁病逝,其父桐壶天皇又娶了与桐壶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壶女御。自此“光源氏”便把对母亲的一腔思念和爱转移到了这位继母身上。他的父亲念他自小缺少母爱,嘱咐藤壶女御多多亲近他。不想,这一对美丽绝伦的非亲生的母子之间在日常的耳鬓厮磨中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发生了乱伦的事情,竟然还怀上了孩子。藤壶女御贵为“后妃”本应仪态万方,母仪天下,一时的冲动酿下了如此大祸,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她怀着对天皇的愧疚之心,又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运担忧,日夜害怕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只得硬起心肠,割舍感情,断然拒绝“光源氏”日后的求欢,毅然决然疏远了“光源氏”。

而“光源氏”对异性的爱慕和幻想是被这位继母唤醒的,他始终无法将爱转移到同样高贵而美丽的妻子“葵姬”身上,只因桐壶天皇的一句“童发已承亲手束,合欢双带结成无”和左大臣的“合欢朱丝绾同心,只愿深红永不消”就结成了这门看起来门当户的姻缘,但婚姻的红线并不能将这对美丽的人儿拴在一齐,身份高贵的“葵姬”又放不下“架子”撒娇撒痴承欢自我的男人,“葵姬”只得像一朵寂寞的鲜花悄悄地枯萎,最终凋谢了。

紫儿应当可称是光源氏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了。她虽非光源氏的原配,但她从幼年起就与源氏相伴,由源氏亲自教养成人。紫姬从10岁就被“光源氏”收养,由他亲自调教,使之逐渐成长为一个容貌美丽,性情温婉,涵养深厚,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完美女性。紫姬,能够说是一个集美丽、才华、贤德于一身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源氏亲手“打造”出来的复制品,也还是离源氏以藤壶女御为原型幻想出来的完美女性形象也还是有距离。能够说,源氏对于她的抚育有点类似于今曰十分流行的恋爱养成游戏,完全按照自我心中所向往的梦想伴侣的形象来培育紫儿,而紫儿在他的精心教养下也确实在品格、仪态、才貌上超出了源氏身边的其他女子,并在源氏的正妻葵姬死后成为了源氏的嫡夫人,与源氏相伴直至终老。她看似尊荣无比,幸福美满。虽然源氏情人无数,风流成性但始终把她放在第一位,给予她,他的其他情人从未拥有过的地位以及长久的感情,甚至在她死后了却尘缘,皈依佛门。然而,她真的幸福吗?我想紫姬本人是很难就这个问题作出客观回答的。她或许会很轻易地说自我很幸福,但作为源氏一手抚育成人的情人,她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都是按照源氏的想法建立的,所以她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自我真正想得到的幸福是什么,因而,她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她的幸福,而是——他的。

“为了他欢乐而活”我想从紫姬十岁那年被源氏收养开始就注定是她一生的宿命了吧。于是,她由他。他的情人,她包容;他的儿女,她疼爱;他的疲惫,她抚慰;他的缺点,她统统看不见。她愿以源氏的幸福为幸福,她真的这样做了,她为了他而活,就这样活过了一生。作为一名伴侣、一位母亲、一个情人,她无疑是完美的,而作为她自我,她却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了。她没有得到父母的怜爱,没有兄弟姐妹能够相依,没有亲生的儿女承欢膝下,她甚至没有过完她的童年就被牵扯进了一个男子的恋爱养成游戏里。能够说,她生命中唯一的慰藉,就是那名男子的爱,然而那名男子却是一个多情之人,他有太多的感情要去给,有太多的爱人需要他的安慰。可是……他难道不明白吗?在她的生命里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之后,源氏年岁已长,收敛了许多,不再轻易眠花宿柳了,紫夫人以为最终能够与那源氏两人相守了,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三公主,以堂堂公主的身份带着先帝的嘱托,嫁予了源氏,于是,梦又碎了,她最终开始思考自我这一生:“这种世态小故事中,记述着轻浮男子、好色之徒及爱上用情不专之男子的女人,以及他们的种种经历。然结局总是美女子归依一个男子,生活最终安定。但我的境遇却甚独特,总是漂泊不定。诚如源氏主君所言,我较常人幸运,可是,难道我必得忍受常人难忍之愁苦,郁郁以终么?唉,人之一生,何其乏味呀!”至此,她意识到了自我难言的痛楚与得不到的幸福,之后便缠绵病榻,带着永恒的遗憾,溘然长逝。美丽的人或事总不能长久,而人们最想得到的往往总得不到。在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呢?

源氏物语读后感篇3

人生不如意之事真多。

终于看完《源氏物语》。因为看得仔细,所以长久了才看完。作者神神叨叨了一千多页,看到最后我只记得紫夫人之死和浮舟之死。特别浮舟之投水自尽,让人心情压抑,几乎透不过气来。真个是满纸荒.唐言,一纸心酸泪了。

人说,《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信夫。

人寄生于天地之间,犹如蜉蝣之短促微茫,诚如杜甫所叹“艰难苦恨繁霜鬓”,这样想来,人生真没意思啊。

看源氏物语的时候,曾跟老公讲过读后感,无非是一些悲观厌世的情绪吧。之后,见我还是常常捧了这书读得仔细,他常常不以为然,苦口婆心的劝我不要读这使人精神萎靡之文字。确实,对于我,它应该是一剂毒药吧。所不同的是,文中一大堆人物的出家,特别是源氏和薰君的厌世,对我的影响,却是深感人生之短促无聊,但人生也是深可留恋。我看见一些人,特别是自己亲近的亲戚,为了生活忙忙碌碌,艰苦度日,就没完没了的替他们难过,却又无能为力,唉,真是何苦来啊。

小人物就是这样,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然而,哭,还是笑,应该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总是要人去适应环境,而坏境永远不可能迁就某人。世上应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记得以前很喜欢打牌。有一个人,他特别喜欢怨天尤人。只要上手的牌很臭,他就没完没了的唉声叹气,大呼小叫,有时甚至破罐破摔,胡乱出牌。和他搭档的年轻人说,上手的牌,那肯定是不可能改变了,现在要潜心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出好手上的牌,心浮气躁又有何益呢,那毕竟是于事无补的呀。我不知道别人是否留意了,但我却常常记得这话,甚而把它奉若真理。

世事纷繁,不如意者常89。一个人也要扮演多种角色。最重要的,是要尽量带给身边的人,特别是亲爱的人舒心的笑脸。要能如此,首先自己就要先开心的笑起来啊。

现在我没笑。没能笑起来。但是相信我,拿起电话的时候,首先我肯定能给妈妈一串笑声;老公回来的时候,我肯定能高兴的喊道开饭开饭;孩子回来的时候,我肯定飞一般的下去开门。

我希望,真能如此。

源氏物语读后感篇4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给了艺术典范。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资料。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感情故事。小说历经4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淫乱的生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源氏物语》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源氏生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庶民,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酷爱紫姬却不断拈花惹草,一世风流却落得剃度为僧的结局。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的矛盾和烦恼,其中最折磨他的是与藤壶乱伦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责。他的灵魂与肉欲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之中。源氏最终弃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这种心灵冲突导致的结果。作者大写特写源氏生活中无法摆脱的矛盾造成的苦闷及精神上接连不断的碰撞造成的无奈,意在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

“物哀”的审美意向除以源氏挣扎的一生反映出来外,还透过作品中所有与源氏命运连在一齐的女性的不幸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紫式部笔下,这些女子个个容貌姣好,聪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个个都是有命无运之人。《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命运仅有3种选取,要么走入坟墓一了百了,要么落发为尼斩断尘缘,要么独守空闺虽生犹死。这些女性的多灾多难的命运和源氏一生经历一样,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审美特征。物哀的审美意向?主要来自“人生无常”、“四大皆空”等佛学观,在她看来人生可是是欲海横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摆脱欲海的最佳途径,就是皈依佛门。《源氏物语》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向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日本传统美学的特色就是物哀与幽情,幽情就是指在人的种.种感情中,仅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从八世纪的《万叶集》,到十一世纪的《源氏物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的追求。个性是《源氏物语》,对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美丽的日本,我》中讲到的:“这些作品构成了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乃至支配之后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从古至今,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源氏物语》问世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

源氏物语读后感篇5

终于啃完《源氏物语》,所以就上豆瓣看了一下有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大家关注最多的是翻译、结构以及伦理,我也来说说读后感。

先说翻译。我看的是丰子恺译的,非常棒,要按林文月的风格,我是没有办法以这种高度的热情快速地看完这本书的。口语化、生活化,带着轻口味的阅读感触,一路轻松下来,毫无障碍。这种上千页的大部头,太过细腻、典雅的话,反而没有办法持续保持high,落到我这种人手里,多半是半途而弃。林文月的译文从女性的角度来看,也许是更符合紫式部作为女性作家的行文风格,但是,再从这部书的成书时代来看,作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最早的小说之一,更多的质地还是会停留在质朴的层面上,可能故事的结构、情节设置相对来得更为成熟一点,而语言的运用,成熟度还是有待于商洽的,细腻、典雅的用词尺度,在那个时代,是达不到林文月现有译文的那个程度的。所以,丰版的更为接近原书。当然,丰版也被周作人等嘲讽过,但是,从大基调上来讲,我更倾向于丰版。中间也有疑问,就是有许多的小诗,这个粗鄙啊,我都不忍读之,是翻译故意而为还是紫式部本来就这水平?如果是后者,那么,基本可以映照关于语言成熟度的问题。(可恨的是看不懂原版,只能作若干的猜想和推测)

再说结构。可以分成a、b两部分来看。a与b,都是可以穿插安排。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阅读时关于篇幅长短的疑问了。特别是源氏部分,中间的篇幅都不是很长,基本十页之内,而到了讲述薰部分,篇幅很长,段落也很长,二十几页,或是一个段落一整页都讲不完。而如果是b部由紫式部女儿完成的话,两人的文风应该会有差异,但这是译文本,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可惜了!

讲到伦理,这是一部让人要错乱的小说。表姐弟、堂姐弟、叔父与侄女、儿子与继母、loli恋。按今人的眼光来看,不疯才怪!从一开始我就对此疑问颇多,但看到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些是可以被理解的,时代再往后到武士时期,那种伦理的禁痼才是最为悲惨的。无论是开放时期还是封闭时期,中间的受害者永远是女性。女性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不就是认同并屈服于社会伦理观念,要不选择远离,但这种远离,不是死亡就是出家,没有更多的出路可走。比如空蝉,她有勇气拒绝源氏,但是,她唯一可选的只能以出家来保护自己。再比如浮舟,摆脱niou(文字无法打出来)皇子和薰两人之间的纠缠,她只能选死亡,而当她被救之后,也没有办法获得新的生活,最终也只能也出家苟活于世,本来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似乎那个人际圈子就那个大,兜兜转转之间,还是被发现她的存在。那个六条妃子,怨念只能以极端的方式来消解,这个女人是一个爱情的悲剧。

中途,我还特意去看了《源氏物语》的电影,因为看书时,特别是服装与发式、居住环境等都无法对应起来,引不起共鸣。有了影象的印证之后,渐渐可以对版起来了,膝行、便服、前驱。宫廷斗争、政治事件等只是略微谈到,那个时代总体来说应该是一个平安的朝代,所以贵族们有时间开发房地产、促进休闲娱乐、推动潮流指向,建设二奶三奶等等。

匆匆看完,也没来得及细嚼,大概就如此,有新的体悟,再来谈。

源氏物语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奇遇》读后感参考5篇

《论语》读后感5篇

活法,读后感5篇

战模式读后感5篇

读后感集名字5篇

《开学》读后感推荐5篇

《老鼠》读后感5篇

丰碑的读后感5篇

昆虫记读后感5篇

《教学设计》读后感5篇

源氏物语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