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的事迹精选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记录事迹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先进事迹材料能够鼓舞人们追求卓越,树立奋斗目标和学习榜样,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国工匠的事迹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的事迹精选8篇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1

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播出了8位劳动者的楷模事迹。他们都是在日常平凡的劳动中千锤百炼,而成为劳动者中的佼佼者。

劳动技能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过程中逐渐摸索的,这昭示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人不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要通过刻苦扎实的努力,才能换来事业的成功。蓝领如此,白领也是如此。

成功就要经得起清贫和寂寞。但放眼今天的社会,急功近利、利益至上已经占领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部分岗位频频的跳槽,公务员的离职,无不对生产、工作秩序带来冲击,对个人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也形成了断层,带给整个社会的就是普遍的技能低下,制造和创新也必然受到影响和制约,这从我们的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平庸可以佐证。

作为国人,要想享受更好的生活,不能指望别人,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热爱岗位,钻研技能,脚踏实地,才是普通劳动者的成功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奋斗的青春才美丽,永不放弃,生命才精彩。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2

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组装工人。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这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们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一线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

他们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螺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让人敬畏和感动。

这种执著、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专注、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献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展示,是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坚守、执着、热爱、奉献.....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违和,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3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05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06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4

近几年听到很多人在提工匠精神,看完《大国工匠》,才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涵着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等可贵品质。这些“工匠”们勤恳敬业、干练稳重、遵守规矩,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他们执著、坚守、精进,不断追求极致与完美。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为火箭铸“心”的高凤林,他是焊接火箭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0.08毫米,这是火箭燃料输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枪停留在上面不能超过0.01秒,否则就会焊穿管壁,他将发动机的合格率由29%提高到92%”多么令人震撼的一组数据,震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

虽然我们是一名老师,接触不到这些精密仪器,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以这种精神时刻鞭策自己。第一就是敬业,热爱我们的事业,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因为教书育人容不得半点差错,同时将这种严谨、专注、拼搏的。精神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第二就是精业,作为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精益求精。第三是奉献,作为一名老师,更要有奉献精神,其实说到奉献,我周围也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同事,如王欣欣老师,她经常很晚了还在班级里或办公室里忙碌,儿子只能在一旁默默等她完成所有工作才能回家。其实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从而赢得学生、家长、同事的信赖与信服。这些同事是我最好的榜样,我也会像他们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己。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5

从“文物修复界泰斗”李云鹤到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从中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乔素凯到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王进……他们是披荆斩棘的先驱,择一事,终一生,让“匠心”永远传承。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价值的奋斗故事深深感染了观影师生。

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子,应当习得这种“工匠精神”,勇敢地在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寻梦、筑梦、圆梦,成为未来的“大国工匠”。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大国工匠”的后备军,教师应当将“工匠精神”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6

20xx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各国元首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国礼。这个中国的国礼被命名为和美,是放在金盘子里的颜色明亮的白丝巾。这条白丝巾特别是谁也抓不住。因为这条丝巾来自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锻炼技术。

传统的锤子雕刻作品大多是铜器,金银器上的锤子雕刻很少,被命名为和美的国礼,设计要求是非常美丽的银器锤子雕刻。更加困难的是,作品所需的纹理不是规范的几何图形,而是要求呈现纺织品自然柔软的垂下状态,表现纺织品的自然皱纹,在宽度只有0.1毫米的皱纹中也要刻上图案,表现纺织品随着光线的移动而产生的明暗变化如何把只有0.6毫米的银片变成这个国礼?锤子使用的主要工具叫做锤子。古代的锤子工匠可以用锤子在金属器具上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现场,中国技术美术集团锤击师孟剑峰已经敲击了23年锤击,作为行业名人,他被命令制作这个国礼。工果你想做好工作,你必须首先利用它的工具。一个独特的锤子雕刻作品需要设计和创造最合适的锤子。孟剑峰从古代锤子触摸前辈的智慧,从古代法律探索启示路径。8天后,孟剑锋终于制作了丝巾图案最难的锤子。

其次,实际面临的锤子对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比蛋壳厚一点头发。根据设计图案,在这片薄银片上挖出细微的经纬线,交错成细致的纺织纹理。在锤子的过程中,如果用力稍微多一点,把银片敲透的话,整个作品就会放弃工作废弃。这就是传中不能出现百万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孟剑峰做的,国礼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在金色的盘子里,白色柔软的丝巾自然重叠,收到礼物的人想拿那条丝巾。现在这个锤子的国礼已经成为行业技术传说。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7

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锋的家乡——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忙碌,村支书姚金岭正在准备村里晚上集体收看_“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事宜。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锋的怀念。

_年5月18日,王锋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邻居,自己却被烧成重伤,当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离世。英雄虽已离去,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中国,王锋再次为“河南好人”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侠肝义胆河南人再次感动中国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在人们的心中永生。”这是“感动中国”给予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晚会录制现场,王锋的遗孀潘品接过了丈夫的奖杯,并再次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代替王锋站在感动中国的领奖台,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为我的丈夫感到自豪,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会对他的支持和认可。”坚强的潘品说。

尽管对王锋的事迹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录制现场再次播放的短片还是让在场的观众感慨不已。当潘品出现在领奖台上,观众用热烈的掌声给予她敬意。

“看到王锋烧伤的那一幕,我心里还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令人敬佩。”观众张艺藐说。

王锋此次当选,已是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领奖台。自_年“感动中国”推出以来,河南人已15次站上这个舞台,“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响亮。

砥砺前行爱的力量照亮前路

再次见到潘品是在她新租住的家中,她和两个孩子正在整理书柜。新租住的房子虽显得有些简陋,但却井井有条。

“这里的世界名著都是这次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给孩子寄过来的。”潘品指着书柜告诉记者,在参加“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前,女儿王婷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她和潘建伟院士一起合张影。

潘品不仅顺利完成了女儿的任务,潘院士还特意为两个孩子寄来了书籍,这让潘品又一次感受到了无限暖意。每次提起王锋,除了悲伤,潘品说得最多的就是感激。

春节前,县里特意为她的婆婆进行了全面体检,县里和乡里的领导定期会到家中看望,被救学生的家长在春节期间也专门打来电话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在潘品心中,这些关怀都是她以后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新的一年,潘品想继续从事教师的工作。“以前做过老师,有经验,而且做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同时,她已经申请加入了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希望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国工匠的事迹篇8

九十年代起,中国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使大多数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要么经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务员,使得我们制造业一线年轻技术工人严重断层。全国劳模大会的召开,是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劳动者永不消失的荣耀。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报道,每期介绍几位制造业的国家级高级技师,有的是在生产一线制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多么高的文凭,从学徒开始,靠自己的勤奋钻研、实干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最终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就我公司的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认为没有文凭就自卑。

我们的一线职工大多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凭占大多数,但大家在我们生产的胶合板机械领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无论是焊接,还是加工和总装,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术;沙崇光、燕春伟等的加工技术;高大明、刘玉宁等的装配技术,在公司乃至全国都是高手,他们大都没有多么高文凭,但是在本职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业内都是好手。只要好学、勤学,手艺就会练成,练成手艺就会成为行业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资、高待遇。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琢磨、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怎么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你才会超越别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会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的。

二、抓质量要一丝不苟。

"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爱厂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

无论工厂怎么对你好,有个别同志总是在抱怨;无论工厂怎么感化你,有个别同志仍然是无动于衷。这些同志不热爱自己的工厂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热爱你自己的工作,工厂有千万家,但你从初期学的工种可能只有一种,无论你在那个工厂工作,你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会吃上饭的。只有你热爱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于企业的本钱,如果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出一定的价值,到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收留你的,现今的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愿意收留一个闲人的。无论你从事任何工种,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现在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现在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希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大国工匠的事迹精选8篇相关文章:

写工匠精神的作文模板6篇

工匠的演讲稿最新6篇

工匠的演讲稿通用7篇

工匠的演讲稿7篇

写工匠精神的作文推荐7篇

写工匠精神的作文600字5篇

工匠的演讲稿优质7篇

写工匠精神的作文800字5篇

传承工匠精神的演讲稿7篇

读工匠精神心得体会8篇

大国工匠的事迹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