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观后感通用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其实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认真对待每次写观后感的机会,我们才能够在表达中展示出自己的独特风采,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残奥观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残奥观后感通用5篇

残奥观后感篇1

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xx年到20xx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当晚,作为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和全场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李端感到特别自豪。他的话中既带着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端还曾说过“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将继续绽放光芒。

残奥观后感篇2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平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xx-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xx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xx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xx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残奥观后感篇3

一台充电柜,降低冬残奥村中的用电风险。延庆冬残奥村将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融入日常运行。在运动员公寓楼下,一台台智能充电柜已安装完毕,可供不同大小的轮椅电池充电。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充电柜为运动员提供了安全的充电场所和良好的消防环境,不仅向运动员免费开放,而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协助充电。

秉持节俭办赛的原则,冬残奥会5个竞赛场馆全部沿用冬奥会已有场馆,经过相应转换和调整,得到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冬残奥会的筹办和转换工作高效顺畅,得益于北京冬奥组委始终坚持两个冬奥“同步筹办、一岗双责”。在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无障碍环境的实现,大幅降低转换期间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周到服务提供优质赛事与生活保障。

冬残奥会的.筹办和转换工作中,各场馆运行团队服务周到、运行顺畅,受到多方肯定。国际残奥委会工作人员苏菲·赫特菲尔德表示:“所有运行团队专心致力于为运动员排忧解难,很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为了方便残疾人运动员入住,延庆冬残奥村将安检口搬到村口。从机场到运动员公寓,全程只需下一次车。安检口与运动员公寓间的距离更短了,运动员与服务团队的心也更近了。与冬奥会时相比,安检环节不仅加设了人工绿色通道,过程也更加细致体贴。“我们在这里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非常高兴。”斯洛伐克代表团副团长帕特里克·卡斯托说。

住得舒心,赛得安心。在部分冬残奥会比赛场馆,不少运动员已经前来训练,对场馆运行情况给出很高评价。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精心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方便他们了解场馆及竞赛相关信息。近期气温有所上升,为了维持雪的硬度,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技术团队设法降低地表温度,起到凝雪的作用。为了保持雪道的平整干净,团队成员每天都要细致清扫。“这些都是为了给运动员提供最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技术官员李光全说。

残奥观后感篇4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习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残奥观后感篇5

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余温犹存,冬残奥会火炬已在路上。昨天,九路火种汇集在天坛公园,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启。明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火炬传递有玄机

昨天下午,天坛公园举行火种汇集仪式,九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4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九路火种,其中一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八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传递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与残疾人共同用“冰壶撞击”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两名盲人青年用盲文书写引燃“电子的烟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还有30名盲校师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贝音频声压,引燃火种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达岭古长城的火种采集现场,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共同点燃“和平之火”。中国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是现场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被冻伤,双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国际残奥委会“残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开幕式画“同心圆”

明晚,2024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即将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昨天,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一样。“冬奥会是冰雪蓝,而这次是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一种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则“剧透”称,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

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凸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据悉,开幕式从始至终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同心圆’本身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平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是最重要的亮点。”

残奥观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春》的读后感600字通用5篇

老师的爱读后感通用5篇

青贫读后感500字通用5篇

桥的读后感100字通用5篇

少年与海读后感通用5篇

鸟读后感400字通用5篇

鼓的故事读后感通用5篇

兵的故事的读后感通用5篇

熊猫观后感通用8篇

好青年观后感通用6篇

残奥观后感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