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的观后感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言之有物的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所传达的意义、价值和主题的思考和领悟,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雄关的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雄关的观后感8篇

雄关的观后感篇1

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员一样,让人敬佩,不计较报酬,响应国家号召,走向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在这当中有位17年前曾经抗击非典的医生,向单位写下了请战书。

这封请战书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写的,请战书中既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也有柔情的挂念;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也有沉着冷静、科学应对的胆识。

信中写到“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句话包含着信念一定,也以着将面对一场艰难的决斗。个人感觉如果告诉丈夫,会让丈夫为自己担心,还是让自己承担这样的压力为好。

她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当年她承担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为战胜非典做出了贡献,现在又请战新型肺炎病毒,确实令人佩服,当代的战士。

技术被封锁了,就想到科学家;火灾来了会想到消防员,遇到困难了会想起警察,战争来了会想起军人,疫情来了就想到了医生。消防员来了,火灾就会被扑灭;遇到困难,警察来了,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国家被侵略了,军人会维护着每一寸土地;现在疫情来了,希望医生来战胜病魔,他们就是当今国家的脊梁,国家的支撑,让我们平时对他们好一点,理解他们的工作。

最后说一下:在人人自危的传染病面前,冲锋在前的就是医生,战胜病毒的也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很累,也有压力,也会怕。但是他们不会退缩,即使危险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们的职业,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伤害医生的事件了,否则没人愿意当医生,水平高的医生也会到国外工作,那时候我们只有绝望。

雄关的观后感篇2

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在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坚决这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如同棋盘上的博“疫”。

巧下“大局”棋,统筹推动谋全篇。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棋盘上的博弈讲究纵观全局,把握棋局发展的总体趋势,如此才不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要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各级党组织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决不能让口罩“截胡”、抹黑武汉这种地方本位主义、地域人身攻击逞威添乱,统筹推动下好博“疫”一盘棋、谋划全篇构筑科学防控、精准施策、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

巧用“先锋”将,靠前指挥干在先。 “有车杀无车、一车十子寒。”棋盘上威力最大者,莫过于“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正是要以“疫”线为火线、变战场为考场,充分发挥“领头车”“当堂炮”作用,让“我能行”干部拼搏在前,让“我先上”成为响亮口号。要用好能上能下,为那些“疫”不容辞勇担当、“疫”无反顾真为民、“疫”马当先筑防线的“逆行”干部点赞,让那些在疫情紧要关头“疫”问三不知、心慌“疫”乱的“花架子”“混日子”“官油子”无处藏身。

巧织“网格”局,党徽联动耀“疫”线。 “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64格棋盘、32枚棋子充分利用网格空间纵横其间。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同样用好“党建+网格化”至关重要,采取“党建织网、党员入格”的方式,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体系,推行“在职党员入网进格、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重点一线组建党员防疫突击队等方式,让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疫在格中防,确保线索第一时间在网格内排查发现、处置第一时间在网格内联动完成、困难第一时间在网格内帮助解决,让战“疫”一线党旗飘,网格点上党徽耀。

雄关的观后感篇3

这个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国人最珍视的万家团圆的春节,这个年显得格外凝重。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重的身体,牵挂着同为医护人员却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却一刻不停息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拼了性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际开着电动轮椅到门诊部坐诊。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才会在危急关头,扶危渡厄;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绽放最绚烂的光芒,汇集成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在增援武汉之际,无数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党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了抗击疫情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99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幸福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了一场又一场严峻考验,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今天,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我们也同样深信,压不倒,打不垮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带领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雄关的观后感篇4

没有硝烟,却是一场牵动举国上下的激烈战争!

没有流血,却是一次关乎生命安危的严峻考验!

今年春节与往年不同,肺炎疫情来势急、来势凶,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国人的心。在危难之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勇挑重担、或挺身而出、或逆向而行……选择与家国共患难。

年轻干部有着“你保护大家,我保护你”的使命担当。前些天,笔者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关于一批年轻人的报道: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95后护士李慧,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90后护士单霞,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剃光了及腰长发。刚刚年满24岁的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沙,主动请战驰援武汉,“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这些年轻干部不过20几岁,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心中的宝贝。而当国家有难之时,他们勇于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17年前全世界保护90后,17后90后保护全世界”。作为同样身为95后的笔者,忍不住眼眶红润,为这些同龄人感到钦佩。

年轻干部有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坚毅果敢。笔者虽不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奔赴湖北前线,但笔者和身边众多的年轻干部一样,有着一颗奔赴前线的心。1月下旬,北京各区的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重,笔者所在的区及时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对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紧急动员令。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笔者和一众小伙伴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为“家门口”的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由于我们从事的是信息宣传工作,为能及时把本地区、本单位的防控工作宣传报道出去,白天我们一行人抓紧一切能利用的时间伏案写稿、采访,等到万家灯火亮起时,我们简单地在单位吃上一口饭就马不停蹄地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标,站在各个小区主要出入口开始了夜间执勤、社区服务,排查进出小区的人员和车辆等工作。北京冬天的夜,冰冷刺骨,还稍显稚嫩的脸庞被冻得通红、僵硬,眉毛上也挂起了冰晶,我们互相看着彼此,哄然大笑,却早已忘记了身上的寒冷。

年轻干部有着“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锲而不舍。“坚持就是胜利”,当我们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候,就曾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当我们递交“请战书”的时候,也曾宣誓“时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我们中间有一名叫郝鹏飞的哥哥,刚刚新婚的他,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每天连续加班到凌晨3点才回家休息,最后因过度劳累倒在了岗位上,被紧急送往了医院。直到郝鹏飞入院,也没能和家人吃上一顿春节团圆饭。像郝鹏飞这样累倒的、病倒的年轻干部还有很多,但他们始终咬着那股不畏不惧、坚持不懈的韧劲,“重整行装再出发”,修正过后,继续奔赴到疫情防控最前线。

在不少人眼里,90后身上普遍都贴着“佛系”“扶不起”“怕吃苦”“垮掉的一代”等标签。但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干部主动选择了站在战“疫”最前线,做一名“勇猛”的战士,报家卫国。今年的春节注定非同寻常,值得用一生去回味。

国家针对这次疫情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干部的政策,并强调“要注重在疫情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将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干部的‘试金石’”,这是国家对所有一线干部的关心和保障,但我们广大年轻干部也心甘情愿地表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勇挑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雄关的观后感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检验,更是对我们每一个群众的考验。病毒来袭,疫情蔓延,全民“战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这一路,他们做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路,他们甘于奉献;这一路,他们信守了承诺。抗击疫情我们“疫”直在路上。

“疫”路上的坚持。只要疫情不退,他们就会一直坚守岗位不放松。春日暖阳里,你会看见那令人感动的标配:“白大褂”“红马甲”“警服蓝”,仿若天空中的一道彩虹,带给我们安全与希望。在一道道检测路口,有穿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有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有穿着警服的基层民警,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抗击疫情”。他们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用实际行动构筑起防疫工作的坚强屏障。为了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每天不断地重复着,“你好,从哪里来?请出示有效证件”,对往来人员测量体温,叮嘱他们带好口罩,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车。

“疫”路上的奉献。无论何时,只要乡亲们有需要,党员志愿者们就会一直行走在这条送货路上。“来,张阿姨,你要的面条2斤。”“王大爷,你要的种子、化肥到了哦。”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阵送货的吆喝声。疫情期间,为了方便老百姓生活,乡镇的党员干部当起了“送货郎”,为老百姓代买油盐酱醋。送货上门的时候还当起了宣讲员,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用自己的行动为乡间小道上增添了一道暖心的色彩。有的热心居民还自发捐款捐物资,用每一个“小我”为国家贡献一份“大爱”,他们“疫”路上的的奉献精神证明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只有同舟共济。

“疫”路上的承诺。只要疫情不退,我们就会一直宅在家,等待春暖花开。为了打赢战“役”,我们共同遵守承诺——不串门、不访友,不聚集,自觉隔离宅在家中。每天看看书籍,写写文字,开启云办公模式,按照上班期间的工作节奏及时有效地处理工作事物,决不让思想掉队。闲下来,敲敲键盘码码字,记录下内心的感悟,迎接每一天的日出,每一天的夕阳,每一天的夜晚,每一天的快乐,迎接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春暖花开。

抗击疫情坚持到底!我们深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日可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雄关的观后感篇6

面对疫情,一只只医疗队不畏艰险、驰援武汉。北京、上海等各省组成几十只医疗队伍成千人毅然驰援武汉。

面对疫情,一封封请战书、决心书、表态书让人敬佩和感动。有人写下了“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决心书,哟与人递交了“作为当年抗击非典的医疗队,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必召回,战必胜”的请战书,有人递交了“到一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表态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记者采访一名年前的医学院学生志愿者,他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人动容。

面对疫情,人人用于担当、众志成城。疾风知劲草,挑战显担当。有医疗为甚工作者在防止一线奋勇作战,有雷神山火山医院建设者在工地上昼夜抢工,有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伊利夜以继日研究疫苗,我作为村镇社区工作人员在不厌其烦的登记排查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贡献一份力量。

当代新青年已经从祖国的花朵进化成为了祖国的栋梁,在各个领域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身影都在我们能看到的地方,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这是广大青年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行动。我们渴望指针回拨是因为时间无法倒流,每一棵树、一枝花、一株草都会长成他应该长成的模样,为我们的祖国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似乎每一代年轻人与上一代人都存在这代沟,似乎每一代年轻人都被说成过“最差的一届”,但是每一代都年轻过,又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做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年在长辈眼中弱不禁风的90、00后如今也可以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了。在疫情期间我们不畏艰险,同舟共济,疫情结束我们站回岗位,建设祖国。

青年带着灿烂的微笑,魅力十足;青年要有健康的体魄,保卫家园;青年有着涌动的激情,活力四射;青年要无限感恩,接过老一辈的爱国情怀,继续守护;青年要以身作则,给下一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榜样;青年背负着国家伟大的使命,等待着他们去完成,带着那份坚定的心,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强大,一定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雄关的观后感篇7

看!这是“青春赶路人” 应有的样子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委编办 徐玉梅

101年前,国难当头,青年之士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火炬,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黑暗中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101年后,疫情蔓延,以“90后”为代表的又一代青年人在前辈精神引领下,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在危难时刻再次扛起抗疫大旗,给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有一种纪念是传承,有一种永恒是精神。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为新时代“青春赶路人”在战胜新冠疫情中的样子点赞!

他们是迎难而上不退缩的“青春赶路人”。越是艰难越向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中,大批青年人在“观战”与“参战”之间,选择勇毅参战。在异常凶险的疫情环境中,他们冒着风险,自愿选择“逆行者”角色,以生命赴使命。一声声“我要上”“我报名”“我支持”“我请战”“我加入”……是他们积极参战的最好见证。24岁的汶川女孩佘沙,两次请战,终于加入援助湖北医疗队;24岁的护士甘如意,骑自行车3天4夜,风雨兼程,回到工作岗位;24岁的运输车司机吕俊,24小时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疫情是战场,也是考场,在这场大考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了斗志,用平凡的力量书写出了不平凡的英雄气质。

他们是担当作为不懈怠的“青春赶路人”。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青年战士冲锋在前、奋力作战,在各个一线岗位上奏出了抗击疫情的最强音。在医院一线,他们是不舍昼夜、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逆行者”;在社区一线,他们是严防严控、冲锋在前、扎紧防线的“守门员”;在工地一线,他们是风雨无阻、披星戴月、精益求精的“建设者”;在志愿一线,他们是宣讲政策、搬运物资、转运病患的“红马甲”;在生产一线,他们是争分夺秒、日夜鏖战、坚守岗位的“生产者”…… 24岁的护士李慧,冒死请战,并留下“如有不幸,捐献遗体”的志愿书;29岁的工程师张积财,不舍昼夜,用一个个指标数据赶制前线“战袍”;23岁的护士刘金鹏,主动请缨,奋战在icu病房,抢着干又苦又累风险高的活……他们在疫情面前,不惧风雨、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的品格,令人钦佩,让人赞叹,是一代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他们是风雨如磐不动摇的“青春赶路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与“隐形”敌人斗争的凶险战斗,每个作战人都面临着被感染、甚至被夺去生命的风险。在这场抗疫中,我们痛别数名一线工作者,他们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孩子,更是战士。面对战友的离去,青年战疫勇士们并没有因此停下奋战的脚步,他们继续勇毅前行、奋力作战,努力攻克疫情防控战中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风雪中坚守的青年社区工作者、病床前坚守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坚守的青年科研攻关工作者、前线坚守的青年新闻工作者、生产线坚守的青年生产工作者等,都用自己平凡的坚守,为青春做出了“不凡”的注解。他们在疫情面前的笃定前行,让亿万中华儿女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之花和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雄关的观后感篇8

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政论片《雄关》5月11日起推出,六集分别为《河南力量》、《中流砥柱》、《江河同心》、《平凡英雄》、《青春战歌》、《向阳而生》。

通过学习观看该政论片,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要把学习观看《雄关》与深入学习贯彻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凝心聚力抗击疫情。

“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今年再听《难忘今宵》,听出了更多意味深长:“国”和“家”联系愈加紧密、越来越倍显重要。

临近年关,在祖国各地打拼了一年的游子,渴望满载收获、荣归故里,围桌而坐、把酒言欢,憧憬来年、畅聊人生。“‘鼠’你最能拼”“‘鼠’你最努力”,“鼠你最+”开始流行网上线下的时候,人们对新一个农历年也正充满了美好期待。庚子鼠年的“作风”真有点怪。不按常理“出牌”,让人猝不及“防”。一则“武汉出现多起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就像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掉进了平静的河面上,揪紧了国人本已放松的神经。

有一种“纠结”叫“戴着口罩迎新年”。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人们就开始“过年”,扫尘、赶集、备年货……忙得不亦乐乎。随着各省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置办年货的人们匆匆戴上口罩,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各地陆续暂停举办一切大型聚集性活动,引导取消群众性自发组织的聚会活动。客观地说,有一种感受是,今年“恐惧”不请自来,“隔离”不可避免,“口罩”成为新年装备,“网络祝福”入选新年俗。

有一种“乡愁”叫“咱们老家封闭了”。春节前后,在猪肉、鞭炮与口罩的混乱pk里,没有一个是“赢家”。loser却有一批:个别无事生非、造谣传谣者。很多老家在农村的网友分享说,一边贴对联、挂灯笼,一边就听见大喇叭开始吆喝,“不串门”“不拜年”“不走亲戚”。很快,“封城”“封村”的消息传遍朋友圈。人们纷纷取消了外出旅游,取消了来回聚餐,一边苦练“宅”的境界和耐力,一边牵挂老家或远方的亲朋。病毒汹涌,隔离了物理时空上的亲近,却抵不住心灵深处的追思:春节假期“扩容”,让陪老人、陪爱人、陪孩子的时间“拉长”,把读书、看报、学强国的精力“配强”,反思工作、规划人生也可以“慢工出细活”。病毒无情,但情满全家;同心抗“疫”,全国一家亲。

有一种“感动”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假期里,人们缺失了见面打闹逗笑的机会,微信和qq群里讨论异常火爆起来,问答也令人沉思、感动不已。大伯家当医生的大姐去哪了?加班去了。二舅家当警察的表弟在不在?加班去了。在社区工作的三叔怎么不说话?加班去了。在报社当记者的小妹来聊两句?加班去了……医护人员、执法干部、基层党员、媒体记者编辑等等,“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一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成为这个寒冬里最温暖人心的一道风景线。“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省兄弟齐心援鄂又创新作为,“来啊,来抄河南作业!”“看山东,‘搬家式’支援!”“浙江有心,‘互联网+’发口罩!”网上、线下,好消息不断,正能量爆棚。“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的海报转发如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国际协作引人注目。人们坚信,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每个春天里,一样会产生奇迹,充满传奇。

有一种“记忆”叫“出门带着介绍信”。有个元宵灯谜是,“生产鞋袜不对外。”谜底是“自给自足”。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物质供应凭“票”,人员出行凭“介绍信”,年年过节孩子们就盼着那一两顿“馉馇”(山东有些地方对饺子的一种古老叫法)。历史场景,仿佛不远。今年的正月初十,不少人出村、出小区门去上班,也得让单位先开证明信,有的出车上路得办“通行证”。几十年前的记忆,因为抗疫重新联系在了一起。一时断货的口罩和消杀用品,再次让国人体验到有钱买不到东西的困窘和遗憾。年轻人或许会说:形势严峻,这年怎么过?长者的安慰则充满哲理:相比过去,现在每天都是“年”。此刻,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先辈们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时光吧,满怀信心、休戚与共,如老话所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今宵,大江南北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坚决不退、打拼到底!“疫”后,待到胜利捷报传来那一天,让我们抬头挺胸、自豪地说,千年风雨脚下过,“鼠”与中华逞英豪?!

雄关的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作文《爱的教育》读后感8篇

初中读后感的作文参考8篇

初中读后感的作文优质8篇

故乡的河的读后感优质8篇

故乡的河的读后感最新8篇

兵的故事的读后感优秀8篇

《碑》的读后感最新8篇

兵的故事的读后感精选8篇

五年级的读后感作文8篇

初中读后感的作文精选8篇

雄关的观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