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心得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行动方式,大家在写心得之前,一定要将自己的感受都梳理一遍,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6篇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篇1

按照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我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以“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属地管理、全民参与”为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安排部署,在许道、南徐等17个村集中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开展卫生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突出问题,努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现将我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情况作简要如下汇报:

一、迅速动员、周密部署

全县动员会后,我乡迅速反应,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和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指导、协调和推进。二是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

二、重点带动,全面推进

小庄乡共安排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省级重点村四个,分别是南徐村、陈庄村、李长堤村、许道村。县级重点村十三个分别是:北村、冯洼、东许、黄道刘、西璋、东璋、前吉科、和里高、吴小庄、孙小庄、何堤口、刘庄、后孙。

1、村内建设方面。

今年以来,全乡各村共清理垃圾4400车,建垃圾池85个,购垃圾箱380个,清理残垣断壁89处,粉刷墙面8万平米。许道、李长堤、南徐、陈庄、刘庄、十四户西村、中村、东村、李窑、何堤口、孙小庄、仉小庄、吴小庄、东许、李长堤共硬化村内道路12000米。前吉科、东璋壁、许道、西村修建排水沟3400米。如南刘庄村原先各户为了多占宅基,在自己房基周围都延伸出3米多宽的土台,严重影响交通和美观。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形成一致意见,各户超占部分全部清理。经过20多天的努力工作,全村清理超占土方5000余方,清理垃圾300余车。路宽了,人心顺了,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拍手称赞。何堤口村是小庄乡甚至全县比较贫困的村,村主街道坑洼不平,东西障壁、何堤口三个村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一到雨季孩子们趟着泥水上学,群众怨声载道,借这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机会该村修水泥路1000米,解决了该村多年出行难的难题。

2、造林绿化方面。

2015小庄乡共完成植树造林2305亩,圆满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其中完成南徐、东许、冯洼、陈庄、吕宅等8个村通道绿化778亩(包括新霞线、沧乐线补植补种),完成仉小庄、十四户等农田林网工程100亩,完成北良、南徐等8个村水网水系造林工程300亩,完成尚宅、等5个村坑塘绿化301亩,完成李窑等33个村村庄绿化746亩,完成何堤口村片林种植80亩。另外,尚宅、南徐等五个村种植冬青、卫矛、女贞等灌木8600平米。如许道村作为省级重点村内先后栽种香花槐550株,碧桃470株,家槐340株,白蜡285株,山柿子300株,法桐300株,金叶槐160株,共计2405株。另种植卫矛等灌木2万余株。村外坑塘周围种植柳树、杨树6000株,公路两侧种植白蜡3200株。

3、特色种植方面。

为响应我县“三点三线”和乡政府驻地环境整治和美化、绿化的总体要求,小庄乡把沧乐线西侧,新霞线两侧和乡政府驻地规划为油菜种植园区,号召农户今年秋在该区域种植油菜,其中新霞线两侧种植1000亩,乡政府驻地种植1400亩,沧乐线西侧种植600亩,现全部种植完毕,油菜苗长势喜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模化种植也是我乡今后整体的工作思路。待到明年冬去春来,油菜花开,走在笔直的乡间水泥路上,站在水渠旁、柳荫下观水赏油菜花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到时,还欢迎各级领导再次莅临小庄乡参观指导。

4、基本农田建设方面。

除村内面貌改观外,今年小庄乡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全乡新打浅井97眼,新建涵洞46座。修建沟渠护坡2段,位置在南徐及尚宅通往小庄乡政府主干道上的原有沟渠两侧,各沿沟渠修50m,共计400m。新安装50kva变压器45台,100kva变压器3台。新规划架设10kv高压线路7.526km,架设低压线75.246km,电力施工涉及33个村庄。新建田间道路共76条总长57.803km,路面宽在3m—5m之间。其中砌砖路面田间道57条,总长41.092km;新修水泥路面田间道15条,总长10.432km;新修柏油路面田间道4条,总长6.279km。

三、创新驱动,强化保障

结合活动的开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挖掘典型,通过鼓励学习典型、模仿典型、超越典型,调动起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出全民动员打造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三是强化项目督导,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期,不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篇2

今年5月下旬,我随全区党政考察团到陇南市康县、成县和徽县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会发现,每棵树不仅涂了白、编了号,在树枝上还悬挂了黄色的粘虫板。行走在康县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平洛古镇,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围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传、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已成为康县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

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看了8个村庄,这些村庄的建设管理都有其共同点。一是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村庄古文化内涵,围绕路、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出符合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开展“六争六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月检查、季通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办法多。

以上是我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与感想。

一、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

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立足“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村容整洁环境美。统筹考虑居住条件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

会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突出“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按照“白墙青瓦灰墙裙,加檐加顶改外观”的要求,对农户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设施,修建花坛,安装绿篱,建成文化墙,完成水厕改造,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及时清理垃圾,清除柴草、路障,制定了村规民约、道路管护、卫生“三包”、星级评比等村庄管理制度,达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效果,真正告别了原来“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现状。

产业富民生活甜。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徽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苗木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核桃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除此之外,高桥苗木、嘉陵银杏、泥阳蔬菜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特色农业产业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铁杆庄稼”。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经营体系,使入社农民“聚沙成塔”,将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县围绕核桃、樱桃等产业,支持引导乡村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当地土特产品,经营理念超前。

乡风文明身心悦。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每个村都量身定做了文化建设方案,实施了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每个村都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还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六争六评”等评比创建活动。当地群众介绍,“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赌博,很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从群众的声音里,不难发现,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

二、几点体会

切实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陇南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同步发展的同时,缩小了城乡差距。这一做法启示我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为统领,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机制,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辐射与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加速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重视走产业带动发展的路子。陇南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没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提升,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基础条件,也难以达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规划编制与严格执行相统一。陇南市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历来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坚持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由此也启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推进。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使规划符合乡村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真正起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范引领作用。同时,按照分层次推进的原则,先让所有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合格村,然后再提升创建示范村和精品村,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陇南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考察中所听所看,我感觉,最根本的成效还在于通过治理,改变了农民以往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有了极大提升。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借鉴陇南市的经验,就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习惯,真正树立新农村新风尚。

三、对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着眼调动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只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持续推进。一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决策,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也应先在村里公示后再审批。二要激发农民建设热情。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等内容,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着眼挖掘特色,突出规划的差异性。以前的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历史、人文内涵,工程造价也不低,难接“地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先由乡村组织群众自己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接地气”,在群众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交专业规划部门审定修改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性。编制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在建设过程中,要分层推进,就柳湖乡而言,先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赵堡、麻黄、新李三个示范村,其余各村创建达标村,然后再提升层次创建精品村。规划区内的村创建社区型美丽乡村。

着眼美化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俗话说“一净遮百丑”,整洁优美的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换句话说,一个村庄如果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何“美丽”。一要加快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或纳入城市无害化处理”的模式,按照每千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和长效保洁机制,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二要优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在上报项目或审定项目时,要注意各类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采取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要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群众筹资筹劳,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三要坚持就地取材。要按照“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突出当地特色,追求自然、原始、纯朴的乡土气息。努力做到三个“本土化”,一是建筑材料本土化,多用木头、石头等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少用水泥、瓷砖、钢制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防止出现“农村像城市”的尴尬。二是施工工艺本土化,充分发挥民间能工巧匠的作用,将园林、亭台楼阁、故居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美和自然美巧妙的融为一体,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色彩。如农村土墙改造可将水泥、砂子、黄泥土三种材料混合搅拌后粉刷,再用压板方式勾勒线条,做到修旧如旧。三是绿化树种本土化,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绿化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多采用本地柳树、杨树、核桃、樱桃、桃、杏、李、梨等易管护的树种,少用草坪,突出村庄的原始风貌。美丽乡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推广三个“本土化”,符合我们的实际,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篇3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了仙境般的荆门钟祥市彭墩村。这里是闻名全省的新农村建 设示范基地,组织上把这次培训安排在这里,我能体会到组织领导的一片苦心。

走进彭墩,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 宅、 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 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 获益匪浅, 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彭墩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契机,以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 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 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xx 年,村 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63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9500 元。三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对新 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启发也不少。

一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 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 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 村民大会选举青 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代会选举张德华担 任村党总支书记,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 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 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 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 殖品牌,建立年产 20xx 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 50 公里内的农民发展 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 10 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 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 6000 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 20xx 亩。

三是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 彭墩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 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 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 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

通过参观考察彭墩新农村建设活动, 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 村工作者提出的更新、 更高的要求,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 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 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 大学生村官,本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为老 河口农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篇4

一路走来,桐庐县的精致大气,环溪、荻浦的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同志纷纷表示,“桐庐样本”可圈可点、可看可学,将借鉴和学习该县在城建管理、绿化美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启示一:要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善于挖掘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美。越剧文化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启示二:要重视群众。“和美越乡”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把宣传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形成全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和美越乡”建设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要突出重点。“和美越乡”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全面铺开不现实,一步到位更加不切实际。我们要分轻{参观考察美丽乡村建设}.

重缓急,逐步推进,就当前来看,农村环境卫生是重点,要转变思路,实施从“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另一个是要打造亮点,要按照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带、示范区块和精品村。

启示四: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从消除一处卫生死角、建好一处垃圾站房、改好一座卫生厕所等细微环节入手,用“纳米精神”,一点一滴抓推进、抓示范、抓落实,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和美越乡”。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篇5

20__年,我镇按照文件精神,根据“四美”的总体目标,为全面完成村县级示范村建设任务,镇村干部齐抓共管,上下一心,在产业发展、农民生活、乡风文明、乡村面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整体环境焕然一新。现将20__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3月25日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我镇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镇长胡涛任组长,镇人大主席刘建波、副镇长张某任副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包村干部为成员的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由张某同志负责办理日常工作,汤波同志负责美丽乡村建设联络工作。镇村干部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的要求,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村进行调研,了解村上的发展现状和群众的发展期望,并召开了村两委会议进行研究讨论。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20__年村“美丽乡村”县级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努力打造村容整洁环境美、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引导群众参与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能够为群众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社会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提升、文化娱乐繁荣、民主法制普及,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增收产业,除陈规陋习,立文明新约,创建特色鲜明、自然和谐的文明新村。镇村干部上下联动,将“村规民约”与“卫生公约”有机结合起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对排水沟渠进行硬化、清理,从根本上治理“五乱”。在20__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中,村累计发动群众投资__万元,群众投劳4224工作日。

四、统筹整合力量

为了加快县级示范村的建设,我镇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环境污染治理、农村清洁工程、危房改造建设、县级部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我们重点在增收产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过上好日子:

1.在产业增收方面,村成立了“石参种植合作社”,争取石参种植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全村236户农户参与,共种植石参600亩。年产量达2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40元。

2.村利用自身土地优势,发展千亩核桃园种植,种植核桃树12000株,并积极争取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发展天麻10000窝,引导村民在核桃、天麻、杜仲等方面创业增收,形成了以核桃和天麻为主的主导产业,同时加大对当地特色种植业的扶持力度,发展石参__亩。

3.为了确保全体村民的用水安全,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帮扶,投资__万元新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处。镇政府自筹1.9万元为村新建垃圾池2个,新设垃圾箱10个,配备专职保洁员1人,争取项目资金投资45万元为村疏浚沟渠1.3公里,治理河道0.3公里,争取资金12万元整治农田40亩,投资22万元新建村组主干道0.8公里,硬化入户步道0.2公里。

4.镇上筹资,村上筹劳,对村道路进行日常维护,对道路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清扫整理,治理路边乱堆乱放,硬化、清理排水沟渠等。

今后,我们将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保质保量完成示范村建设任务,争取把村建设成为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农民幸福家园新农村,以此辐射带动全镇其余4个村在产业发展、农民生活、乡风文明、乡村面貌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篇6

第一心得范文网最近发表了名为《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心得体会》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新型城镇化的新常态下,乡村建设再次成为新潮流。美丽乡村建设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按照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我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以“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属地管理、全民参与”为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安排部署,在许道、南徐等17个村集中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开展卫生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突出问题,努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现将我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情况作简要如下汇报:

一、迅速动员、周密部署

全县动员会后,我乡迅速反应,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和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指导、协调和推进。范文网二是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

二、重点带动,全面推进

小庄乡共安排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省级重点村四个,分别是南徐村、陈庄村、李长堤村、许道村。县级重点村十三个分别是:北村、冯洼、东许、黄道刘、西璋、东璋、前吉科、和里高、吴小庄、孙小庄、何堤口、刘庄、后孙。

1、村内建设方面。

今年以来,全乡各村共清理垃圾4400车,建垃圾池85个,购垃圾箱380个,清理残垣断壁89处,粉刷墙面8万平米。许道、李长堤、南徐、陈庄、刘庄、十四户西村、中村、东村、李窑、何堤口、孙小庄、仉小庄、吴小庄、东许、李长堤共硬化村内道路12000米。前吉科、东璋壁、许道、西村修建排水沟3400米。如南刘庄村原先各户为了多占宅基,在自己房基周围都延伸出3米多宽的土台,严重影响交通和美观。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形成一致意见,各户超占部分全部清理。经过20多天的努力工作,全村清理超占土方5000余方,清理垃圾300余车。路宽了,人心顺了,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拍手称赞。何堤口村是小庄乡甚至全县比较贫困的村,村主街道坑洼不平,东西障壁、何堤口三个村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一到雨季孩子们趟着泥水上学,群众怨声载道,借这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机会该村修水泥路1000米,解决了该村多年出行难的难题。

2、造林绿化方面。

2024小庄乡共完成植树造林2305亩,圆满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其中完成南徐、东许、冯洼、陈庄、吕宅等8个村通道绿化778亩(包括新霞线、沧乐线补植补种),完成仉小庄、十四户等农田林网工程100亩,完成北良、南徐等8个村水网水系造林工程300亩,完成尚宅、等5个村坑塘绿化301亩,完成李窑等33个村村庄绿化746亩,完成何堤口村片林种植80亩。另外,尚宅、南徐等五个村种植冬青、卫矛、女贞等灌木8600平米。如许道村作为省级重点村内先后栽种香花槐550株,碧桃470株,家槐340株,白蜡285株,山柿子300株,法桐300株,金叶槐160株,共计2405株。另种植卫矛等灌木2万余株。村外坑塘周围种植柳树、杨树6000株,公路两侧种植白蜡3200株。

3、特色种植方面。

为响应我县“三点三线”和乡政府驻地环境整治和美化、绿化的总体要求,小庄乡把沧乐线西侧,新霞线两侧和乡政府驻地规划为油菜种植园区,号召农户今年秋在该区域种植油菜,其中新霞线两侧种植1000亩,乡政府驻地种植1400亩,沧乐线西侧种植600亩,现全部种植完毕,油菜苗长势喜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模化种植也是我乡今后整体的工作思路。待到明年冬去春来,油菜花开,走在笔直的乡间水泥路上,站在水渠旁、柳荫下观水赏油菜花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到时,还欢迎各级领导再次莅临小庄乡参观指导。

4、基本农田建设方面。

除村内面貌改观外,今年小庄乡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全乡新打浅井97眼,新建涵洞46座。修建沟渠护坡2段,位置在南徐及尚宅通往小庄乡政府主干道上的原有沟渠两侧,各沿沟渠修50m,共计400m。新安装50kva变压器45台,100kva变压器3台。新规划架设10kv高压线路7.526km,架设低压线75.246km,电力施工涉及33个村庄。新建田间道路共76条总长57.803km,路面宽在3m—5m之间。其中砌砖路面田间道57条,总长41.092km;新修水泥路面田间道15条,总长10.432km;新修柏油路面田间道4条,总长6.279km。

三、创新驱动,强化保障

结合活动的开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挖掘典型,通过鼓励学习典型、模仿典型、超越典型,调动起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出全民动员打造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三是强化项目督导,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期,不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就介绍到这里,查看更多优质范文,请上第一心得范文网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6篇相关文章:

2023党风建设心得体会6篇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6篇

合风建设心得体会优秀6篇

合风建设心得体会最新6篇

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6篇

团队建设的心得优秀6篇

师德建设专题培训心得体会6篇

开展作风建设心得体会6篇

绿色生态建设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作风建设的心得体会6篇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