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从中受益并借鉴,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思考和关怀,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思考,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职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职读后感篇1
我们学校去年新建的图书室,里面有好多的好看的图书:故事书、作文书、名著…还有弟子规,我可喜欢这本书啦,因为阅读弟子规使我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经济迅猛的发展,我们各家的生活都比较幸福,富裕了,可是我们中有些孩子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
在这个时代里,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为了我们能好好的学习,为我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远在几千里外打工挣钱。我们却认为父母不太关心我们,其实父母所付出的是我们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恩情。传说孟子的母亲为孟子的.成长寻找一个好的环境居住,曾三次迁居。这不正是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如果父母叫你去帮他们倒点垃圾或扫点地,你还能说不吗?父母教我们学习,是为了我们的未来,父母责怪我们,是为了让我们记住错误并改正。读到这些,我们大概都为自己有一个好父母而感到幸福。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良苦用心。
传说大孝子董永,寒窗苦读,父亲病了就砸锅卖铁给年迈患病的父亲买药,最后父亲身亡后没钱安葬,他卖身葬父。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试问我们看到这一幕,谁能不受感动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一代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坷不平,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创造奇迹为国家多做贡献。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文明成果辉煌灿烂,传世经典数不胜数,古老的真谛,丰富的知识,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使不孝子臭名远扬千里,成为世代人们的笑柄。在这里,我提倡大家尊老爱幼,保存中华美德,那精神最大的精神财富。
弟子职读后感篇2
这几天,我把《弟子规》这本书看完了。《弟子规》以孝.谨.信.亲仁关爱为主题,讲了许多故事。比如《弟子规》中的总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个故事讲了晏殊临时改题。我想:晏殊在家里打过了草稿,再考一遍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让皇上换题?后来我想了又想,才解开了这个谜底。
我常常不理解父母的艰辛,还常常埋怨父母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又常常拉着妈妈到超市买零食。我还不爱做家务,懒得连被子也不愿意折,整理个房间也懒得动。妈妈好像是我们家的钟点工,一天从早忙到晚,什么家务事都由她一个人承担:洗衣服.做饭.扫地.拖地.擦桌子........一看到这几个字,头都快要大了。如果这些活都要我一个人干,我想我现在应该在医院的抢救室里面进行抢救吧!我本来以为做妈妈应该很容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家庭里可以呼风唤雨。让自己的女儿好好孝敬自己,你说往东他绝不往西。我想这样的孩子才算好孩子。
孝顺,是服侍母亲的最好方法。
弟子职读后感篇3
每当我读起《弟子规》,我就忘记不了,那是妈妈教我的那句话:“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是让我们首先学会的就是孝顺,是感恩父母、老师及身边所有帮助你的人。学习《弟子规》,我想它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爱周围所有人,要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完美的世界。记得小时候妈妈在家教我们的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刻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时刻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在我的暑假里,妈妈还教了我《笠翁对韵》、《论语》、《朱子家训》、《礼运大同篇》等经典。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我的记忆力、乐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这个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弟子职读后感篇4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读《弟子规》,到了三年级我能流利地朗读这本书了,基本懂了每句话的意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话。
一次,我和妈妈去姨妈家玩,看见表哥正在看书,我们到了他也没和我们打招呼,只见他手握一支黑笔,不时地在书上画圈,点点,划划,时而瞪大眼睛,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真是可爱。
正和姨妈讲话的妈妈突然问我:“琪琪,你知道熊猫前掌有几根指头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想来想去答不出。我就问表哥,他笑着说:“熊猫前掌只有四个指头呀”。他现在才读五年级,知识竟这样丰富,实在让我佩服,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我家书房有我专属的书柜,装满了我的课外书,这些我都看过,但大多都“走马观花”,没有收获。我读书的时候,态度也不如表哥认真。
回到家,夜已深,我却久久不能入睡,表哥是我学习榜样,我要努力向他看齐,即使差距很大,也要下定决心赶上。窗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的声音,它陪我进入梦乡。
从那以后,我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时认真做笔记,有好词好句就摘录下来,不懂的地方问老师或家长。现在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读一本书,就好像进入另一个新世界-——书的海洋,我陶醉其中,享受着书本带来的乐趣。在向表哥学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弟子规》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句子,“见人善,即思齐”这种对我们青少年的真诚劝勉,深深打动了我。我要用它勉励自己,认真学习别人的闪光点,使自己也闪光。
弟子职读后感篇5
中国有许多传世经典,《弟子规》就是这其中之一。《弟子规》讲述了作为一个求学的弟子在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生活中应该注意地规范和礼仪。我每次兴趣盎然地朗读着《弟子规》,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弟子规》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弟子规》中“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告诉我们人们时常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多多记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我们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心胸开阔点,把学习知识放在第一位。“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说得多好啊!我平时房间里总是乱七八糟,不像其他人的书房,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所以我下定决心:我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的环境下,一定要注意整洁。这句话一直牢记在我的心里,直到现在,我的书房还漂漂亮亮的呢。
我每读一次《弟子规》,我的进步都向前迈一点点。现在的我,不像以前那样,有许多不良的习惯。从此我变得更干净了,变得懂礼貌了,变得团结了……我就要变成完美的学生了。是这本《弟子规》教导了我,它就像是一位道德思想种子的传播者,它把种子撒在人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让我们热爱传世经典,与经典同在,与圣贤为友!
弟子职读后感篇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弟子职读后感篇7
弟子规是国学启蒙经典,也是对小学生启蒙教育中养成良好习惯的熏陶,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刻苦勤奋的付出,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阅读弟子规,从中获取国学素养和思想,大有裨益。
一直想阅读弟子规,但总是不得空闲,今天我阅读了《弟子规》中的“谨而信,泛爱众”这一句,特别有感触,谨而信告诉我们不仅在做事的时候要谨慎一些,不能麻痹大意,让我们学会从细节着手,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而且还要懂得诚信,诚信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这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平时,我们也常说中国人缺乏信仰,也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的确,我们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导致了这个结果,因此复兴国学是多么重要。而“泛爱众”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博爱之心,可见,缺失信仰只是我们没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罢了,并不是自古至今就如此。因此,我们要学会关爱同学,推己及人,让自己具有博爱之心,爱自己,也爱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学生。
读弟子规,就是要传承和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阅读弟子规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对国家的复兴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里,我推荐每个人都阅读弟子规,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领悟国学的奥义,为复兴国学文化做出一份贡献!
弟子职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