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更高,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实践性学习任务,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能用不同的方式感谢帮助我们的家乡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家乡名人名事;
2、学生准备:了解身边人的工作,量力地收集家乡名人名事。
一、导入
老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宁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1、欣赏图片,师作简要介绍。(江宁的部分景点和物产)
2、品尝陆郎的茶干,说说感觉如何?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品尝到的只是家乡景点的一个部分,物产的一个部分。我们的家乡江宁还有更多的景点,更丰富的物产。那么所有的这一切是谁创造的呢?(家乡人)那你们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
再次小结:对,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板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完成课题)
二、活动探究,感恩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活动一:我与家乡人的故事
1、你们看,书上的同学正争先恐后地夸赞谁呢?夸他们的什么呢?(学生交流)
小结:他们有的在夸亲戚,有的在夸自己的邻居,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普通人。
2、你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说说你和与家乡人的故事吧。
学生填写:
我最熟悉的身边人王阿姨张大伯
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感受
活动二:感谢身边帮助我们的人
那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张大伯、王阿姨这样一些普通人,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他们,但他们都在默默地帮助我们。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感谢呢?
示例:写张纸条放在奶箱里,问候送牛奶的叔叔阿姨;给居委会写一封信,感谢带给小区清洁的'环卫工人……
过渡:刚才,我们夸了身边的普通人,其实,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为家乡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他们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在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名人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三、开展调查,了解可敬的家乡人
1、走近古代名人
(1)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指名说)
(2)出示课件:你知道这些古人吗?(课前老师已布置学生搜集家乡古代名人的资料,)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在交流时,特别要讲清楚:这些古代名人分别是谁,你觉得他们在哪些方面非常了不起。
(3)小结:古代还有许多的人为家乡做出了很多贡献,家乡的人们以各种方式深深地记着他们。
2、走近现代名人
(1)看课件,读一读这些人的名字,你了解他吗?能谈谈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人吗?
(2)是啊,像刚才介绍的这样的家乡人还有很多很多,你找到了吗?说一说。
(3)小结。
3、走近生活“名人”
(1)了解平民英雄,想一想:是谁托起城市的脊梁?谁的正义渲染了城市的善良?谁曾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又是谁让你热泪盈眶?说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思考: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为家乡作出贡献的人,他们和我们刚才接触过的名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回答。
(3)总结。
4、采访、感受家乡人。
分小组进行活动,制定“家乡名人采访计划”,合作完成调查采访,填写“可敬的家乡人”光荣榜。
光荣榜
可敬的家乡人
上榜理由
发现方式
四、欣赏歌曲,总结全文。
同学们,不管是普通的一员,还是杰出的名人,他们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揭题)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才变得如此美丽,如此富饶!作为一名家乡人,我们为此而骄傲!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样一首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的基本含义。
2、懂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
3、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
情感
1、愿意做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的行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行为
1、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当着人和背着人一个样。
2、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3、做到承诺时实事求是、讲原则,作出承诺后努力兑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编写的。本课教育是在的中年级的基础上,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明观点的。
1、“美德”的含义。
2、是美德,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3、现代社会更需要。
4、要从小培养的品质。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述说”(课文前)意在让学生首先回顾以往学过的关于的内容,再联系一些自己的具体实例,将所学的内容作一概括,使学生对的表现有一总体认识,由此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栏目二“述说”(课文后)意在巩固本课所讲观点。学生在联系正反两方面实际的同时,全面认识的意义。
栏目三“讨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辨、评议,明辩是非对错。
栏目四“评议”安排两个题,用意有两个:一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补充,本课教学在行为目标上提出要引导学生说话、做事表里如一,当着人和背着人一样,承诺时要实事求是,并努力兑现。课文中对这方面没有详细讲解,在此有一个明确认识;再一个就是,通过评议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人们喜欢什么人,厌恶什么人,使学生产生努力做一个的人的愿望。
教法建议: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方面的实例,课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要尽可能的生动直观,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如:如报刊上,电视中报道的实例。
3、教学中,一定要利用方面的正反实例教育学生。使学生体会个人或企业的好处以及不的危害。
4、课上,教师、学生在介绍资料时,可以将资料制成网页,用网页的形式交流自己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故事《立木为信》。(见课前准备中阅读材料)
你们佩服商鞅吗?你们觉得他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季布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小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从而使我们懂得: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
二、学习新课引出观点
1、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扩展资料)
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一个人不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是立人之本。)
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出示投影片:课文第三小节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例子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
板书:为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2、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
提问:在许多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同仁堂药店销售却直线上升,久盛不衰,原因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你还能举出类似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讲:飞机送面团
提问:用一架飞机送一些不值钱的面团值得吗?(学生讨论)
小结:的确送货物的价值还不及飞机运输费的十分之一。弗尔塞克总裁说:"我们宁可赔偿高额的运输费,也不可中断小供销点的供货,飞机给我们送去的不仅是几百公斤的生面团,而是多米诺皮公司的信誉!信誉!
该公司视信誉为生命,世界公认,有一年,多米诺皮公司的一家商店偶尔发生了一次中止供货事件,公司买回了1000多个只在悼念死者时才佩戴的黑袖章,命令全体员工都佩戴了好长一段时间,以此表示对这类不幸事件的哀悼。
投影课文第四小节第一句话,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小结:在我们现代社会,对于小到一个人也好,大到一个企业也好,是立足根本。既是做人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板书:现代社会的需要
2、小组活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只有,才能赢得市场;反之就会失去信誉,最终砸了自己的牌子"的事例。
各小组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追问:谁都知道应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认识。)
3、其实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下边请听历史故事《诚实的晏殊》。
小结:这个故事说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作为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
板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1、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方面的体会吗?
(学生结合自己个人实际,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对观点的体会。)
2、请同学们看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1:课后讨论题1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抄别人的答案,虽然成绩一时不理想,但是一种诚实的表现。成绩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品质最可贵;抄袭别人的答案,即使一时取得好成绩,也不光彩。不仅不利于弥补学习上的漏洞,而且还养成了自欺欺人、不诚实的坏品质,最终害了自己。)
板书:从小时候要求自己
小品表演2:课后讨论题2
(使学生懂得"讲信用要有原则"的道理。学生由于年龄所限,看问题容易绝对化。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讲信用一定要与诚实联系在一起。)
板书:在小事上要求自己
小品表演3:课后讨论题3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事情往往是复杂的。关心、体贴他人,灵活处事,善意的谎话,也是可以谅解的。)
小结: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在原则问题面前,必须以诚实为第一位。同时不能与善意的谎言混为一谈。
3、夸一夸我们班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
(为同学们树立身边学习的榜样)
四、运用观点指导行为
1、看录像1(课后评议1)
你喜欢和谁交朋友?你会对小华或小明说些什么?
2、看录像2(课后评议2)
如果你是张涛或方申,你会怎样做?
3、学习这课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真实的心里话,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4、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总结全课。
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市场竞争信誉第一,无往不胜。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板书设计:
为人之本从小时候培养
社会需要传统美德从小事做起
探究活动
1、继续调查关于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访问身边的人,请他们举例谈谈培养品质的重要性。
3、收集有关方面的古语、名言、警句等。
4、你认为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5、收集靠信誉求生存的商家或企业的事迹,将给同学们听。
6、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也可概括地谈收获)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篇3
活动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办法收集有关四季变化的资料。
2、老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背景资料,如夏夏秋冬四季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生活的变化等。(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寻找四季的足迹
多媒体呈现四季特征的画面
师:同学们,关于四季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今天我带大家走过四季,看看每个季节有什么不同,了解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影像,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1、现在是什么季节?当它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感觉到它的变化了吗?
2、看看身上穿的衣服、看看田里的庄稼……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找到四季的不同?
3、季节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看看教材给我们提示了什么。
三、小擂台
1、秋天比较干燥,我们要吃得稍微清淡一点;冬天遇到严寒,我们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这些生活常识你知道多少?
2、你来问,我来答。
可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各自的经验,然后自由组合,开展“你来问,我来答”小小擂台赛。旨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去比较,去选择,从而学会更多的生活常识。
四、延伸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坚持观察四季变化的情况,生活中的小窍门,学着记观察。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粮食的用途。
2.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
(二)能力目标
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他们对粮食的爱惜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使学生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玉米”,或展示实物。)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略)
老师:这是玉米,它是一种粮食作物。大家了解粮食作物吗?(过渡)
讲授新课
一、了解粮食作物(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六十页,我们看一看,图上展示的都是什么?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图上展示了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和谷子,它们都是粮食作物,它们可以做成什么食物呢?
学生:(略)
老师:它们可以做成面条、米饭、豆腐、玉米油和小米粥等等供我们食用,大家还知道这些粮食作物的其他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民以食为天”这些粮食作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会被加工成各种食物供人类食用,它们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物质,人类生活离不了它们。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粮食作物呢?
学生:(略)
(让同学欣赏视频“五谷”、“向日葵”、“玉米,高粱”等;图片“花生”、“绿豆”、“荞麦”、“芝麻”、“向日葵”、“高粱”等;还可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粮食实物。)
老师:这些粮食作物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以馒头为例,看一看它是怎么来的。(过渡)
二、馒头的来历(板书)
老师:大家下面讨论一下,馒头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一页,我们看一看,然后再说一说:馒头是怎么来的?
学生:(略)
老师: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呢?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香喷喷的馒头,是许多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啊!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锄禾”、“珍惜粮食”;图片“布的生产过程”、“浪费粮食”、“粮食浪费”等,使同学认识到浪费粮食可耻!)
老师:我们该怎样珍惜粮食呢?我们看下面的同学做的好不好。(过渡)
三、讨论(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的做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他们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人们劳动成果,浪费粮食的表现,我们不要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让同学们伴着音频“锄禾”,读一读这首诗。)
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到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空情绪,学会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2、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教材分析:
掌握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板书设计:
开心就好
调节情绪
心情不好快乐(开朗乐观)
倾诉
写听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活动:
师简笔画画出哭脸和笑脸,学生表情模拟。
2导入: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交流)
引导:
师:让我们永远保持笑容好不好?(可通过学生提出的异议或教师直接引导)
但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你遇到过哪些?(生自由发言)
谁能帮助解决?
3讨论交流:
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对待?(幻灯出示p7的“交流”部分)
4方法:
师: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事,开朗、乐观的人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又开心起来,你是怎么做的呢?说听听吧!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板书)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纸张是宝贵的资源;懂得爱惜学习用品,才能使学习用品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2.激发学生对学习用品的爱惜之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惜学习用品,节约用纸,不乱扔,不浪费,不故意损坏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懂得爱惜学习用品,节约用纸,不乱扔,不浪费,不故意损坏。
2.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爱惜学习用品。
教具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学习用品吗?
我们的学习离不开学习用品,它们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
【讲授新课】
一、学习的好伙伴(板书)
1.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十二页的图,然后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途?
2.学生交流
3.图上有书包、铅笔、橡皮、尺子等,它们可以帮我们装书本、写字、擦掉写错的字、测量等,它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我们的学习离不开它们。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途呢?
4.学生说说。
(课本上画的和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学习用品,都是为我们学习服务的,是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我们应该爱惜它们。)
二、爱惜学习用品(板书)
1.我们打开课本第十三页,认真看一看练习本的来历图?然后互相讨论一下,说一说练习本是怎么来的?
2.学生交流
(学生年龄小,理解“练习本的来历图”可能有些困难,老师可做必要的讲解。)
3.师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练习本都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才能生产出来,而我们还需要用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把它买回来用。它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们是不是该爱惜每一个练习本呢?
4.给学生讲“铅笔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书本来之不易”的知识。
( 其它学习用品和练习本一样,都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爱惜他们。下面我们大家讨论一下,用过的练习本还可以干什么用呢?)
5.学生讨论并交流
(旧的练习本我们可以送到回收站,做简单的手工,练写毛笔字的练习本,用本子的背面进行数学题验算等等。爱惜学习用品还需要我们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说一说
1.打开课本第十四页,我们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对待学习用品的,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2.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经过大家讨论,我们知道了:书包用脏了,及时清洗;领到新书后给这些书包上书皮;把用过的废纸送到回收站,这三种做法都是好的,因为他们非常爱惜学习用品。而撕练习本叠飞机则是错误的、不爱惜学习用品的做法。)
3.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4.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读儿歌“书本文具我爱你,就像爱护我自己。我愿变成保护伞,每天每天爱护你。”)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应该爱惜学习用品,节约用纸,不乱扔,不浪费,不故意损坏;只有爱惜学习用品,才能使学习用品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板书设计:
4. 学习的好伙伴
爱惜学习用品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以“嗨,我这个人”为题,每一个同学写一简短的能反映自己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小文章。文章中可以写出同学、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让你了解我
每一个同学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简单地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
二、想想议议——给“像不像”命令
1、想一想:分析同学的性格、情绪的优缺点。
2、讨论用什么事物可以比拟某位同学的积极情绪和良好性格。如某位同学美丽善良、助人为乐,我们把她比做“田螺姑娘”;某位同学性格倔强,但做事有始有终,有一股子拼劲,可以把他比做“小犟牛”等。以此为形式,讨论出“像不像”的名称(赞美性质),并想好赠语,准备制作一张美丽的情绪卡。
以小组为单位,以此为形式,继续讨论“像不像”的名称(带好鼓励性质的),然后商量制作一份小礼品,写上真诚的祝福话语。
三、动手操作——制作“像不像”
以小组为单位,出谋划策,共同制作“像不像”,形式可以是画画、小制作、剪纸、缝制、泥塑等。
四、互相活动——赠送“像不像”
举行“赠你一件像不像”的赠礼仪式,鼓励人人争当个性美、心灵美的孩子。
二年级品德上册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