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够提升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制定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形记》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变形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知道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形状是梯形的。
2.能通过联系实际、观察比较和与白板互动,掌握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
3.喜欢动手动脑探索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并乐在其中。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为中班的孩子,年龄在4-5岁,他们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他们知识储备量也较多,这些孩子均对梯形有初步的认知,但是对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将梯形与其他图形混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他们在指导下能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并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结合指南与班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
解决措施:能通过联系实际、观察比较、实践操作和与白板互动,真正掌握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能与生活实际中的物体相联系,由此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1.情境展开,导入活动。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
教师导语:小猴子在森林里用各种各样的图形搭了座小房子,请你看一看、说一说,它用什么图形搭了了房子的什么部分?幼儿根据白板画面上的房子图片辨识房子的各个部分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教师导语:最后一步是盖房顶,看一看,它用了什么图形?为什么这个图形叫做梯形呢?
师幼共同小结:这个像滑滑梯一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梯形。幼儿辨识房顶形状,联系实际,猜测此图形命名为“梯形”的原因。
幼儿通过联系实际、观看对比图片,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
2.操作练习、观察比较。巩固对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的认知。
(1)实践操作记录。回忆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判断。教师导语:桌子上有好几张调查表,表格的内容是“什么是梯形”。
教师导语:请你看一看,每个格子里的图形是不是梯形?看过之后请你写一写,在它对应的格子里,如果是梯形,我们就画“√”,不是梯形,就画“×”。
幼儿依序观察白板画面呈现的部分,逐步认识调查表的内容以及记录的.方法。
幼儿自由操作、观察比较图形,并进行判断和记录。
(2)验证记录单。
掌握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教师邀请幼儿与白板课件进行互动操作,师幼共同集体验证。
教师导语:小朋友对这两个图形产生了困惑,他觉得这个图形也很像滑滑梯,也是梯形。那梯形除了像滑滑梯,还有什么特点?
教师导语:我们来看一看,梯形有几条边?对着的两条边是平平的还是斜斜的?
师幼共同小结:梯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平平的,一条短短的一条长长的。幼儿与白板课件进行互动操作,师幼共同集体验证,幼儿自己个别验证。
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下,从几何图形的边的数量和形态,掌握梯形形态结构特征。
(3)观察比较梯形的不同姿态。加深对梯形形态结构特征的认识。
教师导语:其实梯形特别调皮,它经常会变换样子。
教师示范梯形的变化。
教师导语:谁来让梯形变一变?它还可以怎么变?
教师导语:这些图形都是梯形吗?
师幼共同小结:梯形不管怎么变化都是梯形,只要它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平平的,一条长一条短。幼儿观察梯形的变化。
幼儿和白板进行互动操作,展示梯形的变化。
幼儿通过观察梯形的变化,复习梯形的形态结构特征,加深对梯形形态结构特征的认识。
3.联系实际,动手操作。体验梯形变化的乐趣。
教师导语:桌上有各种各样的图形,特别是变身之后的梯形,请你用梯形和其他图形组合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好吗?
幼儿自主操作,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梯形组合拼搭,或是运用梯形拼出多个作品。拼搭好的幼儿欣赏、交流自己与同伴的作品。
4.作品展示,活动延伸。知道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形状是梯形的。
教师导语: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做的图形,梯形都藏在了里面,你找到它了吗?
教师导语: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梯形。
教师导语:我们幼儿园和班级中也有许多梯形的东西藏在里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师幼共同观看梯形拼搭的造型。
师幼共同观察生活中常见事物,并用语言表述其形状为梯形的部分。
《变形记》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中小猪通过模仿改变自己的多种尝试,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
2、发挥想象,大胆讲述小猪变形的有趣经历,进行合作给故事情节排序。
3、理解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手指操音乐:鸡蛋咕噜噜(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讲述和良好的倾听); 《小猪变形记》ppt;各个情节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以及内容、了解故事含义教学难点:知道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特点,学会欣赏自己。
三、活动过程:
(一)、调整课堂秩序,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干净的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你们最爱的手指操《鸡蛋咕噜噜》
2、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猜猜他是谁,请大家听谜语:
嘴长耳朵大,一条小尾巴,光吃不劳动,饱了就睡下。(打一动物:小猪)3、出示封面,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小猪有翅膀;字变形了………)这几个变形的字你们认识吗?这是这本书的题目叫"小猪变形记"。
(二)、阅读欣赏故事(1)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猜小猪在干什么?你猜它心里在想什么?请你学学小猪无聊的样子。
(2)小猪碰到了谁?长颈鹿在干什么?小猪心里会怎么想?
(3)小猪踩着高跷是要学谁啊?它为什么要学长颈鹿呢?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4)小猪现在像长颈鹿一样高了,心里很开心,它迫不及待地出门了,在路上它碰到了斑马。它会跟斑马说什么呢?斑马又会怎么说?
(5)小猪怎么了?你觉得小猪适合做长颈鹿吗?没关系,小猪又有了好主意。它回家拿了刷子和黑色、白色的颜料,它想干什么呢?
(6)小猪斑马又遇到了谁?大象在干什么呢?小猪会对大象说什么?大象会怎么回答它?又会做什么呢?
(7)大象说完,哗啦!就用水把小猪的斑马纹冲得一干二净,小猪很生气,可它又有了好主意,猜一猜这次它想变谁?为什么小猪会想变大象?
(8)它会怎么变大象?
(9)大胆想象小猪的变形经历(1)如果小猪变大象失败,它还会想变成谁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变呢?请你猜一猜。
(2)我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小猪到底又变成了谁呢?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认真的看。(幼儿阅读ppt余下变形部分)
(三)、阅读后的小游戏:
小猪成功了吗?它都变成了谁?是怎么变的?老师这儿有小猪每次变形的图片,请你们在桌面上把它们按先后顺序排好队,老师等会看看哪组是天才记忆家。
(四)、回顾故事,教师总结
(1)原来小猪学了这么多动物,先是给自己做了一对高跷变成长劲鹿,紧接着被给自己涂上黑白色的颜料变身斑马,鼻子上系上塑料管,耳朵上挂上大树叶变成大象,又在脚上绑了两个弹簧变成袋鼠,接着又用贝壳和羽毛把自己变成了鹦鹉,小朋友们检查一下自己的顺序对了吗?(教师对排序排对了的幼儿进行鼓励)小猪去模仿这么多动物都没有成功。
(2)你们想知道小猪最后怎么样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结局。
(3)哇,原来可怜的小猪掉到泥塘里去了,小猪躺在泥塘里心里会想什么呢?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小猪说的吗?
(4)明白道理:做自己最幸福
(5)小猪为什么又做回了自己?
(6)小结:"小猪他一心要改变自己的外形去模仿别人,想从中获得快乐,可是不管他再怎么模仿,别人都说不像,到最后他才发现做自己是最快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学别人是很累的,做自己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希望小朋友们都最幸福的自己。"
四、反思
现在越来越多的绘本进入幼儿园,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小猪变形记》这一绘本内容幽默风趣,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结束以后,仔细回想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和孩子的表现,感觉本节活动的3个目标基本达到,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对故事的情节理解的比较好,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出小猪是怎样变成各种小动物,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但是感觉还有一些地方把握的不够:
1、时间的控制。
整个活动进行了40多分钟,比较长,分析原因是,孩子们对于这个活动很感兴趣,特别喜欢模仿小猪变形后的动作,加上表演之后,时间就长了。
2、没能充分的让孩子用书中的重复句来进行对话讲述。
让孩子用“我是一只了不起的xxxx,我会xxxx”模仿小猪说话时,引导的还不够,应该给孩子们充分练习的时间,教师引导再到位一些。
《变形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重点)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难点)
活动准备
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活动过程
一、尝一尝
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
二、说一说
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三、听一听
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
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四、想一想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
“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
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亮光,一定是个门。”真的,前面是一个门口,通向门口还有个滑梯。“小嘎啦”高兴地沿着滑梯哧溜一下滑出了门口,睁开眼睛一看:“天哪,我变成了什么呀?”
《变形记》教案篇4
一、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
首先,我想到的是年龄特点,《小猪变形记》是中班的一节语言绘本课,以小动物小猪为主题贯穿,小猪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就想体验动物的生活,它精力充沛,满脑子奇思妙想,用各种方法模仿长颈鹿、斑马等动物,遗憾的是这些方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受另一只猪的启发,找到了猪的乐趣,为我们展示了一只猪“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想历程。
其次,我们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小动物,也很感兴趣,所以以小猪为切入点,很吸引幼儿,最后,在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有时受别人的影响,偶尔去羡慕,模仿其他小朋友,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优点与长处,感受不了其实自己也很快乐。
二、自己组织的如何:
通过今年的绘本公开课,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细节上的不足:
1、时间上掌握的不够好,有点拖堂了。
2、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语言的提问不突出,有点碎。
3、在师幼、幼幼互动中展现的行为有点过于单一化。
三、幼儿表现的如何:
幼儿的参与性很高,课堂氛围很浓厚,并且在回答问题上积极、热情,可是到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个别幼儿坚持的'坐姿不是很好。
四、我的进步与反思:
其实,当自己选材时,曾经有一度困惑过,我到底要怎样去摸一下,我们班幼儿身上的“底”,也就是说所谓的动物特征的已有经验,由于也没有适合的方法,就放弃了,可是我还是在隔壁春之柳班提前试了一节课,因为年龄比我们班幼儿大,存在差异,所以,我心里还是没有“底”,另外,我在精神准备与物质准备上,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在实施中也有不足,但是,我相信我一定一次比一次好。
五、建议后我的更改:
每位教师在评课时,都给了我很多建议,我也虚心接受:
比如在观察图片时,老师引导的语言不要过于多,要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发现问题的答案:
老师在讲解时,情绪的带动应该活泼一点,这样才会更加符合绘本的精神所在。
所以,这次评课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公开课也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了,特别是在选材上,选材成功了,课也就成功了一半,我会以这次为动力,积累经验,再次出发。
《变形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通过想象,师生共同阅读,小组学习,独立阅读等方法阅读图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3、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小猪?你觉得小猪怎么样?(可爱)
2、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与小猪有关的图书。
二、导读故事,体验想象。
第一部分:变长颈鹿(听故事)
1、师讲:“这一天,小猪觉得很无聊——但是没走多远……”边讲边出示p1-5图及文字
播放声音,发生什么事啦?生回答后出示摔跤图p6-7,
老师续讲:……更刺激的探险!
2、分享体验:小猪做了什么好玩儿的事?板书:长颈鹿
要是你看到这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会对他说什么?
过渡:看来长颈鹿的生活真不适合小猪,他要去寻找更刺激的.探险。
第二部分:变斑马
1、师讲:故事p6:“还没走出——p9你马上就……”。播放喷水声“哗啦”,看!发生什么啦?指说1-2人
老师续讲:还没等身上的水全干,小猪又想到一个好主意。
第三部分:变大象
1、小猪有了什么好主意?
2、猜猜看,他怎么学大象的?
3、谁会接着读?指读2人
4、师:“小猪正想争辩,突然……”
猜猜这回又会发生什么事?
老师续讲p15
第四部分:变袋鼠
1、学生读p16-17的第一段,你们猜鹦鹉会怎么回答?(强调句式)
2、学生续读
第五部分:
1、小猪究竟又想到了什么绝妙的好主意?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吗?
2、准备准备,
3、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指名分角色读:p20-22到“泥潭里。”
4、你猜,小猪后来还会怎么做?(指名2-3人)
第六部分:可是,这时的小猪已经灰心丧气。
1、 ①师续讲故事p22“真倒霉!——当小猪一点儿乐趣都没有”
②哪些事被小猪搞砸了?回顾并板书
③老师续讲故事p22④置疑:刚才还说一点乐趣都没有,现在怎么就那么快乐了?
(学别人是很累的,做自己最幸福)
2、总结:出示首页译者金波文字,老师作为总结语。
3、最后他还是想做------小猪,因为小猪懂得了------做好自己,最幸福。
出示:“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齐读
板书:
小猪——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大鸟——小猪
(可爱)(苦恼)(快乐)
《变形记》教案篇6
一、 目标:
1、 在说说看看中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小猪从不喜欢自己到喜欢自己的变化;
2、 引导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激发幼儿喜欢自己的情感;
二、 准备:
?小猪变形记》ppt
关于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小调查
三、 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乐于发现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四、 过程:
1、 激趣导入,引出小猪不开心的原因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朋友们,怎么样?
ppt,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出理由
师: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是有一个小动物它坐在大树下,它是谁呢?
点击ppt,请幼儿猜一猜小猪为什么不开心?
2、 播放ppt,小猪不喜欢自己的原因
幼答(1不漂亮 2什么都不会)
3、 引入故事下文
师:原来小猪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所以今天它决定不再做小猪了,它要变形,变成其他动物。它能成功吗?我们跟着去看看吧。
4、 观看ppt,提问:小猪变成了谁?从哪儿可以看出?它为什么要变成斑马呢?
5、 根据ppt叙述小猪与大象的相遇
提问幼儿小猪变形成功了吗?请说出理由
师:那你们觉得小猪长得怎么样?
过渡:可惜,小猪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所以它还是决定要变形
6、 观看ppt,“这次小猪变成了谁呢?”(幼答)
师:你们觉得它能变成功吗?能有长鼻子的本领吗?说出理由
7、 继续欣赏ppt,请幼儿来说一说这回小猪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猪变形失败了几次?
8、 观看ppt下一页,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话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小猪遇到了谁?有了什么好办法?结果怎样?)
9、 教师:很显然,这次小猪的变形又失败了,就在它伤心难过时,它突然发现有只小鹦鹉飞落在它身旁,还大声地唱着:做小鸟真好,能自由地飞翔!
提问:这时谁有了主意啦?小猪决定就做小鸟了!
师: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色的海洋里,去看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如果我能飞……请幼儿帮忙补充。
10、师: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播放ppt),小猪披上了羽毛衣服,戴上了假嘴巴,站在高高的树枝上,预备,跳!
11、请幼儿观看ppt,了解小猪发生了什么情况(跳进了泥潭)
12、师:可就在这时,点击ppt,又来了一只小猪
原来这是小猪的一个好朋友,它只是对小猪说了一段话,小猪立刻就快乐起来;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说什么安慰的话呢?幼答
13、播放ppt,展示猪朋友的安慰话
提问:猪朋友告诉小猪,它们拥有什么本领的呢?
师幼一起回忆小猪的本领:打滚(小猪打滚就快乐了)
14、教师:
点击ppt,介绍书名,回忆小猪变形经历了哪几次的失败
师:小猪发现了自己也有本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所以一定要好好爱自己,喜欢自己。
15、延伸活动
(1)介绍昨天的调查,展示班级里喜欢和不喜欢自己的幼儿姓名图片,分别请幼儿来谈谈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列举一名不喜欢自己的幼儿,播放教师录音鼓励该幼儿,并请所有孩子都来夸夸改名幼儿,列举优点,最终引导该幼儿喜欢自己,请大家把掌声送给她也送给自己。
课后反思:
这是一本幽默诙谐但又充满了寓意的绘本,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我尽量安排了许多夸张的语气词,来提高幼儿对故事理解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展开对故事的深入了解;在说说看看中,孩子们通过小猪一次有一次不懈地变形失败,意识到做自己才是快乐的,由此而引出要好好喜欢自己。
在延伸环节,由于事先做了调查,因此孩子们对喜欢或不喜欢自己准备了充足的理由;借此,我列举了一名幼儿,从老师和小朋友们对她的出发,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多于缺点,每个人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从而令该名幼儿也改变了初衷,变得更加喜欢自己了。通过这节课的介绍,孩子们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已掌握到位,相信如若再设计一些角色表演穿插在活动中,可能会使语言课的活泼氛围推向高潮,收获更好的效果。
《变形记》教案篇7
活动准备:
?小猪变形记》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幼儿阅读故事的兴趣。
1.出示图片"森林",观察各种小动物。
师:老师带你们去绿色的大自然看看动物朋友,你喜欢谁?说出喜欢的理由!
2.师:可是有一只小动物,正在大树底下不开心,我们来看看它是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猪的心里话,它为什么不喜欢自己?
小结:它再也不想做猪了,它决定改变自己,去变形,变成其他的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今天的变形成功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出示"小猪变斑马"图。
师:它想变成谁?为什么要变成斑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出示"小猪变大象"图。
师:小猪变斑马不成功,它还是没发现自己可爱,它想变成谁?它变大象会成功吗?
3.出示“小猪变袋鼠”图。
师:小猪走呀走,他遇到谁?它想变袋鼠,它想学袋鼠的什么?
4.引出"变小鸟"图,了解小猪变成小鸟的过程,猜测小猪是否成功。
师:它看到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它说:我就变小鸟吧!引导幼儿说出:"如果…就…"(如果我会飞,我就可以和白云一起玩耍)
师:它是怎么变小鸟的?它成功了吗?
5.引出“小猪滚泥潭”图。
师:最后怎么样了?还想变形吗?猪朋友告诉它什么,让小猪一下开心起来了?
三、引出故事名字。
师: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猪变形记。那小朋友们还记得,小猪今天经历了几个变形的过程?
四、情感迁移与拓展。
1.展示“喜欢自己”与“不喜欢自己”的调查结果。
师:小猪是后来喜欢自己了吗?为什么?可是根据老师的调查,有些小朋友也不喜欢自己,我们来看看调查结果。
引导语:请喜欢自己的小朋友来夸夸自己。
2.请不喜欢自己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不太喜欢自己,请其他幼儿把这个小朋友当作宝藏来发现他的优点,改变他不喜欢自己的想法。
活动反思:
今天这堂课是以欣赏一组动物图片引入,让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特征,引出小猪不喜欢自己的原因。在课堂操作中,我为了追求环节的完整,节省时间,很多地方处理匆忙,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较少。如果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展示一些,更有助于孩子对故事本身的喜爱,和阅读的向往。小猪变其他动物时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让幼儿说一说,就更加有实效性。所以阅读是孩子的快乐,他们才应该是主角,在今后的阅读课上,应该给孩子更多发表言论的机会,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最后一个环节,以展示调查结果的方式,引导幼儿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做一个喜欢自己的孩子。对于本次活动让孩子感受故事的`幽默和知道小猪变形后的心理变化;喜欢自己,做自己最好,的目标是能基本达到。不足的就是给予孩子说的机会还是比较少;课件第一张所提供的动物似乎和后面情节中出现的动物没关系,这应该要调整的;在活动过程中提的问题很繁琐并且对幼儿没有提高作用。
《变形记》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