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教案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精心设计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米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米饭教案5篇

米饭教案篇1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米饭的观察》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当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与前面学过的植物、动物、人体、水都有联系,是作为综合性的内容出现的。在活动中主要以米饭与淀粉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对米饭与淀粉的探究,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周围事物中,蕴涵着许多科学道理。

在观察米饭的活动中,主要让孩子比较米粒变成米饭时发生什么变化,是对学生细致观察能力的一次挑战。

在观察淀粉时,主要让学生观察一小包淀粉,并借助水、勺子、蜡烛、碘酒等其他工具对淀粉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与研究。让孩子们知道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会用这个办法初步鉴定米饭、米粒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 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我认为通过教学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色。

2、 技能目标: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会用工具研究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课能否成功,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很重要,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色。教学难点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古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力求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米饭遇碘酒的变化,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实验,,也需要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学会本领,陶冶情操。

三、说教学活动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从观察入手,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大米,现在请同学们看这里放的是什么米?学生会说出上籼米,于是我顺势利导又问,籼米加水煮熟变成什么呢?学生立刻说出今天的研究对象米饭.两个小问题既检查了上节课学生对大米种类的掌握情况,又揭示了今天的研究对象米饭.这时候,我又说同学们在吃饭时有没仔细观察过米饭呢?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激起了对米饭的好奇心.

(二)比较饭粒与米粒

学生具有观察欲望时,我马上让他们观察比较米变成米饭有哪些变化,并作好实验记录.等到各组整理好自己的观察记录时,我让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的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米变成米饭变胖了,变香了,变粘了等.当学生汇报到米饭尝起来是甜的,并且越嚼越甜时,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想想为什么米饭越嚼越甜呢?看过书的同学会马上答到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唾液变成糖了.接下来就让学生看书上的资料进行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是我们科学课中的重要的一环.看过书,学生虽然知道米饭中含有淀粉,但淀粉是什么呢?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疑问使学生很自然地将探究的注意力转到对淀粉上.

(三)认识淀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明白认识一件陌生事物时,可以用看、摸、闻等观察方法。因此,在学生认识淀粉的颜色、形状、气味之后,我拿出汤匙、水和蜡烛时,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认识淀粉呢?学生马上会想到做实验,接下来就让他们给淀粉加水搅拌,并放火上加热,看看淀粉有什么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科学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物体的颜色、气味、形状上,应对所观察物体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后,这时我拿出一杯奶白色的淀粉和水的混合物,告诉学生为表扬他们认真的研究态度,老师决定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趁学生不注意时,将手心里装有碘酒的瓶盖迅速掉入烧杯,并不断的摇动,混合物变成了紫黑色。

(有趣的魔术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又一轮的实验探究开始了。在课堂上让孩子动手实践,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的主体作用,更让学生明白科学真理的获得靠的是实践。

(四) 总结延伸

在课的最后,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现在你对米饭有没新的认识?学生会说我们吃的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色等知识。然后我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会说:“淀粉遇到碘为什么会变色呢?”碘酒遇到其他东西会变色吗?这些正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科学课不应下课铃声响停止结束,应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米饭教案篇2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大米饭、穿的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吗?学了第19课,我们就知道了。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学习课文《白米饭和花衣裳》。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并标上“饭”、“裳”的拼音,读题,教学“饭”,认识“”字旁,“裳”,注意翘舌音,在这里读轻声。

2,听录音

(1)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3,图文对照,学习生字、生词。

(1)看挂图1(小明手捧大米饭图)。

①问:小明手上捧的是什么?(大米饭)大米饭是怎么样的?(白又香的)然后结合起来说一遍:小明手上捧着的大米饭是白又香的。

②假如你是小明,当你吃了白又香的大米饭之后,你是否会想一想它是哪儿来的呢?然后过渡到教学“吃”。“吃”是左右结构,是用口来吃的,注意右边是“乞”而非“气”。还要注意“哪”与“那”的区别,“哪”读第三声,是用在问句里面的。

(2)看挂图2(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

①问:图上画着谁?(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插秧,重点说明汗流浃背,引出烈日,突出其劳作的'辛苦。)

②教学“农”、“民”、“粮”。

农民两字介绍笔顺笔画,“粮”字教学“米”字旁,注意右边是“良”而非“艮”。

(3)全班一起读第一节。

(4)指名读第二节。

(5)看挂图3(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图)。

①问:小红穿着怎样的花衣裳?(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教学“漂”、“穿”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学“漂”时,注意右边上面的“西”字,它作字头里面两竖不拐弯,学习“穿”字时,注意“穴”字头,让学生自己数笔画,记字形。

②问:漂亮的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呀?

(6)出示工人阿姨织布图,问工人阿姨在干什么?(织布。)教学“织”字。

4,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口头组词:

农:(农民、农村、农田)

布:(花布、织布、白布)

民:(人民、农民、民众)

5,书写指导。

指导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重点介绍“漂”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懂得珍惜粮食,爱护衣服,尊重别人的劳动。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录音,思考: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说: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白又香的大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那么,看着这幅图(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么?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干得怎样?

小结:炎热的夏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却弯着腰,在田里一枝枝的插着水稻。汗水一滴滴地滴下来,他也没顾得上擦一把。

(2)学习古诗《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生动地描述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饭的来之不易。然而从稻子转变为我们手中的白米饭还要经过很多其它的劳动。看挂图(农民施肥、收割、脱粒、碾米)问:他们在干什么?

(3)总结:指着图说,你们看,我们吃的白米饭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联系实际,我们应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4)指名学生看图说话。

(5)齐声朗读第一段。

4,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节。

①出示种棉花、纺纱、染布、织布的挂图。

②想想: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进行检查,指名说说花衣裳的产生过程?我们该怎么做?

(4)总结: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它,并尊重工人的劳动。

(5)问:怎么爱护我们的新衣服?

(6)齐声朗读第二节。

5,作业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抄写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字词,练习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练习拼音。

fànshangnóngmín

(白米饭)、(花衣裳)、(农民)

napiàobù

(哪里)、(漂亮)、(织布)

(2)组词。

那( )粮( )农( )

哪( )漂( )布( )

(3)照样子写词语。想(想一想)

看( )听( )

说( )做( )

(4)连词。

吃粮雪白的海滩

种衣火红的米饭

穿饭金色的太阳

(5)造句。

漂亮

2,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①学生试读。

②老师范读。

③指名读。

④齐声读。

(2)老师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米饭与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农民、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应爱惜粮食与衣服。吃饭时,不要有剩菜剩饭,不要掉饭粒;穿衣服时,要注意不要随意浪费。

(3)指导背诵。

①学生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齐声背。

注意背诵时要有感情。

3,作业练习。

(1)听写词语。

(2)练习写有同偏旁的字。

穴( )、米( )

米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加粘贴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用胶水来粘贴米饭,感受活动中的快乐。

3、学说短句:“白白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1、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2、将胶水涂抹在一次性盘中,然后将米饭粘贴到碗里。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一次性盘子 胶水 音乐 抹布 用餐巾纸做的米饭拿盆装好。

活动过程:

1、情感感知:

激发幼儿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情景表演:以哭声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指导语:“谁在哭呀?哦!原来是娃娃。那么我们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呀?”

对话:“娃娃你怎么哭了?”娃娃说:“我饿,我要吃饭。”

老师:“哦,原来娃娃是肚子饿了,要吃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她吧!”

2、老师示范:

出示一个一次性盘和小球(用餐巾纸做的米饭)

师:“这只盘里有米饭吗?”

幼儿:“没有!”师:“那我们就来烧米饭好吗?要烧饭呢要先放水(在盘里涂抹胶水),然后再把米宝宝粘到盘里。——烧米饭,烧米饭,烧好米饭香喷喷。”一边念一边粘。

3、幼儿开始粘贴:

“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学烧米饭!”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贴好后请小朋友用抹布擦手。

师:“米饭烧好了,请小朋友闻闻米饭香不香?” (老师做闻的样子——真香!)

4、学说短句

师:“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啊,一碗碗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都做好了!”

指导幼儿说“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

活动评价:小朋友真棒,小朋友真能干!

5、给娃娃送米饭。

师:“娃娃吃饱了,不哭了,真高兴啊!让我们和娃娃一起跳个舞吧!”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吃点心。

米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操作,体会手工制作的乐趣。

2、了解米饭制作的过程,喜欢吃米饭。

3、尝试将碎纸屑均匀的洒在涂有浆糊的地方。

【活动准备】

1、电饭煲一个,大米若干、水。

2、白色油画棒、胶水,碎纸屑,彩色卡纸做的圆形大桌子。

3、大嘴娃娃彩卡10张,大饭碗彩卡10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来幼儿园一上午了,饿了没有?今天老师请大家吃香喷喷的米饭好不好!看,老师把东西都拿来了。小朋友们一定要睁大了眼睛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哟!”

二、观察教师制作米饭过程

师:“首先,老师先把大米放在水里洗一洗,这个步骤叫淘米,完了之后老师在米饭里加了些水,为了让米饭更好吃,我在米饭里加入苹果丁,然后盖上盖子,最后接通电源。一会我们的米饭就可以吃喽!”

三、大家一起做米饭

1、师:“一会就可以吃米饭了,开不开心。”旁边传来一阵哭声,师:“是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些大嘴娃娃们,他们一定也和小朋友一样饿坏了才哭的,我们帮帮他们,一起给他们做些大米饭吧!”

2、讨论:“怎么可以画出满满的一碗大米饭?”

师:“老师这里只有一个碗,可是怎么才能画出满满的一碗大米饭呢?谁能说一说?看老师是怎么样做的。首先用白色的油画棒沿着碗的一边往上画直到碗的另一边,一条米饭轮廓出现了,然后在轮廓里均匀的涂上一些胶水,最后撒上一些碎纸屑。香喷喷的.米饭做成了,闻一闻香不香?小朋友们也来试一试吧?”

3、幼儿“做米饭”

幼儿坐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小朋友们可以画出与别人不同的米饭轮廓,高高的,平平的,或是被吃了一大口的都可以。不要把材料弄到身上和地上,做完的小朋友请将纸屑放到盘子里。”

4、娃娃“吃米饭”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都做出了香喷喷的米饭,来,快把做好的米饭送给娃娃们吃吧。”

四、吃米饭

师:“娃娃们都吃到了香喷喷的米饭,填饱了自己的小肚子,非常开心,那位咱们也去看看我们的米饭好了没有!”

教师打开电饭煲,请幼儿看一看米饭的样子,闻一闻米饭的清香,一起吃米饭。

米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介绍自己吃过的中西餐,了解中西餐的各自特色。

2、尝试用辩论的方式发展自己的见解,愿意倾听并接纳他人的意见。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工具材料:

课前幼儿调查了解中西餐的特点。

活动设计:

一、引出课题你吃过西餐吗?味道怎么样?你觉得中餐好还是西餐好?

二、两组自由讨论

1、中西餐有什么特点?(味道、营养、种类、餐具、其他)

2、中西餐的不足是什么?

三、小小辩论会

1、了解辩论规则。

2、幼儿分两组展开自由辩论。

四、帮助小结

1、中西餐对比,得出各自的优缺点。

2、我们的饮食。(中餐为主,西餐为辅)

活动反思:

活动重点是尝试将纸屑均匀地洒在涂有糨糊的地方,制作大米饭。因为正好有现成的纸,我把它平均分好,每人一小块,然后在操作的时候,一点一点用手撕下来粘在碗里(事先画好的碗),备课时我认为还是比较容易的,孩子们应该一看就会,可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1、在备课的时候不可能观察到孩子操作时的状况,可能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但孩子在真正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尽量简单、易懂、有趣,这样才能被孩子接受。这是在以后的备课中要注意的。2、在操作的`时候,我认为把纸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应该没什么难的,而事实上,孩子在撕纸的过程中,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力道掌握不好,所以撕的纸片有大有小,在这里应该重点讲解一下撕纸的技能。虽然在课堂出现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状况,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活动的最后,我让幼儿用自己做的“大米饭”喂给小动物吃,并学习说:“***,我请你吃大米饭!”幼儿都非常开心,体验了自己制作而成功的喜悦。我也体会到用游戏组织活动会使幼儿更投入。在下次教学中,改进自己的不足,吸取课堂上的优点,让自己的课上得更加精彩。

米饭教案5篇相关文章:

关于书的健康教案大班教案参考5篇

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教案8篇

幼儿数字5教案优质5篇

数字5到10教案优秀5篇

数字5到10教案通用5篇

1到5数字教案推荐5篇

数字5到10教案精选5篇

翅膀教案5篇

劳动课程教案5篇

1到5数字教案精选5篇

米饭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