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迹材料是为了向他人传递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公正和善良,事迹的记录可以成为我们个人成长的见证,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疫平凡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疫平凡事迹篇1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筑起了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御墙。
“我是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线责无旁贷”作为广场社区的志愿者马珍,第一时间报道,主动加入到社区防疫工作队伍中。马珍是一名开饰品店的店主,平日里也是个热心人,在社区有需要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来帮忙。疫情防控期间,她负责在社区电话摸排每家每户的信息,然后又在小区院内挨家挨户进行登记排查、到各小区张贴公告、发放出入证、对重点人员进行管理服务等工作,防疫任务多、责任重,她每天跟许多社区干部一样,坚持“五加二”、“白加黑”开展工作,马珍说“我也想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社区工作人员干部都很辛苦,与其宅在家里,不如参加志愿服务,在这特殊时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战疫特殊时期,像马珍这样的社区志愿者还有许多,他们在战“疫 ”攻坚战中,逆行而上,积极作为。他们的守护使社区疫情防控这道屏障更加的坚固,他们的默默奉献坚定了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决心!马珍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首先我觉得志愿者并不是一种光环,而是一种责任,要时刻走在前面,要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相比那些一线奋战的英雄们,这些事情真的很微不足道,在我成长过程中,付出是无言又沉重。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马珍的表现彰显了青年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冲在前面,我相信,只有我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
抗疫平凡事迹篇2
疫情无情人有情,无职党员献真情,早上8点在田家寨镇胡家沟村村部,一名胸戴党徽,面戴口罩的老人正在喷洒消毒水,身后背着沉重的喷雾器,让他的身体压的微驼,这个老人叫---xx,今年过年正好70岁,是田家寨镇胡家沟村一名普通老党员,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每天早晨傍晚xx都会在胡家沟村头至村尾进行消毒。本来村里成立疫情防控联防队,村干部考虑到xx年纪太大没有列入工作小组中,可是xx主动请缨负责起全村的消毒工作,有人开玩笑说这么大把年纪了不回家看孙子,老刘哈哈一笑,指着党徽说到,越到国家难的时候,我们越应该想着为国家办点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
像xx这样自发参与疫情防控的党员在田家寨镇还有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在田家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各党支部广泛动员村内党员和村民积极加入到防疫大军中,协助疫情防控联防队,进行环境清理消毒、返乡人员排查、重点人群监测、聚集人员驱散、走亲串友劝阻、防疫知识宣传。设立交通路障关卡,仔细排查登记过往人员信息,做到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为疫情防控筑牢红色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是最能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和能力担当的考场,在这里xx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就是那么一个简单的喷洒消毒水动作就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近日,各村党员以“简单粗爆”且通俗易懂的防控方式,走入大家视野,这就是基层党员,他们用“大喇叭”宣传模式构筑了一道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一场群众自发自治的疫情狙击战全面展开。在此次战役中,每个党员就是现旗帜,他们扛着旗,响应着党中央的紧急号召,积极参与到疫情狙击战中,唤醒群众,引领群众、依靠群众,筑起抗击疫情的“战斗堡垒”。
抗疫平凡事迹篇3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国各地的扩散迅速,我局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时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冲在前、做在先,带头放弃休假,提前返岗,一直坚持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守卫在公园广场第一线,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奋不顾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质。他就是xxxx示范区住建局二级机构园林局监管中心主任,中共党员——xx。
“党员干部就是要冲在前,干在前,奉献在前。干部干部,就是要干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
xx对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防范意识的培训,坚持每天对他们进行测量体温,并作一记录,督导大家佩戴防护口罩,防护用品。并亲自指导大家对各公园、游园、广场等公共场所重点区域、公厕、果皮箱、垃圾筒、座椅座凳、扶手、健身器材等人能够接触到的区域展开全方位的消杀消毒,做到垃圾随产随清,管辖区公厕内洗手液做到随缺随补,确保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每天无死角、无盲区消毒2遍以上;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对发现在园区内人员较多的聚集及时进行疏散,防止疫情扩大蔓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宣传指导、督促检查、信息排查、垃圾清扫、卫生消毒、物资发放等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地方都活跃着他的身影。用xx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用自己的付出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场肺炎疫情,早已不是只属于某一群人的战役。比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们和那些义无反顾的逆行天使们,我的付出不算什么。坚守岗位,每天做到宣传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尽我的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切断疫情进入。”xx说。
xx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只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全力以赴、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
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抗疫平凡事迹篇4
抗击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有人轻装上前线,有人在后方负重前行。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层医生首当其冲,石首市高陵镇卫生院的徐思红便是其中一位。
有担当的护送员
大年三十那天,天气似乎也知人间疾苦,寒风刺骨,风雨交加。徐思红忙完白天的诊疗工作,晚上又主动承担起管家铺大桥卡口的体温监测工作。就这样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一波又一波的风雨,几个小时后,身上的雨衣也似乎成了摆设,他不以为然。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力度,各乡镇医院需要接送肺部胸片异常、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群到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于是徐医生主动承担了这项护送工作。这项工作既存在高风险,每次护送时间又不确定,一天下来他经常是忙到晚上十点后才吃上一顿饭。
肯专研的`“修理工”
据了解,徐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放射科医生,前面说的这些工作都是他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完成的。就在2月8日,轮班的同事被临时抽调走了,由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人手不够,所以他又兼顾着消防安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巡查以及院感染性医疗费物交接。有一次,污水处理系统故障,他就蹲在污水池旁认真的检查修理,完全不顾脏和累。其他同事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挺爱钻研的,这已经是数不清第几次他在医院排查修理故障了。”
2月17日的晚上11点,检验科的血球分析仪突然发生故障,一直不停发出“滴-滴-滴”的警报声。如果仪器故障,在疫情期间很可能联系到不到专业人员前来维修,那将会严重影响检验科的工作进度,同时不能及时将结果传送给一线医生作为诊疗依据,也会耽误患者病情。显然,在这个特殊时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大家再一次想到了徐医生,跟他简单讲了一下情况,他二话没说迅速赶来检验科试探性的开始排查修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经过反复的摸索调试,仪器终于修好了,等抬头一看,已经是半夜三点多了。还来不及道一声谢谢,他就离开了,脸上虽充满了疲惫但他很欣慰。
爱帮忙的“暖大厨”
院里院外总少不了徐医生的身影,隔离病区组建时,床位需要调整,统一搬到指定区域,“来来来,我帮你”徐思红立马赶过去帮忙抬病床。只要同事有需要,他完成好本职工作后都是能帮尽帮,同事总是打趣:明明是个医生,却干成了杂工,活脱脱的“徐雷锋”。
平时看大家值班挺辛苦,夜晚的同事偶尔也会觉得肚子饿,徐医生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厨房,摇身一变“暖心大厨”,承担起替同事煮宵夜的工作。他说:“我做的根本不算什么,跟那些在大城市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比,真的微不足道。有时候,虽然是一个杂工的形象,不过能帮到大家,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觉得日子过得真的很充实!”
时间还在向前,与疫情恶魔的战斗仍在进行,徐思红依然忙碌地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一如既往地发挥他的“多功能”作用,不遗余力的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抗疫平凡事迹篇5
抗疫英雄——钟南山
2019年年末,在千家万户都在准备热热闹闹过新年之际,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疫情悄然到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严重和来势汹汹都彻底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把原本祥和的过年氛围彻底打乱。疫情如同一场战役打响,这时候所有冲向战场的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和白衣天使们。
其中有一位老人,他来自广州医学院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他就是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的他身先士卒不畏艰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临感染者身边,察看病情安慰患者。 记得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时,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他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在疫情如此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相关人员致敬!
抗疫英雄白衣天使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依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一个个亟待救助的患者。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弃了休息,舍弃了亲情,积极响应着党和人民的号召,不畏艰辛,驰骋疆场。谢谢你们辛苦的付出,谢谢你们温暖的付出。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患者的守护神,是人民的希望,而我们则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将永远支持你们。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妈妈、老师常督促我好好学习,可我总是爱贪玩,学习没有动力。在这次疫情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钟南山爷爷八十多岁高龄,用智慧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你们也在用精湛的医术救治病人。有篇文章《为什么而读书》说得多好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使自己受益,而且在国家危难之时,可以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我要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想对你说,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虽然我现在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我会守在家中,好好学习,不添乱。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话,便能创造奇迹。
在这里我还要由衷地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历史将永远记住你们,人民将永远感谢你们。
在基层,有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个卫生室间,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包扎伤口,偶尔也会背着医药箱进组入户。疾病面前,他们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们成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群众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们却踏上了战疫征程,村医大白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一枚党徽的担当
小小的一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志和象征,带上它,意味着亮明了身份,严于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当前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防控物资尤其是口罩至关重要,安徽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村医吴章学深深明白这一点。村干部说这个村医有点倔,卫生室防控物资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一天送出去几个口罩、几瓶消毒液,他都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了,亲戚来找他多拿几个口罩,他绝对不会多给一个,但是一听说有武汉返乡人员被隔离观察出不了门,他却主动为他们送去口罩、体温计、洗手液等防护物资,并引导他们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他说:目前防控物资比较紧缺,大家绝对不能浪费,要先给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后,这位56岁的老党员、老村医,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随时上门为外出返乡人员和村民量体温,一有空闲,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个党员的职责。
一辆三轮车的轨迹
每天清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骑着三轮车,一路向前,他是群众心中最可敬的村医。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医师鄢德江,家住在高湾村,在复杂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每天天刚亮,他就从家出发,骑着那辆三轮车,向卫生室赶,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骑得更快。由于身有残疾,他看病拿药、测量体温的动作可能没有那么利索,但他总是耐心的嘱咐看病群众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还要骑着三轮车上门为武汉返乡人员测量体温,送去防控物资,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自带的盒饭,这个春节里,他放弃和家人的团聚,靠着一辆三轮车,坚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盏白炽灯的情?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天晚上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的卫生室总是亮着一盏白炽灯,村民们既感到暖心,又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默默守护。村干部张忠洋说: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吴孔胜医生还在加班加点,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真的非常感动,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本来还觉得一身疲惫,看到那盏白炽灯,我顿时又充满了动力。一个50岁的村医,在基层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积极履行村医职责,白天深入武汉返乡人员家中监测体温、交代隔离事项,同时,还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每家每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及明白纸,晚上在村服务群里,普及防疫健康知识,接诊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无怨。他说既然选择当一名医生,就得担负起我的责任。我是桐岗村的村医,我就得对桐岗村群众的健康负责。
一支体温计的温暖
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进出村路口有7个,卫生室有2个,防疫任务较重。由于廖荣贵医生对村民情况熟悉了解,工作经验丰富,他就主动承担了给群众量体温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带上体温计,奔走于武汉返乡的重点人员家里,他仔细询问、掌握情况,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为他们测量体温,细心登记造册,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下午他在两个卫生室之间来回奔波,为一般群众量体温,发放防控物资。对于廖医生的工作,乡村干部高度认可,但大家在夸赞他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的本分工作,关键时刻,村医不能当逃兵。
一条朋友圈的思念
在元宵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按照金寨县桃岭乡当地习俗要在故去的亲人坟前上灯。今年的元宵节对桃岭乡桃岭村卫生室的村医汪有云来说,意义深重,因为这是她大儿子故去的第一个元宵节。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能给去世的儿子上灯,在元宵节仍坚守岗位的她,只能发一条朋友圈来寄托哀思。汪有云的长子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但是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了30多年,另外她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和90多岁的婆婆,本来家庭负担就重,2019年10月,大儿子又突然离世,这对汪有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她在悲痛中依然把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出色。疫情爆发后,她始终坚守在岗位,上门随访、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工作连轴转的她连家都顾不上。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不仅要为移风易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要守护村民健康和平安。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的眼圈红了。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担和一份丧子的伤痛,还能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用行动诠释仁者爱人,实在可敬。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群村医大白,凭着一个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个村庄卫生室,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在基层,除了村医,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默默奉献的群众、不辞辛苦的乡村干部,平凡人物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共同迎接属于2020年的春天。
:
抗疫平凡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