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长期坚持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拓宽视野,作文可以激发创造力,让我们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8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8篇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1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2

一提到端午,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个人――屈原。

还记得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激励了多少个有梦想的人前进啊!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3

“咚锵,咚锵,咚咚锵!”春节快要到了!伴着喜庆欢快的锣鼓声,大人们忙着办年货,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小孩儿们也兴奋极了,盼着能早点儿穿上过年的新衣。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想偷点儿面团出来玩。谁知,有人比我还早!我心里不禁失落起来,面团玩不成了……只好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只见妈妈娴熟的双手在面团上揉过来揉过去,我都快蒙圈了,因为妈妈的速度太快了。面团在妈妈的手中优雅地转圈、翻身,像在跳芭蕾舞,跳完了,就躺在妈妈用面粉铺的“地毯”上休息。不一会儿,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白馒头就做好了。中午,看到一大盆香喷喷的馒头端上来时,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年三十,家乡过年有在门上插柏枝的风俗,所以姥爷一大早就过来给我们送来了柏枝。我疑惑地问姥爷:“姥爷,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柏枝呢?”姥爷呵呵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柏枝可以消病、避邪、除灾。‘柏’字和‘百’同音,柏枝又是穗的形状,‘穗’又与‘岁’同音,连起来就是‘百岁’,寓意长命百岁呢!”“哦,原来是这样,那就多插点,再多插点!”说着我就把手上的一大把柏枝往门上插,“这样我们一家都可以吉祥长寿了!”长辈们听完都笑了起来。

插柏枝,贴对联,包饺子,除夕这天最为忙碌。晚上,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饺子,品着菜肴,其乐融融。晚饭后,我们一边笑谈着一年中的收获和趣事,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零点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一起默默倒数着“三——二——一!”大家一起欢呼起来:“新年到了!”一家人相互祝福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事事顺心。

大年初一到初五,大人们便开始忙着走亲戚,小孩儿大多会结伴到街上玩耍,有时候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串门、走亲戚、讨红包。

过了初五,春节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着上班了,家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春节是令人难忘的,因为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红包,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习俗知识。我好期待明年的春节早点到来!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4

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也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春节,我们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这些习俗一个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

每次过年,爸爸总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点鞭炮。等鞭炮买回来,我们就开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节,爸爸还是和之前一样,去了小卖部。登巴巴回来,手里却多了个“金字塔”。“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冲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点了根树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树枝点火,身子向后仰着,打算一点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这“金字塔”是什么东西。表弟表妹都躲远远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会的精彩瞬间。

“点着了!点着了!”表弟见引火绳点燃了,大喊大叫。我听了连忙跑开了、只见无数火花从“金字塔”里窜了出来,构成了一个“火花喷泉”。这“火花喷泉”正如我们内心一样,十分灿烂,十分欢快。“火花喷泉”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放完了弟弟赞叹不已:“太酷了!不仅放出来很漂亮,持续的时间还长。”我也想起了一句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妹妹说“为什么要在春节放鞭炮啊!”弟弟听了,也一脸疑问。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一个老人来到一个人家里,帮助人们吓跑“年”。他让老妇人在家里剁馅做饺子。到了晚上,“年”看到这家点了很亮的灯,又有剁馅的声音和门上的红纸,有些害怕。这时,那个老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红衣服,并点了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留了下来,包括给压岁钱又要装到红包里。”

表妹表弟听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说:“春节每一个习俗都有传说和故事,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

春节有很多习俗,过春节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个习俗的由来。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5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6

要说春节的习俗,那就必须得说说整个春节最忙碌的那一天——大年三十了。

清晨,天空刚刚显出鱼肚白,家中的后院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表哥从鸡舍里抓来一只鸡,姑妈从街上拎回两只鸭。鸡鸭都叫个不停,声音交织在一起,但它们的任务很简单——成为祭品——或者人们餐桌上的菜品。这天杀的第一只鸡都是要献给祖先的。舅公挑起早就准备好的担子,里头装着酒、肉和爆竹之类的东西,就开路走在最前面,浩浩荡荡地领着一家人去祭祖了。在祠堂前,所有宗亲一溜儿排好了长队,挨个到灵牌前烧纸钱、点香火,以祈求一年都拥有好运气,家人平平安安。

一系列复杂的祭拜礼仪过后,就是属于我们的时间了。回到老宅,一家人齐聚一堂,闲聊、喝酒、吃饭,这一餐不吃到下午去绝不会停。一大家子一年中也许只有这个机会能够聚在一起,自是要好好叙叙旧,寒暄寒暄。小孩子们满怀期待,这天是人聚得最齐的一天,自然也是红包收的最多的一天。在一阵含糊的“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中,孩子们从长辈手里接过红包,躲进房间,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悄悄瞥一眼。这种时候往往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因为岭南地区红包讲究讨个吉利,数目上没有要求。五块、十块是常态。五十元就已经算是一笔大数目了——这是要关系很近的亲戚才会给的。

月亮已经从层层云彩后面探出了脸,大人们已经在收拾残席,只等收拾好了,点了火炉,暖暖和和地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巧手的女人们手下不停,眼睛盯着电视上的节目瞧,手里却团着一个又一个的糍粑,留作明天吃。——这时节啊,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就已经结伴打着手电筒,顶着广西冬天的“妖风”,揣着刚得的利是钱和一颗激动的心从后门溜上街了。既然钱都已经到手,那就不能不盘算着怎么用了。零食和饮料自是不必说,顶顶重要的还是烟花——要那种能在空中绽放开来的绚丽烟火!没有烟花能叫什么春节呢?

“十、九、八、七……”电视里正数着新春倒计时。所有人都已经有了困意,母亲微微打个呵欠,把身边已经犯困了的孩子揽进怀里,用温柔的手抚摸孩子的眼皮。睡吧,宝贝,她喃喃低语,明天醒来就是新的一年了。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7

我的家乡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儿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如:苗族的坡恋、仡佬族的拜树节、苗族的婚俗,但是最颇负盛名的要数彝族的火把节。

据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把不愿意服从和针对他们人,弄坏他们的农具。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当统帅,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

阿提拉巴用智慧战胜了两位大力神,天神得知大怒,立即取出一个装满蝗虫的小盒向人间抛去。霎时,蝗虫便铺天盖地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刻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高山、深谷、平坝到处燃起,把蝗虫通通烧死了。

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彝民在每年的这天,或从这天开始用三天的时间,以点燃火把作为纪念,也为驱逐害虫确保丰收。

因此每年农历6月24日这天傍晚,会在隆林县最大的广场上举行一年一度为期三天的火把节。在彝族的记载中,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节的第三天,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竟相奔走。

最有意思的绝对是第二天,傍晚,广场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彝族的男女老少手拿一个火把,另一只手拉起四方游客,手拉手,肩并肩,伴着震耳欲聋的打鼓乐,迈着欢快的舞步,心无旁骛地挥洒着无限的激情。而大火和音乐像一种口令,有节奏地带领着人们动作统一、协调、步履轻盈,伴着火焰和高昂的鼓乐舞动,嘴里唱着欢快的曲子,火光照印在大家欢笑的脸庞、闪闪发光的民族头饰和鲜艳的衣服上。

夜渐渐深了,但广场上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人们手中的火把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芒。真的是“熊熊火把婆娑舞,彝仙献醪祝酒歌。”

这就是家乡的火把节,它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坛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篇8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

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8篇相关文章:

写思念家乡的作文600字8篇

家乡的梨作文500字8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最新8篇

家乡的梨作文600字参考8篇

家乡的海作文400字优秀8篇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优秀8篇

过年风俗作文600字作文7篇

作文端午节风俗500字6篇

家乡的秋天的作文500字5篇

家乡的秋天的作文600字7篇

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