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心得体会是可以将我们的感悟明确记录下来的,小伙伴们领会不少事件后会有心得体会,此刻可以通过文体方式编写下来,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5篇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篇1

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这本书,这是管老师掀起的一场全新的作文教学革命。

学习了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后,仔细揣摩后,我对管老师的理论研究有以下体会:

(一)写作内容,不是靠“指导”出来的

传统作文教学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指导上,而从管老师的叙述中却看不到太多的“写前指导”,二是放在了“训练”和“讲评”上。正是因为坚持这一点,管老师的学生的作文才没有出现“千篇一律”,才没有出现“小八股”。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此外,管老师更多的讲作文训练依赖于“发表”,创办了《作文评价周报》,师生在完成这一任务中乐比不疲,并且将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蕴含其中,搭建了训练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发表意识”。

每一个老师都是学生眼里的上帝。后进学生在办公室的所见所闻,对班级的学生来讲,那都是国家级的机密,那都是重要的班级新闻。遗憾的是,可悲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来没有使学生知道,使学生明白,这就是作文素材,这是可以写作文的,作文本来就是写这些事儿。我们的作文教学,总让学生丢开自个的喜怒哀乐,迎着题目、迎着考试去找材料。我们的作文教学,总以为学生哪有什么事儿,学生的那些芝麻破事儿,哪能当作文来写?

小时候,我最大的宝贝是小人书。礼拜天,没事的时候,把身边的所有的小人书拿出来,一本一本看,看得心满意足,看得像个富翁。有一天,我丢了一把小人书,一整天丢了魂似的。我们认为学生没有什么写作的内容,那只是用我们大人的“美”的标准衡量孩子,而不是用“小人书”的标准来衡量,或者用的“几粒跳棋玻璃子”“几根皮筋”“几枚纽扣”来衡量。

成人以自己的强势,强迫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写成人喜欢的事件和故事。可是,“年人所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在热娜古丽看来,也许根本不值得一提。”这就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巨大痛苦。只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他们自己生活的、成人眼里的那点“破事”,怎么会没东西写呢?

当前很多的“作前”指导课上,师生一起做游戏、做实验、做调查,当堂“生成”作文。这里有一个悲观的假设:学生是没有写作材料的,需要教师去“制造”。这种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离开教师,学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吃”,尽管他身边到处是“食物”,伸出手来就是“食物”。

(二)作后讲评,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导”。“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作前指导”,学生作文还是个子虚乌有,你“指导”得再卖力,到底还是“空对空”的虚浮。

“讲评”课,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即使不药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学生已经写出作文了呀。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我给你诊断,给你开药方,给你治,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

一定要研读学生的作文。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学必肯定无的放矢,你不朝着学生的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射”,你能朝哪里“射”?又能“射”到哪里去?作后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之后的一个表现形式,最好的表现形式。一个老师讲评课重视了,上好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讲评”课,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批改的时候,要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是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欢迎,学生有心理认同感,觉得伙伴行,我努力一下,也行。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备作文训练系统,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训练系统的人,“讲评”的时候,是“练”不到位的,甚至根本找到训练的“点”,更别说加以切实的训练。

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我由此要高喊:讲评,确实是最好的“指导”。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篇2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尴尬的现状。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常常无话可写或者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这是当前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两个问题,7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沂水魅力课堂”阅读与作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支玉恒老先生、张红老师的作文课、及他们的作文讲座。

我深深被支老先生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课堂上,在师生轻松平和的交流中,学生的习作情感在不断升温,习作的视野在逐渐开阔。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让听课教师如沐春风,更令人震撼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那富有情趣和灵性的言语表达,那轻松习作、享受作文的情感流露,就连这帮孩子们的语文老师都连声惊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平时相比真是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使原本沉闷的作文教学在支老师的演绎下而熠熠生辉?是什么原因使日常作文课上挤话编话,畏写烦写的学生畅所欲言,乐写善写了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在支老先生的课堂上能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呢?走进支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堂习作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生活画面——师生同经历、互促进、共享受的课堂教学生活。

一、专心进入情境,激活习作情感。

真切的生活体验是小学生习作的'源泉。在支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上,我们可以发现,习作的内容则是指向于学生的生活。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巧妙地将学生引入习作情景,使学生言语表达的需求在模拟的生活情境里自然地生发出来。在四年级习作《作文要写具体》的教学中,支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后让学生想象老师拿话筒像不像明星?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总结出6点支老先生不像明星以后支老先生告诉孩子们会作文了。然后交给方法概括介绍、具体描述。接着支老师让学生练习说一段话用上今天天气真热啊!形容天热分别从哪些地方形容?有的学生回答动植物、有的说天空、太阳、大地;有的说人······支老师相机予以指导,让学生把想出来的句子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每一组选二三句写一写天热的具体表现。支老先生看孩子们把天热的方法学会后又让孩子们写一些天冷、天气真舒服的作文。学生由最初的想哪说哪,逐渐到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来写天气。教得无痕,学得有趣。怎样培养小学生的习作情感,使他们的习作富有灵性和个性?支老师以他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教师的教学视野才能和孩子的生活视野交汇;蹲下来,教师才能细致地体察到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有效地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真正开启他们习作情感的闸门。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唤醒习作意识。

在支老师的课上,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学生并不是一上来就能说会写,就想说善写的。甚至还有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表明自己最不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文。但是两节课下来,我们从学生的习作中,更从他课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看着学生兴致勃勃地朗读着自己的习作,听着课堂上不时爆发出的舒心的笑声,我们探寻到了支老师习作教学艺术的的精髓所在——营造宽松的氛围,唤醒习作意识。

为了唤醒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支老师的幽默、宽容,舒缓了学生对作文的紧张心境;他渊博的学识和细致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为难情绪。在学生的眼里,支老师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他们切身体悟到支老师上的作文课对他们的口味。正是这种感受使他们在支老师的课上真正放开了自己,他们畅所欲言,尽情地释放着自己。正是因为支老师在教学中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才呈现出这种鲜活、灵动的教学生活。

营造宽松的氛围,唤醒习作意识,还表现在于老师的习作评价上。他总是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学生在众人面前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他总是以即时评点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予以有效的指导;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要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习作。支老师特别重视搭建习作交流、欣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展示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更体味到了成长的快乐。

整堂作文课,集指导、习作、讲评于一体,课堂情感真挚,气氛浓烈,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充分体现了支老师幽默风趣、开放有序、以读为本、重在参与、点拨智慧、享受教学的行课风格。学生不仅学到了习作的方法,激发了情感,激活了思维,培养了习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了习作的欢愉,成功的欢愉,增强了作文的信心,从学会作文中去学会做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支老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实、巧、活”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教好自己的学生,走好自己的路,随时学习随时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补充能量,多读一本好书,多听一堂好课,多写一些反思,增加积累,开拓视野,净化心灵,把教育彻底的放在第一位。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篇3

xx年10月19日20日我参加了“京津鲁”三地小学生随笔化作文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内容集中而丰富,来自北京、天津、滨州开发区一中等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随笔化写作观摩课、课题实验校经验介绍和专家报告让我受益匪浅,风趣的老师、严谨的名家、个性的编辑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

历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最令语文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样的思想,刘宗顺老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随笔化作文的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不管这三位老师的公开课有什么优点或遗憾,我们应该能看出他们是想向大家展现一种思想:作文很快乐、学生很喜欢!

随笔,原本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评论。而在“随笔化作文”中的随笔则另有一番含义: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无论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只要是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课

下随意地写、课上有序地读、评、改、展,如此一来,学生的日常写作实现了“随笔化”;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又把那些随意而写的文字“化”成像样的文章。

这几天孩子们自由快乐的小脸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老师们那不疾不徐、温柔可亲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看到这样的作文课时候的惊讶:作文课,原来可以这么快乐的上! 我的《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方法与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和刘老师团队的“随笔化作文”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作文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这次的学习中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的精髓,使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刘宗顺老师团队的随笔化作文分三步:创设情境-畅所欲言-提笔书写,给我触动最大的是第一步,他们的“创设情境”不是我们的想象、语言或者别的东西,而是现场的情景,学生现场经历,想起我课题实验也是因了一次“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快乐。

那一天从下午飘飘忽忽的小雪花就那么慢悠悠的飘下来,伴着一夜的雨声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哇,满天满地满世界的雪白,我们的小校园也沉浸在美丽的雪白之中,我被这些玉树琼枝和晶莹透明的世界震撼了,终于按耐不住心头的激动领学生到了这片白雪之中,做了这片雪白的第一批主人,领学生观察,领着他们游戏,领着他们疯跑,我觉得令他们难忘的应该是在上课时间在校园里踏雪,因为想让他们记得自己的小学生活很快乐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小家伙们的笑脸和这美丽的时刻,当我们一起在教室的大屏幕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他们的快乐更是溢于言表!他们的关于雪花的作文也让我高兴了好多天,对于刚刚写作文的他们来说,的确是让人欣喜得很,在他们的作文里看到那些关于雪天的美丽的句子才觉得是真实的不做作的。

“冬青像长了白头发,老师还给我们留了影,这个学校有美丽漂亮的白云。''

“今天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雪,我们玩得可开心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在雪地滑冰。”

“我们今天玩的可真高兴,我喜欢冬天,你们呢?”

“大树穿上了衣服,大地铺上了地毯”

“雪吃起来凉冰冰的,也有的吃起来热乎乎的。”

“我们队的雪人可可爱了,有的上面用雪做的帽子,还有的弄下来一根树枝当手,还有的弄来一个笤帚当手,雪人非常可爱”

“这是今年第一场雪,雪就像一粒粒晶莹的冰球。”

“雪下的时候,是一个个的小冰渣,像一个个缩起来的小刺猬” “树上都变了样,小青蛙已经睡着了,老师们也很喜欢。”

“我一起来,就看见了白白的地毯,我的脚踩进去,哇、太厚了,太凉了。”

“大树变成玉树琼枝,晶莹剔透,雪软软的,凉凉的,白白的。” “雪很美,落在树上,树就像开了白白的花,我想我要留住冬天,冬天太美了。”

“树上的雪像是水晶,好透明啊、”

“冬青上一片雪白,杨树变成圣诞树,漂亮极了。”

“一回头看,到处都是雪,天空是深蓝色的,我们都在操场上玩堆雪人,有的你碰我撞,有的打雪仗,有的滑冰我们一抬头看着那绿油油的树,变成了雪白的树。。。”

“原来冬天是这么美丽的景象啊,我喜欢我的冬天。”

“我们的学校,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太阳出了的时候,太阳的光像利剑一样发光。太阳和玉树一起照一张照片,那就美丽极了。我们已经在大树前照了一张照片。

我们喜欢我们的校园。”

“今天下雪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早晨上学的时候一棵棵树像结了果子,因为,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也积满了厚厚的雪,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

我的学校就像我们学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里的冬天的美丽景色。”

“那些雪摸起来像雪糕,像一床毛毛的被子。”

“同学们在看景,树像玉树琼枝,晶莹剔透,同学们在玩雪,有的堆雪人,的打雪仗,玩穿路。

雪像水一样,没有味道。”

“这第一场雪就快融化了,美丽的景色就快没了,我舍不得这美丽的景色,也舍不得我们玩雪的快乐、高兴。”

“树木上的雪化了,就像洗了澡,亮晶晶的。”

“下了一夜的雪,今天早上,树上、地上都铺上了一层白白的棉被,我们都出去玩雪。

我们又玩起了打雪仗,你打我,我打你,我们笑了

我只是拿出了自己的一节语文课领他们到学校的操场上玩了一次雪仗,他们却回报了我这么大的惊喜!

通过听北京昌平王宇老师的课,我发现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写作的资源。猜词游戏是我和学生们喜欢也一直在做的游戏,而我只是把它作为语文字词学习的手段却从没想过他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自作的素材,是呀,这是孩子们热衷的,他们该有多少话要写一写这个给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的课堂啊!不管是哪种作文模式,我们只要牢牢记住一点:想办法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写作产生强烈的期待,不吐不快,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让学生尽情地去玩、去享受,去尽情的述说,去畅快的表达,这或许也是作文的一条新路子,先把材料,最深刻、最真实、最火花一现的记下来,然后有专门的时间再组织材料,写成正式的、规范的作文。

听着刘宗顺老师报告的声音,看着那一张张蕴含着他心血的照片,心底有暖暖的感动,但我觉得在热血之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个问题:每一次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乐写,还应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也会学会一类作文的方法或经验,毕竟每一次作文的安排是紧跟单元内容紧密相联系的,每次的作文训练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听着刘宗顺老师、李家栋老师、崔峦老师和林茶居编辑的报告,他们的语言或幽默,或风趣,或严谨,或个性,在如沐春风里走进广阔的语文教学的天地,再一次觉得:教语文,是快乐的!

我想牢牢记住这几点指导我以后的工作:

1、为什么要写作?什么是好习作?通过作文教育期待给孩子什么?

2、儿童的思维经常是模糊的,学校是个允许任何孩子都能犯错的地方。

3、经常回想自己的童年,想想那时的我们,喜欢什么。

4、即使再不开心也不要皱眉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有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篇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篇5

一、思索作文现状,漫画激发兴趣

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也用过一些具有创意的特色教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称得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由此而带来小学生怕作文仍是当前小学作文中的一大突出问题。一提起写作文,学生们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照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试,干人一面”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历,哪来的感受呢?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要关注与之对应的学生的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要求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视为教学的核心,要求学生张扬个性,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情境漫画以其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欢。现在的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从电视、画报等媒介中接触了大量漫画。儿童情境漫画更是集幽默与讽刺于一身,以特定的画面来揭示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受儿童喜爱。

二、慧眼关注生活,自由倾吐表达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淡化学科的界限,淡化知识的分类,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现生活,挖掘生活,鼓励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鼓励学生用笔画下生活中的乐与趣,用笔写下漫画中的情和意,用童心用慧眼话漫画。

于是,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自由倾诉表达。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实地考察……如写《那是污染》这组漫画作品时,学生考察了城区烟囱排放出的废气,明白了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家长的陪同下,他们观察了居民区的垃圾箱,发现确有不少人为少走几步路,而把垃圾倒在箱外,造成生活区的污染;留心周围生活中的人,有的满嘴秽语,于是学生画出了语言污染甚于环境污染,得出了人的素质低下是造成一切污染的根源。邓一纯小朋友写出了漫画《到底哪有病》读后感:“看完这幅漫画,我的心里很难过。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幅漫画中得到启示: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讲文明,懂礼貌。让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口腔’也健康。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这是多么富有个性的见解。可见,只要给学生自由倾诉的空间,学生的悟性灵性就会自然地释放出来。是啊,陶先生说得好:“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三、鼓励漫画作文,放飞纯真童心

其实用漫画写作文,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曾数次考过漫画作文题,最早的出现考题在1948年南京金陵大学新生入学国文试卷上。

由此可见,漫画源于生活,是生活场景的缩影,是作文创作的源泉。在开展漫画情境作文前,有不少同学常常说:“我天天在生活着,却没有什么生活的发现。”而漫画情境作文使学生克服了自己思想上的贫血症,那一幅幅漫画时时在提示着:怎样发现生活的真谛;怎样揭示生活的内涵。因此,在漫画作文中,必须运用联想的法宝,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

于是,在作文前,我首先创设情境,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漫画”,让学生去读画,如漫画《大猫死了》《鱼儿也打着伞》《钓鱼》等,描绘的是一幅幅河水被污染的画面。学生读画后认识到,杀死大猫的真正凶手,不是污水中的死鱼,而是排放污水的工厂主人——人类;由于人们不断向河水中丢弃废物,鱼儿也只好打起伞来,小心地保护自己;垂钓者钓上来的不是一条鱼,而是水中的破鞋袜。形象、直观且富有童趣的环保漫画,使学生通过观察顿悟,比起教师单纯地进行生态道德说教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境作文读画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做到作文教学、生态教育两相顾。通过创设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给猫儿子过生日》《美人鱼的新职业》《到底哪儿有病》《大自然的愤怒》《书包减肥记》《如此“讨水”》等一批具有生活气息的小作文。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谈自律作文最新7篇

谈自律作文模板6篇

微党课2023心得体会最新5篇

谈自律作文推荐6篇

谈作文读后感优质8篇

微营销心得体会最新5篇

谈作文读后感推荐6篇

微营销心得体会优质5篇

微营销心得体会参考5篇

组织微党课心得体会参考5篇

微作文教学谈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