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之前相比,体会的使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都需要好好的写好体会,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1
当看到《建国大业》的宣传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不想去看这部影片。它以众星云集来做宣传,我想这大概又是电影公司的噱头,而影片的质量以及其还原事实的真实性的程度有待考证。然而,现在看过这部影片后,我实在被影片的内容感动了。
首先,从影片的跨度上来说。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其次,从各党的形象塑造上来说。共产党一如往常的电视剧般是友好、宽博、始终为着全国人民的利益的形象。而影片的出彩之处是将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党员的血肉形象表现出来。让我们看到国民党之所以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完全是阶级的问题,是国民党内部太复杂的原因,而非我们一直以为的个人的因素。并且,我们在影片中可以到,在国民党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热爱祖国的,也是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早日强盛的。当要提议划江而治和要做出是否轰炸北平时,蒋介石都是放下个人得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从影片的内容上来说,《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这个时候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党派联合抗击了外敌。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从影片的思想上,一、得民心者得天下看过《建国大业》,我们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从影片的意义上来说,影片刻画了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这让中国革命的胜利,更具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最后,是影片对我们的启示。在《建国大业》讲述了共产党从1945年起至1949年期间,与国民党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这里启示我们的有很多。首先,它告诉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其次,它提醒着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最后,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深刻的爱着自己的祖国。因为正是有了先辈的执着,才有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才有了我辈的享乐与自由。
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继续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继续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2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才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__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__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让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华儿女没有气馁,我们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20__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的奔月梦现实了!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__年,北京奥运会铸造辉煌!我们的体育健儿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20__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60年的风雨无阻,6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必将继续书写不朽的传奇。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3
影片从一开始便交代了历史背景,让我们很清晰的置身于那样的特殊背景之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饱经战乱的中国依旧前途未卜,中国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深刻命题。8月28日,为了最终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大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
天空响起机鸣,影片从广阔无边的高空布景中开始了。看似和谐的欢庆宴会中其实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摆好了这场政治博弈的棋局。从对中山装的回答中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是一场高层政治家的斗智斗勇,于无声色之中进行着谁主沉浮的较量。
在那样一个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蒋介石的胜利无可争议,中共实力的悬殊是无须质疑的,然而历史的最终结局却不得不让我们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烟云往事,去寻找胜败逆转的答案。因此,影片在这一点上刻意突出了中共双边的不同对照。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不仅视觉效果突出,而且对“答案”的解释也是层层深入。国民党的气派、屋宇的豪华、政治场所的排场,与中共的清贫、窑洞的破旧、开会也要节省半截蜡烛的简朴,两者形成了显著的对比。和谈中,国民党进行的是暗地里的频繁出击,而中共则是与各个民主党派的和平交流。请记住1945年的《双十协定》,那是中共对国际、对国民的一次诚恳交待,也是中共为和平民主建国迈出的坚实一步!
然而,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协议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纸空文。当国民党撕碎协议、独自召开“国民党一大”时,便是国民党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错棋,民盟领袖张澜的那句“蒋介石是在玩独角戏”便开始昭示了国民党的孤立处境和玩火自 焚的悲剧结局。
1946年7月云南昆明的混乱,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被害,对各地民主进步联盟的取缔以及各地金融混乱,人民苦不堪言的处境最终使国民党的威信扫地,孤立无援。在“要民主、反内战”的强烈呼声中,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也并不是没有预料到这点。冯玉祥在临行苏联前对蒋介石的告诫:“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国民党败亡之日当在不远!”还有年轻的青年将领蒋经国力图扶大厦将倾的魄力之举,都可以看出那时国民党的觉醒。然而,蒋介石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国民党的腐 败已经到了骨头里了!”不禁让人扼腕而叹。
影片在结构上环环相扣,遵照历史的顺排滴水不漏;在重要的场景布置中,突出了典型战役的宏大场景,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势不可挡和人心向背。在各演员的配备上,亦可谓是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里面的明星各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演员。他们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风格很好的诠释了那场峥嵘岁月的波澜壮阔。然而在这部看似严肃的影片中,并不缺乏饶人兴味的笑点,如王宝强和葛优那个场景,郭德纲和冯巩的诙谐无不让人回味有余。还有各大主演的实力演绎让这部影片无不充满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唐国强的领袖风度,张国立的形神兼备,陈坤的英气逼人,许晴的雍容端庄,邬君梅的高贵气质等等无不成为荧幕中的典范,人们心中的经典!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国母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4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影片《建国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将逐步走入富强。
昨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国人士的风采,其中__和周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影片中,__常常因为战事而彻夜不眠,每当有主要战役的战报还没有传到时,他总会跑到屋顶上凝望远处,希望搜寻得到一点象征着胜利的标志。其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得知国门的反动派的55万大军被红军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领导们摆酒席庆贺,__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梦。在平时因为牵挂战事而难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军队大胜而不由得酣然入梦,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不取得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__也时时刻刻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革命的目标,心中始终是在为人民着想。正是由于__这种为民的精神以及尤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才训练出来不贪民众一分利的红军,才会打败独裁的蒋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国。
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就是周,周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党的特务杀害后,他非常愤怒,把所有的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__来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
此外,影片中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壮志难酬的蒋经国,心系人民的张澜,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李宗仁,都为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世代传唱!
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富强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还是要努力学习,有朝一日该为民族奋斗,该为人民奋斗的就是我们这一辈的人了,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为中华民族而奋斗!!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5
在举国上下迎庆祖国60华诞之际,公司组织我们去电影院集体观看了《建国大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进影院之前,我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尽管这部影片以其豪华的演员阵容,应景的主旋律,成为近段时间最火爆的电影之一。但或许是在网上热炒的都是关于哪位大牌明星在里面演配角,那些影星都是外国国籍却扮演爱国角色等等这些无关主题的话题,让我不禁质疑起这部电影到底有没有把“建国大业”这四个字本身所蕴含的意义给体现出来,以至于根本没有人去关注电影的真正主题。
等我看完近2个小时的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了。这无关乎电影本身的拍摄有多么精良,演员的演绎多么到位,而是电影中呈现的许多人物和历史事件我都不知晓,生我养我的祖国是如何建成的,我竟也是一无所知时,我对自己历史知识的匮乏,对我生活的态度感到羞愧。
说来,我还是一名军人的女儿,范文先生网每当父亲给我讲述八年抗战的历史时我总是躲得远远的,还讥笑他是生活在过去的人,和我之间有着三条代沟。每当历史老师教授我们历史课时,我总是竖起书本埋头看小说,心里还想着,都什么时代了,学这些除了应付考试还能有什么用。一开始我还对电影是否包含它应有的意义而评头论足,而我又是否懂得建国大业的真正含义。
现在我们这些80、90后都是成长在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筑起的温室里,但为什么被冠以颓废、自私、另类、叛逆、没有责任感等标签?我们是否应该好好的反思反思!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信奉着“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时,是否想过当年无数先烈英勇就义时,不顾个人生死,也要为国奉献的伟大情操?当我们为个人利益而明争暗斗时,是否想过影片开头的那句话:"之前和民族的敌人,打光了,拼光了没话可说,可是现在胜利了,还打?打谁?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事我不干!”?当我们老一辈教导我们要忆苦思甜,我们却嗤之以鼻时,是否想过国民党的衰败之路,我们国歌歌词的中心思想?革命时期的事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可是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何尝不是建立在革命前辈们奋力拼搏建立的大家之上。而我却将历史遗忘!实属不该!
最忘不了战士打完仗后躺在大街上睡觉的情景。那一张张疲惫的脸上却折射出幸福生活将要开始的光芒。当影片播放当年_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顿时感到热血膨胀,我为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民族而自豪!是的,过去不该被遗忘,现在更需我们珍惜!为了那些为祖国而英勇献身的勇士们的鲜血不白流,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要秉承着老一辈的优良品质,贡献我们毕生的力量!
忽然想起_的《沁园春?雪》最后一段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6
提前一个星期买了票,然后费劲周折到16日下班才拿到票,心里踏实了:晚上去万达看《建国大业》。
对于我们70末80初出生的这代人来说,对于这类红色影片并不陌生,也不排斥,甚至是热爱的。但如果要我自己掏个几十块钱上电影院看此类影片,我想几率还是非常小的:说句实在话我还是冲着那170多位明星去的。但即使是冲着明星去的,看完这部片子,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依然能激发我的爱国激情,相信也能激起80后甚至90后这批孩子们的爱国感,这就是韩三平导演的功力了。
平心而论,这部片子并没有上映前一些票房掮客写手们说的那么邪乎:剧情平淡,场面中庸,音效灯光特效基调都谈不上一流,甚至一些大牌演员的演技在电影里也让人倒胃口,比如章子怡演的一个妇女代表,在拍合影谈论国旗设计的时候,在毛泽东面前的表现那叫一个矜持加高傲:身子后仰着标志性的傻笑着还以为拍广告呢,还真当自己是宋庆龄了,还真当自己是大牌了;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连宋庆龄对毛泽东都是带有一丝的崇拜和激情的。姜文的戏也并不出彩,戏份并不多,演的毛人凤说实话,中规中矩,并不像一些票房掮客说的那样因为演得精彩而加戏了。最搞笑的地方,也并不是范伟的出场舍不得抽主席的烟,反而是政协会议上政协代表冯巩举手n次而不被点名发言,最后被毛泽东点名了,想说的话都被前面发言的说完了那尴尬的场景,影院里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
这部片子就纯粹的电影来说,剧情平淡,场面中庸,音效灯光特效基调都谈不上一流,除了170多位大牌演员是个亮点以外,还真的乏善可陈,看来韩三平决定的不去参加好莱坞最佳外语片的角逐是明智的。不过这部片子的亮点,还真是这些大牌影星的倾力演出,出色的演技,传神的表演给这部片子增色不少。张国立的蒋介石原本就是主角,张先生的演技也就无需多言了,是他点亮和贯穿了整部戏。值得一提的是片子里的配角:陈坤、刘烨和陈道明。特别是后面两位,他俩的戏份极少,加起来也就不超过4分钟,刘烨演的老兵,是相当的精彩,“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这是戏里的高潮,也是最感动人的情节,这是真正的演技派、实力派演员。陈道明演的毛人凤的手下,举手投足是典型的军统特务形象,反而把演对手戏的姜文给比下去了,至于葛优演的先锋团团长和王宝强演的小兵,如果按喜剧成分来讲,他俩的角色掉个个儿我觉得也许更适当,不知道韩导感觉如何,呵呵。配角出彩的地方在于陈坤出演的蒋经国。对于陈坤来说虽然演过很多戏,但本人对他并不特别感冒,他演的蒋经国很多人也并不熟知,只知道是蒋介石的大公子罢了。在这部戏里,陈坤的蒋经国演出了国民党的一丝希望,国民党的正统的形象,看见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一丝血性,相信台湾的观众看了这部戏以后,会有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谈完演员,谈谈这部戏吧。在建国60周年献礼之际,这部片子的出产,确实很有意义,把人们又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岁月。但又有别于以往的红色电影,一味的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的基调,这部片子浓墨重彩的强调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确实,就像重庆国共和谈和淮海战役后和李宗仁的和谈里说的那样:你没有军队,谈也是白谈。到如今建国这么多年来,民主党派在如今的地位和作用,确实有了很大的下滑。这部片子给了笔者另一个思考:确实要加强民主党派在如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而且刻不容缓。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如今社会面临的环境,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如今社会主要矛盾,在于民生,而不是谁对谁针对的矛盾。我党确实要警醒两大问题:一是社会公平问题,二是腐败问题。要牢记抑郁可以强身,奢靡可以亡国这条古训。关于社会公平问题,一是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二是人权的公平问题。是的,我党我国从来都强调公平,强调人民的主权,但真正要实施到位,不是单有美好的想法,凭着我们美丽的理想就能做到的,不能要求我们所有的干部都有我们领导人一样的高风亮节和高尚的觉悟。这两点在社会上不公的体现,比如房地产业的暴富,比如高考制度的门槛,就不一一累述了。第二点关于腐败的问题,有点敏感,但笔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民,本着自身的责任感,还是有必要指出一点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惩治大贪,我党确实是打老虎,下手硬,但苍蝇,我们也是要拍的,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风气,精神。大贪不犯,小贪不断,是目前一小批官员普遍存在的心理,虽说是小批,但也不能以极个别来形容了。小贪不能光指贪财,一切利用职务之便,都是贪。小贪的这种心理,也是因为感觉上面有中贪、大贪在顶着,天塌下来压不着咱,顶多抓俩替死鬼。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远远没到剧中蒋介石说的那句台词:“查了,要亡党;不查,要亡国”那种地步。
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我们确实要提高民主党派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治协商制度是写进宪法的,不论实力强弱,宪法乃立国之本。这不是谈判,也不是论实力论军队来决定发言权的。
二、提高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放权了,才真正能起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才真能起到鲢鱼效应的作用。要杜绝官场的恶习,杜绝官官相护的潜规则,还真得民主党派的参与。
三、民主党派人才辈出,可以求同存异,更大的发挥他们的能量和作用,解决当今一些制度、规范、执行力等方面的难题。
四、可以争取国际上更宽松的环境,得到国际上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顺便堵掉一些别有用心的不利言论。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现成的成功道路可走,但我们现在要解决的,社会公平问题和腐败问题,确实是当今要面对的最大的两个问题。
刘德华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他演的俞济时,确实不甚出彩,蒋委员长失道寡助,轰炸开国大典的计划只能无奈的说一句:取消吧……我们确实要做到得道多助啊,司徒雷登对李宗仁也说了句:天佑自助者。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7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影片《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电影的主创虽然集合了老中青三代,但大多数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这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一段历史,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知道这段历史、回顾这段历史。
唐国强扮演的毛主席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主席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主席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总理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导演的初衷是拍一部群星献礼的主旋律大片。作为观众,你可以带任何态度走进电影院。可以是看明星、看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但无论什么态度,你看完后一定有个共鸣。这个共鸣也许来自演员,没想到平时那些嘻嘻哈哈的演员能够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绽放历史的光彩;更深层一点的共鸣,你会看到这部电影的胸怀,它跟以前的片子比有格局上的改变;再高一层的共鸣可能来自于更年长的人,他们会忽略一切的表象,直接发现这是一部很人性地还原历史的电影。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篇8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爸爸告诉我:《建国大业》的演员阵容强大,百名巨星齐上阵,共同来为祖国成立60周年献礼,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界的所有明星和知名导演,可视为对中国电影演艺队伍的一次大阅兵。毫不夸张地说:一不留神一个大明星出现了,一眨眼功夫几个大明星就出场了。要是想在这部片子里面去看大明星,那你一定会看的眼花缭乱。据说这些赫赫有名的大明星们都是不计报酬自愿来演这部戏的,因为大家都想为自己母亲的72岁华诞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爸爸特别强调:“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汇集如此多的明星,才能拍出如此震撼、如此生动、如此精美、如此优秀的电影!”并且一边儿看,一边儿给我解释我看不懂地方。
我们看得都很认真,最终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_,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喜悦和欢呼声中,我们开始建设我们的新中国。我想:新中国成立真不容易啊,看看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喝酒,把头紧紧地碰在一起,可见他们的兴奋之情,对我们的开国领袖_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尤其看过《建国大业》之后,对_更加敬佩和崇拜了,还有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等革命老前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代价,当演到开国大典那一时刻,_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