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纪念馆作文参考8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命题作文永远是作文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是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途径之一,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纪念馆作文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纪念馆作文参考8篇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1

去珠海实验基地回来后,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当时到了那里,我们先去参观了一种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看着这些植物,我心中有两个疑问:蔬菜和植物不是在土里的吗;怎么没有土,长得还是这样茂盛?后来听带队的老师说这些都是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这些植物不但环保,而且节约土地,要是将来人们都用这种方法种蔬菜,那将会多好啊!

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一些古老的农具和一些粮食,还有一个脱谷机。看到这些我好象看到到孙中山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接着我们又去看孙中山生前所住的大宅房,这宅房的大小就象一栋小型别墅的那么宽,那么长。进去后,除了楼上因为规定不能上去,每个房间我们都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家虽然不是那么豪华,但是家具齐全,每个房间都比较大,能容下20人在那儿开会,还显得宽敞。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里面存放着孙中山先生平时用过的军刀挂在墙上、读过的书和写是文章都摆在那里、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的东西。

看过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事情也是我非常开心的一天。啊!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呀!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2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各煦的克风温暖地吹拂着大地。我们五年级的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上唱着歌儿来到了安源。

安源,是赣西萍乡一颗古老的明星,我们已经仰慕你已久,今天,我们终于来了,来顷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寻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在安源走过的足迹。

首先,我们随着老师来到安源煤矿广场,瞻仰了毛主席来安源的铜像,只见毛主席右手紧握一把油布雨伞,身穿长袍,大踏步首次一人来到安源,那是1921年秋,也是这一次来安源,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工人大罢工,人们为了纪念毛主席,立下了这座毛主席来安源的铜像,让后人永远缅怀,记住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瞻仰了毛主席来安源的铜像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安源纪念馆。远看纪念馆,气度非凡。整个纪念馆被群山环绕。纪念馆阶梯下巍然矗立着一尊毛主席的雕像,阶梯两旁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柏,活像站岗的卫士。纪念馆上方挂着一块显得很朴实的图案,一把镰刀与铁锤交叉着,纪念馆大门两边的墙上有毛主席的题词“星星之火,可以燎源”八个显目的大字。

我们随着讲解员阿姨进入纪念馆内。讲解员阿姨为我们详细而又细腻地讲解每一幅图,每一片文字和里面每一物体所表达的意义。图画,描绘出了人们不能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在画上,有安源煤矿大罢工的情景,有毛主席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在非常简陋的房子里,从不离开人民群众的情景。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秋收起交,就是在安源爆发的,那是1927年秋,毛主席组织率领农民发动秋收起义。正当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讲解员阿姨引我们进入了工人们挖煤的”小煤窑里“,带我们一起了解了矿工在井下工作的情景。煤窑里很黑,矿工只能靠嘴里叨着的一共盏微弱的煤油灯挖煤,他们把煤一铲一铲的铲到竹筐里,然后用绳子拖着竹筐双膝跪在地上爬出煤窑,把煤运出去,矿工们就是这样在井下工作的,而他们得到的报酬连肚子都填不饱。在井下挖煤的矿工有七八岁的,有上了年纪的老人,矿工们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少年进碳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句话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矿工的悲惨命运。

煤窑里不但没有安全的保障,而且经常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让人心惊胆颤,这只是一个假设的小煤窑,我们不能亲自体验那样艰苦的工作,但是看矿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讲解员阿姨鼓励地对我们说:“以前,人们的生活是凄苦的,天天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还受尽资本家工头的折磨。现在生活幸福了,你们一定要努力读书,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听了这番话,我不禁浮想联翩,眼前仿佛看到了先烈们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拼杀在战火纷飞的疆场,又仿佛看到了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的枪口,董存瑞为了炸掉敌人的雕堡,把自己年青的生命献给了人了。烈士以鲜血与生命,铸造了今天的太了,以不朽的精神为明天构筑一道崭新亮丽的风景。

啊!安源纪念馆,你是红色的安源的象征,巍峨高大的山脉把您衬托,您的生命和您的英雄气魄,却跨越了一道诗歌诞生的历程,我为您感到自豪,我敬仰您,我牢记着您,永远永远……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3

苏东坡纪念馆坐落在美丽的西湖边(南山路1号)。从苏堤口往西走就见它掩映在一片湖光水色和苍翠的竹林中,那飞檐峭角的两层楼的木房子,更显得的古老。

一进门我就看见一块用玻璃罩着的序言碑。上面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

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两次出任杭州通判。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在序言碑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两块透明玻璃:左边是修长的竹子,右边是苏东坡的画像。

绕过序言碑往左,有一间敞开的厅堂,左边就是序言碑的反面,上面刻着清朝浙江巡抚阮元的诗:“东南胜地号西湖,德政才明颂大苏。

……”右边几幅图片讲的苏东坡在杭州的轶事:与琴操的交往;与惠勤和尚在“六一泉”的经历;严明法制的政绩;杭州的两条路名也因他而命名——学士路、东坡路;更有趣的是当年苏东坡把老百姓送来的肉用酒烧好慰劳筑堤的人们,所以有了我们现在的“东坡肉”,它可是我们杭州的名菜噢;还有苏东坡在吴山尝了一种饼很酥松,像“蓑衣”一层层的,“酥”“蓑”用杭州话谐音,便成了“酥饼”。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再往里走是一条走廊,那些文字和图片清晰地印刷在透明的玻璃上,记载着苏东坡与杭州的名胜古迹:三堤凌碧波、三潭映月、苏堤春晓……右边是苏东坡疏浚西湖的图片。我印象最深的“治理六井(台龟池、方井、小方井、相国井、金牛池、祥符井)”。当他第一次来杭州,六井淤塞,井水浑浊,人们饮水困难。他发动人们疏浚治理西湖,人们饮上了清洁干洌的水。我还充当了一回小导游,摆了个很酷的pose呢!

再出来右边房间的桌上摆着一台电脑。苏东坡的身平、诗词、逸事、图片等在电脑里应有尽有。我轻轻地点开“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纪念馆,一缕秋日午后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苏市长”把西湖整治得那么好,我们也要去爱护它,把它管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美丽迷人!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4

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讲平津战役的故事,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是载入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册的经典战例,而作为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我知道战争是可怕的,会牺牲好多人,我想了解更多并且想要深深记住它的不平凡。

这一天,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我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尊重之心,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走进大厅,我一眼就看见了毛泽东主席的雕像,爸爸讲这是《走向胜利》五位领袖的铸铜雕像。毛泽东主席身边有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他们目光坚定,仿佛早就知道战争的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是一名少先队员,这个时刻只有敬队礼才能表达我的敬仰之情,我情不自禁地让妈妈为我留住此时此刻的光荣。

我和爸爸妈妈继续参观,在一间充满红色气息的展厅里,发现好多展牌上的照片都是我很熟悉的建筑物,有天津美术学院,有中山公园,有望海楼教堂,还有屹立在海河三岔河口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其中,最神秘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觉悟社”,觉悟社旧址就在我学校附近,原来我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先辈们流血、流汗和奋战过的地方。

正要准备结束这一天的参观时,我发现自己竟然与同来参观纪念馆的解放军叔叔阿姨们偶遇了,我崇拜军人,是他们在和平年代给了我们最大的安全感,我向往长大后可以成为他们,我抚摸着自己胸前鲜艳的红领巾,紧张地说不出话来,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激动,主动走上前去和解放军叔叔打招呼,而且不时地望向我,好像在说着什么。原来爸爸早看出了我的小心思,邀请叔叔与我合影留念。

“红色之旅”结束了,我会铭记历史,展望未来。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和平和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这些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5

清明节那天,我们去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通过实验东路,我们来到了千秋广场。一进广场,我们就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浮雕,上面刻着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情景,他们有的背着腰,弓着背,随时可以给敌人来个沉重打击。浮雕左右还有着革命烈士的雕像,他们表情庄重,有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但我从他们那嘴角露出的一丝微笑,仿佛是在为看到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而兴畏吧!

我们通过西边的小路来到了纪念馆的院子里,那儿花草树木长得十分茂盛,苍松翠柏格外的绿,他们象征着烈士们与天地共存的正气。纪念馆顶上有着一个红五星。面对正门,有一个大屏风,正面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反面写的是什么呢?

走进纪念馆,我们先来到了西厅,里面有白色的窗帘,白色的墙,这仿佛象征着烈士们一尘不染的高贵品质。柜台里有他们的事迹简介。

走进正厅,我才知道,后面写着革命烈士的名字。墙上有这遗像和照片,但会大部分是遗像,少部分是照片,还有些是人们根据映像画出来的。

走进东厅,我看见了烈士们的遗物,粗糙的工具与已经变成暗红色的血衣,我看到这,好像可以看到革命烈士在简陋的环境中学习、战斗、吃饭。

走出烈士纪念馆,我想:革命烈士们为我们将来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6

终于放寒假了,尽管天气阴沉沉的,时不时还飘些小雨,但我和我的欢乐小队成员在妈妈的陪伴下还是兴致勃勃的向着陶行知纪念馆出发,去开展我们“小手牵大手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了。

我制定好计划,查阅好路线,就带着队员们先乘地铁,再乘公交,经过漫长的车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概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大门口的老伯伯看到妈妈带着我们在这么阴冷的`天气来参观居然破例免除了大人们的门票。一走进纪念馆我们就被浓浓的书香氛围吸引了。走进一扇古香古色的圆形拱门,我们看到了陶行知爷爷的石膏像以及头像两边一行漂亮的行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体队员立刻排好队先来了个集体照。穿过一条幽静的走道我们走进了陈述馆,通过墙上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陶行知爷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他从青年时期就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科学可以发展国力,也深知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走进挂满图片和模型的展馆,我们在馆壁上的电视机里了解到陶行知爷爷出生在安徽省义县,生长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他在私塾里读书,虽然条件艰苦但他热爱学习,刻苦专研,为了造就一个富强的新中国,毕业后他先后留学美国和法国,并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执着献身精神,积极从事中国的进步教育事业中。他还创办了许多学团、学校。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今天的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参观结束时我们还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留下了我们的决心和感慨。

走出陶行知纪念馆,雨停了,天空中还露出了温暖的阳光。我们又来到了以陶行知爷爷命名的“行知公园”,并在里面进行了一小时冬季锻炼。各种各样的锻炼器材为我们提供了既可以做游戏又可以锻炼身体的道具。一转眼,整个下午过去了,带着收获知识和轻松的心情,我们完成了小队的参观任务。这个寒假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可以学习的榜样。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7

8月25日,张罗欣和石语桐在杨贤江纪念馆见面。我带着兴奋和朋友们出发了。

沿着阴凉的小路走,你会看到“杨贤江纪念馆;在阳光下闪耀。走上台阶,一尊杨贤江先生的雕像站在我面前。先生看起来很和蔼。在他的雕像的两边,有两条这样的线:一只脚踩在星星上,另一只手踩在山上。我想这一定是杨贤江先生生活的`写照。两边是杨贤江先生的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杨贤江先生写了300篇论文,翻译了大约30篇论文,翻译了6部理论著作,写了2部专著,实践“写在他年轻时的日记里。踏上星空一天,与千万里之外的人握手”的誓言。这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我对杨贤江先生怀有深深的敬意。走进去,你可以看到杨贤江先生写的一句名言:“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虽然被打败了,不屈不挠,虽然被羞辱了,没有被打败,没有失望或沮丧,是纯洁的,英俊的,坚持不懈的,保持坚定,不改变他的名誉或名声。难怪成功很快就会到来,名声会有所帮助。”

纪念馆保留了杨贤江早期生活的风格,展示和保存了他的作品、手稿、日记、照片、证书、档案和其他遗物。这些珍贵的文物生动地展示了杨贤江先生一生的光辉历程。

在这次参观杨贤江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杨贤江先生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努力,也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我下定决心要向先生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观纪念馆作文篇8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新落成的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它座落在县城南边,周围的环境幽雅肃穆,新博物馆造型独特,周围被各种种样的花草树木簇拥着,就像一个个战士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保卫着这块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我们认真地听了解说员讲了许多革命烈士保卫家园、保卫祖国的英勇事迹,并且又看到了他们用过的枪、刀、手榴弹等武器,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的场面。每参观一处,我的心中都会感慨万千,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怎能不好好学习,珍惜美好的时光呢!

随后,我们又进了滩羊馆,里面明亮极了,羊的塑像各不相同,有的在温柔地哺育着自己的孩子;有的悠闲地在草地上漫步。看了用羊皮做的用具后,我感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浅薄。以前我只知道羊肉好吃,对于其它却一无所知,今天的参观给我上了一堂课,我知道了羊的全身都是宝,还有羊文化、羊产业,“羊”还在不断发展呢!我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革命烈士墓碑前,一排排墓碑就是一个个威武的战士,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和生平事迹。从中我知道他们中间年龄小的只有十八岁,为了解放家乡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默默地站在墓碑前,暗暗下定决心,先烈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观纪念馆作文参考8篇相关文章:

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心得体会5篇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8篇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最新8篇

工厂参观实习报告8篇

参观监狱心得体会8篇

参观考察心得体会8篇

参观警示馆心得体会8篇

医院参观心得体会通用8篇

外出参观企业心得体会范文8篇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

参观纪念馆作文参考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