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训作文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好作文要做好的知识储备、阅读积累,优秀的作文都是需要根据题目来选择素材的,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的家训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家训作文8篇

我的家训作文篇1

俗话说得好。无论大家、小家都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是人们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那家风家训是什么呢?下面就来聊一聊,我家的家风家训吧!

妈妈经常对我说。要尊老爱幼,有孝心,做个勤俭节约的人。她自己一向都以身作则。我们家是个大家庭,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同住,十几年来我们一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爸爸是个大老粗,虽然脾气有点暴躁。但人还是很善良的。对奶奶做的菜从不挑剔,总是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奶奶做了汤圆放了好多糖,爸爸小声说:白糖不要钱呀,放那么多。但爸爸没有当着奶奶面多说,还是咬着牙吃完了,从不顶撞奶奶。

在我十岁那年,吃饭时,不小心有几个小米粒掉到桌子上,奶奶看见后,立马就说把饭桌上的小米粒捡起来吃了。孩子,你一定要珍惜粮食啊!这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呀。听奶奶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书中学到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下子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艰辛。从那以后,我每次吃多少盛多少,记住了奶奶的话。每次家里有事,总要开家庭会议。各自发表意见,如果实在不能统一,最后肯定是听奶奶的,用妈妈的话说,百善孝为先,对长辈,首先要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太大的问题,就由他们来决定。妈妈还常说:“对大人尽孝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这些家风家训,其实每个人都懂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我会用行动来规范家风家训,努力去做,同时也会带动其他人,让他们也做到,我现在还能主动地向长辈们问好,同学之间搞好团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完作业才有玩的时间,知道今日事今日毕,不能拖拖拉拉,每天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家风家训能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家的温暖,社会的进步。让我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我的家训作文篇2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家也不例外,虽然家规不多,却充满了意义。

第一:长者问话不能随意顶嘴,有意见也要等他说完了再说。

第二:九点前必须关灯,如果实在需要,也不可打扰别人。

第三:吃饭时要等长者先动筷,吃完后要对做饭人表示感谢。

第四:做个有原则的人,说到做到,不说谎。

记得有一次,我答应妈妈下午不看电视,可还是没忍住,看了一下午。由于有客人,妈妈给我留面子没说我。客人走了,她说:“把家里所有窗户擦一遍,再回来坐到沙发上。”我没敢反对,擦了一遍回来,妈妈对我说:“干了一圈,想明白了吗?”我说:“今天下午我答应了您不看电视,可又看了电视”妈妈板着脸说:“写一篇一千字的报告检讨书,下周在全家人面前认错,取消一个月的所有活动。”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诚信的重要,妈妈后来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想让你成为一个没原则的人,只有你不去说谎,去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成规。”

我记住妈妈的话,铭记家规,做什么事前都会想一想,家规仿佛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它会让你明白许多真理,触犯了不会有好的下场,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说过谎,办事之前总会想一想我这话做不做得到。

我的家训作文篇3

中国,是我们的大家园。而和爸爸妈妈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中国有中国的法规,我们的家庭自然也有家风家训呀!好的家庭必然有好的家风家训,但好的家风家训是在与爸爸妈妈的相处中养成的。虽然,爸爸妈妈有时会因为意见不同而吵架,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一致的——诚实!

“做人的基础就是要讲诚信,也就是诚实!如果一个人从小对父母都不诚实的话,长大后到了社会会对他人讲诚信吗?”爸爸妈妈总是这样对我说。他们让我对诚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言不信者,行不果”“小信诚则大信立”成了我的座右铭……

一个周末,妈妈心情好,买了一包辣条,并叮嘱我说:“只准吃一条!”“嗯!知道啦!知道啦!”我不耐烦地说。妈妈出去买菜了,爸爸在看电视,辣条在餐厅。我正打着如意算盘:是听妈妈的话吃一条呢?还是多吃几条呢?反正就是再多吃一条嘛,应该没关系的!

于是我忘我地吃着,一根、两根、三根……不知不觉,我也不知道吃多少了。“算算……嗯……哎呀,算不清啦!”我想着,突然,“咔吱”一声,门开了,我赶紧擦擦手、擦擦嘴、收收腹。“哒哒哒哒”,妈妈快步走来餐厅:“你吃了几根呀?”“一根一根啦!那还吃几根?”我有点心虚地说。“哦!真听话!”妈妈夸奖道。

深夜,我觉得腹部隐隐作痛,有时还“咕噜咕噜”直响。妈妈只好带我去了医院,我也向妈妈坦白我吃了不少辣条。检查一下,得了肠胃炎,我后悔莫及,当初没有听妈妈的话。

事后,妈妈对我讲了很多道理:“让你不吃辣条是为你好!否则肚子就被你这个贪吃的嘴给害了!你这样就是自欺欺人呀!”

这就是我的家风家训:诚实做人。它让我知道了:诚实,是立社会之本,一个人拥有了诚实,就拥有了一切财富。人,最初拥有的就是诚实,要看你怎么“花费”它,最终,如果诚实还在,你内心的灵魂就在!

我的家训作文篇4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下,每个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良好家风;借助互联网家谱为工具传承家文化(家规、家训、家风),延续家兴业旺,谱泽后世;实现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家规: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在此,我号召大家,脚踏实地,遵守家规家训完善自己。

我的家训作文篇5

古语曾经这样说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看出来,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身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在“孝”和“爱幼”家风的陶冶下,我逐渐健康成长了。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过年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们都会聚在老屋团圆。当我看到桌子上那些让人垂涎三尺的可口食物,口水总是不争气的流下来了。虽然如此,我也从来不会伸手去拿起来吃。因为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尊敬长辈,长辈抚养后辈不容易,要孝顺他们,要等他们先吃了之后我们在吃。因此,第一口饭菜一定得家里最老的长辈先来。这时候,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也会把可口的东西夹到长辈的碗里,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我们渐渐懂得了孝顺。古语说过:“百善孝为先”,晚辈孝敬长辈,常对长辈怀着一颗感恩的鑫。只有这样,整个家庭才会和谐相处,积极向上发展。虽然很多年没有回去和大家族团聚了,但是孝敬长辈的理念却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时刻不敢忘怀!

不仅要孝敬长辈,我们还要爱幼。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做一个关爱幼小的人。他们告诉我,若是家里有好吃的或者好玩的东西不要自己独享,要跟弟弟妹妹分享,让弟弟妹妹先选用,做一个跟孔融一样的好孩子。我听从了爸爸妈妈的话,每次家里有好东西出现的时候,我总是让弟弟妹妹先选择,从来不跟他们争夺,不跟他们发生矛盾。因此,我们家人总是和谐的相处在一起,几乎不会发生什么矛盾,家里人的脸上总是洋溢的开心的笑容。

有了良好的家风,就会催生出良好的道德;有了良好的道德,人们就会时刻遵守和谐相处;人们和谐相处,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将会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气象!可见,良好的家风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良好的家风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我的家训作文篇6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我来说不知已经过了多少个春多少个晨,现我已11岁了,这11年里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十年如一日的为我付出,都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可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今天就一起谈谈我的家训吧!

家训一:、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

记得三年级时,有一次单元考试我只考了80多分,我不敢跟爸爸讲,可是这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我还是先跟妈妈说了,妈妈听了笑着说:“孩子你还记得我们家的家训吗?你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错了不敢勇于承认错误,没事你只要跟爸爸承认了错误,爸爸能理解你的!”听了妈妈的“心理辅导”,我终于鼓起勇气,胆怯地向爸爸承认了错误,爸爸听后温和的说:“孩子你能勇于承认错误爸爸很高兴,下次加油就可以了!”我把我的心事说出来了心里顺畅多了。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上课认真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可高兴了!”

家训二: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做事宽容大量。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打架,要和睦相处。”妈妈生怕我被同学欺负,又怕我和同学吵架,经常给我上“政治课”将一些经典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成为了一个老师同学喜欢的孩子。

家训三:会吃苦耐劳,不娇气,做一个成功人士。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当工程师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就学会吃苦,不要太娇气,不然成不了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这就是一个成功人士所经历过的,我也要做一个会吃苦的成功人士。

我很感谢爸妈亲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一定会铭记这三条家训,并指引着自己不断前进!

我的家训作文篇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代李绅的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我从小就伴随着这一首诗长大。这首诗也成了我家的家风家训。

我在家是个比较懂事的女孩子。有一天中午,妈妈对我说:“颖颖,今天我采茶叶要晚一点儿回来,你能帮先煮饭吗?”我爽快地答应了。后来我和好朋友一起到河边打水蕨去了,不知不觉,天色就暗了下来。我想起了妈妈的吩咐,就赶快回到家来煮饭。我拿着电饭锅装了一碗米,对着水龙头让自来水把米冲干净。没想到哗哗哗的水把米冲出来了,锅里的米最多只有一半了。“我心里想:没事,再去装点米来洗一洗不就行了吗?”我刚准备去装米,不料我爸爸卖茶叶回来了,他见到我高兴地说:“乖女儿,又帮妈妈煮饭了。”我吓了一大跳。爸爸来洗手了,看见水池里全是米。他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是怎么弄的,你知道这米是怎么来的吗?你先把《悯农》这首诗背给我听一听。我只好把诗句认真地背了一遍。爸爸接着又耐心地教育我:“这首写了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爱惜,来,我们一起来把米捡起来吧。”

我耐心地捡着米,爸爸对我说了很多。我体会到了爸爸身上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这天吃晚饭时,我吃的很香,连掉到桌子上的饭粒,都捡了起来吃了。妈妈看到我吃饭的样子高兴地说:“我们的颖颖今天又长大了一岁,我也会心的笑了。

我的家训作文篇8

很多家中都有家训家风,要说起我们家的家训家风,那就是:要有孝心,勤俭节约了。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是他们告诉我怎样孝敬长辈的。

爸爸从小就不喜欢吃甜食,但是对奶奶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有一次,奶奶给爸爸做了一大碗粥,里面放了很多糖,爸爸回到家后,忍住喝了下去,说道:“好吃,可真好吃!”奶奶以为爸爸很喜欢吃这样的粥,就经常给他做,爸爸也只好忍着喝下,就这样,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在爸爸的眼中,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孝顺吧。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表达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同样也让大家珍惜粮食。记得我8岁那年的一天,吃饭时,不小心掉到桌子上几个小米粒,当我正准备把它蹭下饭桌时,爷爷突然大声喊道:把饭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吃了,你一定要珍惜粮食啊!这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你不珍惜粮食是一种恶习!”从此以后,我每次吃多少盛多少,记住了爷爷对我说过的话:一粒米就相当于农民伯伯的一滴汗水,一片辛苦啊!

这些家训家风,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他们定为家训家风,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让我们做一个有孝心、勤俭节约的人,把它作为我们的家训家风,共同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我的家训作文8篇相关文章:

会计电算化是训心得体会8篇

管理会计的实训心得体会8篇

对市场营销实训心得体会模板8篇

对市场营销实训心得体会参考8篇

我的家作文1000字作文8篇

我的家作文500字作文8篇

我的家小学作文8篇

我的家小学作文精选8篇

我的家很美丽作文8篇

夸夸我的家作文8篇

我的家训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