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大家通过观察并学习后才能动笔写作的,如果不能围绕题目来进行写作,那我们写出的作文就毫无意义,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龙门石窟游记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1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它位于洛阳城南龙门石窟十三公里,当我走进去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龙门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个石窟是一个双腿盘坐的大佛,由于当时是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所以这尊大佛面丰体肥。
走了三十多米后,我来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为石头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状的图案一个一个的组成的,那些白色的图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们称它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后,我们就会看到清澈无比的伊河,伊河在阳光的照射下,由绿色的河变成了金黄色的丝带,一阵微风吹过,一圈圈的涟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颤着……
我们爬上了楼梯,有一座大佛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座大佛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墙壁上还有很多凹凹凸凸的东西,等你走近后才会发现,那些凹凹凸凸的东西,竟然是一些只有两厘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们高超的工艺而折服,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小的石头都能雕刻的这么精致。
我们走下楼梯大约五十米后,又看到一尊大佛,这尊大佛很有意思,这尊大佛摆着人们平常拍照时所做出“耶”的动作,他的一只手正摆,一只手倒摆,我看到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我听了导游的讲解后,才明白这尊大佛其实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后我来到了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佛前,导游说,他叫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看到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惊,这么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没有现代化建筑机械又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在近景拍了一张照片,又走过伊河来到一座大山上,这里是最佳观景区,我环顾四周后,我心想:这里真的好美啊!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龙门石窟的大部分景色,还可以看到像一条金黄色丝带环绕的伊河,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人群。
龙门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我还没有全部介绍完,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或者有机会的话,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2
西安之行圆满地结束了,我们坐了2个小时的动车,来到了河南洛阳。
听导游讲,来了洛阳,必看就是龙门石窟。于是,我们便来到了龙门石窟。导游给我们看许多主席、总理来此的照片,可是唯独没有毛泽东主席来过。导游解释道:“因为我们把毛主席比喻成东方的太阳,那么洛阳的意思就是太阳落下了,所以毛主席也就是忌讳这一点才不来的。”说话间,我们已经走进了龙门石窟。一尊尊大小不一的菩萨石碑印入了我的眼帘,但是我惊讶的发现,有一些菩萨石碑的头不见了,有些窟洞里是空的。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导游。导游说,那是因为一部分被外国人收买当地的强盗偷窃,运往国外。还有一部分在文化革命的时候“除四害”被人砸掉的。当地人不想让这些历史古迹遭到破坏,于是就用石灰把它们都抹平,到文化革命结束后又把石灰抹掉,这样就可以完好无损的保护一些菩萨石碑了。据记载龙门石窟共有1万5千尊菩萨石碑,现在这里只保存下来了1千多尊。
这时,导游指给我们看一尊很大的菩萨石碑,她说,这时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是按照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女皇帝——武则天雕刻的。我抬头仰望,啊!好大的一尊菩萨石碑。无论是哪个细节,都雕刻得十分逼真。我们又走到一尊大佛像前,这尊菩萨石碑非常美丽,导游又说,这时龙门石窟中最为漂亮的一尊佛像,因为佛像一般都是半男半女的模样,但这尊就比较偏女性化,它很符合我们现代美的要求,而且它的状态非常悠闲。
龙门石窟有很多很多菩萨石碑,且个个十分逼真,神态各异,可见古人是那样的心灵手巧啊!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3
今天,我去参观“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93年)开始建造,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400多余年,有佛像10万多尊。
我们沿着东山来到一座小型石窟面前,石窟约高7米,中间盘坐着一尊佛像,那佛两手相对,念念有词,正义的神情仿佛看穿了世间万恶,使人不由得反思自己。再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面孔光滑、圆润,古人是如何把那坚硬的石头打磨如此?
于是我带着问题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座山脚下,拾阶而上,一尊佛像就缓缓呈现在我眼前,我立刻被她恢弘的气势震撼了,她慈祥的面孔让我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她,仿佛在对我微笑。主佛旁边伫立着两尊谦虚好学的弟子,经过了1300多年风雨的洗礼,一位弟子已经被风化的模糊了面孔,接着有两尊心慈貌美的菩萨相对而立,紧接着是两尊手托宝塔的天王,正义凛然的望着众人,后面是两尊勇猛而强壮的超越凡人的力士,最后,是两尊长满尖牙,脖带巨铃的狮子,怒睁着石碗大小的眼睛。我心里疑惑地想:像山高的佛像,古人是利用什么工具将它雕刻出来的呢?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4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关林庙东南侧1000米处深山里。
周末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慕名前往龙门石窟游览,进洛阳市龙门大道大约行走七八公里的路程就到了龙门。那里风景优美,群山缠绕在山和水之间,简直是太美了。
仿佛走进画卷之中,太神奇了!到了龙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钢劲有力的两个大字。“龙门”听导游讲:这是郭沫若当年亲手题写的。进入洞口,穿过曲折的台阶后映入眼球是前方两个大洞“一个是阴阳洞”一个是“芍药洞”。岩石上都雕刻着一尊尊石像。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形态各异。十分逼真。每到一处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和一个传说。
沿着石阶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个台阶,我们顺着台阶往上爬。终于爬到主殿;往下一看“呀”那么高,大概有20层楼那么高突然眼前一亮,导游姐姐说:这是就拍摄电影“少林寺”的地方,就是这尊大佛。耸立在天地之间,他大约20米,宽有十三米左右,他的左右还雕着几尊大佛,个个都是栩栩如生,虽说有些佛像被别人破坏了,但是依然凝聚的是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
走过西山,来到东山,他们中间相连是一座石链桥,我抚摸着桥链,走在石桥上,这座桥几乎是用石条砌成。石条大小不一,石条中间没有一点缝隙,做工十分精细,十分坚固,听导游说这都是那些能工巧匠修建得。我心想他们当时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呀!在桥上放眼一望,真是两山隔一水,优美极了。
后来,我们还观看了“白居易陵墓”,“香山寺”等。下山以后,我感慨万千,心想:龙门石窟太棒了!
五一前夕,我在河南洛阳游览了龙门石窟。
出洛阳市中心大约十公里,就到了龙门石窟景区门口。一进景区,清凉的风吹过来,原来是伊河。河边的柳树迎风舞动,再向前走,郁郁葱葱的大树掩盖着两扇石门,门上刻着龙门二字。
一路沿着伊河,经过伊阙门和禹王池,到达了第一个石窟群——潜溪寺,据说以前这里面可以听到溪流的声音,因此而得名。
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摩崖三佛龛,这里面有三尊佛像,且都是坐佛。妈妈告诉我,这种三佛并坐的布局是中国石窟仅有的。
出了摩崖三佛龛,经过锣鼓泉和珍珠泉,居然看到了一块透着花朵的石头,看介绍说这叫佛手牡丹石。石头的底色是墨黑的,上面布满了似绿又白的花瓣,仿佛开满了洛阳牡丹,真是栩栩如生,我开心地和它拍了张照。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万佛洞。听讲解员说,洞口的南壁上雕刻着整个石窟里最美的佛像。只见她左手拿着净瓶,右手搭在肩上,身体呈s形,身上的配饰衣裙都雕刻得仙气十足。可惜的是,这尊佛像面部遭到了损坏,如果能把她修补复原,那该多好啊!
朝万佛洞的里面看去,洞窟侧壁雕刻有一满分作文网万五千尊小佛,洞的名字可能就来源于此吧!窟顶有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分为四层,中间有一个像圆盘一样的大莲蓬,二三层是双瓣莲花,外层刻着侧壁小佛龛的铭文。如此大的莲花,我真是从未见过,还雕刻在那么高的地方,我不由得佩服起古时候的人来!
出了万佛洞,走了一段路,再爬了一段又陡又长的楼梯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龙门石窟最高窟——奉先寺。奉先寺南北宽约三十四米,东西深约三十六米,耸立着九尊大佛像,中间坐着的是卢舍那大佛。据说,卢舍那大佛是根据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形象而雕刻的,她身高十七米,头高四米,耳长近两米,脸上洋溢着慈爱的微笑,眼神里饱含着坚定而又温柔的光。
龙门石窟经历了十多个朝代,造十一万余尊佛像,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佛塔七十余座,可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能保存完整。就像卢舍那大佛虽然很壮观,但她的双臂和身体有一部分残缺,我感到可惜,想了想,又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到了晚上,每个洞窟都亮起了灯,看起来就好似用金子雕刻的一样。看完夜景,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龙门石窟,坐上车,回到了洛阳市中心。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5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阳,有这样一处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历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驰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
趁着金秋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到了龙门石窟游玩。
走进龙门,两排林木郁郁葱葱,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种韵味。墙上的每个小窟中都有佛像。别看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势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双手放在腿上,目视远方,让人感到温暖;有的双手合十,虔诚闭目,仿佛在祈祷什么;有的眉头紧皱,面目狰狞,盯着什么地方,让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占据了我整个眼睛。那尊佛名叫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头部就足足高4米。他发髻呈波浪形,面部圆润,眉毛如那弯弯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闭,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视山下的伊水。嘴角藏着隐约的笑容,显现出他的慈祥与平静。他的表情就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严肃中带着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丝神圣与威严。我不仅赞叹这惊人的高度,也佩服这精湛的技艺。
漫步伊水边,夕阳的余晖洒满水面,犹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装,优雅而平静。微风轻拂湖面,层层涟漪荡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脸上漾起的微笑,让人舒适。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打闹,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次洛阳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6
洛阳有三绝,分别是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和洛阳燕菜。这天,我们一行人满怀激动的心情去参观了国家五a级风景区龙门石窟。
那么什么是石窟呢?所谓石窟,就是在岩石山壁上开凿的洞窟,再在洞壁上雕刻精美的佛像。这些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结晶,几千年来,让世人赞叹。
从入口向石窟的方向出发,因为是早上,又有伊水河从石窟边静静流过,心情当然是很好了。龙门石窟有上百个洞窟,但如果看了龙门石窟的五大之最,你肯定会感到惊叹。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最丑的佛。最丑的佛像其实就是弥勒佛。在武则天当皇帝的这段期间,她一直说自己是弥勒佛的化身。她的大臣为了讨好她,派人修了这尊佛像。但这时,武则天因太老,将要病逝,于是,工匠们以飞快的速度修建,因此造成佛像比例不均匀。当佛像还有一半没修好时,探子来报:别修了,老太太已经驾崩了!工匠们一听,便拿起工具回家了。听了导游讲的故事,我们又看了一眼佛像,又哈哈大笑起来。接着,我们又看了最美的佛像观音菩萨,她身长才85厘米,身子扭成优美的s型,她左手将垂柳搭在肩上,右手提净瓶,体态悠闲。人们称她是八小时以外的菩萨。可惜的是,这位女菩萨美丽的脸庞被八国联军毁掉了,于是,人们又称她为东方维纳斯。听完了这个故事,遗憾和遐想在我心中。要是女菩萨的脸庞还在,那该多好啊!随后,我们又看了万佛洞,这里佛像最多,有好几万个呢!虽然这里的佛像多,但个个都十分精致,这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在万佛洞中,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我从心底佩服那些古人们,佩服古人们的心血和智慧!龙门石窟,古代石雕艺术的结晶,世界顶尖级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得不向你致敬。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7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到洛阳旅游,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龙门石窟了。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古代工匠们用了400余年的时间,在一公里长的山上凿刻出十万余尊佛像,蔚为壮观。
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双掌合十,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好像在祝福四方来客;有的怒目圆睁,眼如铜铃,脚下还踩了一个小妖,正在为人们降妖除魔;有的慈眉善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好像在指引人们向善……
我们来到万佛洞,南北两侧的洞壁上雕刻了一万五千尊只有四厘米高的小佛像,这些佛像密密麻麻,要不是古人留下了信息,估计无人能数清一共有几尊佛像吧!古人要雕出这些佛像需要多大的耐心呀。在洞外南侧的壁上有一尊号称“龙门最美”的佛像,石刻的女子高85厘米,身体成s形弯曲,婀娜多姿,仪态万方。
看完了万佛洞,就该去奉先寺了。这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为这里有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卢舍那大佛。大佛高17.14米,一只耳朵就比我的人还高。他面部丰满圆润,双眉弯如新月,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奇怪的是看的时间越久,就会觉得大佛笑意越浓。站在他右手边的是文殊菩萨。文殊头戴金冠,那金冠每一个花纹都雕得极其精美,真是巧夺天工。他雍容华贵,身披纱衣,虽然衣服是石头刻的,但是,却让人觉得像是用柔软的布料做出来的!
穿越在这一千米的文化长廊中,我仿佛看见了智慧、勤劳的古代工匠们正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尊尊佛像在他们手中诞生;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敲击石壁的声音“叮当,叮当……”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8
五一劳动节三天假期。终于可以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行了!我们坐高铁两个多小时,然后换了公交车就来到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在高高的山上,上面有许多佛像。其中最高的佛像那么高,最矮的佛像只有一根手指头那么高,就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像连在一起,整个龙门石窟一共有2万多尊。
我见到了最高的佛像:卢那舍大佛,他的手和脚被破坏掉了,可大佛的脸部很完整,他的神态慈祥,栩栩如生,仿佛慈悲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们再来说说其他的佛像吧,在卢那舍大佛的左边,有一块像塔一样的石头,石头里有许多小佛像,虽然他们是雕刻而成的,可是非常非常生动。有好多也被盗走或者破坏了。
看完龙门石窟,我们还品尝了洛阳有名的水席。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菜品果真非常丰富!大家吃的非常饱。
就这样洛阳一天的行程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能和大家一起旅游心里很开心。爸爸妈妈也从对洛阳的介绍了解了历史,这就是我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