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作文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写好作文之后,一定要认真思索并检查,想象是一个人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能力,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民俗文化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民俗文化的作文7篇

民俗文化的作文篇1

继迎新年音乐会后,学校的活动又进入了另一个高潮。那就是在这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学校一年一度的新年民俗活动开始了。下午,小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

看,同学们幸福的笑脸。听,那欢乐的笑声。还有那么多的美食在召唤我们。

活动项目可丰富多彩了。有做豆腐,炸麻花,拉白糖,爆米花……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手工石磨做豆腐了。

我和同学们来到做豆腐的地方,桌子上摆着古老的手工石磨,它的上盘是圆形的,还有一个酒杯大小的放料口,用来放豆,旁边还有一个木头手柄,可以转动,下盘和上盘间有一个小口,随着手柄转起来,白白的豆浆就从这里流出来了。

看着大人们轻松地转着手柄,豆浆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我也跃跃欲试。抓起手柄便转起来,谁知那磨盘纹丝不动。我生气极了。一鼓作气使出全身吃奶的力气,终于,白白的带着豆香的豆浆流了出来,哗哗落入桶里,那声音仿佛在说:你真棒呀。接着工作人员把桶里的豆浆倒入大锅里煮,边煮边加入石膏水,不一会儿,豆浆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细嫩白滑的豆腐脑了,一股豆腐的清香也是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

我正陶醉着,想等做好了就能马上尝上一口那嫩嫩的豆腐。场地那边突然传过来一场巨响,我急忙跑去看,原来是在做爆米花。只见做爆米花的大叔往一个圆鼓鼓的铁罐里加入米粒,放在火上旋转着烤,热气夹带着浓浓的米香味,不一会儿,烤好了。只见大叔熟练地将爆米花机套上袋子,随着“轰”一声巨响,好多的爆米花飞了出来,像是下了一场爆米花雨。

整个小操场上弥漫着食物的芬芳,我和同学们品尝着各色传统手工美食,不禁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竖起了大拇指。

一下午的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各自散去,可欢喜和激动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体验民俗活动,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期待来年再会。

民俗文化的作文篇2

早上吃完饭,我们排着队伍,走到操场,等了几分钟后,大家开始出发了,我们兴奋极了,坐上公交车,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大约过了20多分钟 ,快到了!因为我们看到在密密麻麻的松柏掩映下,一个写着“民俗文化园”的明清风格的门楼,还有山上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樱花,火红的杜娟花……。薛老师和何老师带领我们向前走,来到了金鱼湖。

湖里鱼儿很多,不时在水面上翻出一串串欢快的水花。湖中有几只黑白相间的野鸭子在悠闲地游着,还有一个岛,大约有60平方米,湖边的柳树将细长嫩绿的枝条半伸在水中,好像在跟鱼儿嬉戏,时而有不知名的鸟儿,一群群飞到小鸟上歇息,那鸣声清脆响亮。几只翠鸟飞到2米多高的茶树上,钻入一朵朵小碗大的粉红色的茶花丛中,亮绿的羽毛时隐时现,像牙牙学语的婴孩,兴奋地学唱着童真的儿歌,看得人如醉如痴。

我们绕了金鱼湖一大圈,然后就去寻找野餐的地方了。我们顺着坡走上去,再向北转就到了。在湖边有一大幢古色古香的楼房,楼房前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坝广场。遇到节日,这个广场就会表演精彩的民俗文化节目。老师喊我们把东西放下,坐下来吃东西、喝水。阳光温柔、清风习习、群山环抱、空气清新,真是一块宝地。我们没有一丝疲倦,兴奋地东张西望。几只蝴蝶沿着湖边浓密深绿的水草野花丛,悄悄地飞过来,在我们的头上和眼前不远处,翩翩起舞。他们好像在逗我们,意思是“来追我呀!”我们稍一挨近,他们就不慌不忙、洋洋得意地向湖岸飞走了。看到我们心痒难耐,又爱又恨。过了一会儿,趁我们不注意,他们又无声无息地过来了。就这样反复了多次,我们只好故作高傲,不再理他们。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表演节目,又玩了游戏,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拾东西回校了。

我觉得今天可真好玩,要是下一次的春游还这么有趣,可真好。

民俗文化的作文篇3

每次端午节结束,一定是家家户户孩子最幸福的一天。农村的端午节很热闹。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把淹了很久的鸭蛋拿出来,放在锅里煮。一夜之后,孩子们早早起床,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挑着闭着眼睛的鸭蛋。鸭蛋有白色的壳、蛋绿色的壳和浅黄色的壳。把它们放在盘子里五六次是可爱的。

家乡的端午节市场是元旦之后最大最热闹的聚会。虽然比大年初一小一点,八九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来端午市场,但是大年初一市场没那么多规矩。端午节拉力赛是孩子们的天堂,不是说他们能吃能玩什么,是指拉力赛结束时的餐厅,原来是个茶馆,后来拆了重建,旧社会的那些东西都清理掉了。只有作曲家离开舞台去唱歌剧,现在她也不唱歌剧了。只有在博览会上,才会邀请两位大师来谈相声。我是相声最好的听众。我每天都在旧收音机前听两段,但是都很短。所以每年都是我带头,抢好前面的座位坐下来听相声。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他以说话、学习、逗趣和唱歌为主要形式。每次观众谈到精彩的事情,都会有人大喊大叫,甚至兴奋地大笑。到时候大家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没有任何虚假的感情。有时候他犯了错会哄堂大笑,但这是好喝,台上的演员也不惊讶,似乎已经习惯了。它似乎也知道人们并没有真正嘲笑他。吃饭的时候,我可能会和我们有一点互动。那时,我会站在椅子上,挥挥手,脸颊绯红,希望他会打电话给我,但并不总是可能。

长大了想学相声,但是学不了相声。想想都觉得这辈子太可惜了。

民俗文化的作文篇4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精神和族人的性格。关注民俗,就是关注生活,也是关注文化。

去年,正月初一,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去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顺便去拜访亲朋好友。这是家乡的习俗。

我们去拜访爸爸的好朋友——韩忠扬叔叔家。来到韩叔叔家的院子里,映入眼帘的是:院子的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这使我感受到了家乡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韩叔叔微笑着和爸爸握了握手,接着带领我们进入了客厅,虽然客厅不是很胸有成竹,但即充满着温馨的气氛。韩阿姨为我们倒了杯茶,就连忙回厨房赶做“美味佳肴。”

一想到美味佳肴,就不禁想入非非了。我怀着好奇的心去厨房“一探究竟”。只见厨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材。韩阿姨似乎在忙着什么,我把头探过去看了看。只见韩阿姨把面团压成小圆片,将小葱、肉沫放在圆片中,把它包起来,用手在周围捏起一些皱动,再用刀均匀的切成小条状,然后把这些小条向外翻,一朵“菊花”绽开了。最后把做好的“菊花”放进蒸锅里蒸一会儿,再用盘子盛出来。凑过头去嗅嗅,一股夹杂着鲜葱味的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这可是招呼客人的必备之品,家家户户都会做,家乡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菊花包子”。

这时,另一种食品吸引了我的眼球。说特别也不特别,说普通也不普通,它就是——粥。不过这粥看起来很有特色。里面放了海带、小葱、花生、肉沫和白菜。闻一闻,那种清香让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股味道,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大家一起围坐着桌子,吃着美味的食品,聊着有趣的事情。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

因为爸爸工作的地方比较远,又因为马上要开工了,所以爸爸要连夜赶回去。我们一家人一起回遵义。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坐在爸爸的车子里,回想着在家乡的一切。这一次回家乡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热情好客的性格和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民俗文化的作文篇5

你到过深圳吗?你到过深圳就一定知道民俗文化村是深圳十大景点之一,今天我有幸到民俗文化村游览了一番。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民俗文化的作文篇6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民俗文化的作文篇7

中国自几千年前就有了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但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古代的春节的习俗,已和现代的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古代,十二月三十日(农历),称为“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挂利是钱,贴春联、换门神。到了晚上,各在门外燃起火堆,焚烧辟瘟丹,屋内生火,灶旁都点起灯火,把全屋照得一片光明,象征着来年的红火吉利。一更后,摆设酒果,迎接灶君。到了子夜,便在门口烧香燃烛,用供桌摆上香饭、素菜、清果等,斟红枣酒、清茶,迎神接神福,祈求吉庆;拜祖先,燃放鞭炮。接着举行“辞岁”,由晚辈依次向长辈行礼,长辈们则分给晚辈们“压岁钱”行礼后,一家人围炉团坐守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那天,大街小巷舞龙舞狮烧炮仗,互相拜年。男人们穿着最好的衣服到亲朋至友家中拜年,小孩也到外婆家和姆、婕家等外戚家中拜年。妇人们则到年初四才回娘家拜年。当晚回夫家时,娘家母亲则用红纸包裹着桔子、花生、莲子、红糖和甘遮等给女儿带回夫家做“迎路”。

从初六起,城乡各街坊、村落都请道士设醮迎神,邀剧团、戏班来做戏酬神,有的地方还抬神像游街,沿门贴符以逐瘟疫。十五元宵节,人们称为“年仔”,各家“以糯粉搓丸,小者煮浸糖米,大者裹以蔗糖,名元霄丸”。亲邻间互相赠送。元霄前后,举行观灯活动。元宵节过后,一年一度的春节欢庆活动便告结束。

这就是古代的春节的情景,而现代,日子依然没有变化,每家也都会在门上挂上对联,换上门神,但到了晚上,则不那么烦琐,只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些允许烧鞭炮的城市,人家也会在午夜12点的时候烧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然后便也会分压岁钱,但会是在最后的时候分,这里跟古代是有不同的。大年初一到年初四,跟古代差不多的,但初五以后,则没有古代的烦琐礼节,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在家享受自己的假期了,到了元宵节,会做汤圆,然后,春节便结束了,但实际来说,春节在现代早已在年初五的时候就差不多结束了,而且比起古代,现在人少了很多烦琐的礼节,有一部分年轻人还认为,春节已经没什么必要了,对春节也不像以前的人那样兴高采烈地迎接,只是平平淡淡地过,我想这是跟古代过春节最大的不同吧。

现代的春节习俗,已有了不少的变化,有人认为,简单了是好的,也有人认为,没有了古代那种气氛,而我觉得,现在的春节其实是简单得来又不失去那种气氛,这是现代春节最大最好的变化吧。

民俗文化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酷文化作文优质6篇

保护文化传统作文5篇

民俗作文800字5篇

酷文化作文精选5篇

民俗作文500字6篇

文化与生活作文5篇

民俗作文500字模板5篇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6篇

文化与自信话题作文6篇

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500字5篇

民俗文化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