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长大读后感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好的书籍也有值得我们记录的地方哦,让我们一起来写读后感吧,大家完成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名著故事的了解,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慢慢长大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慢慢长大读后感8篇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1

最初知道《愿你慢慢长大》这篇文章,源于央视一个节目《朗读者》对,你没有看错,是听到,而不是看到。节目中,张梓琳小姐用充满母爱的、温暖柔和的声音将这片充满爱的文章娓娓道来。

看完那期节目,我迫不及待地从网上搜索了那本书的名字,并用最快的时间下单买了这本书。拿到书的那天,我立刻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读着读着,越读越感动,可能是自己成为妈妈的原因,我非常容易和书里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更确切地说,作者刘瑜真真切切地点醒了作为妈妈和幼儿园老师的迷糊的我。

文章《愿你慢慢长大》是以妈妈写给年幼的宝宝的一封信的形式陈述的。当我读到“在过去的一百天里,你像个小魔术师一样,每天变出一堆糖果给爸爸妈妈吃”时,我的内心感到羞愧。在作者笔下,孩子出生这一百天可以说每一天都让她感到惊奇和美好,再回头想想我自己的孩子,我想到她一百天的时候,我好像都没有刻意去记录和纪念孩子的点滴成长,更多的是感受到有了孩子之后的忙碌和辛苦。

再联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九月份刚开学时,他们一个个那么小,背着小书包,第一次踏进我们幼儿园,迎接他们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第一次离开的爸爸妈妈的身边,那时的他们该有多害怕和无助啊!而现在,通过了几个月的相处,他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他们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他们每天早上笑着跑来和我说早上好,下午笑着挥手和我说再见……我突然发现,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不管是我自己的孩子,还是我教的那群孩子,他们都像一个个小魔术师,每一天他们都给我惊喜,每一天他们都在进步,而粗心的我却忘记记录和享受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多么可惜!

从那一刻开始,我每天都留心观察我的魔术师孩子们:我自己的孩子在我下班回到家后会给我拿来拖鞋;我的学生xxx大方的和其他孩子分享他的玩具啦;xx愿意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啦;xxx今天午餐没有让老师喂噢;xx午睡起床时没有赖床……我发现自从我开始留心他们的进步之后,我每天都特别特别开心,就好像自己种了一粒种子慢慢的发芽、长大,而我非常幸运和幸福可以看到它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同时,我将平时工作中观察到的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告知孩子的家长,赢得了家长们的支持与感谢,加强了家园合作,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2

翻阅这本书,就感觉了它的与众不同,不禁浮想联翩:慢慢长大是一种怎样的成长?华德福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华德福教育让吴蓓经历了什么,让她如此动容?怀揣着疑问,满含着期待,静静地翻看。一个个新奇的做法,一个个感人的举动,我禁不住一次次地感动、思考——

土路,该不该为他修理?

在德国一所华德福学校,孩子们必须经过一片树林才可以到达小山坡上的食堂。登上小山坡的路高低不平,时而可见几块石头嵌在土道上。孩子们每天从这里经过,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走。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不安,内心里和吴蓓一样产生了疑惑:这样的土路多不安全!不要说是下雨天了,就是好好的天气里如果有孩子不小心碰到了石头,或是摔倒在石头上,那该怎么办?我想,很多和我一样的老师看到这里都会条件反射式地这样想,甚而指责学校的领导者视学生的安全不顾。是的,在我们的学校里何曾见过这样的土路?

为什么?华德福学校的老师说得好:就是要故意保留原本的状态。修理这条土路市很容易的,可是这样做,学生对大自然的体会就减少了。上下坡走土路是艰难一点,还会摔跤跌痛,弄脏衣服,但天长日久,他们会有收获的。

是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需要引导和鼓励,需要体验和实践。这样的一段土路在我们看来是隐患,在华德福学校的老师眼里,恰是孩子与自然接触的一座桥梁。每天走过土路,孩子们都在嬉戏玩闹的同时享受着自然的亲切、生命的乐趣。即使有孩子不小心摔倒、跌破,或是弄脏衣服,那又有多大的关系?他们一定会在一次次的摔倒中知道哪里会有危险需要避让,也会在一次次的疼痛中学会自我保护。

其实,这只是我们看得见的土路。还有看不见的呢!还没有学习吃饭就怕他吃不好喂他吃饭,还没有尝试做一道题目就怕他做错耐心地告知答案,还没有自己阅读寓言就怕他看不懂干脆记下寓意。我们一遇到土路,就会出于关心、保护等种种之于爱的代名词,毫不犹豫、不遗余力地铲掉石头,修理好宽阔、平坦的大道。那么以后呢?孩子再遇到土路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修理吗?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3

这样的观点由一个母亲写出来,太震撼了,太有说服力了!

别的人也可以写明白,但总会有些“圣母”级人物说你不是母亲你说的无用。

这篇文章和我以前写的《父母之爱从来不是伟大的》的观点是一致的:

父母之爱不是伟大的,是自私的。

如果父母之爱真的伟大,那穷人病人不要孩子才是真的伟大。不让孩子面临贫困,不让孩子从小失去父母爱,难道不是伟大吗?

只有承认父母之爱是自私的。穷人病人才有生孩子的理由。

前两天看一个视频,一个母亲孕期身患严重水肿心衰等疾病,胎儿发育不良,在7个月的时候剖腹产,体重只有1斤半(正常的孩子6、7斤),要用呼吸机,用胃管喂食。孩子何辜,要受这等痛苦?

这种情况主要是孩子的母亲身体不好造成的。为什么不是首先保养好身体再生孩子呢?难道孩子想到这个世界上来受罪吗?还不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娱乐,为了自己的养老?

很多人觉得孩子应该对父母感恩。其实父母应该对孩子感恩,是孩子让父母的生活增加了乐趣,增加了保障。说到底,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要求孩子感恩,其实就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

国外把孩子养到18岁就不管了也不要求孩子养老比较合理。国内还要花钱给孩子买房结婚养孩子,当然孩子有责任给父母养老,但也只是责任,不是因为父母之爱伟不伟大。

生孩子本来就是一件私事。非要说伟大就太扯淡了。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4

但凡你我俗人看一本书,希望所获,大多三种——其一,看情感,我们希望在在市井生活里体会人性的拉扯,或温情脉脉,或悲苦离合。其二,看思想,中国人自古就是哲学化思想的产物,人们盼望从书中与精神宇宙对话,挣脱尘世的苦闷。其三,为功用,但愿能循着前人的轨迹,自我改进生活的方法。

而在本书之中,你会惊喜的发现,所需皆可寻得。随意翻阅,皆是对于子女的默默温情流淌于字里行间。或是柔柔细语,或是谆谆教诲,但是无一不是至真、至诚、至善、至美,千言万语,皆离不开父辈的良苦用心,离不开希冀二字。然而这一封封出自名家大师的家书,又往往能在无形之中启人思考——孩子面前,无论是多么精明世事、博古通今的大才,都要面对的是一地琐碎,和所有人一样,望子成人,望子成龙。也许跳开眼前,最该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在这俗世洪流中找到自己,活出精彩,而不仅仅是成功。所以吾家有儿初长成,或正在成长的各位读者,我们也许不能最为成功的为国家培养出一个满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我们也应该去书中读一读,至少,去做一个能与世界和平相处的父母。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的这段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但是其中饱含的深情,是当了父母之后才深有感触。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张晓风的那一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写的是儿子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但身为母亲,对儿子的那种牵挂从笔端流淌出来——“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同样作为母亲的我,流着眼泪读完了整篇文章。我十分理解张晓风内心的那种挣扎和企望。自从生下儿子,我便努力在世界和我之间建构一道屏障,把所有危险隔绝在外,让儿子在安稳宁静的氛围里无忧无虑的成长。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道屏障会随着儿子的成长而出现越来越多的缺口,这些个小小的缺口把我从一个自由自在的任性女人,变成一个牵肠挂肚的母亲。

类似的文章在《愿你慢慢长大》中还有很多。在这里,无论是对将来、命运和现实,包括若干心灵问题的探究,还是对个体现状,如爱情、婚姻和家庭等问题的尖锐触动、审视及叩问,都蕴涵着慧敏和细腻,体现着作者们独特的思考和体味,闪烁着哲理之光,浸润着润物无声的.亲切和委婉,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和惊愕感,得到颖悟和启示,从而提升人生境界。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让家长们懂得,要让孩子好,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好。也是让家长们知道,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不要着急,我们陪他们慢慢长大。

童话故事往往教训我们勤有功戏无益,可是在这样大雪纷飞的冬天,真的很想偷一个懒,牵着你的小手去山上玩雪,凛冽清新的空气洒遍全身,深吸一口气,都可以笑出声了,多么美好的时刻。

龙应台曾经写道: “我坐在这个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是啊,每个母亲都含笑抱怨孩子淘气,可依然待他们如珠如宝。孩子们的淘气总是让我们头疼,但我们依旧可以慢下来,欣赏他们成长的快乐,等待孩子成长的进步。亲爱的小孩,让我陪你慢慢长大。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5

我相信每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孩子出生时,都会迷茫不堪,我们甚至从未想过成为一名怎样的父母,在做父母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又时不时拿出家长的威严,用自己的想法去禁锢孩子的思想。

在《愿你慢慢长大》中,各类文学家们大师们,还有普通的父母,都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儿女的成长上,不同的观点。但相同的是,他们为人父母,都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克服各种苦难。

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快乐,健康,品行,阅读,快乐是成长之首,健康是身体之行,品行高于成绩,阅读能修身养性。现今的家长们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家长,在思想上他们更加放开,不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相信快乐远比财富,权利重要。品行是做人之首,俗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品行习惯的培养上,远比成绩更重要。我最喜欢关于阅读这一块,胡适先生谈了关于为什么要读书,钱穆先生谈了读什么书,特别喜欢钱穆先生说的:读书能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因为在书中可以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能做你的榜样。在形形色色的书中,我们在阅读时也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当五岁的儿子在我面前奔跑时,快乐和笑容洋溢在脸上,他们是如此的天真和可爱,那个时刻我是父母也是生活的欣赏者,我只愿这样欣赏着他的快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远离这个时代,我们开始懂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注重孩子成绩远没有注重孩子的品德和快乐重要,当一个个孩子自杀的消息在父母中传开,我们开始害怕了,原来孩子的身心是如此脆弱,我们只关心他们吃没吃饱,穿没穿暖,却忘记记忆深处还有孤独和不被理解。

庆山在《月童度河》中说到: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为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可以,我愿你天天被温柔对待,被阳光沐浴,被快乐包围,孩子,请你慢慢长大,我愿陪伴你一起成长,看遍世界美好。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6

?愿你慢慢长大》,是刘瑜写给女儿小布谷100天时的信,想分享文中部分语句,愿你我都有所收获。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

从我们父辈开始,总能听到“望子成龙”这四个字,也老是听到他们口中的“好孩子”,这个说法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父母亲,也没有权力来左右自己孩子的人生。拿我自己来说,本身比较叛逆,认为爸妈不能决定我的工作和结婚对象。但我知道骨子里还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些事情的判断还是会妥协。

这点不能延续到自己女儿身上,或许固有思维的形成不能轻易被改变,但至少可以多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在往后家教上的方向。

"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敬畏和热情。"

每个人对于成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我赞同刘瑜的看法。

她说,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这就是热情,只有热情才会使人不惧险阻,只有热情才会使人富足。如果能一直活在自己的热情里,那才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和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

我也有个女儿,这个也是我想传达给我女儿的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有梦想的人生和没有梦想的人生有多大的区别。女孩子不能被婚姻定义,即使成为妈妈之后,你的字典里也要有“自我”两个字。这也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时刻。

与其说这些是我想告知小鱼儿的话,不如说是送给自己的。惭愧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庆幸能读到刘瑜的文字,让我有所收获。希望警示自己做好自己,明白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起共勉。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7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它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对儿童的身、心、灵进行整体平衡教育,从而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最终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充分实现自我。《请让我慢慢长大》分为两部分,上篇讲述了她在国外华德福学校的见闻,下篇记录了她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的甘苦。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同时可以感受到华德福人对华德福事业的热爱,以及与孩子一同成长带给我们的感动。一九一九年,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德国斯图加特创立,是一位德国企业家,邀请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家和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人智学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为其名为华德福-阿托利亚的香烟厂创办的子弟学校,并命名为自由华德福学校。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也被称为鲁道夫·斯坦纳学校。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根据2000年德国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的统计,全球已有876所华德福学校,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300所矫正教育和社会治疗机构。作为非主流教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推荐。

吴蓓的观摩笔记部分,不是一般的参访文字,而是一个自发的教育研究者,带着对中国教育的困惑,走近华德福的感动和思考。

?请让我慢慢长大》,作为书名,它非常好地表达了华德福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万物皆有时。华德福教育认为,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有时间性,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和体系都不是万能的,华德福也不例外,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基础上的。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环境下,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实践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寻求真正本土化的道路。中国本土化的儿童本位的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无数像吴蓓老师这样的热忱、真诚的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去探索去实践。

?请让我慢慢长大》是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华德福教育不仅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点,而且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华德福学校里,不仅仅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探讨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活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人生答案……

慢慢长大读后感篇8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孩子仰望妈妈的脸,看到的是孩子自己。

作为这个世界最有话语权的人类——成人,探讨的都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然而,就像彼之笑脸即是吾之笑脸一样,孩子对父母的爱,只有更无私。

“孩子知道各种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和珠子,但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像一个期待。

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

……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

……”

泰戈尔老人在《新月集》中的这首诗叫《孩童之道》,真真是让人落泪。孩子之所以成为你的孩子,不是没有缘故。这句话,大概是真的成为了母亲之后才懂得的吧。

刚巧就在刚才看到了一位母亲欲带着女儿跳楼自杀,只为换取出轨丈夫的关注的新闻。心中郁结的,不是同情,是愤怒。“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如果她是内心充盈的母亲,她是个读诗之人,读过纪伯伦的这几句诗,她还会如此漠视生命的价值吗?最可悲的不是孩子抬起头来看见妈妈发怒的脸庞,而是她泪水满面,却说这是你的错!

为人父母,如果这就是爱,又要孩子如何爱?

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既然选择了,承受便是了,离开不离开,都是成年人的事情,置若罔闻拿孩子当工具的父母是可耻的。

因为他们的生命并不属于你,因你而来,但是,并不属于你。

最爱仓央嘉措《问佛》:

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的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诗歌充盈心灵,诗歌营养筋骨,诗歌也锻造着人类的灵魂的骨骼。

多读诗,总归不是一件坏事。我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从来没有意义,那只是一群人无病呻吟,但是,为了孩子,如果听不见一个孩子的哭喊,漠视至亲的生命价值,一辈子没有读过《小王子》,一生没有一朵属于自己的玫瑰,悲哀的,不是孩子,是一条生命。他曾经如此枯竭地在世上活过一遭,还诘问着,为什么自己得不到爱?

慢慢长大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长大后作文600字作文6篇

作文盼望长大600字5篇

长大后作文600字作文7篇

我在长大初中作文优质5篇

小学作文我长大了600字7篇

《我长大了》600字作文5篇

我已经长大作文优秀6篇

长大后作文600字作文通用5篇

《我长大了》600字作文优质7篇

那一天我长大了作文5篇

慢慢长大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