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心得体会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有了不一样的见解感悟,就要及时记录,这也是写心得体会的目的所在,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习惯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习惯心得体会7篇

习惯心得体会篇1

我有一个好习惯――节约。它一直伴随我成长。

记得有一次,父母就教我背什么唐代李绅的《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要我节约粮食,但却我在节约美德熏陶中渐渐长大。

上学了,老师教育我们:“你们虽然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但不要摆阔气,讲排场,要从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我们的祖国还不富裕,资源不足,你们要从小树立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记住了老师的每一句话,也逐渐养成了节约。我知道节约是一种素质,一种美德,一种品格。我经常把一张纸两面用,把用短的铅笔套上笔筒写,把叔叔阿姨给我的压岁钱存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上科技课,老师讲了节约的许多方法,我回家立刻开始尝试:用塑料袋套在浴室喷头上,第二天一看,果然滴了一大袋水,我把它们收集起来,用来冲厕所,父母看见了大加赞赏。

我心中,潜意识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我记得爸爸说过“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妈妈告诉我“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战略眼光,一种智慧。”在他们的引导下,我每次外出聚餐,剩下的食物能打包的我都要求打包,大人们都说我从小有节约的品德。

习惯心得体会篇2

把《卓越校长的七个习惯》一书匆匆读完,这本书所说的七个习惯主要是针对如何应对教师的愤怒、苦恼、倦怠和困惑而言的。说实话,从教师岗位转到管理岗位已经快四年的时间了,因为从事后勤安全管理,所以针对教师管理方面从来就没花过心思去考虑和学习过,与教师间的沟通也少之又少,这方面的管理更是缺乏管理经验,很感谢借助名园长工作室这个平台。

张园长为我们购置了这本有实践操作的良师益友,通过读这本书收获还是蛮多的,下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方面的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应对各处检查也越来越多……教师正日渐成为高压力群体。许多教师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陷入困境,变得或倦怠、或愤怒、或苦恼、或困惑。如何应对身陷困境的教师,如何激励教师,如何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美国的教育专家伊莱恩将自己长期实践和研究累积的材料悉数生动呈现,有透彻的理论,有翔实的案例,更提出了种种独特丰富的应对之道。

作为校长要有七个习惯:

1、做一个果断的管理者;

2、做一个个性的示范者;

3、做一个有效的沟通者;

4、培养积极的校园文化;

5、做一名突出的贡献者;

6、开展果断的干预;

7、从今天就开始做。

要正视问题教师的问题,而不是任其发展,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对“问题教师”进行“果断干预”。

首先,校长需要成为一个多面手,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文化建设者,更是所有人的榜样和楷模。在教师面前,要以身作则,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出色的校长在发现教师的问题后,要给以及时而专业的“对质”,让教师直面自己的问题,并就此提供指导和帮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众多的“校长圆桌会议”和“案例研究”,读来亲切而实用,非常具有启发性;此外,还有专门的章节细数肯定、激励、授权于教师们的60种方法,翔实具体、颇有特色,各种解决方案非常值得借鉴。文中还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要与教师及时有效沟通,使校长和教师的意愿和价值观达成一致。

其中有一些观点值得思考和学习:

1.对教师的情绪和问题保持尽可能少的焦虑;

2.和问题教师交流时,要平和镇静,就事论事,正视眼前发生的.事情,而不去担心明天将会怎样;

3.在决策前,能够通过个体内心的价值观明了他人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直试图找出他人的想法或者随波逐流;

4.明确并致力于个人的信念和目标;

5.愿意对个人的情绪状态和后果承担责任,而不是责备他人或归咎于不合作的氛围、性别或环境等其他的因素。

当其他教师出现情绪异常时,管理者本人能够保持镇静,不受他们不良情绪的影响,正视问题,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不随意指责他人。当你发现教师行为失当时,在进行果断干预前,务必先彻底弄清事情的缘由,如果搞不清楚的话,在进行干预时,则只就事论事。

一个好的团队,要有很高的凝聚力,人往一起聚,劲往一起使。在如何应对“问题”教师方面,打造和谐团队,我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从今天开始,以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周围的人,用良好的习惯去提升自我。从观念着手,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培养这些良好习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时时地反思“管理沟通”, 才能在“管理”的旅程中与时俱进,获得持续的升华。

也许我不能成为真正的卓越人士,但一定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习惯心得体会篇3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寓言:一头猪到马厩里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马,并且准备留在那里过夜。天黑了,该睡觉了,猪钻进了一个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过了很久,马还站在那儿不动。猪问马为什么还不睡。马回答说,他这样站着就算已经开始睡觉了。猪觉得很奇怪,就说:“站着怎么能睡呢,这样是一点也不安逸的。“马回答说:“安逸,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就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也随时准备奔驰。“我想,这不就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都有不同的习惯吗?马选择了奔驰的习惯,而猪却选择了安逸的习惯。是习惯决定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态度又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而不同的行为就是生命存在的不同方式。

我们何不是如此。随着年岁渐长,我们习惯于过安逸的生活。年少时,曾无数次的梦想有浪迹天涯的壮烈义举,背上大大的行囊,潇洒地对这个城市说声“再见”,跳上属于自己的征程。可是,你父母的苦口婆心,亲属近邻的冷嘲热讽,朋友同学的不屑一顾,终让我们只能在梦中做个异乡旅人,梦醒后,我们依旧只是一介凡人。然而几年后,昔日的老友,带着满身的创伤和辉煌的传奇故事回来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后悔当年的犹豫。但是,生活既已成习惯,又怎么能够轻易改变,我们只能聆听他的传奇故事,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其实当年我也可以这样……”习惯啊,习惯,多么可怕的习惯。好的习惯是那么难以保持,而坏的习惯又是那么难以突破!难以保持优良的习惯,就难以有所建树。难以突破不好的习惯,就难以超越自我。成为我们致命伤的习惯,终究会成为我们一生的遗憾。在习惯还未养成之前想我们敢想的,做我们敢做的。

习惯,是一个深奥的话题,它将伴随每一个人的一生,你准备如何对待它呢?

习惯心得体会篇4

“叮铃铃”闹钟烦人地叫嚷着,把我从甜美的梦中拽了出来。“烦死啦!”我起身,用力一巴掌拍在闹钟上,它便乖乖地闭上了嘴。看看闹钟,“才6点40,再睡一会,就一会”。被子一盖,又掉入了梦乡。

当我再次被叫醒时,揉揉惺忪的双眼,“已经7点啦!”耳旁是妈妈熟悉的喊声。刹那间,睡意全无。匆忙地换校服,匆忙地扒拉几口饭,匆忙地迈出家门。骑上单车,在一阵风驰电掣后,气喘吁吁地走进校园,保安大爷无奈地打开大门,“怎么又是你!”

最后也是最恐怖的,在同学与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心惊胆战地走进教室。老师的目光就像两只利箭,要我的五脏六腑都射穿。

每次当我如劫后余生般地坐在座位上(有时就得到外面站着了),我懊恼自己的拖拉,暗自下定决心要摆脱拖延症。第二天,我又按掉了闹钟,躺在床上,想着“明天再开始,今天先放自己一马。”

作业必须要到拖到到最后一刻才写,房间必须乱到不堪入目才去整理,出门必须等到别人催才开始准备出门,假如事情没有截止日期,那就无限次地将它交给明天……从这些事件中,我相信不少人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明明有那么多事要做,可自己却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浪掷,事后也猛敲自己脑袋,懊悔不已。

拖延症,就像蚊子叮的包,虽不致命,但让人瘙痒难耐。我们总觉得要做的事有那么多,有的时间却那么少。

我一直被这该死的拖延症所死死纠缠着,无法脱身。于是我去请教一个学习勤奋,极度自律的学长,怎么才能摆脱拖延症。他听了后挠挠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呀?一开始我也很拖拉,是我妈强迫我每天把该干的事干完。后来就渐渐习惯了这种状态。”

他可能是随便说说的话却启发了我,习惯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有拖延症,却安于现状,不去改变,这样它就成了一针麻痹剂,渐渐麻痹了我们的罪恶感,最后成为拖延症晚期患者。

生活就是我们所有习惯的结果,每一个哪怕像吃饭时爱说话这样微不足道的习惯都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为了治疗拖延症,暑假期间每天早上醒来,我就列一个计划表,记下自己自己每天什么时候要干什么事,并设好提醒的闹钟,在完成之前绝不偷懒,懈怠。当然,为了以防自己不自律,让妈妈时刻进行监督。

一开始,我列计划时,我惊讶于我一天竟然能做那么多事,以前四五天才能完成的事用两天就绰绰有余了,想到之前挥霍了多少光阴,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一巴掌。

接下来就是实施了。我原本还很担心自己能否完成,会不会太累之类的问题。后来发现其实是杞人忧天罢了。以前我写作文,好几天前早就想好了,可迟迟不敢动笔。“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才好”,“主人公名字叫什么”,“我能不能写好”这一系列问题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绑住了我的笔,也绑住了我的思想。直到想法就像放太久的面包,要发霉了,才急忙动笔。写出来的当然不尽人意。

可当我开始养成每周写一篇作文时,我发现,写作文并不用想太多,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一开始除了找到一个男孩要踏上魔法历程也一无所知。只要笔动起来了,思绪也会更着展翅翱翔。以前我认为很困难或毫无头绪的事,实际上当你真正尝试去做的时候,其实并非如此。

渐渐地,在一个暑假的努力后,我的拖延症大有好转。虽然一开始心里面好像总有个声音说“干嘛要那么累,明天做不好吗?”,但在自己的咬牙坚持与妈妈的严格监督下,那个声音越来越微弱了。

有天清晨,自己醒了,却意外地没有听到闹钟声,“完了,我是不是要迟到了!”看看时间,发现现在居然是6点半,整整早了10分钟。自己的生活突然间多了10分钟,欣喜得不知该干什么好。

如今,我比任何时候都确定,我的习惯正在改变着我的人生。

习惯心得体会篇5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

文明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明要求更高。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素质高、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被人尊重,受人欢迎,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去年六月,东南大学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毕业生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竞聘,却输给了成绩一贯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学,原因很简单,他在上楼时无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业一个负责人看到了。

文明礼仪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我们全面提高。因此,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我们小学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该自觉做到尊师守纪,举止文明,注意礼貌,重视卫生,改正不良行为,做到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起床、锻炼、集会、就餐、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认认真真做到排好队、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饭、写好字、语言文明优雅,认真思考并做好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坚持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应该持之以恒,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无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学文明礼仪、做三好学生,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为之不懈的努力,促进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上一个新台阶,让自己成为懂文明礼仪的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在此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将良好的文明礼仪的种子带到千家万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文明公约,普及生活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校园,增强我们的文明礼仪修养,促使我们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做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文明的学生。

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学到不少的文明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三好学生,记住我们的目标——在校做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习惯心得体会篇6

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145班谢一生的家长。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心得体会。教育的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假若我的观念与大家的观念有分歧,诚恳的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我将万分感激!下面,我就开始把本人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大家同探讨。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我家的孩子对钢性教育有抵抗情绪,通俗的说就是吃软不吃硬,我就让孩子的妈妈来主导教育,我就打下手,偶尔唱一下白脸。观念一:慈母为主导教育,严父为辅导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如何孩子爱上做作业?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块写作业。方法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第二个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还没做到这一点。观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让孩子的身边有个学习榜样!

家长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注意: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爱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本人的感觉是,把握这个“度”很难!原因是:教育的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我认为要严厉时,孩子的妈妈可能会持有不同看法。观念三:给孩子适宜的爱,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给孩子爱的“度”数也要不断调控!

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就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应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教育,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让他们养成许多优秀品质。小孩子就好比小树苗,小树苗小时候是歪着成长的,大了必然是颗歪树!观念四:小孩子的不良习气要及时纠正!当孩子长大了,性格已定型,你想扳正也很难啦!

小孩子上学之后,家长的主导的地位会逐步被老师代替。有句话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有时不愿听家长的意见,但老师的意见会被首先采纳。原因是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榜样!观念五:术业有专攻,要相信老师的科学教学!

习惯心得体会篇7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心得。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和抹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和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周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讲台,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卫生部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每个周末留一定的时间让各个部长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周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白元贵、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劳动好榜样;李婉媚、秦勇、潘颜春等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勤奋学习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班上的何海莲同学,平时顽皮淘气,大大咧咧,做事和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她劳动特别卖劲,她把瓷砖擦得干净、铮亮,擦好瓷砖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于她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何海莲认真做卫生”几个字写在白板上边,把她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她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脸上的微笑是多么灿烂!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生活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一学期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何海莲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学生自觉、自律、自信、自强。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我们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不高。家长与老师携手共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习惯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交警7.1心得体会7篇

公安局7.1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大二心得体会7篇

考试心得体会7篇

春训心得体会7篇

汇报心得体会7篇

合作心得体会7篇

留守儿童心得体会7篇

班组心得体会7篇

爬山心得体会7篇

习惯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