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的读后感分享能够促进与他人的讨论与交流,读后感让我们在逻辑推理中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篇1
近期我读了一本专著,名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不由地思考,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看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实是深有感触的,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对学生的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书中的幸福老师学习,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态度学习。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篇2
上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小荷读书社”,作为需要充电年轻教师,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不久,我拿到了第一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演讲录,他强调了读书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书中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成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更应该以书为伴,不断给自己充电。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特别是读好书,阅读经典,更是不能只看热闹,或者只读文本的字面之意。不仅要读,还要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是深入的思考,让它抵达心灵的深处。每当课堂上感到语言苍白时,与人聊天感到腹中空空时,我们会为自己知识的匮乏而羞愧不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反问自己:我有读书的习惯吗?自古大学问者皆好读书。孔夫子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开创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先河。“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日理万机不废读让我们汗颜……可见,读书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所以,当代的教师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给我们的生命注入这样的活水,使我们的事业、生活生机勃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的充实,活的快乐,活的幸福!热爱读书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篇3
假期中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真的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书中讲到: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须,让我知道为什么教师要读书,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当好这个工程师,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而读书当是最佳、最捷之径。对此,我对阅读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我要加强阅读。只有把阅读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地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才能拥有一颗纤尘不染的心,才能在知识层面与精神层面都给学生以心灵的灌溉,从而与学生达到一种生命的飞跃。
我想每一位教师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留有书香味的,最起码从教前的阅读积累是少不了的,可惜的是走上教师岗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感到时间是越来越少,精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了,因而阅读的时间少了,阅读量大大减少了。陶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到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这句话指明了读书的方向,读书要读好书,尤以经典、名著、精品为首选。通过阅读,向大师们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大师的作品里都蕴涵着真善美,久而久之,便会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那种真善美的`东西就会走进你的心灵。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以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因此,读书不仅仅是教学问题,更是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的有效途径。
读一天书容易,读一本经典名著也不难,每天坚持读就艰难了。也许有时我们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说:我备课批改作业要花很多的时间,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下班回去要做家务辅导孩子等,这不是你不读书的理由。课备不好,课也就教不好,如此下去的结果,将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读书少,备课所需的时间越多,而且课也就越教不好,因为没有文化积淀!相反,看的有益书越多,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备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会如汩汩的泉水,上课时就会妙语如珠,旁征博引,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已有十多余载,至今为了准备一节优质课,还要遍查资料,提前准备好要说的每一句话,就怕课堂上出现突发状况,自己难以招架。如果饱读诗书,胸有丘壑,对知识能够信手拈来,何惧之有?每天睡前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虽然不多,但起码保证你有阅读,长期坚持下去,也会有收获的。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挤出其它的时间呢!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别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行动起来,读书吧!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篇4
今年的“三八节”,学校领导别出心裁地送给我们每位教师一份独特的礼物——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刚看到这本书时,我想大概又是在教我们如何无私奉献吧。可当我不经意地翻开一看,立刻被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书中的话语时时在我的脑海里闪光,带给我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洗涤。
陶老师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成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说实话,我很重视自己的专业成长,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近几年我们都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反思、去沉淀呢?可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一路的风景。
所以,即使我们再忙碌,每天也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而阅读,可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滋润。而且还要像陶老师提倡的那样,我们要“取法乎上”的阅读,这样才可以一当十,拓宽生命的维度。书中说:“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教师,往往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领地,在关注教材和教参的同时,也会更多地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在教学中,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与思想,能够旁征博引,上下纵横,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我想,这即是所谓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终生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专业修养,就像陶老师说的:“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自己每天幸福快乐了,才能带给学生幸福和快乐,也影响着自己的整个人生是否幸福快乐。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篇5
“假如我们把健康当作1的话,那么,就有了幸福的基础,其他的呢,都是0。有了健康之后再有爱情,幸福指数就成了10;再有了胜利的事业,就成了100;再有了财富,就成了1000。如此等等,可以依次推展下去。但是,假如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无济于事,归根到底都是0。拥有健康,再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境界了。”这是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第二局部《打点幸福人生》中的开场白。
健康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除了外在的工作等其他原因,人内在的调控非常重要。一个健康的人他肯定孝顺家长,与人为善,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人曾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个好的习惯,会惠和人的一生。想想自身的习惯,真的有很多需要改正了。首先,我现在需要好好锻炼自身的身体,曾老以工作的忙碌,家务的繁杂为借口,很久很有锻炼身体了。自读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人生》后,我坚持每晚饭后与小朋友一起散步,不只能锻炼身体,还能加强自身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强健的体魄是心灵健康和幸福最重要的指标,我决定将锻炼坚持到底。其次,一个自信的人,在破解困难的过程中,她能体验到人生幸福的过程。面对自身强项的时候,感觉自身很自信,面对自身弱项的时候,就感觉自身很愚笨。陶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着足以令自身自信的丰富资源。要相信自身,去战胜自身。同时,教师的自信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最后要有自身的审美观。陶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进入审美是逾越习惯的更高境界。进入审美的学习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还包括人格和心灵的生长。一个人会审美,她能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即使每天日出日落,也能从中看到不同的新意。假如一个人在审美时又有了文化的积淀,每时每刻都能有一种人文美与自身心灵美的和谐,快乐无比,幸福莫名。
总之,一个人的幸福与自身有莫大的关系。我想幸福的开始就从调控自身的内在开始,就从我们的读书开始。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篇6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飘向大地,恩赐于宽容的人们。”如果学会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如果抛弃计较,那么人生才能永远快乐。书中陶老师也用一些经典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宽容学生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信任、赏识、关心,才能拥有愉悦的心情,才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我们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自由起舞,成为最优秀的舞者之时,我们也就享受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平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篇7
20xx年元旦来临之际,校长送给了我们大家的新年礼物——陶继新编著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继新老师的灿烂而纯净的笑容,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顿时就有种想快速读完这本书的欲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终身学习的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第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不要催熟。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要养成买书读书的习惯,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与书为伴,向着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努力,但愿我们的老师能在理智与激情中工作,在激情中创造我们的幸福之路!用阳光心态享受,享受生活!
做一个好教师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