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案课后反思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有效性常常依赖于教师对实际教学进度的把控,因此需要持续进行反思和调整,教案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蝉教案课后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蝉教案课后反思5篇

蝉教案课后反思篇1

引课

师:俺们先来聊聊天吧,(出示照片)蔡老师在哪里?

生:乡下。

师:你去过乡下吗?说说你对乡下的了解。

生:有很多的油菜花。

师:春天,花儿都开放了,金灿灿的一片。

生:乡下人种田技术很棒。

师:这是他们的职业。

生:乡下人家很和睦。

师:你感受到了他们和睦的家庭气氛。

生:家畜特别多。

生:乡下人家都用柴来烧饭。

师:你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生:乡下人家的人知识面很广,知道很多俺们所不知道的农业知识。

师:那是因为他们经常与庄稼打交道。

生:乡下的东西比城里好。

生:乡下人家人很热情。

师:你还了解了乡下人家待客的特点。

师:看来,俺们基本生活在城市里,还是挺喜欢乡下的生活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乡下去看看,好吗?俺们开始上课吧。

一、导入

师: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想要画一幅画,该用什么来画呢?

生:应用绿颜色画。

生:用红颜色画。

师:除了用各种颜色画,应该……

生:用毛笔来画。

生:用彩笔来画。

生:用蜡笔来画。

生:用铅笔画。

师:大家说的都是笔,有的还带有色彩。其实,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一支奇特的画笔呢?唐代大诗人王维,他的诗就被苏东坡称为“诗中有画”,读王维的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师: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就是一篇“文中有画”(板书)的美文。想不想通过朗读来发现文中蕴涵着的“画”,了解乡下人家的特点呢?

生:想。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先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想,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

2、生读文

3、交流难读的句子

师:跟同桌间交流一下难读的句子。(生同桌交流难读句子)

师:有难读的句子吗?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读句:101页第2自然段“有些人家……农家风光。”

师:是难读,这里有个字没读准,听出来了吗?

生:老师你说的是不是“场”,俺查过字典了,“场(cháng)”是指农家的空地,而场(chǎng)指较大的场所,这里应该读cháng。

师:你给蔡老师上了一课。为什么说这句难读呢?

生:因为这里的多音字特别容易混淆。

师:一起读读这句。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真美啊,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鲜花开放的画面。(板书:鲜花开放)

师: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生:100页中间“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绿绿的叶。”

师:你都读对了,为什么还说难读呢?

生:结是个多音字,有些人会读错。

师:还有吗?

生:101页第三自然段“鸡,乡下人家照例……”“例”不要读成“列”。

生:100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月明人静的夜里……进入梦乡。”里面的歌曲难读。

师:读的时候要注意逗号,要注意停顿,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纺织娘唱歌的画面。(板书:纺织娘唱歌)

4、概括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让同学概括后随机在黑板上板书)

生:乡下人们在门前吃饭的情景。

师:乡下人吃晚饭。

生:鸭子戏水的情景。

生:花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瓜藤满架”的情景。

生: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师:春笋破土。

生:有些人家在门前种花。

生:俺看到了雄鸡在踏步。

生:俺看到了天边红霞、微风、鸟儿。

生:妇女在河边捣衣服。

生:母鸡带着小鸡觅食。

师:还有一个画面同学们没有发现。

生:屋后种着几十枝竹。

师:绿竹成阴。

(板书画面:鲜花开放纺织娘唱歌鸡群觅食乡下人吃晚饭鸭子戏水瓜藤满架春笋破土雄鸡踏步天边红霞向晚微风归巢鸟儿妇女捣衣绿竹成阴)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那么多画面。这些画面你都找到了吗?轻声读读黑板上同学们找出来的画面。

(生齐读画面)

5、概括乡下景色特点。

师:是啊,乡下人家有这么多的美丽画面,有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所以说(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句子。

师:知道独特的意思吗?

生:特别的。

生:独一无二。

生:举世无双。

师:迷人是什么意思?

生:美丽。

生:使人陶醉。

生:惹人喜爱。

三、品读课文

师:那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出示要求)细细深入品味,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道道怎样独特、迷人的画面。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说,也可以用自身的话说。(出示句式:乡下人家,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读文体会。

交流:

句1:

生:“乡下人家……青的、红的瓜……可爱多了。”很可爱。(出示句子)

师:还有补充吗?它的独特迷人表示在哪呢?

生:这些幼稚的吃的东西现在都变成了装饰,很有趣。

师: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读读这句话。(生读句)

师: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每件事物都生机勃勃的。

师:你来读读。

生:城里人家门前有装饰的旗杆和石狮子,乡下人家的装饰非常与众不同,很优美。

师:想想石狮子、旗杆给你什么感觉,而花架呢?

生:石狮子让人感觉严肃,而花架很美。

师:请你美美地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句)

师:是啊,花藤满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带着这一感受读给同桌听,让他也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风景。

同桌互读句子。

师:俺们继续交流。

句2:

生:“乡下人家他们把桌椅……吃起来,真是一道……”城里人家都在家里吃饭,而乡下人家却在门外,在天高地阔的环境里吃饭。(师出示句子)

师:天高地阔表示在哪里?

生读“天上的红霞……田园风光”

师:老师眼前有这样一幅画面:天上红霞片片,鸟鸣声声,周围花儿朵朵,绿竹摇摇,身边微风习习,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一起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还不够自然、和谐、轻松,再自身练练,把你的感受融入到其中去。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特别的温馨、柔和。

生读句。

句3: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俺从花儿感觉到乡下人家的独特。城里的花要不很朴素,要不很华丽,而乡下的花儿朴素中还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融合起来了。

生:城里的花一起开,一起谢,而乡下人家的花儿有顺序地开放。

师:这种花谢了,那种花开了。哪里是说乡下人家的花是轮着开的'?

生: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花儿轮着开,推门便是景。自由读读这句话。(生读句)

师:对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生:城里人种的花是单一的,而他们的花是多姿多彩的,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

师:城里人也种花,但没有像乡下人那样一种就种上一大片。每个季节都能看到大片的花,自然是美丽独特的。

句4:

生:乡下人家总是要养几只鸡的。城里的人都是买鸡后杀了,而乡下人家是把它养起来。

生:读句“或是瞧见耸着尾巴……走来走去。”俺从这句话种体会到乡下人家的雄鸡十分的高傲。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大踏步”可以看出来。

师: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读句)

师:那母鸡呢?

生:乡下的母鸡带着小朋友出去觅食是非常从容的,像带领着自身小朋友走来走去,而城里的鸡是关在笼子里的,很可怜。

师:你来读读这局部,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句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句5:

生:“乡下人家的屋后倘若……它们也从不惊讶。”一般城里的人们都很要面子,鸭子都被训练乖了。乡下的鸭子都被养得很有野性。

生:城里的鸭子见到了人是惊惶失措的,而乡下的鸭子见到妇女捣衣,一点也不惊讶

师:知道什么是捣衣吧?

生:拿木棒打衣服,把衣服洗干净。

师:这在城里可看不到,是乡下人家河边一道独特的风景。读读句子。

(生读句)

句6:

师:夜深了,乡下人家还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夜深时纺织娘在唱歌,让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甜甜地进入梦乡。

生:乡下人家把它当做催眠曲。

师:老师和你配合来读读,好吗?(师生配合读句)

师:想体会这种甜甜蜜蜜进入梦乡的感觉吗?这可是乡下人家独有的,和同桌配合着来读读。

同学同桌配合读,请一桌同学读。

师:这首催眠曲有点欢快,能不能来首舒缓的,能让人甜甜蜜蜜进入梦乡的。

再请一桌同学读。

四、小结,句式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发现了一幅幅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来读读这句话,老师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句子。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不论,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俺的理解是把俺们刚才理解的每一幅画面结合着说,乡下人家,不论早晨、中午、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房前还是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是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五、拓展

师:除了课文中描绘到的画面,你能结合自身看到的,想像到的也来描绘一道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吗?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来写,也可以用自身的句子写。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写。

交流:

生:乡下人家都是用柴火烧饭的。

师:那样煮出来的米饭一定有独特的清香。

生:每到夏天都会有许多“小鸭子”在水里嬉戏。

师:“小鸭子”是指乡下人家那些顽皮的儿童吧。

生:乡下人家纺织娘唱歌。

生:洗衣服的妇女不会打扰水里的小鸭子。

师:要写课文以外的。

生:一两只大白鹅在河里耀武扬威地游来游去。

师:“耀武扬威”用得好。

六、作业

师:这节课俺们就上到这儿,下节课,你们还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它写作上的特点,还要把今天写的一道风景也变为一道道风景。

蝉教案课后反思篇2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往往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经常会利用游戏,因为游戏受到学生的喜爱。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时间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原有的最初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正逐渐地不复存在,他们会因为有些游戏的重复,而显得无精打采。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游戏组织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热闹,这样的教学次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一堂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生捧着课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习和掌握书上的哪些内容。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课堂环节安排不合理,所学的知识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大家都不满意。面对如此频频告急的教学危机,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我个人认为,激发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 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们设计的游戏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二、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性爱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时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应该遵守规则。

三、 适时适度

我认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把英语课上成游戏娱乐课,那就适得其反了。课堂游戏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当他成为一种摆设,或者是为游戏而游戏的时候,课堂游戏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了。

蝉教案课后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与乘法有关的知识,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

教学重点:

1、系统整理复习一、二单元的乘法知识。

2、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解题方法多样性和最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教室上课,猜猜为什么要到这来上课呢?这是因为今天我们要参观一个节日广场。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一个节日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想去看看吗?

二、整理复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上画些什么?有一个老朋友他也来到了节日广场,他是谁?智慧爷爷说了什么?

1、 整理复习乘法知识。

(1) 什么是乘法?怎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举例说明。老师也想了一个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你怎么想的?

(2)乘法算式的得数叫什么?(积)那求积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样算出乘法算式的积的?乘法口诀熟吗?开火车对口诀。

(3)有个同学在计算4×6=?一时忘了乘法口诀了,该怎么办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样子不一样,意思却完全一样,结果也一样。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第一幅图。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气球每束有8个,4束一共有多少个?

4×8=32(个)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师:这些花分几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

先算外面的:每种颜色有8盆,有4种颜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

再里面的花:3×4=12(盆)

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观察第二幅图。

生1:每列有3个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

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

生3:穿每种颜色的衣服有6人,有3种颜色,一共多少人?

观察同一幅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旁边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来跳舞?可以怎么算呢?

生:3×6+5=33 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生:4×6-1=33说说你怎么想的?

(3)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问。生解答。

生: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有几个人?4×3=12(人)

(4)请你在本子上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3、小结。

今天你在节日广场玩得高兴吗?学到了什么?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得知道什么?解决乘法问题的2个数学信息之间必须有什么关系?(是几个几的关系。)

课后自评:

这节课是一、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2个:一个是对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一个是运用乘法知识实际解决问题。在复习乘法知识时,主要抓住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这几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主要通过第一幅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和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二幅图解决观察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第三、四幅图请学生来当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提问解决问题。

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语言还需要锤炼,更精炼些,提问更准确些。在处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时间的调配还掌握得不够好,对于简单问题应该很快的一笔带过。把精力重点放在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学生思维的争议点,学生的出错的地方。

蝉教案课后反思篇4

人教版《语文园地二》要求同学们在习作里,向老师、妈妈、邻居、小伙伴或其他的什么人说说自身的心里话。什么是心里话呢?所谓心里话,当然是心里想说的话。它往往是嘴上说不出,或不便直接说给对方的话,是人们心底里最真诚、最无私的表达。

小朋友,在你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深深地打动过你吗?有什么事使你的心情变得很糟糕吗?假如有,你是否想向他人倾诉?想把自身的感动、快乐、痛苦、烦恼一古脑儿向他(她)一吐为快?

有位小朋友想对自身的奶奶说说心里话,她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汤,这是俺最爱喝的汤了。闻着香香的汤,俺特别高兴。弟弟也非常高兴,乐得连连拍手。您给俺们姐弟俩各端了一碗汤。俺慢慢地喝着,细细地品尝着。而弟弟却狼吞虎咽地吃着汤里的肉,一会儿就剩下了一碗空荡荡的汤。弟弟又吵着要,您就从厨房里又给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汤里肉少,偏要俺这碗。俺不愿意,弟弟就大哭大闹。这时,您冲俺生气地说:“你就没点姐姐样,给弟弟!”俺极不情愿地把汤给了弟弟。那晚,俺没吃饭就去睡觉了,可您理也没理俺。

俺真想说:奶奶,您太重男轻女了!您想过没有,俺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辈呀!妈说:十个指头,咬哪个都疼。您怎么会这样偏心呢?

这篇习作先向俺们讲述了一件具体的事,在这件事中,弟弟贪吃的样子,奶奶偏袒的.动作、语言和“俺”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动地展现在俺们面前。小作者把导致自身心情的具体事实写得清清楚楚,读者也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向奶奶说那番心里话了。

看来,写好这样的习作,一定要把导致自身想说心里话的那件事写清楚,要让他人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还要写出自身别样的心情和真实的感受。

既然是说话,就要有说话的对象。你想向谁说心里话呢?这个人也许是你的老师、爸爸妈妈,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个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总之,你的习作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倾诉对象。写的时候,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像上面那篇习作一样,用第二人称“你”或“您”,直接对倾诉对象说。

说心里话,一,话要具体、明白;二,话要自然、真实。只有真诚的愿望、平易的态度和无私的情怀,才干使人与你亲近,才干吸引他人的注意,才干让人发生心灵的震动。当然,你说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没关系,只要俺们对同伴是友善的,对生活、社会、家庭、学校是有责任感的,对未来是充溢信心的,他人是一定能够理解的。

作文,是俺们学习做人的一份记录。相信他人看了你的习作,一定可以明白你真实的想法,并从中找到你生长的足迹。

蝉教案课后反思篇5

学生对于一篇新课文,有很多的阅读期待,如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写作提示等等。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有许多“上课期待”,如切入角度、穿插生活故事、能否引起自己联想想象、有无创新、能否让我们有长进等。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结合课标、编者、学生、教材因素,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创造自己的课堂活动,但是我们要牢记,一定要让学生------课堂的主人有活动的舞台,越充分越好。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我的母亲》,表达至爱亲情,感人至深。我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的原则设计教学活动。

一、导入

最近,我们在日记本上积累了几篇亲情故事,但存在的一些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对就在身边的亲情熟视无睹呢?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的亲情故事平淡无味,没有可写的激情呢?让我们从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中寻找启示吧。(让学生觉得学习本文是有用的,有针对性的)

二、初读课文一遍,从课文中寻找生字词,音、形、意三者结合来积累,每个同学不少于五个。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词。(交流可降低学习难度,并扩展了词语积累的量)

三、概括事件:速读文章,简洁概括我记忆中母亲所做的事。

概括的方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小组长评价,看谁的概括的更准。(学生的评价更实际,帮助更直接)

四、读出深意:请大家从文中找到母亲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得句子是哪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分析从中我们看到母亲哪些品质?分小组讨论,派代表朗读展示。(让所有的学生读有感悟)

五、写出感动:母亲留给我们许多感动的画面,我们能否用我们的笔描绘出来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描写你看到的母亲,至少选用一种描写方法。(顺手利用资源,让学生稍稍走出课文)

六、评价修改:学生练笔展示,教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改进。

七、作业:扩展课堂练笔,或者写自己的母亲,选择事例,描写角度至少要有三处,不少于200字。

反思体会:整节课学生都非常投入,积极性较高,我觉得值得思考改进的地方有如下三处:

一、字词积累部分,学生交流后我听写,三个学生上黑板写,结果都有问题,我只好让学生改,寻找错因,结果用时十三分钟,反映了学生预习不够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老师在安排预习时过于粗放,不精细造成的。

二、概括事件环节是学生表达的发动环节,学生在教师方法的指引下,速读课文后,能够比较准确、简洁的概括。读出深意是课堂上比较出彩的环节。“抓住文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出你对母亲的.理解来。”学生读的很投入,尤其是对重音的把握。根据重音的不同,学生能够分析出不同的意思,分析母亲的形象也很具体明确,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我自己也感到读的引导应当再具体一些,角度更多一些,就可以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全面,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好,使他们主人的角色更凸显。

三、写出感动应该是这节课的高潮。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加上对母亲的理解,自己的生活体验,趁热打铁,在仔细观察后,都写出了较为感人的片段。只是在写作的角度、表达的准确性上有待改进。学生练笔:

1、原文:我坐在母亲身边,看见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我难过极了,心想,为着我要穿鞋,害得母亲深夜工作不休,我十分歉疚,我非常想告诉母亲我在想什么,但是,我不敢说,只是坐在母亲身边陪着她,为她扇扇子。

2、修改:夜晚,我偶然醒来,看见母亲正坐在煤油灯微弱的床沿上,一针一针的缝着。有时候母亲不小心,针扎破了手指,她只是皱皱眉头,把手放进嘴里吮吸一下,便继续“穿针引线”,生怕浪费了一滴时间。虽然她的身上与脸庞上写满了疲惫,但是,手中却依然毫不松懈,滴滴汗珠时不时从母亲的额头跌落下来,看到这些,心中不由得生出丝丝酸楚。

原文的写作角度是“我”,修改后写作角度变成了“母亲”,这样中心就更明确了,或者,把原文放在修改文的后面也是可以的。有的同学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也可以。

学生的表现 有时是让人惊讶的,他们的思维也很敏捷,不足之处是写作练习的评价、改进时间不多,评价的数量偏少,学生促动就不大。提醒我们要舍得给学生时间,不要吝啬,学生还给我们的将是莫大的惊喜!

蝉教案课后反思5篇相关文章:

音乐教案中班含反思5篇

小熊教案及反思5篇

水中班教案反思精选5篇

小班水果屋教案反思5篇

中班水的教案反思5篇

安全的玩教案反思5篇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5篇

安全教案幼儿园大班反思5篇

毛毛虫教案与反思5篇

摘果子的教案反思5篇

蝉教案课后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