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兄弟》观后感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让我们能够深入剖析影视作品,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写观后感帮助我们反思电影情节,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昆仑兄弟》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昆仑兄弟》观后感6篇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1

近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暨《昆仑兄弟》观影活动,在观看完影片之后有了一些感触。《昆仑兄弟》是一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以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背景的类型化主旋律影片。这部影片展现了人性的美好,把诚信融入到民族团结的主题,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片大概讲述了2020年,新疆110万干部职工开启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一对结亲对子中,干部给结亲对子找回丢失的和田玉,让三年前的冤案沉冤昭雪的故事。本电影主要是以诚信为主元素,用小视角、小事情反映民族团结的大主题,电影中展现出来的“诚信”,不光是马尔丹背井离乡放牧还债,还有徐昆信守承诺四处奔波。两人用诚信和友善托举起了民族团结的大旗,呈现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生活现实。诚信是沟通的基础,是和睦相处的桥梁,失去了诚信,就如同无根之萍,在水中四处漂泊无法停留。诚信友善、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同样是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动力,民族团结一家亲就是中国赖以生存、前进的灵魂。

民族团结、诚信以待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在我们身边肯定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讲述,宣扬民族团结、宣扬诚信,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2

近日,我有幸参加单位组织的观影活动,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这是一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以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背景的民族团结题材的大型影片。深深展现了诚信的道德厚重感,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影以诚信为主旋律,讲述了三年前,马尔丹受同伴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一块几十万元的和田玉,阴差阳错不慎将玉石丢失,解释不清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盼儿子回家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马尔丹找回清白,结亲干部徐昆踏上了寻玉之路。在经历了艰辛曲折的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五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的感人故事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诚信这个大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在编织着诚信这张大“网”,同时也在编织着属于自己的诚信“网”,你获得的信任越多越大,你的这张“网”就越密越结实。当每一个人的诚信“网”汇聚在一起时,就组成了我们牢不可破的社会诚信大“网”。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彼此以心换心的诚信,才能永驻人们心间!

我认为,诚信对我们个人来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有的最基本的品质,并身体力行着。同时诚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最基本要求,养成诚实守信、真诚待人的文明生活习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懈追求。诚信对社会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建立制度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国家诚信以及组织诚信是完善社会公共诚信的重要体现。诚信在其本质上是人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和表现,是主体对自己和客体、中介体利益耦合关系的现实认可、未来期望与践诺追求的统一。辩正这一点,不仅对我们树立科学的诚信观念,而且对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推进诚信建设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只有我们每一个人讲诚信、社会讲诚信,才会创造出团结、和谐、美好的文明生活!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3

近日,喀拉通克公司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影片《昆仑兄弟》,电影以一块玉石为线索,贯穿整部影片,一块美玉,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不朽佳话,诠释了诚信与友爱。同时讲述了各族群众与新疆干部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民族团结之情。

影片讲述了结亲干部徐昆来到南疆地区与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在听说了她的儿子马尔丹的故事后,母亲盼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这一家人,踏上了寻玉之路。期间经历了重重困难,他被人骗过,被家人不理解,但是一切都没有击退他寻玉的步伐,只为圆热依汗大妈的梦想,自己的承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找到了这块玉石,并劝说经手人退款退玉,维护了马尔丹的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马尔丹也为了践行诚信,背井离乡放牧还债,他怎么能不想自己的母亲,怎么能不想自己的恋人。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别无选择。徐昆与热依汗大妈一家并不熟悉,结亲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从此变成了“一家人”。

在电影的最后,徐昆提议让所有经手这块玉石的人一个接一个的亲手传送到马尔丹手中。当马尔丹拿到这块玉时,他哭了,他的泪水中包含的不仅是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更是对徐昆这位汉族大哥感恩爱戴之情。在场所有人都流泪了,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美玉奇缘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他们传送的不仅是一块玉,更是一份美德,一份大爱,一份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民族兄弟情。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民族团结故事,他们也许不惊天动地、众人皆知,却温暖着、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犹如滴滴雨露,滋润心田。让我们将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美好品德一起发扬,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4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大意是说,玉有五种品德:它的样子柔润有光泽而又温和,这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质;玉的纹理,从外往里看,看得一清二楚,这好比人的“义”;玉的声音舒缓悠扬,传至远方,这好比人的“智”;它决不弯曲,宁可折断,好比人的“勇”;玉虽然有棱有角,但它不会使人受伤,这好比人的洁行。

5月19日,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影片讲述了结对认亲干部徐昆从新疆乌鲁木齐来到离家1500公里的新疆南部农村,与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并得知马尔丹的遭遇—马尔丹不慎将和同伴一起在河床里捡到的一块估价几十万元的和田玉丢失,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离家打工还债,母亲盼儿子回家哭坏了眼睛。为了帮助马尔丹,徐昆踏上了寻玉之旅,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重义轻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言必信,行必果。”此外,我国的语言体系里还有大量诸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样称赞诚信精神的成语。

电影以和田玉为引,是以物喻人,以物喻景;马尔丹为践行诚信,独自前往昆仑山深处放牧,独自忍受远离亲人、爱人的思念,被人误解的痛苦,但为了践行诚信,还自己一个清白,只能苦苦忍受。徐昆为圆结亲的热依汗大妈一家团聚的梦想,为了能够还马尔丹一个清白,他踏上了寻玉之旅,他被人骗过,被家人不理解过,但是一切都没有击退他前进的步伐,最终诺言得以实现,马尔丹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并与母亲热依汗一家团圆。儒家学说宣扬“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仁,人们敬仰那些“仁者爱人”的人,把他们尊为君子,而“仁”的核心就是德。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就是把德与君子联系起来并追溯至远古。玉就代表德,德就物化为玉,玉德就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那时有德的人都随身佩带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

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对这一切最美的诠释。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5

最近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影片讲述自治区某厅局干部徐昆,响应“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号召,来到1500公里外的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马尔丹离家出走的情况:三年前,马尔丹与从小长到大的伙伴们一起在河边寻找玉石,有幸找到一块价值不菲的玉石,马尔丹受同伴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玉石,粗心大意不慎将玉石丢失,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思念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影片围绕捡玉—丢玉——寻玉这一过程,在经历艰辛曲折的困难中,发生了许多机缘巧合的故事,最终结亲干部徐昆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治好了热依汗大妈眼疾的感人故事。

影片《昆仑兄弟》是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生动体现,讴歌了新疆各民族之间血肉相连、团结互助、共创美好未来的精神。这一活动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对每一个新疆人来说,民族团结从个人做起。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遥远的事,她就在我们身边,是每天可以去做,去实现的的事。民族团结就像空气、阳光、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发生蝴蝶效应,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最终良好的结果也会发生到自己的身上。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自己的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这爱会成为民族团结的大爱,成为民族团结源源不断的力量,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6

草木青青,远来友人,山花绽笑,明月开怀。一块美玉,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不朽佳话,诠释了诚信与友爱。

近日,公司工会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影片《昆仑兄弟》。看过之后感慨良多,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更是一部真情实感的记录片。

众所周知,自2017年10月起,我区响应党的号召在全疆范围内启动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先后100多万名干部职工奔赴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牧场,与基层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这一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不仅是各族干部群众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千里相会,更是心与心之间超越血缘、亲情的情感交融。

影片《昆仑兄弟》正是这样一部以小见大,颇具“微言大义、言近旨远”的耐人寻味的真实作品。影片以平实的故事情节发展为主线,运用每一个当事人的回忆来拼凑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讲述了3年前,新疆南部农村的少数民族村民马尔丹不慎将他和几位乡亲一起捡到的价值几十万的和田玉丢失,为此他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马尔丹为了维护诚信、尊严,丢下了年迈的母亲和未婚的恋人,背井离乡打工还债,独自前往昆仑山深处放牧。后随着结队认亲活动的展开,干部徐昆来到了南疆并与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一家结为亲戚,徐昆的父亲曾是一名军医,在昆仑山哨所驻扎10年,出生在和田的徐昆9岁时才随父亲转业离开,所以对南疆这片热土有着深深的眷恋。得知此事后,为了帮助兄弟马尔丹践行诚信,找回尊严,徐昆踏上了寻玉之旅,为此他曾上当受骗,也曾一度不被家人所理解,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五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住了马尔丹的诚信和尊严。当马尔丹拿到这块玉时,他哭了,他的泪水中包含的不仅是能够证明自己清白的感动,更是对徐昆这位汉族大哥的感激之情。

自古以来,“诚信”便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电影中所展的“诚信”,不仅仅是马尔丹背井离乡放牧还债,也是徐昆信守承诺四处奔波。两人用诚信和友善托举起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用心铸就的民族团结,全景式呈现出我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和睦,和衷共济的生动现实。所以说整部影片是从小的视角反映了民族团结的大主题,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并且把诚信融入到了民族团结的主题中,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着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维护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安定和谐局面。

《昆仑兄弟》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315晚会观后感6篇

开学疫情观后感6篇

家国观后感优秀6篇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模板6篇

航拍中国新疆观后感6篇

《祖国》观后感优秀6篇

《致青春》观后感6篇

禁毒教育观后感6篇

熊猫观后感参考6篇

心理课堂的观后感6篇

《昆仑兄弟》观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