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写读后感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种深入思考和总结,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大家应该写读后感来加深印象,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给未来的你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我读了《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作者通过小灵通到未来市进行一番漫游,报道种种未来的新科学和新技术。
书里写了未来市里的许多新发明。比如溜滑剂、机器人和人造器官等等。人们将溜滑剂洒在地面上,偷了东西的小偷就逃不走了。人们可以把初级机器人变成像真的人一样的机器人。人们身体器官坏了,都可以用人造器官更换。我想要是真的有这些东西就好了。
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小虎子成了“天才”》。小灵通第三次去未来市的时候,小灵通听说小虎子住院了。他以为小虎子生病了,很是担心。在小虎子家的机器人铁蛋带小灵通去看望小虎子后,小灵通看到小虎子强壮的身体,才得知他没有生病。没有生病为什要住院呢,小灵通想不明白。后来他看到洪大夫给小虎子测试英译汉、汉译英、《辞海》里的'知识和圆周率的背诵等高难度的知识。这些很难的题,没想到小虎子都一一答了出来。最后,当洪大夫拿出记忆芯片,小灵通才明白小虎子这几天住院就是为了安装记忆芯片,刚才洪大夫是在给小虎子作安装后的测试。我想要是真能安装记忆芯片该多好啊!有了记忆芯片可以减轻我们的记忆负担。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科学的重要性。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程,使人类有了崭新又美好的生活。我们探索科学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科学,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喜爱看书的小读者看看。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篇2
今年单位组织的读书月活动,我选择了前段时间一直关注的一本书——《未来简史》。它是《人类简史》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就是关于我们人类的未来命运。
该书主要讲述了未来的人类(书中称“智人”)将摆脱历史上一直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和贫穷不是一回事)、瘟疫(是指大规模发生的让人束手无策的致命传染病)和战争(是指全球规模的),未来的人类分化会更加剧,绝大多数人会沦为“无用的人”和“没有自主的人”,只有少数精英会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进化成为掌控这个世界的“神人”,他们和我们的区别,相当于我们和猿人的区别。对于永生、幸福和成神的追求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现代社会制度立足的根本:自由和平等将会消亡(神人可以通过操控基因,改变你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分泌和电波信号从而操纵你的意识,让你无从反抗,也可以通过更换人体的全部配件,甚至将意识转移到机器上达到永生,从而打破“死亡”这一上帝留给人类最后的平等),万物互联网正在形成、而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每一个意识都是喂养这个庞大数据库的养分,一切生命和意识不过是算法而已。
对于未来,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的畅想,其实我们现在对于未知的未来的研究方式,仍然和写资治通鉴时的`古人一样,历史怎样,我们觉得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否仍然奏效。不过长期看,预测未来无论对错,其实对于未来没有大的影响。本质上我们对于未来无能为力,历史车轮谁也挡不住这话当然也适用于未来。
人类大船驶向未知大洋,我们是这船上一代代的水手,貌似遇到问题只能遇到再开始着手解决,很难发明一劳永逸的方法来面对未知。所以读这本有意思的书对工作生活没啥作用,属于懂得很多和生活彻底无关的道理,当然不能用它来指导生活。不过暂时的,把我们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宠辱得失中抓出来歇歇,在内心中扮演一下人类导师角色,替整个人类操操心,给我们自己放松下。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篇3
看完《未来简史》归结于一句话:万物互联让人类的能力指数上升,人类放弃意义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权,极少数人控制世界。放下书,世界还是世界,贸易摩擦,围追堵截,崛起增长与压制,民粹主义与开放合作,现在还是柴米油盐,未来还只是未来,甚至可能永不会成为现实,当前独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就这感觉,感觉都没变。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变化:
1、认识到靠虚拟的愿景、文字和货币,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从此一骑绝尘。大规模协作是人类力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2、对自由人文主义,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独立意志,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确定,那么执着了。
3、对万物互联,个人隐私,数据自由,有了新的认识,或许,这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协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趋势,势不可挡,顺者昌逆者亡。
4、意识到如果生命最终只是技术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另外,我会想人和人的差异在哪里?答案是:能力,见识和眼光。
1、能力包括了决断力、执行力、理解力、与人连接力,意志力,当然也包括了语音能力,运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洞察能力,规划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2、眼光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又取决于知识和能力。为什么会目光短浅,因为没有见识,为什么没有见识,很多知识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啊。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选择是基于已有知识、能力、见识和眼光的选择。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多少,决定了人和人的不同。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总是通过直觉、感觉,隐隐地,经常性地影响我们的选择,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会执,就会固执己见,就会画地为牢,就会刻舟求剑。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他人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这就是眼光、境界、定位的差异来源。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篇4
同哥你的新书很好看,故事的每个情节都很有画面感,那个我在图书馆看书的下午,仿佛时光都是静止的,阳光散进窗台的瞬间,我好像同郝回归一样经历了一场时光倒流,回到了17岁的那个午后。同哥你说新书有416页,比之前的书要多100多页,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你说我们可能需要花上一周的时间才能把书看完。可是我只用了两天,我认认真真的把书看完了。在过去的两天里我一直沉浸在刘大志和他的小伙伴们的世界里,仿佛看了一场很长的电影,那些青春的故事,那些鲜活的人物,都像极了我们的青春。亲爱的同哥,虽然现在的我才22岁,可是我却同36岁的郝回归一样的迷茫,一样的讨厌现在的自己,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不喜欢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和郝回归一起,回到17岁那年遇到了17岁的自己,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要改变17岁自己,最后却发现我被17岁的`自己改变了。一遍又一遍的角色代入,无数次的想如果我是郝回归,我会不会告诉刘大志我就是未来的你,如果我是郝回归我会不会被这群孩子所感动。看到小说的最后答案是会的,因为当我刘大志,陈桐,陈小武为了留下郝回归参加那场不可能赢的5000米长跑而拼命练习的时候我哭了,当陈小武最后一个跑到终点踉踉跄跄地说:“文科班的一定…能跑完”的时候我泪崩了,因为曾经的我们也许也做过这样类似的傻事。我想如果我和17岁的自己相遇,我可能会像郝回归一样,被17岁的自己感动而改变了。 “很想回到过去,就是因为现在的自己不够好。”同哥,这是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了,也许现在的就是不够好,也许我应该向17岁的我学习。那个时候的自己不顾家长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去学了美术,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争取,17岁的自己真的很勇敢。 17岁的我和那时候喜欢的男孩恋爱,交了不少的好友,学了自己最想学的美术。我很开心和刘大志一样拥有像陈桐,陈小武一的好友,有个像郝回归(兄长)一样时不时鼓励自己的班主任,现在想想也没什么遗憾了。感谢同哥,让我和郝回归一起回到了17岁,让我再次看到了那个时候最真实又真诚的自己。我想把这本新书《我在未来等你》推荐给身边的每个朋友,我想每一个看完的人都会引起多多少少的共鸣,很多朋友也许会和我一样想写下一些文字,告诉刘大志还有郝回归,感恩相遇。感谢36岁的郝回归遇见17岁的刘大志,感谢22岁的我遇见36岁的刘同。同哥的文字依旧温暖,我想这一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篇5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扉页,我看到了两行字,“我会在未来等你,在每一个路口拥抱你”。我们都知道未来充满了未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中很多话,我很喜欢:“当我敢开始错时,我就开始正确了”我就开始正确了”,我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一直惧怕错误,惧怕失败,直到现在。“少年最好的地方就是,嘴里说着要放弃,心里却都憋着一口气”我也曾经少年,可我现在依然这样。刘大志向妈妈要跑鞋的时候,母子俩的对话,我真是笑抽儿了,过后又想到好可怜的刘大志。母子俩的对话又让我想到同哥曾经发过一个微博吧,也是母子俩聊天记录,大概意思是说:同哥问阿姨,高考的时候是不是胳膊摔坏了,阿姨回说不记得了。笑死了,这是一对儿什么样的母子。
看流星雨那一段最后的总结:“在人生的某个时间后,就再也找不到有人跟你那么认真地说这是无聊的话了。一个人若能找到几个这种‘说屁话’的朋友,应该算是意见幸福的事吧。”
“有些人总是希望别人好,于是打着为了别人好的幌子处事,其实到头来只是因为自己这样会觉得舒服,都是为了自己的感受而已。”我经常就是怕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导致自己会不知所措。“人之所以活得糟糕,百般不顺,并不是某个选择出了问题,而是一个人的性格注定了他在关键时刻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性格很重要,就想前面说的,心态也很重要。
如果我见到17岁的我自己,我只能对他说一句话,我最想对他说什么呢?我想说,“千万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在未来等你》。以“我”为素材创造的穿越题材小说,36岁的郝回归遇到了17岁的刘大志,来自未来的我与过去的.我展开了一场谈话,重走了一遍青春,帮助17岁的自己获得成长与进步。
36岁的郝回归小心翼翼错过了很多,他决心在刘大志每个怯懦的时刻都推他一把。而对我们来说,没有人会告诉你在人生的某个关键时刻该如何选择,我们唯有活得更加勇敢洒脱,坚持自己的主见,做想做的事,不受他人影响。
喜欢陈小武,叮当,陈桐,微笑,大志,郝回归。这本书中的有些人,有些事,在你之前的书中也出现过,比如,方老太的臭豆腐,音像店的女孩,因为这些都是你生活中的记忆。书里的那封信,真的真的读完了整本书才拆开的,谢谢同哥!刘大志,我在未来等你。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篇6
最近读了《经营未来》这本书。李明博在书中第一句话便说:“我在风中行走。”诚如李明博先生所言,他的一生便是在风中行走。这本书作为李先生的自传,详细讲述了他的奋斗史,读罢此书,感慨颇多。
从一个只能卖苦力学生,到管理多人的学生会主席,再到作为作为现代集团的最高经营者,带领现代集团成长为韩国最优秀的企业,后成为首尔市长,最终当选韩国总统。他的一生可以完美地用经营未来四个字概括。在同学都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校园生活中,他不动声色地经营着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规划自身发展。这种眼界和格局,有几人拥有呢?所以他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提前规划,精准定位。
我认为通过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一种精神,是李明博先生对待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的态度。我最喜欢李明博先生的一句话是:与其在“我能做”、“我不能做”之间犹豫不定、浪费时间,不如想想“我现在能做什么”!
在李明博先生的一生中,他经历了重重困难和磨难,无论任何事,他都会拼尽全力;无论任何困难,他都是迎难而上……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今天的社会尤为可贵。许多人怕苦怕累,喜欢捡轻活儿来做,累活难活就互相推来推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成功,大多数人只是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的原因。
所以,要想在尘埃里开出花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的主人!工作,不把它当成是为老板或者客户服务,而是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跳板。用心对待每一个工作,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让自己快速成长,掌控自己的人生,经营自己的未来。
李明博先生的成功难以复制,离不开他的个人因素和时代机遇,但他在书中所写的一个个真实故事,告诉我们:环境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以后的人生漫漫路,我会让自己在风中行走!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篇7
本周要说的是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未来简史》一书,这本书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和激发想象。去年时候我看了这位作者的《人类简史》一书,看了两遍,很有意思,观点独到,论述鲜明,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但是知识非常渊博,并带有人文关怀来看人类的历史。他的这本新书一知道是他写的我就肯定会看,更不用说话题还是我喜欢的科幻、未来。
本书虽然叫做未来简史,不过却有大段的篇幅在谈历史,它的英文名为“神人”,副标题才是未来简史,简单说本书的内容应该是追溯人类的历史来探究人类的未来发展趋势,书名也可以概括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本书的内容和观点实在很多,我就只有挑启发我,我认为有趣的地方来写了,毕竟我选择写读书报告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回溯我看的书,把书中的观点和知识结构和我自己本身的知识结构拼接、缝补起来。
首先,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认为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这种看待历史的角度很有趣。作者从人类的历史来看,为什么是智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地球上的统治者呢?为什么是人类能拥有这么大的力量、征服世界,对整个生态发挥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在众多人类种群中是我们现代智人脱颖而出,而不是我们其他的人属兄弟姐妹,比如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类种属。这个问题一种困扰着我,也是我当初选择人类学的好奇点之一。不要说什么人类更聪明、人类有意识之类的原因,为什么其他动物发展的途径不是朝着智力更高的方向发展,为什么我们智人的近亲尼安德特人等人类脑容量更大胜出的还是我们,凭什么说其他动物就没有意识。大部分时候我都找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人类称霸地球的原因很多,其中本书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观点是我现在很信服的观点,他在《人类简史》中也有提到,这本书也更加详尽阐释了,智人获胜的原因在于比其他物种能够更大规模和灵活的合作。我们智人的亲戚其他那些被我们消灭的人类物种或许比我们聪明,但是他们组织不了大规模的合作,超150人的群体就是上限了,而我们人类在很早时候就能凭借想象的祖先、图腾、神灵等组织起大规模陌生人的合作,现在我们这个能力更是突飞猛进。为什么是我们智人而不是其他人类呢?可能就是因为大约7万年前的以此基因突变我们拥有了想象不存在事物的能力,凭着这样那样虚构的故事组织起大规模的陌生人合作,这可以叫认知革命。但是受限于狩猎采集的生产方式组织的人力不算太多,但是到了一万多年前的农业革命再加上文字的发明,人类能养活的人越来越多,能凭借文字传播和记录虚构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强,文字也能组织更过的人。这个时候我们人类可以说已经称霸地球了,但是人类的力量有限,公元500年和公元前500年人类的生产能力差别能有多大呢。这时候人类相信未来是停滞不前的,过去或许还比现在好,人类是某个神灵或某个宇宙计划的一部分。直到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开始,科学和人文主义才开始真正赐予人力量,这个时候人类逐渐相信要或许知识应该去做实验、积累数据,探索世界的规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认为知识保存在某些神圣的经典当中,只要再三研读这些前人纂写的经典就可以获得所有的知识了。人文主义把人从某个神圣计划的一部分中拉扯下来,声称上帝已死,人类才是所有意义的来源和中心,人真正为万物立法,而科学也真正给予人类改变世界的力量。纵观世界来看,人类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推动下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且比以往的力量大得多。在以前,饥荒、战争和瘟疫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现在据统计数据来看全世界自杀的人数比因战争暴力死亡的人数还要多,人类对待饥荒和瘟疫也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以为是来自神的惩罚,我们人类无力改变,现在如果出了饥荒和瘟疫几乎每个人都相信我们是有能力解决的,这只是技术问题。
人类从科学那里相信我们有能力改变世界,相信经济增长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在现代世界人类和科学的交易可以概括为“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在前现代世界几乎所有的民族、文化都相信人类是生活在某个神明的指导之下,相信人类是某个宇宙大戏的重要一部分,从而赋予我们生活、生命以某个伟大的意义。但是科学带来的确实发现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盲目的实体,没有意义,人类的存在也没有意义,我们并没有生活在某个神明或是某个伟大的宇宙计划之下。但是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崩溃,因为取代以前宗教的'是现在的人文主义宗教,相信人就是一切意义的本源,生活的意义应该从你的内心去探寻,你觉得有意义的就是有意义的。在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类努力用科学的力量来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人文主义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一是进化人文主义,认为有些人的体验就是比某些人的体验更有价值,我们应该更推崇优秀的人、超人,代表国家是法西斯的德国,二是社会人文主义,相信应该用尊重和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和体验,比如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三是自由人文主义,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体验,相信每个人的生命和体验都是有价值的。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现在世界上主流的还是自由人文主义。但是自由人文主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也越来暴露其弊端,逐渐要被其他主义所取代。
如果说过去我们智人的目标是消灭战争、饥饿和瘟疫,那么在科学为我们带来越来越强的信心和力量的同时,我们智人呈现出三种未来发展趋势:追求幸福、探求长生和进化成神,不是说我们以前没有这些追求,而是这三种追求将为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并且很有可能成为现实。当饥饿、健康等问题解决后经济需要新的增长极,现代性绝不会说:“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吃饱了,也很健康了,停下来休息休息吧。”这场现代化的进程在短时间内都是看不到停止的,我们很可能已经停不下来,需要一直发展科技、追求经济增长。吃饱了后我们想要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健康长寿了我们还不够,我们想要长生不老,这是阻挡不了资本朝这些方向流动的。而在新兴科技的帮助下那些本来是帮助弱势群体来生活更好的科技也会变成有钱人用来进行进化升级的科技,能够治疗记忆力下降的技术也可以用来增加普通人的记忆力,用来修改致病基因的技术也能让普通人的后代做相关的变得更聪明、更漂亮的修改,特别是在最新生物和基因以及互联网的技术下,人类升级的趋势非常之明显,用来帮助残疾人用意识操控的假肢也能让普通人多一条腿来执行任务。最新的生物学研究还发现连人类的欲望也可以改变,人类的意识情绪也能影响。在这样的科技背景下,原来相信每个人的体验都是有价值和平等的自由人文主义就会受到挑战,挑战之一来自科技人文主义,相信可以用科技、激素等手段改变人类,比如未来的生化人、改造人,以及在各种能力上超越普通人的神人,神人可不仅是能力。神人和普通人不仅在能力上有所不同,他们的体验更是千差万别,我们普通人能想象自己能记得从出身到现在的所有事情的全部记忆吗?或者能看到超过我们现在光谱的东西,听到超过现在赫兹的声音,拥有几十双腿几十双眼睛的体验吗。那时候再谈人人平等的自由人文主义肯定没有生物基础,大部分人将变成无用的人。挑战之二来自数据主义,在未来可能计算机和可穿戴式设备时刻监视我们,获取更多的关于我们的各种信息,我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分析之下,它们可能会变得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自己。要了解自己不如去做基因测试,比如看看你的人工智能怎么说,你可不一定记得这么多年来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大数据主义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相信所有数据应该分享、传播、分析,数据本身就想要获得自由,没有分享到网络的体验是没有意义的,这个主义越来越统合各个学科,它也会给人类存在赋予意义。摘抄文中的一段原文:“传统宗教向你保证,你说的每一个字、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是某个伟大宇宙计划的一部分,上帝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至于现在的数据宗教说,你说的每一个字、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伟大数据流的一部分,算法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
特别是最后两个要取代自由人文主义的趋势概括的非常精炼,现在都看得到,把各种东西都接入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便利。书中描述的各种趋势和可能性很大地满足了我这个科幻爱好者对近未来的各种想象。
给未来的你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