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务必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获得全面的认识,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中,我们要采取科学客观的态度,避免受到个人喜好或主观意见的影响,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回乡调研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回乡调研报告篇1
根据《关于开展机关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县罗富乡黄江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情况、通讯和卫生、乡村清洁和绿化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00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00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00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6、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回乡调研报告篇2
我长年工作在外,此番春节回到家乡,利用探亲访友的机会,通过谈话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感受到了家乡近年来的变化。
一是住房条件有所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部分群众搬进了新楼房过春节。二是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过去群众追求吃饱穿暖,而今群众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各式各样的家电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有的家庭还买了车。三是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过去群众怕生病、生不起病,如今政府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乡镇卫生院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室得到普及。四是交通状况有所改观,基本实现了水泥路全覆盖。五是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农村适龄儿童上学前班、小学集中到乡镇就读,上中学主要集中到县城就读,教学条件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同时,一些问题也困扰着人们。一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由于农村年轻人长年在外务工,留守老人的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儿童的教育成长需要成年人帮扶指引。二是劳动力高龄化问题,由于年轻劳动力长年在外工作和务工,农村的劳动主要由留在当地的中老年人来完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将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劳动,长期下去撂荒现象恐会加重。三是由于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群众很少有机会参加文体活动,在农闲时节自发开展的打纸牌和麻将等活动,对群众身心健康没有多少益处。
建议: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落实公休假、探亲假制度,让外出务工人员常回家看看;实行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决劳动力高龄化问题;加强文体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设立读书室和党员活动室,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1.2015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2.2015农民工返乡情况调研报告
3.2015年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4.2015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5.2015乡村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6.2015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7.2015十个全覆盖调研报告
8.2015基层三严三实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9.2015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回乡调研报告篇3
这几年春节,我都回老家去了,在老家过年的几天里,都会到村头村尾去转转看看,到一些人家里去坐坐聊聊。觉得家乡现在变化很大,宽阔的水泥路修好了,家家都有二至三层的小洋房,原来低矮的平房已难觅踪迹,年轻人都买了小汽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村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村中耕地却在急速减少。
一、村子里耕地基本情况
1986年,全村耕地有798亩,其中水田为635亩、旱地为163亩。当时全村有90户,342口人,人均水田有1.85亩,旱地有0.47亩。而现在全村有200户人家,980人,全村有耕地512亩,其中水田为426亩,旱地为86亩,其中人均水田为0.43亩、旱地为0.09亩。我村耕地大致分可为三类,一类是村子周围的,全是比较优势水田;一类是靠近东边大山边上的山坡地;还有一类是在含沙石较多的沙土地。从1986年到2015年仅30年间,耕地减少286亩,在既没有工业征用,也没有大规模农业开发,为什么还会减少得这么多呢?
二、村土地减少的途径与原因
(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由于石谦村东边是一片大山,有较多的山坡地,在80年代,紧靠大山的或山上的耕地都是做旱地,离山有一小段距离的均为水田。在1998年后,国家推动退耕还林,山上的旱地都种起了树,随着小树的长大,已经看不到田地的迹象,退耕还林大约占耕地减少的15%。
(二)主动抛荒是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我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青壮年跑到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及创业,村中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能力大大降低,且种田的效益低,所以离山近一点的水田和含沙石量较多的水田,由于土质较差,村里人选择了主动抛荒,主动抛荒的耕地占减少的20%。
(三)道路的修建使耕地减少不可忽视。近十年来,村里经过多方筹资,修建了一条环村公路,并将村里公路下边接到了村委会,上边连接到了大山脚下,公路平均宽4米,主要是占用原来的水田修建。前年开始修建的铁路也占了我村一小部农田,修建公路铁路占减少的耕地5%。
(四)村民建房是耕地减少的主要方面。近些年,由于村中人口大量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提高,对房屋建设需求增加,多数村民选择突破宅基地的限制,在自家的耕地上建设新房。又由于镇政府监管不力,村民乱占用良田现像非常严重,村边的水田被大量占用建房。随着环村公路的建设,大量的村民到公路两边来建房,将原房层丢弃,空心村正在扩大。村民建房占减少的耕地60%。
三、控制耕地减少的建议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 的。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地为粮之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为政之要,首在“足食”,这是历代治国安邦的经验。要解决好耕地快速减少的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土地确权制度安排,尽快将农民颁发土地确权证书,宣讲农民享有的各项土地产权,强调土地产权的重要性和限制性。
(二)加快保护耕地的立法,用规矩来管理农村土地,坚决杜绝非法占用农村耕地情况的再度发生。
(三)加强执法监督。乡镇机关要用强有力的手段规范管理农民自己用地,对违法者加大处罚力度。乡镇对村民建房要有统一的规划,保持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新建住房不得占用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耕地。
(四)鼓励土地流转。引进农业能手来村里流转土地作业,把近年来荒芜的田地都重新种起来,增加粮食产量。
回乡调研报告篇4
调研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客观真实情况,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工作方法,是我党从弱到强逐渐发展起来的法宝,也是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途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要求我们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特别是要大兴调研之风,让调查研究成为为党和政府了解基层的重要途径,让调研结果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根据市直机关工委的统一部署,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以下为我春节时在老家调研时所获得的一些情况。
一,人口外流问题
本人老家位于抚州市乐安县的一个小山村,该村下辖8个村小组,由于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田地不多,也有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经济作物种植,所以村民大都以外出打工为主,村里只有一些老人存在,年轻人赚了点钱后纷纷在镇上建房子或者去县城买房子,导致本村逐渐凋零破败,田地撂荒。据初步统计,除春节期间外,整个村委会8个村小组常住人口也就40、50人,有好几个村已经没有人居住,整个村子彻底荒废。
二、留守老人问题
留守村中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子女出去打工或者搬到城里去的,年级最小的也有50多岁,这些老人缺乏照顾,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有的还要去干农活,一旦生病,由于村中没有医生,需要去20公里外的镇上看医生,小病都是硬捱,大病才会去就医,碰到急病,因为送医不及时多次酿成悲剧的发生。尽管修了水泥路,但没有客车来往,只能靠摩托车代步,而这些老人大都不会骑摩托车,导致他们的出行、购物、就医非常不方便。
三、留守儿童问题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被遗留在老家,一般由祖辈在县城租一间房子照顾,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存在一定的代沟,老一辈与孙辈沟通较少,年纪大精力不足又无法有效约束年轻人。而部分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认为读个初中就够了,对子女的关心也不够。诸多情况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甚至与社会闲杂人等厮混在一起,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男女比例失调问题
春节回乡期间发现村里不少年轻人已经近30岁还是单身一人,无法找到对象。问及其原因,大部分都抱怨女方要求过高,彩礼金太多等。究其原因,一是男女比率失调,由于当年重男轻女之风过甚,导致整个地区男女比例失调;二是经济实力不济,现在农村,女方的基本要求是在县城有一套房子,彩礼金也要十多万,不少家庭无法承担这笔资金。
五、不理性消费问题
春节期间,在外打工的人员纷纷还乡,彼此之间攀比之风严重,抽烟都是50元的中华起,买衣服都是几千块钱一件,办酒席都是挑贵的买,对于大部分年收入不过两三万元的他们来讲,无疑是超过其消费能力的。而且有的地区还存在赌博现象,一年到头赚来的辛苦钱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输光。
以上种种问题,反应了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各种冲击的农村的彷徨与挣扎。但是就在本人离家前,听闻为了完成党和政府制定的的在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的目标,会将本村所有人口集体移民至县城周边的移民新村,相信此举会一定程度解决以上问题,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回乡调研报告篇5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调研报告5篇相关文章:
★ 党史调研报告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