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使演讲更加动听和引人入胜,有了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观众,不会因为紧张而忘记要说的内容,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文明在行动演讲稿6篇,感谢您的参阅。
文明在行动演讲稿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一幅湘西农村小学生的画,被制作成公益广告,感动了很多人。广告中冒着炊烟的厨房边,扎小辫子的女孩高兴地说:“我有午饭吃了”……孩子们对午餐的热盼,折射“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我国仍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舌尖上的浪费”理当再少些,推动餐桌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现实的中国基本国情,人类的环境资源责任,都警示我们,可以有消费的自由,但没有浪费的权利。“光盘行动”之所以引来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从这个角度看,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有关数据显示,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万饥民,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
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为此,我们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不能忘记全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
我们倡议,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我们倡议,家庭餐桌上,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买菜、煮菜,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兜着走。剩饭要打包,减少奢侈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我们倡议,同学们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光盘行动”,参与“光盘行动”,用省下来的钱,多做好事,多做公益。提醒身边的人,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约粮食。
“光盘行动”体现的是居民品质和责任。我们都是社会的主人,每个市民都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习惯开始,从细微处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从今天午饭开始,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文明在行动演讲稿篇2
同学们:
上午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的热烈响应。所谓“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在外就餐时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行动”,我们先行,要从点滴做起,从用餐开始,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打多少。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要文明消费、节约用餐,避免过度饮食或剩菜剩饭,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同时,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因此,大家不但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结合光盘活动的开展,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用我们的身体力行感召、影响和带动家人、同学、朋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行列,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助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徽标、“俭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光盘行动”,参与“光盘行动”,共同增强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从生活习惯开始,从细微处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让我们节约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让勤俭节约的精神渗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建设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谢谢大家!
文明在行动演讲稿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本周星期四,也就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因此,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1979年,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建国以来,我们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粮食浪费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看看我们的身边:垃圾桶里,经常会有同学们吃剩的馒头、面包、火腿肠等食物;有的同学觉得食堂里的饭菜不合胃口,不假思索随手倒掉,情愿花钱买一些不利健康的零食填饱肚子。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饭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愿意怎样就怎样。可是,你是否意识到,你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父母的血汗,你丢弃的也不只是米饭,还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此,我代表政教处向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一、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爱粮节粮的新风尚。
二、争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到食堂就餐,遵守就餐秩序,自觉排队,不随意插队。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争做爱粮节粮的表率和楷模。
三、争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宣传“节粮爱粮”的相关知识和减少浪费的措施,增强节约意识,引领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老师们、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共创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文明在行动演讲稿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北宋司马光说:“成由勤俭败由奢。”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节俭品德的养成。现在,我们却有很多中学生以为,时代进步了,生活富裕了,勤俭节约过时了。因而生活中中学生乱花钱,浪费饭菜等现象随处可见。
也许有人认为,节约就是吝啬,就是贫穷,其实不然,节约并不意味着吝啬,更不代表贫穷。它实际上是对家庭幸福生活的精打细算,对社会义务的严格履行。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这启示我们要让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消耗。经济发展迅速,种田的农民少之又少,现在大多数都在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粮食。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浪费粮食的现象愈来愈严重。每天,每家每户桌上都有一大堆食物,可是,这么多吃得完吗?不过多久,就被倒入垃圾桶了。请朋友吃饭,为维护面子,要去大饭店。点一桌子菜,显得自己大方富有。到最后,又能吃得了多少。每人每天浪费的粮食不知道可供多少山区里的孩子吃上多久。虽然人们生活富裕了,但有些偏远山区里的家庭还要面临着资源短缺,饥饿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为这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又要逃避呢?我们把这些浪费的食物给节约下来,那么那些山区里的人就不会被饿死了。何不救救那些人呢?
珍惜粮食就是珍惜自己或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怎么能忍心践踏一个人的成果。让我们共同来节约粮食,来帮助世界各地需要的人。让世界各处都能留下每个人幸福的笑脸。共创和谐家园,减少因饥饿而带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文明在行动演讲稿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句提醒市民节俭、文明的标语挂在宝鸡的一些餐厅里,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点餐时大肆铺张,用餐后,一堆剩菜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大型宴请、聚会的餐桌上,同样也屡屡出现在日常的餐桌消费上。采访中,市民郭阿姨就表示她经常看见这样的情况。市民郭阿姨:“你平时吃饭有没有碰见比较浪费的现象?有啊,多得是。举个例子?去了两个年轻人在那吃,吃了几口看味道不好,立马就走,一桌子全都扔到那。点了起码有5、6个都不止吧。你觉得这种现象好不好?你说好不好,不好嘛,粒粒皆辛苦,连宝宝都会背,咱一般吃多少点多少,不够再点。多了肯定打包,都是辛苦钱嘛。”
不仅郭阿姨这样说,采访中一些餐厅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年轻人浪费粮食、不知珍惜的恶习确实要更严重。尤其是在自助餐厅等地方,一些人甚至抱着恶作剧的心态,故意浪费饭菜。而一些餐厅工作人员善意的提醒往往被无视,少数餐厅的惩罚措施也仅仅只具有警示顾客的作用。市区建国路某自助餐厅工作人员王帅:“实际当中这种情况,十个人有两个人,他们一般都是打完菜都是挑着捡着吃,这边一个人吃的话以盘子计算,他最多就是一个半盘子或者两个盘子左右,浪费最多的基本上是桌上6、7个盘子,上边基本上每个都剩于大半盘子,没有下到锅里的可以回收,有的加工好的没有办法只能倒掉。我们工作人员也提醒呢,超量的,150克罚款30。有素质的人要不就回去把剩下的菜品吃掉,要不就下来交罚款,没素质的就横冲直闯把服务员骂一顿然后再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铺张浪费的就餐习惯跟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背道而驰。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亟待开展。据了解,从7月下旬起宝鸡将以“ 文明用餐 节约惜福”为主题,正式在全市开展文明餐桌行动,鼓励、引导广大市民把俭以养德、俭以养性、俭以养身的理念变成自觉行动。在此我们也希望市民们能够积极响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健康饮食、节约用餐。
文明在行动演讲稿篇6
最近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中国人在德国考察,点了一桌的菜,吃剩了三分之一,一群人刚要走出餐馆,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
听到阿桂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欧元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阿桂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
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欧元,并一再说:“对不起!” 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钱,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还吃不饱饭,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
一个很富有的国家里,人们有着这种意识。我们得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剩下的总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丢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会怪我不大方吧。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了,并且还要树立“大社会”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了。食物一旦为你煮熟上桌,你们不吃完就成了泔水,就无法再给其他需要的人吃了。我们真有吃不完的食物吗? “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这才是真正的公民意识,一个安居乐业社会的最基本的意识之一。
在中国宴请、聚会、甚至个人在外就餐、大学学生食堂大量浪费随处可见、司空见惯,不以为耻!也把这种德行散到国外真可悲。
支持光盘行动,改掉恶习,浪费可耻!提高民族素质。
文明在行动演讲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