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思想汇报更加的完美,朋友们必定要保证其逻辑严谨,思想汇报是我们反思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篇1
习近平同志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什么是青春?她把漂亮裙子和笔记本收起来,卷起裤管、撸起袖子帮贫困户家收拾房间、扫院子,有的村民一次不让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家里没人她就到田地里去,边帮村民干农活边聊天……
什么是初心?她曾说“百色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面对那些还没有脱贫的父老乡亲,作为党员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
什么是长征路?她手绘一张全村地图,实地勘察村道,跑项目、做方案,全程跟进实施;她带领群众学习别村的种植经验,结合山里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她计划在村里办个幼儿园,联系北师大师生来调研……她整天在城乡间奔忙,在村屯间穿梭。今年3月,驻村满一周年时,汽车里程表恰好增加两万五千公里,她为此写下感言:“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什么是中国梦?她曾说:“乡村的未来,在教育,更在人才。”也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愈发感觉到自己肩上有一种责任,那就是学成后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数亿人中一个普通而伟大的梦想。正是数亿个这样的梦想,共同编织了我神州中华之梦想!
而立之青春,生如绚烂夏花,绽放壮美芳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准90后”女孩、壮族姑娘黄文秀,用无悔的青春选择,作出了令人景仰的时代回答。
河山在,秀之以深爱;文章从,聊记表哀思!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篇2
新华社7月1日电,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奉献的人生,永恒的生命。生命的美丽,在无私奉献中永不褪色。我们学习黄秀文同志心系家乡疾苦、勇于担当的精神。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就是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黄秀文在名校毕业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申请回家乡工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和实践责任,这是她深刻认识到了社会责任和个人肩负的时代使命,这是她敢于担责和勇于担当的表率。自村里担任书记以来,她认真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分析不同贫困家庭的原因,及时准确将国家政策和扶贫精神贯彻执行到位,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这是她高素质的凝炼和善于担当的表现。黄秀文同志在工作中,任劳任怨,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从思想上给大家解疑惑,从具体脱贫措施上想办法,从实际技术上做解答,对每家每户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是她自觉担责和实干担当的体现。
奉献的人生,永恒的生命。心系广大民众,在服务社会和全心全意为家乡人民服务中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学习黄秀文同志吃苦在先、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毕业时,黄秀文同志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放弃了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活。她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做一名普通的村书记,乐业县百坭村地理条件艰苦,交通相对闭塞,通路通水通电通气等基础设施十分有限。黄秀文同志心里只想着如何让家乡人民早日脱离贫苦,对物质生活要求降到最低,每天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工作起来经常忘记了吃饭,甚至忘记了回家。她是新时代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典型,我们要像她一样,坚持吃苦在前,甘于奉献,扎根艰苦环境,以服务民众为责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事业。
有人30年,人生才刚刚开始;有人30年,初为人父母;有人30年,心智才开启,光芒才显露。黄秀文同志的30年,正值青春年韶、美玉无瑕、风华正茂,她的人生青春照亮了新时代吃苦在先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她的人生美丽谱写着心系家乡疾苦勇于担当的动人乐章,她的人生意义永远定格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篇3
9月18日,以朱丽华为原型的音乐小品《春暖花开》登上了南湖区道德模范表彰晚会的舞台。音乐小品中,年轻的“朱丽华”和年老的“朱丽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演出感动了现场观众,掌声伴着泪水经久不息。
该剧的编导是嘉兴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南湖区戏曲家协会主席、南湖区文化馆研究馆员倪玲芳。有多年主题创作经验的她,一看到朱丽华的故事就燃起了创作的欲望。9月初,她开始创作,通过时空对话、内心外化的方式表现了朱丽华自强自立、乐于奉献的人生,生动地诠释了“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朱丽华历经坎坷,凤凰涅槃,不但从黑暗中走了出来,还在黑暗中为他人点灯。”倪玲芳告诉记者,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磨难,失去光明的朱丽华被张海迪的事迹激励,如今朱丽华的事迹也将激励其他人,如果每个人心中都能存有光明,社会就充满了正能量。
倪玲芳希望,即使是没有见到过朱丽华本人的人,也能从小品中了解朱丽华,向她学习。接下去《春暖花开》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文艺巡演中亮相。
10月16日,在嘉兴大剧院举行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在朱丽华18分钟的报告过程中,真实鲜活的故事感人至深。“朱丽华身残志坚,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她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当天,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费晓义和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瑜都情不自禁地为朱丽华鼓起了掌,在她们看来,优秀的浙大学子朱丽霞已经在传递朱丽华的信仰和初心了,“这也激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去努力克服,斩除荆棘,不把困难当困难,坚定理想,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从一个报告厅到另一个报告厅,这段时间,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在禾城大地广为传颂,在榜样的力量带动之下,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向“大写的朱丽华”致敬,希望用行动不断向她靠拢。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篇4
近日,广西百色黄文秀事迹深深感动了我。
“第一书记”黄文秀:初心不灭,青春无悔。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义无反顾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回到大山为脱贫攻坚奋斗,投身主战场,深入群众,一户一户摸清需求,从点滴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她团结村里的党员干部,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户户有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翻倍增收,她顾大家舍小家,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没有时间照顾残疾母亲和重病父亲,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上,经过努力,她为百坭村脱贫88户418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她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终生为人民奋斗,真正是人民满意的公仆。
我是一名医务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为“人民满意”的奋斗事业上、在深入大山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黄文秀面前,我羞愧了,我没有深入到对每个病人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等等细微的去了解,我应该从各方面了解病人,理解病人,尊重病人,和他们成为朋友,以朋友的方式互相沟通,利用我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如亲人一样指导他们主动配合治疗,达到康复。要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彷如亲身感受到他们发病时的恐惧、无助、痛苦……亲身体会到这些感受,才能知道病人最需要什么,最害怕什么,从而更好地帮他们解决疾苦。不能把“以病人为中心”只当做口号喊,要真正贯穿到我工作的始终。尽职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为病人满意,为病人家属满意,为人民满意。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的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我们应当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基本标准,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准则,不浮夸不弄虚作假,习近平勉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加优异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找差距,补不足,勇于担当作为,甘于奉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关注民生,倾听民意,把人民满意放在第一位,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篇5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当听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不禁为这位只比我大6岁的姐姐而心痛不已。
初心不灭,青春无悔。跟黄文秀一样,2018年从大学毕业后,怀揣着一颗报效农村的初心,我选择回家当上了选调生,扎根在了渝东北一个乡镇里。不知不觉间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大舞台已悄然走过了一年的光景,慢慢的我由陌生到了解,到熟悉,再到现在的习惯,我已经把农村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初到农村,一切都是陌生的,觉得自己就是孔夫子笔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不识农时,不辨庄稼。但我坚信只要全身心投身这方“热土”,将自己的真心真正与这片热土相融合,真情实意为村里做点事,久而久之,大家便会接纳你,信服你。这是我在村里学到的第一课,以心换心,为民服务解难题。
永葆初心,做到熟视有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这就是“熟视无睹”。在这种状态中,求知欲变得麻木,敏锐性变得迟钝,觉悟心严重退化。基层工作实践原则性强、政策性强、规范性强,长年中规中矩、谨小慎微实践,难免履职疲劳,一个马虎就可能给工作添乱,给组织抹黑,损害群众利益。所以,基层干部一定要做到“熟视有睹”,越是面对简单枯燥的重复性工作,越是要聚精会神,不忽略一个细节,不轻视一个问题,不放过一个漏洞,始终眼到、心到、手到,成为“不打瞌睡的人”。
保持初心、实践初心,不是一时一事一朝一夕,必须勤拂拭、常锤炼,一生如斯,永远如斯。贴心交心亲民、念兹在兹忧民,共产党人实践初心,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不负青春不负己,奋发上进正当时!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篇6
1982年,因长期超度工作的原因,朱彦夫病倒了,甚至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幸好救了回来。这使朱彦夫意识到自己老了,不能继续为村民们谋福了,若还待在党支部书记的位置,很可能会给村子带来麻烦,因此他辞去了这一职务。
这时,大家都以为朱彦夫会安享晚年。可大家都想错了,朱彦夫拿起了笔,开始写书。朱彦夫说:“我曾是26军中的一名战士,指导员曾说想将26军与敌军奋战的过程写下来,让大家知道我们当年与敌军战斗时的辛苦,指导员不想让大家忘记那段历史,可还没等他把那些事情写下来就牺牲了,所以我就想写书,完成指导员的遗愿。”
因为没有手握笔,朱彦夫就只能拿嘴叼着笔写,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其一,练习用嘴叼笔,这不容易控制力度,一不小心就会将字写花甚至将笔咬烂,朱彦夫不知练习了多久,咬烂了多少支笔;
其二,朱彦夫的文化水平不高,每当遇上不认识的字时,只能去翻字典,写书期间,他足足翻烂了四本字典;
其三,朱彦夫身体不好,仅剩的右眼视力只有0.3,再加上他身上有许多伤病,经常发作,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最艰难时,一天只能写几百字。
为了朱彦夫的身体,妻子将纸笔都藏了起来,不想让他继续写。朱彦夫得知后,急得直接摔下了床。妻子见状,只能哭着将纸笔还给了朱彦夫,嘴里一直念叨着:“你这是何苦呢?何苦要这样折磨自己!”朱彦夫只回了一句:“我要完成指导员的遗愿。”
一本33万字的书终在7年后,在这位没有双手的老人笔下写了出来,这本书的名字叫《极限人生》。朱彦夫写这本书,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完成指导员的遗愿,只为告慰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们。
在我们看来,朱彦夫一生是悲惨的,可他却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一名老兵,虽在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可我一生是幸福的。毕竟我还活着,我还能为祖国做贡献,我还有子女,他们带给了我许多欢乐,比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觉得我已经很幸福了!”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思想汇报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