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敬畏自然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2. 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爱护自然,学会保护自然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讲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导语:
(一)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1.字词过关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鹪鹩(jiāo liáo)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2. 请几个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哪几节,或哪一句不懂?可以让学生记下自己的有关问题,在下一环节中注意学习。
(二)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 品读第一节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问:第一节总起全文,谈到了全文的两个问题,请学生概括。
参考答案:
这一段总起全文,写了两层意思:人和自然相比人是个孩童;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问:从第二节开始,到哪一节是谈的第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到第七节。
2. 请学生范读读2——7节,读完后思考:
(1)提示思考:如何认识人类的智慧?如何认识人类智慧的结果:重大科技成就?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第二节,作者总的比较人类智慧是滴水,大自然的智慧如同大海。
第三、四节,关于人类重大科技成就问题。
第五、六节,作者推测人类不是有智慧的生物,也不是智慧生物。
第七节,作者具体比较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2)重点品读第七节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3)人能否征服自然?人作得了自然的主人吗?
讨论明确:人类永远都不可能征服自然,更做不了自然的主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请学生齐读第8——13节。读完后思考:
如何理解“人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2.重点品读第八、九节
(1)“为了”为什么加引号?
(2)“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
(3)“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3.重点品读第十三节。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总结全文
1.“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2.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我们应该如何敬畏自然?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类却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其实,自然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也是自然的一个要素。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四)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五)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蓬嵩()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
狼藉: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佳肴: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答: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成语接龙:
自不量力力-()-()-()-()
2.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3.按要求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如果说人生是﹎﹎﹎﹎﹎﹎﹎﹎﹎﹎,﹎﹎﹎﹎﹎﹎﹎﹎﹎﹎。
五、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不自量力陷阱沾沾自喜
(2)喜形于色窃笑狼藉班班
(3)相形见拙呐喊美味佳肴
(4)精巧绝伦幼稚高深漠测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3.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
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③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yuān老鹰)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⑤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⑥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⑦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
2.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感觉”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5.第⑤段中列举了母骆驼、老羚羊等四个动物“生命神性”的故事,请你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按照原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再补充一个故事。
六、课后小记: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1、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⑴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⑵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⑶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三、拓展提升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四、我的收获与疑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一、自主学习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2、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艺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
阅读,朗读,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三,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并从中找出
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2>明确论述思路: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进而述宇宙生命,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同时巧妙的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两大方面构成对比,两个方面又有对比。
四。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散文,
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字是那些?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员自然才会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研读欣赏。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以议论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3。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拟人,反问
4。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
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六。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了文章后你有那些想法,试举例说明。
2。你对于”敬畏自然”持赞同还是反对态度,还是有其他观点?
七。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度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5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敬畏自然》教案。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
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二、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①敬畏②蓬 蒿 péng hāo③精巧绝伦④不自量力 ⑤相形见绌chù⑥咫尺zhǐ ⑦深邃suì⑧狼藉斑斑⑨混淆xiáo
三、学习课文
1、阅读课文,参考同步练习,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教案《《敬畏自然》教案》。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3、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4、深入思考:(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5、拓展探究: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四、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文章介绍: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文章结构: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写作特色:1层层推进,水到渠成。2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3很多的语句富含哲理4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词语积累:深邃:深奥殊不知:竟不知道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映照:照射诚然:实在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断言:很肯定地说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6
《敬畏自然》课文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智慧也是同样,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决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有什么资格傲慢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2、理解本文题材的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是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和巧妙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层层推进论述观点和语言理解。
2、难点:
本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是怎样演变的?人类之前的生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地球上的另一个生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类的飞船又如何能飞上蓝天、登上月球?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吗?
二、新课
1、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观点: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应该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请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⑴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出现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标上段号,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关键性语句)。
⑶根据段意划分出段落层次。
2、讨论明确:
⑴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性散文,文中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观点。
⑵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观点。
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讲人类的智慧。5段讲大自然的智慧(比较),第6段讲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与其它事物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3、研读课文: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论部分,引出观点,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论部分,第四部分则可以看作结论部分。全文通过层层推进,得出论点。
⑴人们常常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否定?
明确:
普遍宣称征服自然,从历史长远、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智慧三个方面加以否定。
⑵细读文章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①人类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骄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远胜于人?为什么?
②明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还很狭小;
第二、人类认识是一断纠错的历史;
第三,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许有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细读第三部分,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⑴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什么?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样的关系?
⑵明确:
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其它生物是兄弟关系,所以人类理应爱护自然。
5、小结: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关,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人类与大自然的智慧比较,到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层层推进论述,最后引出结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6、理解难点句子:
句子由学生讨论提出,并协同解决,老师给予点拨。
7、写作特色,写作技巧:
讨论归纳:
⑴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⑵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着对自然俯首称臣呢?(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敬畏自然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