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案反思5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有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捉迷藏》教案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捉迷藏》教案反思5篇

《捉迷藏》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水果,知道它们的名字和颜色。

2、感知1-5以内的数,初步理解大、中、小和一些简单的量词。

3、体验自己动手与人分享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桃子各5只,切开的水果片,牙签棒、湿毛巾若干

2、用绳子圈出的大、中、小三个娃娃脸。

3、水果卡片,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找水果 (幼儿进场)

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有一些水果宝宝在和你们捉迷藏呢,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好吗?(提醒每个幼儿找一样水果。)水果找到之后请坐下。

2、数水果 现在每个宝宝手中都有三种水果,听好老师的口令,请找到苹果的宝宝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幼儿数水果)

请找到香蕉的宝宝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

还有一样什么水果啊?(桃子),请找到的小朋友数一数,有几个。

3、给水果图片和数字宝宝配对。

你们看,在黑板上有一些水果宝宝和数字宝宝,可是水果宝宝找不着家了,请你数一数、找一找,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请幼儿把配对的水果和数字宝宝念一念,说一说,让幼儿学会用只、串、颗等量词。

4、画脸谱

宝宝们,看到你们面前的三个圈了吗?它们呀,是三个娃娃脸,可是他们没有眼睛鼻子,请你们用手中的水果给他们装饰一下好吗?(将幼儿分成三组进行),装饰好之后,请幼儿说一说用什么水果做的,说说水果的颜色。

你们仔细看看,这三个娃娃脸的大小什么不同?(区分大、中、小)

5、做水果串烧 刚刚你们真能干,现在老师要请宝宝们吃水果了。可是呀,在吃水果之前呢,我们先要来学做水果串烧。首先我们要把小手擦干净,再拿起一根牙签棒,注意哦,牙签棒的一头是尖尖的,不可以拿它戳人,也不能戳自己,会很疼的,然后拿起一片苹果串进去,再串一片香蕉,再串一片西瓜,这样一个水果串烧就做好了。(边讲解边示范)现在你们开始做吧。做完之后可以品尝你们的水果串烧了。告诉幼儿好的东西要与他人分享,请幼儿把做好的水果串烧给听课的老师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捉迷藏》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萌发爱护小金鱼的情感。

2、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了解小金鱼的外形特征。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小金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入室。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进场。

二、谈话导入。

——(出示金鱼图片)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小金鱼长什么样子的?它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师:小金鱼真漂亮,花肚皮,红衣裳。今天,两条小金鱼出来玩了。它们玩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播放音乐课件,请幼儿欣赏。

2、学习歌词。

——师:小金鱼出来玩什么?(练游泳、捉迷藏)

——师:它们练游泳、捉迷藏时的心情怎么样?(高高兴兴练游泳,欢欢喜喜捉迷藏)

3、学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

——教师请幼儿边拍手边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教师跟幼儿一起唱歌曲,同时教师做动作。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四、开心游戏:“小金鱼捉迷藏”。

——教师将呼啦圈以任意形式摆放在地上。

——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小金鱼捉迷藏》,歌曲唱完后,幼儿迅速跳进呼啦圈内,没有进入呼啦圈的幼儿被淘汰,游戏继续。活动应变开心游戏也可以不用呼啦圈,捉迷藏时改为躲在椅子后面。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用彩色塑料袋包住纸球然后用绳子帮助做成金鱼身体,然后贴上眼睛,制作成金鱼。

区角活动

表演区:为幼儿提供小金鱼头饰,鼓励幼儿戴头饰表演儿歌。

科学区:饲养小金鱼,供幼儿观察。

环境创设:用幼儿制作的小金鱼作为吊饰装饰活动室。

家园同步:1、鼓励幼儿大胆在家人和亲戚面前表演歌曲,提高自信心。

2、请家长跟幼儿玩捉迷藏的小游戏,增加亲子互动。

3、家里有养金鱼的幼儿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小金鱼的特征。

随机教育:日常引导幼儿定时喂养小金鱼,激发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捉迷藏》教案反思篇3

设计意图:

捉迷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每当孩子们玩到“捉迷藏”的游戏时,他们总是那么的兴奋、开心。散文诗《捉迷藏》正符合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诗歌里作者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和各种颜色玩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其结构简单,而且游戏性、趣味性强,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组织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要注意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围绕《捉迷藏》这一主题活动,紧扣教材,我设计了散文诗《捉迷藏》这一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习使用诗中的语言回答问题。

3、在游戏中,运用已有经验,拓展散文诗内容。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颜色宝宝、太阳公公;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课题。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捉迷藏是怎么玩的呢?(一个人找,一个人藏,藏的时候,找的那个人就要把眼睛蒙起来。)

王老师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出示长长的手帕),看,我这里有一块长长的手帕,等一会儿我就用这块长长的手帕把眼睛蒙起来,等我数:一、二、三、四、你们就找一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是怎样躲的?(静悄悄)等你们都躲好以后,看看王老师能不能找到你们。

2、初步理解散文诗。

(1)捉迷藏真好玩,有几个颜色宝宝他们也想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呢。(出示颜色宝宝)

(2)你想不想知道颜色宝宝和太阳公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捉迷藏”。(教师朗诵散文诗到“颜色宝宝赶紧找一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3)提问:颜色宝宝是怎么和太阳公公玩捉迷藏的?太阳公公是怎样数数的?(一起来学一学)太阳公公在数数的时候,颜色宝宝干什么了?颜色宝宝是怎样躲起来的?(静悄悄)谁来表演一下静悄悄的样子?

(4)颜色宝宝会躲到哪里呢?我们继续往下听。教师朗诵: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提问:你听到几个颜色宝宝藏起来了?他们藏在哪里?

(5)提问:绿色宝宝为什么要躲在草丛里?黄色宝宝为什么躲在菊花里。

师生小结:颜色宝宝躲在和它一样的颜色里,太阳公公就不容易找到。

(6)你们猜一猜其他的颜色宝宝会躲在哪里,也不容易被太阳公公找到呢?

(7)小朋友帮颜色宝宝想了这么多躲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到底躲在哪里了。(继续朗诵)

3、完整欣赏散文诗,体会散文诗的优美。

太阳公公到底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呢?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完整地听一遍,听听看太阳公公最后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教师边在黑板上演示边完整朗诵散文诗)

小结:太阳公公太厉害了,一下子把颜色宝宝都找出来了。

4、游戏:捉迷藏。

(1)颜色宝宝也想和小朋友来玩一玩捉迷藏呢,我们小朋友用什么把眼睛蒙起来呢?

(2)老师朗诵:小朋友用双手把眼睛蒙了起来,数着一、二、三、四、颜色宝宝赶紧找一个地方躲起来。

(3)请小朋友找颜色宝宝躲在哪里了,并说出:x色躲在xx里。

小朋友真厉害,当你们把双手拿开,颜色宝宝们一下子就被你们找到了。

(4)还有好多颜色宝宝也想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瞧,它们也来了。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喜欢的颜色宝宝,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你选的是什么颜色宝宝,它可以躲在什么地方?

(5)带着颜色宝宝到外面去玩捉迷藏的游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幼儿许多说的机会,支持、鼓励他们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不断的抛出问题,如“太阳和颜色是怎么玩的?”“颜色宝宝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颜色宝宝要藏在这些地方”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活动中我还注重了动静交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开始和结束都以游戏来进行,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捉迷藏》教案反思篇4

活动名称:

捉迷藏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

2、《数学》上p.1。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1、2的实际意义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说一说,大树后面藏着几头狮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

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2的含义。

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

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二、引导发现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

三、活动结束

四、课后回顾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捉迷藏》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能准确说出句式“XX躲在XX里”。

2、学会运用句式“XX躲在XX里”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的有趣意境。

4、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能准确说出句式“XX躲在XX里”。

学会运用句式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ppt:诗歌《捉迷藏》

2、大图片:小草、菊花、白云、蓝天、玫瑰

3、学具:魔术箱、各种新鲜的水果4、头饰:颜色宝宝

活动过程:

一、复习诗歌《捉迷藏》。

1、情景表演“捉迷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ppt图片提问,完整复习诗歌《捉迷藏》。

二、引导幼儿运用句式“××躲在××里”学习仿编诗歌。

1、利用水果实物玩游戏学说句式“XX躲在XX里”。

2、完整朗诵诗歌。

三、有感情地朗读仿编诗歌并离场。

活动延伸:

让孩子去寻找、发现不同颜色的物品并用所学的句式“××躲在××里”进行诗歌的仿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流程清晰流畅,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用肢体动作表现,以游戏的方式贯穿了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里。同时我还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操作法及观察法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意境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捉迷藏》教案反思5篇相关文章:

捉迷藏作文500字8篇

关于捉迷藏的作文6篇

我的教学反思5篇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总结5篇

反思工作心得体会5篇

美术教学反思通用5篇

美术教学反思模板5篇

青绣培训总结与反思5篇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模板5篇

体育小足球教学反思5篇

《捉迷藏》教案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