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节奏,使课程更加连贯流畅,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双簧”这种节目的表演形式。
2、学会两人合作,进行双簧表演。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诗歌有所熟悉。
2、搭建一个“后台”,积木一块,冲天辫一根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集体表演儿歌“家乡美食多”。
2、看双簧表演,引导幼儿思考。
(1)几个人表演的?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
前脸(在前面的人表演动作:口型、动作、有表情)
后脸(藏在后面的人说)
(2)介绍“醒木”:前脸的人用它。
怎么用?(抬高、敲)
为什么要用?(表示开始)
(3)介绍节目的名字:双簧。
3、请幼儿表演。
(1)集体练习,表演儿歌。
(2)分工练习:
①每个小朋友都做后脸,老师做前脸。
要求:一边帮老师配音,一边看老师的表演好不好!
好在哪里?(口型都对的、没有发出声音、速度跟幼儿一样快、有表情)
②教师做后脸,幼儿做前脸。
③一对幼儿,一前一后进行示范表演。
④幼儿集体表演(大组一前一后,然后交换)。
4、幼儿再次看表演,与第一次不同。
(共表演三遍)第一遍常规速度,第二遍有意变慢,第三遍语速加快。
(1)有什么觉得不一样的地方?
(没完没了很好笑;一会快一会慢很好笑)
(2)幼儿结伴自主进行表演,体会双簧表演的滑稽。
5、诗歌仿编:
(1)家乡还有什么好吃的东西?
我们也将它变成儿歌来进行双簧表演。
(2)用方言表演
6、师幼互动。
(1)请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一起表演“双簧”。
(2)学会使用礼貌语“客人老师,请你和我一起表演吗?”
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用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
2、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
3、帮助幼儿能与同伴协调一致的进行运球、玩球。
活动准备
小刺球若干个音乐钻圈等球拍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先给在座的所有老师说一声早上好,现在呢在上课前给自己加加油吧!听音乐带着小朋友们进行课前活动《加油歌》
2、探究不同的玩球方法
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带的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啊?(是球)对,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最喜欢玩的球,小朋友们平时都是怎么玩球的呀?(请小朋友自己举手上台展示他们玩球的方法,适当给与肯定和奖励。)
3、玩球游戏
小朋友们真棒,知道这么多玩球的方法,老师这里有几种玩球的方法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球。
(1)用腿夹着球跳跃。
把球放在两条腿的中间,用腿加紧,双手伸开,不准用手去碰球,自由跳跃,保证不能让球落下来。
(2)滚球钻圈
拿着球向前滚动,要求滚进钻圈。
(3)运球
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玩球,先用肚子顶着球,两手伸直,然后一起学螃蟹走路,把球运到指定位置。(如果小朋友表现的好的话可以增加难度,小朋友用背顶着球运球)
4、运球比赛
(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是运球游戏,看见小朋友们玩的可开心了,现在我想让小朋友们分两组进行运球比赛。)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运球比赛。
5、结束
(小朋友们都玩累了吧,玩的开不开心呀?好,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给所有的老师说一声再见,然后请小朋友们回去休息)
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有关家乡美食的ppt。(惠山油酥、无锡小笼、梅花糕、春卷、开口笑、糖炒栗子、无锡馄饨等)
活动过程:
1、以选“小导游”为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一位外国来的小朋友,听说我们无锡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过几天啊,她要带朋友们一起来游玩,特地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你们愿意吗?
2、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好吃的美食。
(1)、你吃过什么好吃的美食呢?
(2)、它是什么味道的?
(3)、你是在哪里吃到的?
3、结合“家乡的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1)、出示美食的图片,请幼儿讨论,你吃过上面的美食吗?是什么味道的?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吃过的美食。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介绍美食背后的故事。
4、游戏“我是小导游”,帮助幼儿巩固无锡的美食。
儿歌:(齐说)美丽的无锡我们的家,远方的朋友请你来,我来当个小导游,带你去吃好东西,吃什么?(领头人)带你们去吃肉面筋。(齐说)哟,不错,不错,真不错!(师生交换,然后在生生交换做领头人)
5、美食大家尝
师:哇,我们无锡的美食真多呀!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美食外,我们家乡还有许多美食呢,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带来的家乡美食吧!
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深化各个的内容,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其他教案-中班角色游戏。
2、培养幼儿坚守岗位,以及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巩固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
各角色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以及替代品。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上周下午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幼儿教案《其他教案-中班角色游戏》。
(2)鼓励各角色、各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
5、游戏结束
(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2)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篇5
一、名称
有趣的树叶
二、材料
1、三棵不同形状的树的轮廓。
2、各种不同的树叶及影子、各种数字。
三、玩法
玩法一:树叶找朋友——各种形状、大小的树叶及影子,教师在树叶上贴上数字。
●幼儿根据树叶的影子找出它的`好朋友,并将其按顺序排列。
玩法二:数数有多少
●幼儿尝试统计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各有多少。
玩法三:树叶排排队
●幼儿尝试有规律地进行排列,如abab、abbabb、aabaab等。
四、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能根据叶子的影子找到与之匹配的树叶。
2、幼儿是否能正缺数出各种树叶的总数。
3、幼儿是否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五、提示
1、在《在秋天里》的中,认识各种树叶的形状也是认识各种植物中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利用这一内容结合益智区,创设了有趣的树叶的情境。充分利用树叶这一材料,将图形、数数、排序串联在一起,发展幼儿不同层面的能力。
2、材料投放先后顺序像是一个闯关游戏,必须先正确找到树叶的影子,然后再进行统计数数,最后是有规律地排序,体现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合拍地表演动作并正确演唱歌曲;
2.在游戏情景的提示下,理解并按歌词内容做游戏动;
3.在行进跑时注意控制速度,明确音乐停止时一把“;
活动准备:
1.对蚂蚱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2.曲谱《蘑菇伞》(附);
3.椅子数把;活动过程:;1以故事导入,引起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有一群小蚂蚱在蹦蹦跳跳,突然下雨了,小蚂蚱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谁会来帮助它们呢?我们一起听一听!
2.教师示范演唱,帮助幼儿感知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1)第一遍清唱,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并回忆歌词内容。
――谁来帮助小蚂蚱的?你在歌曲里还听到了什么?
(2)第二遍清唱,帮助幼儿验证歌词。
――歌曲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才没有听到的?这次仔细听一听歌曲唱到什么地方时,小蚂蚱找到蘑菇做了躲雨的动作?
(3)第三遍边做动作边清唱,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相应问题,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唱到哪句时,小蚂蚱做了躲雨的动作?除了躲雨的动作还有哪些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
(4)教师演唱歌曲,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我们刚才还做了哪些动作?
(5)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这次我们一起学学小蚂蚱,玩一玩好吗?
3.学习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在圈内散点做动作,帮助幼儿熟悉蹦跳的时间及次数。
――这次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一玩。刚才小蚂蚱是一开始就蹦的吗?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蹦?蹦了几下?
(2)教师带领幼儿在圈外边唱歌边做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蹦跳的次数和躲雨的时间及位置。
――这次我们到小路边去玩一玩吧,小椅子就是小蘑菇,我们在哪里躲雨呢?我们一起用歌声吸引小蘑菇,让它们为我们撑伞。唱到哪一句的时候做躲的动作?怎么躲呢?
(3)教师撤出一张小椅子,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扮演没有找到椅
子的小蚂蚱,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躲雨方法,并用动作表现“雨伞”。 ――谁没有蘑菇伞啊?在森林里没有蘑菇伞,我还可以用什么来躲雨呢?
4.鼓励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歌曲
――刚才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唱歌,你们会唱了吗?如果让你们自己唱可以吗?
(1)请幼儿尝试完整演唱。
(2)如果幼儿不清楚,教师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若没有幼儿清楚,则引导幼儿自己提出再听老师演唱的要求。
――有没有人知道这句唱的是什么?没有人会怎么办?谁肯定会唱呢?
5.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撤出椅子数量并完成游戏
――这次你们想拿走几张椅子呢?猜猜会有几只小蚂蚱找不到蘑菇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完整游戏1-2遍。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中班的歌唱活动,演唱歌曲是活动目标之一,从现场过程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为什么是大部分幼儿呢?因为歌曲是在一次次的新授和复习中学会的。一次活动后,肯定会有部分幼儿对于完整并准确地演唱是有一定困难的,只要幼儿在这一活动中通过倾听、反思逐步掌握歌词,那么这次活动的目标就算是达成。在今天的反思性评价环节,大部分幼儿都能唱出歌曲并准确唱出歌词,这也说明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合适的。
在前5次歌唱中,教师通过清唱、右手旋律伴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明确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并且不强求幼儿跟唱。这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仔细倾听的氛围,让幼儿有机会在无意中一遍遍地逐渐熟悉歌词。在教师演唱5遍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跟唱,同样地不能强求幼儿一定跟唱,而应该让幼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唱的跟唱,不会唱的.倾听。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利于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活动中有如下两点尚须改善:一是在幼儿躲雨时,第一次就出现幼儿趴在椅子下的情况,并且每次躲雨时都有类似情况发生。虽然教师已经及时提醒幼儿,并尝试通过情境性的语言“不 能弄湿新裤子”来帮助幼儿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为什么不能趴在椅子下?这样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幼儿自我反思远比教师一次次的强加规则更有效果。二是幼儿在衍进中做动作时,蹦跳声音很 响。当幼儿出现这个问题时教师没有立即指出并解决,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演唱。歌唱活动需要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去演唱,如果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演唱,孩子的声音自然会更加“歇斯底里”,就不利于幼儿养成轻声低位演唱的习惯。
幼儿园设计游戏棋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