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利用教案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应定期回顾和更新教案,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需求,考虑到不同班级的学情差异,教师编写的教案需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修改,​,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的利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的利用教案5篇

风的利用教案篇1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铝的)分别放在2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2名学生分别做这2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牛,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为什么?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下潜、悬浮、上浮。

(3)气球和气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风的利用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电脑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风的利用教案篇3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具:

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皮(铝的)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两名学生分别做这两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 000 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3)气球和飞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风的利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对“酸雨”的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充分燃烧的意义、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

1。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2.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2.常用灭火方法及使用范围。

3.对“酸雨”的探究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讲解]: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燃料的使用,利用它们燃烧放出的热量。

[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总结]:常用燃料(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燃料)

[提问]:要使燃料燃烧为我所用,应满足哪些条件?怎样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如果我们破坏了某一燃烧的条件,燃烧便停止了。我们也正是这个原理来灭火的。

考考大家的消防知识。

风的利用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综合活动——大班——变废为宝

二、设计意图:

宋玉新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个娃娃,是用乒乓球和酸奶的瓶子、碎布制作的,班上的孩子可高兴了,你摸摸,我看看,有的还说,我也会做,通过这件事,我想到,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物质条件也非常的丰富。在家长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幼儿对用过的废旧物品一扔了事。那么能不能让幼儿有意识的收集一些废旧的材料,进行变废为宝的制作呢?在收集废旧材料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节俭的意识。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体验快乐制作的同时,变废为宝。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用废旧物品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用具。

2、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利用的,我们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2、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废旧材料还可以再次被利用。

难点: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

五、教学准备:

课前知识准备:提前让幼儿在家里收集盒子或瓶子等废旧材料。

场地准备: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玩教具布置一个展览会的场景。

材料准备:分四组,废旧的各种盒子;废旧的瓶类;废旧的纸类;废旧的纸杯、餐盘、饭盒(清洗干净)。

操作工具准备:胶水、剪刀、双面胶、胶带。辅助材料:水彩笔、色卡纸毛线、沙粒、吸管等。

六、活动过程:

(一)通过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有意思的展览,小朋友好好看看展览品,可以用手拿来玩一玩。看看这些展览品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们要注意有意识的进行收集。

师:1、小朋友,展览会上你们看见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2、我们平时应该怎样收集这些废旧的材料?哪些废旧材料可以收集?哪些废旧材料不能收集?

3、说说你想怎样变废为宝。

教师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利用幼儿收集的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件喜欢的玩具或用具。

1、讲解活动规则。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

(四)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五)对幼儿制作的作品进行讲评。在制作活动中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1、继续制作没有完成的作品。

2、利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展览。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布置了一个展览会,展出了有很多幼儿和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和用具,幼儿在参观的时候,可以拿来看一看,玩一玩。幼儿兴趣非常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对废旧材料能做这么多的东西,非常的惊奇,有了自己想制作的欲望。所以孩子们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参观当中。

反思二: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孩子们纷纷说:“我平时喝过的矿泉水瓶子可以留下。”:“我把爸爸的烟盒保存下了。” “我喝的乳娃娃的瓶子也可以留下。”¨¨¨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反思三:指导制作活动,及时发现幼儿创造的闪光点。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比如有个小朋友用矿泉水的瓶子制作了一个沙漏,并且让全组的幼儿用来灌沙子。在评价中就特别提出给予肯定,起到的很好的榜样作用。

存在的问题:

活动中,我发现,提供给幼儿活动材料的种类有点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浪费。活动时,有不少幼儿模仿展示的范例来进行制作。我想,如果只给幼儿提供一种材料。而在展示的范例中把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玩具去掉。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一种材料,进行多种制作的方法就会多一些。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

风的利用教案5篇相关文章:

我是风的作文500字优秀6篇

风的读书心得模板7篇

风的歌读后感600字7篇

风的歌读后感600字最新8篇

风的歌读后感600字推荐6篇

风的故事读后感100字7篇

风的歌读后感600字参考6篇

7的形成教案教案5篇

秋游教案大班教案5篇

消防教案小班教案5篇

风的利用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