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能够清晰地传达教学理念,增强的连贯性,出色的教案中应包含评估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故事狼来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体会课文 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整体感悟
1.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2)结构图
┏ 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
浑沌之死┫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 好心办坏事
┗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
┏开端 → 为王养斗鸡
┃ ┏ 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呆若木鸡┫发展 → ┫ 疾视而盛气 ┣精神内敛
┃ ┗ 鸡虽有鸣,已无变 ┛
┗结局 →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
2. .《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3.《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三、问题探究
1.“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不难想到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对日趋繁杂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必统一,提倡有新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2. 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3.你知道《庄子》中有哪些成语?
?明确】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4.写作特点分析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2)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四、课文翻译
?浑沌之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过了10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 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
五、小结(揭示强调寓意)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打出生字组成的词和读读记记的词)
3、说:/article/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只有笑是不够的”,请仔细默读,做上记号,并写上批注。
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说)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初步了解与朋友交往的方法。
2.鼓励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大胆表达。
3.激发幼儿与别人友好交往的情感。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 1 份;图片 1 幅;小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动画激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视频:提问:这是谁?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二、听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讨论:小金鱼找到朋友了吗?它找到的朋友是谁?
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为什么可以和小金鱼一起玩? 小结: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它会游泳,所以可以和小金鱼一起玩。
(1)学说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你好,我是小蝌蚪”“你好,我是xxx”,学习互相认识方法。小结: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小朋友你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和他认识,成为朋友。
(2)小金鱼在找朋友的路上还遇到了谁?小鸡和小鸟为什么不能和小金鱼一起玩?
3.小结:小鸡和小鸟不会游泳所以不能和小金鱼一起玩,小金鱼是一条非常有礼貌的小金鱼,所以它很快就找到了朋友。
三、第二遍听赏故事,关注人物的对话。
1.出示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讨论:
(1)小金鱼想和小鸡一起玩,它对小鸡说了什么?小鸡是怎么回答的`?
(2)小金鱼想和小鸟一起玩,它对小鸟说了什么?小鸟是怎样回答的?
(3)小金鱼想和小蝌蚪一起玩,它对小蝌蚪说了什么?小蝌蚪是怎样回答的? 四、师幼互动讲述故事。
1.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小动物:讨论:你是谁?你会游泳吗?
2. 幼儿扮演小动物,老师扮演小金鱼一起互动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运用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大胆表达。
3、交流分享并小结:小蝌蚪今天找到了好朋友一起玩他非常开心,希望小朋友也可以像小蝌蚪一样交到好多朋友,这样你就不会孤单,才会快乐。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生活中像小金鱼一样有礼貌交朋友。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篇4
?小兔乖乖》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个小兔宝宝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的形象已深得幼儿的喜爱,反面角色大灰狼则是幼儿心中“坏蛋”的代名词。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环境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话。
2、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xxx,我就不开门!”
活动准备:小兔跳的律动音乐、木偶、布景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回忆故事,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吗?故事里面有些谁?”(幼儿回忆故事中的角色)。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兔子,你们想当谁呀?”(幼儿回答: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
出示兔妈妈木偶,引导幼儿说兔妈妈的话。
二、出现大灰狼
1、传来敲门声。
师:“咦,是谁在敲门?”(请幼儿猜)
2、引导幼儿说:“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瞧瞧!” (出现门慢慢打开,一条大灰狼的尾巴伸了进来。)
3、引导幼儿猜猜是谁,并说出理由。
师:“是不是大灰狼呢?”(出现大灰狼的头。)
4、师:“真的是大灰狼,开门吗?”(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xxx,我就不开门!”)
5、(出现大灰狼不见了。)
师:“看,大灰狼看见你们把门关得紧紧的,走不进来,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过渡:幼儿听音乐做小兔的律动。)
三、出现大老虎
1、传来敲门声。
师:“又是谁在敲门?”(引导幼儿猜。) “我们问问它。”(幼儿集体问:“谁呀?”)
2、传来老虎的回答声:“我是你们的妈妈”。
师:“是我们的妈妈吗?”(请幼儿说出让他把尾巴伸进来。)
(出现门慢慢地打开,一条大老虎的尾巴伸了进来。)
3、引导幼儿观察尾巴,猜猜动物,并说出理由。
4、师:“到底是谁呢?”(出现大老虎的头。)
5、师:“真的是大老虎,开不开门?” 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
6、引导幼儿想出对付大老虎的办法。
(过渡:小兔子本领真大,把门关得紧紧的,大灰狼、大老虎都进不来。我们休息一会儿,睡觉吧。)
四、兔妈妈回家
1、传出兔妈妈的敲门声和唱歌声。
师:“咦,是谁在敲门呢?”(引导幼儿猜)
师:“是不是妈妈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现门慢慢打开,兔妈妈出现了。)
2、师:“真的是妈妈呀!”(幼儿边唱边开门:“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就把门儿开。”)
3、在幼儿唱的过程中,出现兔妈妈木偶。
师:“小兔子,你们乖吗?妈妈不在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吗?”(幼儿讲述先前发生的事。)
师:“你们真乖,妈妈拔了那么多的萝卜给你们吃。”(教师给幼儿每人一根,幼儿听音乐边跳边离开教室。)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火车的笛声和行驶的声音)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说说火车的'样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火车的故事》,来了解更多有关火车的知识。(板书课题)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课件激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学习热情,也就很自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生字。
2、小组内借助生字卡片互相读,交流识字方法。
3、小老师教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们认字。
4、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学生当老师,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
3、比赛读。
(朗读是学生感受内容的基础,只有充分的朗读才会形成自己的体会,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朗读,也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名、发、成、晚认读,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为学生写字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交流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火车有好几种,你能选择一种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吗?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第一、二段,课件演示一下火车飞驰而过的样子。指导朗读。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