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名教案模板8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全面的教案中应当设置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精心编写的教案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课堂的有效开展,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月是故乡名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月是故乡名教案模板8篇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杨梅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3.抓住要点展开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口语交际,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抓要点进行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生抓要点展开想象,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一点,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生动拓展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

1、 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 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 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 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 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 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 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 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 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 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 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学习第一段:

1、 指名朗读。

2、 读了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1) 这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贪梦、甘露:是什么意思?

(3) 杨梅树的叶子会欢笑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思考题。

3、 指导朗读。

六、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 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 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七、作业:

搜集佛山特产的资料,准备向同学们介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课文开头写了杨梅树的什么特点?

二、习三至六自然段。

1、朗读课文,认识杨梅。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对杨梅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谁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3、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想不想亲口尝一尝杨梅的味道呢?现在老师要分给每个小组一盒杨梅果,虽然这些杨梅果经过了加工,没有刚采下来的新鲜,但是我还要请同学们看一看,尝一尝,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你手中的杨梅与课文中描述的是否一样。

4、(观察 品尝杨梅果 朗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意见)

5、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

6、从你的语言中,老师可以感觉到你特喜欢这段文字是吗?那么请你把这段内容读一读好吗?

7、你读得真很棒,连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们想听吗?(师范读)

8、你读得确实棒极了,老师要向你学习。

9、既然你们喜欢书中描写的杨梅,那么就请你们再默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一划、抄一抄,愿意背诵的,就练背一背,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10、(默读课文、动笔划、动笔抄写、练背)

三、口语交际: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做为佛山人你能不能把你知道的佛山特产也介绍给他人呢?

2、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你熟悉的特产,通过各种形式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好吗? 生:(组内交流)

3、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型的博览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特产介绍给大家?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探寻文中出现的四个故乡所蕴藏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笔下的故乡具有的特定涵义。

2、品味语言,感知欣赏融情于景的诗意美。

说明:

在作者张抗抗的笔下,故乡是多变常新的,随性而改、因情而动——亲情友情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使自己焦虑浮躁的心灵安宁净化的地方就是故乡;怀着一份虔诚之心去思念去感激去怀想的地方就是故乡。故乡不仅是地理定位,更是精神家园,一个安放感情的地方。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精神世界,领悟文化意义上的故乡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单元主题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故乡具有的特定涵义。

教学难点

感知欣赏融情于景的诗意美。

说明:

什么是乡愁乡情,对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他们没有游子的经历和感受。但是当把故乡从地理概念中解放出来时,追求心理依托的人类情感共同性却也能唤起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故乡在哪里?故乡在思念中。因为注入了深沉的情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诗意美,在回忆与想象中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文本内容与文本形式浑然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初读课文播放歌曲《橄榄树》作为背景音乐,引出课题;

思考:作者笔下依此出现了哪几个故乡?倾听,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广东新会(祖籍)、浙江德清洛舍(外婆家)、浙江杭州(出生地)、小兴安岭(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用歌曲渲染出淡淡的乡愁氛围,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大体内容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视频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4、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一种水果,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杨梅果的惹人喜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杨梅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贪婪、吮吸、细腻”等词义。

2、学生能根据事物的几方面给课文分段。

3、理解杨梅果的惹人喜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炎炎夏日,西瓜就成了这一季节广受人们欢迎的水果之一。老师就最爱吃西瓜,不知道同学们最爱吃哪中水果?

2、学生各自发表看法。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江南的特产——杨梅。(出示课题)

二、看视频,感知杨梅果的惹人喜爱

1、出示视频。看了以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杨梅树?

(3)课文除了写杨梅树,还写了什么?

(4)根据事物的几方面给课文分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生字。

(4)指名学生说说分段结果。

(5)集体评定。

四、学习第三段,深入体会(以自选形式开展)

1、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的?

2、学生汇报 (板书: 杨梅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

3、明确各方面所在自然段

4、出示分组情况

五、具体深入

1、出示各组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形状组

(1)划出第4自然段中你认为描写得具体细致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么

感觉到杨梅果形状的特点的?

(2)动动手:用手中的笔画出杨梅果的形状。

颜色组

(1)划出第5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找出杨梅果成熟过程中写杨梅颜色的词语,用彩色笔画一画不同颜

色的杨梅果。

味道组

(1)认真读读第6自然段,划出不懂的地方。

(2)你吃过杨梅吗?吃杨梅时是什么表情?请你上来表演一下。

(教师随机板书)

六、作 业

从形、色、味三方面观察一种水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一种水果,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过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的杨梅果。它是多么的惹

人喜爱。那么,可爱的杨梅果长在什么上呢?(杨梅树)

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去看看作者故乡的`杨梅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比较学习语段,体会课文用词的优美。

3、分男、女生读第2自然段。

4、学生自由背诵第2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

5、由全体同学合作背诵第2自然段。

三、 学习第1段,.总结全文

1、作者题目是《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爱杨梅还是爱故乡呢?

(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之情)。

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 观察仿写

1、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从形、色、味三方面按按由外到里的顺序写具体。)

2、先指名说说。(西瓜等水果)

五、作 业

选择一种水果,仿照课文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枝 叶

形 圆圆的 生小刺 外 ( 手摸 )

杨梅果 色 淡红 深红 几乎变黑 ( 眼看 )

味 又酸又甜 甜津津 里 ( 口尝 )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4

教学内容: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能模仿xxxxxxxx的节奏,并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2.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3.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4.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5.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三、编创与活动。

1.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2.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3.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4.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5.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合唱歌曲《牧羊曲》,并加入武术动作。

四、课堂总结。

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

了解杨梅樹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弄清“贪婪”﹑“吮吸”﹑“伸展”﹑“甘露”﹑“细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中的思考.

练习2。

4﹑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都有哪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的值得我们怀念。特别是家乡的特产。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

二﹑检查预习:

通过演示文稿出示的生字及本课词语检查读音。要求:学生注意听。看生字的读音是否准确。字词交流。理解词义。

同桌互读课文。要求: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你在预习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哪句话或哪个自然段最难读。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三﹑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的?

你还知道有关杨梅的哪些知识?

你还想知道有关杨梅的那些知识?

学生出示查找的有关杨梅的信息。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特点。

2﹑训练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3﹑教育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创造点:合理板书﹔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杨梅树的样子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文字投影﹑杨梅图。

2﹑学具: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乡的杨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让我们观看一段录像。到杨梅的故乡看一看。(播放录相)我们打开书。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的。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三﹑细读体会。加深感受。

1﹑故乡的杨梅树是什幺样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2﹑你自己读读这一段。划出描写杨梅树的词语。想想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幺?

3﹑你还有什幺不懂的?

4﹑资料补充理解。

5﹑理解后再读。

自读课文4-6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杨梅果的哪一个方面?为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小组深入学习。自学讨论4-6自然段。小组选择学习内容:按小组成员的意愿。

自学讨论交流:(自愿选择学习内容)三个参考问题:

1﹑你们选择学习的内容写了杨梅果的什幺?(标出重点词)

2﹑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特点写出来的?(可批注)

3﹑请你试着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组汇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1﹑这段话具体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

形状: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眷小刺。

颜色:淡红深红“黑”。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2﹑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具体写出来的呢?

引导质疑:我们根据自己自学的内容做了汇报。到这儿。对于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吗?

四﹑精读悟情。积累语言。

多么惹人喜爱的杨梅。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读。并背一背。

五﹑总结课文。练说一种水果: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喜欢杨梅树。还是喜欢杨梅果?为什么?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你带的是什么水果。你最喜欢它的哪一方面?

自由练说:从一方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要求要说得較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同桌练习介绍。互相修改补充

六﹑拓展练习:

根据练说进行课后练笔。在教室作文展示栏展示。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命的情感。

2.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大海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做一个舞蹈动作,当你看到这动作时,会联想到什么? (师做双臂波浪动作,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会联想到海鸥、会联想到大海,有哪位同学见到过真正的大海?有没有亲自到海边玩过?你来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大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大海的印象或到海边游玩的.情景)

师: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一碧万顷;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海不扬波、碧海青天;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轻轻的播放《大海啊故乡》的前奏)

师: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二、欣赏 《大海啊故乡》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三、作者介绍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四、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

2、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跟琴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1)3/4 12 1· 76 | 53 3 - | 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2)3/4 65 4 11 65 | 5 - - |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 -”的时值要唱足。

4、完整演唱歌曲。

5、学生跟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有什么特点。

2、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 朴实、优美、回忆自己在海边生活经历。?

第二段 音区提高,充满激情,是情感的抒发,表达主人公对大海对故乡和妈妈浓厚真挚情感。

3、师:同学们,大海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时而温柔恬美平静,时而波涛汹涌,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下面我们看两组画面,从这些画面,你能看出这时大海是平静,还是波涛汹涌呢?

第一组:温柔、恬美、平静。

第二组:波涛汹涌、跌宕起伏。

4、如果用大海的平静和跌宕起伏表现歌曲情感,如何划分?

第一段:平静

第二段:跌宕起伏

5、用歌声表现歌曲情感, 师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跟琴用“呜”和“啊”哼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

(2)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3)歌曲第一遍全体演唱;重复时前段采用领唱,集体边哼鸣边作身体律动,后部分采用齐唱,第一组学生用“啊”伴唱。在歌曲的间奏时配上朗诵。(朗诵内容可以是提前让学生准备,也可老师准备好投影出来或是请学生即兴发挥)

6、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讨论:如何用身体语言表现大海平静与波涛汹涌?

学生分组创编,集体跟着音乐表演。

请学生上台表演。

六、学生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7

(一)课前自读,感知“观察”

常言道:“有的放矢”。学生课前自读,不能没有目的地读,应该是心中有“的”。可设计如下问题:

1课文是写什么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

2哪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杨梅果有什么特征?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课内自读,学会“观察”

1抓住特点观察

作者为了赞美杨梅树,抓住它的枝、叶、果的特征进行观察。

如写杨梅树的枝和叶,用了“四季常绿”、“一片片”、“狭长”等词语,以及“吮吸”、“舒展”、“欢笑”等人格化的.动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杨梅树的外形美。

再如为了赞美杨梅果,作者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经过多次细致入微的观察,从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突出了它的特征。

形状: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柔软

颜色:淡红→深红→黑红。

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2突出重点观察

作者写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其中重点观察了杨梅果,这段内容写得十分详细,是课文的重点段,而写杨梅树仅用几笔带过,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按顺序观察

作者观察杨梅,先从整体上观察(杨梅树),后从部分(杨梅果)进行重点观察。根据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文章的思路,全文可分三段:

作者赞美故乡的杨梅,是为了表达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观察和描绘时,能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并做到了“言之有序”,才使得文章“言之有物”,很好地表达了中心。这样,学生不但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还学到了不少的写作知识。

(三)课后习作,指导观察

在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观察方法后,应该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和写作训练,更好地巩固、运用“观察”,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训练时应该注意:

①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果树进行观察并仿写。

②在仿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如既可写植物,也可写动物,还可以状物。

月是故乡名教案篇8

?大海啊故乡》这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抒情歌曲。歌词简洁,歌曲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除去反复部分和尾声,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实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表达了对大海的思念和赞美。歌曲采用三拍子写成,但因为切分和附点节奏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似大海波涛、连绵起伏、富有变化和发展,抒发了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祖国和故乡的热爱和依恋。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 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月是故乡名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400字8篇

20年后故乡作文参考8篇

回故乡的作文8篇

回故乡的作文推荐8篇

20年后故乡作文500字8篇

故乡读后感通用8篇

故乡的桥作文精选8篇

我的故乡在北京作文8篇

故乡的桥作文通用8篇

故乡的桥作文优秀8篇

月是故乡名教案模板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