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了准备充分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加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咏雪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咏雪教案5篇

咏雪教案篇1

四基达标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t;/pgn0109a.txt/pgn>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与友期约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4)俄而雪骤________

能力提高

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t;/pgn0109b.txt/pgn>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开放探究

水很活泼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对:“对,再造一句。”

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对:“对。等等,不对!”

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别人看懂,□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这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

天天一脸不解,问:“为什么?”

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阅读上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这句话,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活泼”,刻画的是水的泼动

c.“水很活泼”不规范

d.“水很活泼”是作者的心情的反映

2.“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这句话意思是

[ ]

a.“水很活泼”就是一句诗

b.“水很活泼”诗意还不够浓

c.“水很活泼”是散文的语??

d.“水很活泼”形象、生动、有创意

3.“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我”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

a.事情很复杂

b.老师可能会认为这是病句

c.书本上没有这样的句子

d.保住考试的好成绩

4.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回归到何处恰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处“□”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

a.既……又 b.不但……而且

c.又……又 d.并……并

7.文中有一处画波纹线“ ”的句子,说法对吗?试用一句话说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四基达标]

1.南朝宋 刘义庆

2.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3.b

4.(1)约定 (2)才 (3)化 (4)一会儿,不久

[能力提高]

1.敬词③④⑥⑦⑨ 谦词①②⑤⑧

2.b

3.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开放探究]

1.c 2.d 3.d

4.揭示“应试教育”束缚学生智力开发的危害性

5.放在第6段第2句“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的后面 6.a

7.一种说法:对。教育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却也不免抹煞了孩子们的一些天性。

另一种说法:不对。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语言达到规范化,而不能单纯地认为使其“枯萎”了。

以上两种说法均有道理。

咏雪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发挥想象。

3、在朗读中培养良好语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2、讲解翻译五字法

(1)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5)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3、全班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4、翻译课文

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请学生翻译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来复述。

5、重点字词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6、其它关于雪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三、当堂检测

解词:

1、寒雪日内集。聚会内集:家庭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似:像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

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四、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教案篇3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准节奏、读出韵味、演中质疑、演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教学法:读读——演演——议议——写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氛围中领悟亲情,在实践中体验合作,在创造中培养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读书会意。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由放声朗读,想想:为什么这样读。

1、全文6句话。下面请6位同学来分别朗读这6句话,并说出自己这样读的理由。

2、教师做适当点拨与强调(见屏幕“积累词汇”)。

3、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全文,注意读出一点古文的韵味来。

三、情景剧场。

1、凭借你对故事的理解,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演绎情景话剧。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协调分工。

3、角色分配:谢安、谢朗、谢道韫、旁白。

(教师做适当提示,调动情绪。)

四、互动交流。

1、与演员对话:点评表演的优点或提出建议。

2、与角色对话:对文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作肯定评价或质疑。

(教师调控,引导方向与探讨的层次)

五、亮点聚焦。

在刚才的表演与交流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文章最大的亮点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

六、生花妙笔。

你敢挑战谢道韫吗?假如你也参加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下面的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1. 差可拟。

2.未若 。

(师生、生生互评,抓住形与神)

七、佳作共赏。

请3名学生分别朗读,根据提示赏析。

八、衷心寄语。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也感受到家庭和睦、欢快的气氛与悠悠亲情。更让我高兴的是我看到了大家的智慧在眼中闪现,这让我想到了冰心的一首小诗,下面就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做一名出色的聪慧少年!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咏雪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 代文。

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资料链接】

1、题目解读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

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3、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4、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放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 ( fù )雪骤( zh?u ) 差可拟( chà )柳絮( xù ) ....

王凝之 ( níng )无奕女( yì ) 道韫( yùn ) ...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 ,编者是 刘义庆 , 南朝 (朝代), 文学 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今异义词):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 相比 差: 差不多

未若: 不如 因: 乘着,就??

5、用“/”给文章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借助学习古文的方法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并识记常见字词:

(1)译词: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 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 像什么 。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儿女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

(2)选择正确的解释:未若 〖 ①不像 ②不如、比不上〗

(3)译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 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等要素。

b.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美感,着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e.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你能不能也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你还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

1.纷纷白雪像

2.咏雪的古诗句:

四、拓展延伸

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五、作业、

1、解词及加点字①内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④俄而: 不久,一会儿 ⑤骤: 急 ⑥欣然:高兴的样子 ⑦何所似:像什么 ⑧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⑨未若:不如

2、译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3、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咏雪教案5篇相关文章:

称赞的教案5篇

阅读活动教案5篇

美术《秋天》教案5篇

赞美的教案5篇

大象和蚊子教案5篇

小虾教案5篇

大班分餐教案5篇

《春晓》教案5篇

彩虹画教案5篇

葡萄大班教案5篇

咏雪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