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有灵活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老师们都是要迫通过教案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信》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信》教案篇1
内容与要求:
1、学做小木偶跳舞,和着音乐表现小木偶滑稽的样子。
2、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
活动准备:
“小木偶的舞蹈“、”会动的身体“、记录纸、录音
活动与指导:
一、表现舞蹈
来,跟着音乐跳个舞蹈(听音乐舞蹈)
二、木偶的舞蹈:
1、还是这段音乐,看看老师把它又跳成一段什么样的舞蹈?
a)你感觉谁在跳舞?
b)这个舞蹈和我们跳的舞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人的身体是灵活的。
2、一起讨论并记录:人的身体哪些地方是会动的?
木偶舞蹈时,哪些地方是能动的`?
3、学跳木偶的舞蹈:
1)提示;只有这些地方能动,才能跳得像小木偶。
2)幼儿跳小木偶舞。我们刚才做的小木偶动作都是慢悠悠的,能不能让小木偶的动作变得再快乐一点。
3)幼儿和着节奏有快有慢地表现舞蹈。
原来小木偶的舞蹈也可以像我们一样跳得很快乐。
其实小木偶还有很多动作,我们以后慢慢地表达。
音乐响起,幼儿边跳边离开教室。
大班《信》教案篇2
活动内容:大班诗歌《风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和理解作品,体验诗歌中蕴含的美感。
2、学习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帮助幼儿理解 这些词语的意思。
3、通过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仿编诗歌,扩展想象,锻炼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重点:
学习并理解作品《风在哪里》。
活动难点:
大胆地进行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扇子人手各一。
2、花、草、树头饰各一。
3、诗歌cd。
活动过程:
一、了解风从哪里来,知道空气流通产生风。
1、玩扇子引出风。
2、讨论风从哪里来,风是怎样产生的。
二、诗歌欣赏《风在哪里》。
1、集体欣赏一遍后提问诗歌的名称,谁和风做了朋友
2、集体在欣赏一遍后提问树儿、花儿、草儿说了什么,风给四季带来了什么变化。
3、结合图象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的意思。
4、欣赏表演。
5、集体边朗诵诗歌边表演。
三、鼓励小朋友相互讨论后谈谈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四、仿编诗歌。
1、讨论风还会和谁做朋友。(水、风筝、风车、小船、国旗等)
2、请小朋友看录象欣赏风的朋友。
3、教师示范。
4、幼儿仿编。
5、串连编好的`诗歌。
6、看图象集体朗诵编好的诗歌。
五、游戏《玩风车》。
评析:
来指导幼儿学习如何表现优美的诗歌,更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更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风在哪里》,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表现了风和植物,四季的关系。诗歌前面部分的描写比较具体,形象,幼儿能够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比较容易理解的。而最后部分描写风与四季的关系则是比较抽象的。在此,在本次的活动中,我重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最后部分。着重通过引导幼儿理解风和四季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四季风的不同特点及与这相匹配的自然界的变化等,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描述。
此外,对诗歌的优美意境的感受也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活动中我通过优美的图画,轻柔的配乐,有感情地朗诵等多方面的结合,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同时,也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表演。
大班《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大班《信》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我在观察中发现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发散性)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当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做扇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懂得只要用折叠的方法,改变纸的形状,纸就能承受一定的力。
【活动准备】
1、积木若干、小筐。
2、长方形的似明信片的白纸若干、玻璃杯。
3、固体胶、双面胶若干。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证明纸的承受力。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纸的用途
1、导入:师出示一张纸,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说说纸。纸可以用来干什么?(画画、写字、擦窗、折手工……)
2、 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诉我,他能用两张纸,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在这张纸桌上能放上一筐积木、一杯水。你觉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什么你觉得是真或是假?(幼儿明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
3、 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小结:小朋友想用实事求是的办法来试试。谁说得对,谁说得错?
二、 尝试两张纸做纸桌
1、 无论是真是假,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做纸桌?每人两张纸,学着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让纸桌站起来。
2、 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幼儿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贺卡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三折变成“门”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w”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型
三、 进一步尝试用两张纸做纸桌
1、 试试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积木,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积木最多?
2、 鼓励幼儿尝试实验各种形状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3、 组织交流:你的纸桌上放了几块积木?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桌面上可放积木多些?在尝试做纸桌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4、 幼儿再次尝试用不同的积木进行实验?
四、 师生共同小结
1、 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桌子。
2、 小朋友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造各种形状的纸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比“门型”、“w型”、“波浪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积木块数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
3、 还有什么形状的桌腿也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在桌上可以放许多块积木呢?
4、 教师演示折成三棱柱型的桌腿,放上一筐积木一杯水,证实朋友说的话是可信的。
5、 小结:有时听别人说的话,你觉得有点信、有点不信,最好呢!我们去动手试试,因为事实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五、延伸教育
老师见过会滚动的鸡蛋立在桌子上、立在灯泡上,你能否让完好的鸡蛋立起来呢?什么样的鸡蛋立起来更快些?请孩子们回家试一试。
反思:“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点自主,让他自己去选择”。是呀,就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去发挥、去想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是最好的验证。我本来想示范,又一想还是别示范的好,所以我一开始没有做。因此,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发挥想象,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纸桌。虽然有个别幼儿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也经过了一个思维与操作、实验的过程。
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出乎意料,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在制作过程中,我不断听到孩子们惊喜的声音:“老师,瞧,我的桌子也站起来啦。”“老师你看我的桌子腿是方的,和他们的不一样!”这一声声兴奋的报告声透着孩子的自我成就感。因为,这纸桌是我自己创作的,不是跟别人学的。新课改要求老师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不要把孩子们牵的太紧,我认为我这堂课对这一新课改精神进行了成功的验证。
大班《信》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议议故事中,了解小雨点旅行的经历,知道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
2、进一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录音、ppt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需要的条件。
一、说说生活中的水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水,水的作用是什么。
2、提升:美容院用水蒸汽扩张毛孔;制造气氛桑拿院用水蒸汽帮助减肥;舞台上用水制成的干冰……水的用处真正大。
3、说说“水魔法师”能变成哪些样子。
4、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二、理解故事情节
完整听录音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听老师完整地讲故事(播放ppt)
提问:
1、小雨点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旅行?
2、这次旅行,小雨点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
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进行验证。
总结:故事中哪些角色是由“水魔法师”变成的?变化时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就连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也有许多与水有关。(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发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记录,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还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图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帮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对在每段故事没有清晰的小结;此外,每段故事讲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们对故事没有一个完整的影响。最后环节中,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记录下来,这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幼儿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其实也能帮助幼儿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孩子们的展现出多种记录方式,大多数孩子并能根据自己的记录过程来讲述故事,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大班《信》教案篇6
材料与工具:
枪蟹壳、红色和黄色海绵边角料、黑豆两粒、百得胶、剪刀。
制作方法:
1、用海绵剪出狐狸的耳朵,其中红色稍大,黄色较小,剪好后将两片耳朵贴在一起呈三角状。
2、把枪蟹壳横放当狐狸头,将剪好的耳朵贴在枪蟹壳后面,正面露出两只尖耳朵。
3、剪两块三角形红色海绵当嘴巴,并将“嘴巴”贴在蟹壳上。
4、粘上两颗黑豆当眼睛(图1)
京剧脸谱制作:
材料与工具:甲鱼壳、毛笔、水粉颜料。
制作方法:将甲鱼壳背朝上竖放,并用水粉颜料在上面画京剧脸谱,这种脸谱立体效果特别好(图2)。
孔雀开屏:
材料与工具:扇贝壳、小鹅卵石、海绵边角料、水粉颜料、百得胶、毛笔。
制作方法:
1、先用毛笔给扇贝涂上蓝绿颜色。并将各色海绵剪成羽毛状粘在扇贝上。
2、把扇贝壳和两块小鹅卵石(长的一块做孔雀身子,小的'一块做孔雀的头)粘在一起。
3、最后在孔雀头上粘上几根翎毛(图3)。这样,一只美丽的孔雀便做成了。
用途:以上玩具可以镶在镜框内作观赏用。
大班《信》教案篇7
一、主题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热闹和开心的节日气氛,激发幼儿成长的自豪感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2、教师、家长、幼儿一起布置节日的环境,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关爱。
二、主题墙饰:
1、幼儿园布置整体节日环境,营造节日气氛。
2、班级张贴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幼儿作品等。
三、区角设置:
生活区:收集各种窗花、图案,幼儿尝试剪贴;用福字、阿福、灯笼 等装扮幼儿活动室,营造新年气氛,感受新年的快乐。
语言区: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卡片,故事图片,讲述相关的故事。
美工区:准备皱纹纸、剪刀、糨糊、各色彩纸、水彩笔等供幼儿使用。
表演区:准备各式服装、头饰、音乐磁带等供幼儿演唱欢快歌曲、表演欢庆舞蹈。
展示区:张贴活动相关内容的资料、幼儿作品。
四、家长工作:
1、“家园天地”中及时提供信息告知主题活动进展情况,以便家长及时提供主题活动资料。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了解我国元旦节的相关知识。
3、和幼儿一起布置节日环境,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五、活动安排:
1、邀请幼儿家长一起来园参加半日主题开放日活动。
2、具体时间:12月31 日(周日)上午
7:30 ——8:20:早锻炼 早操
8:20 ——9:00:早餐
9:00 ——9:30:园长祝福
9:30 ——10:00:第一次活动
10:20 ——11:00:第二次活动
11:00 ——11:30:户外游戏活动
11:30 ——12:00:赠送礼物,幼儿离园
六、活动延伸:
元旦放假期间家长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些迎新年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体验新年的快乐情绪,大胆表达对家人朋友的祝福,增强对他们的关爱情感。
大班《信》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