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小蛇教案6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教师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好饿的小蛇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饿的小蛇教案6篇

好饿的小蛇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小蛇引出课题。

1、出示封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题目叫《好饿的小蛇》

2、看第一页书。师:这条小蛇长什么样啊?看看他在什么地方?猜猜他会干什么?

二、观看ppt,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第一天吃苹果。

①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咦,他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苹果啊?看看他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想想吃起来又是什么味道呢?(集体回答)

总结: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又甜又脆的苹果。

②师:你猜,好饿的小蛇碰到一个这么好吃的苹果,他会怎么做呢?那我们来看看小蛇到底怎么做的。

③师:咦?苹果到哪里去了?你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肚子就变成了苹果的样子。小蛇摸摸肚子,舔了舔舌头说“啊,真好吃!我吃了一个苹果,变成苹果蛇了”

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蛇吃苹果吧: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我吃了一个苹果,我变成苹果蛇了!(鼓励幼儿,视情况学第二遍)

2、第二天吃香蕉。

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一次他发现了什么?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香蕉呢?我们可以从颜色、形状和味道三方面来说。

总结:这是一根黄黄的弯弯的,吃起来又香又甜的香蕉。

②师:小蛇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好想吃啊。吃了香蕉之后他会变成什么蛇啊?那他是怎么吃的?

总结: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那看好了哦,小蛇吃东西的时候是这样的: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我吃了一根香蕉,我变成香蕉蛇了。

③小一班的小蛇也准备好了,我们要吃香蕉了。

3、第三天吃菠萝

①师:第三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又吃了一样水果。瞧,这一次,小蛇变成什么样了?多奇怪的小蛇呀?猜猜,小蛇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才变成这样奇怪的样子呀?(个别请)

师:刚才有小朋友猜是菠萝,那为什么是菠萝呢?(哪里长得一样,菠萝有?小蛇的肚子?)(其他小朋友在说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听听说对了没有)

②描述菠萝。

师:来看看!他说了什么?哇,宝宝们真厉害,只要看看小蛇的肚子形状就知道小蛇吃的是什么东西了,真的是菠萝呐!

师:我们来看看菠萝长什么样子的?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看。

总结:菠萝的头上是绿绿的长长的叶子;菠萝的身上是黄黄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萝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

师:哇,我口水都要来了,准备好了,我们要吃菠萝了。

师:停停停!小蛇说,哎呀,菠萝身上那么多的刺,把我的小嘴巴都刺痛了,哎哟,痛死我了,嘴巴再张大点嘛,不够大再大点。xxx嘴巴张得真大,先请你来吃!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吃!这次宝宝们的嘴巴都张得很大,我们一起来吃吧!

师:小蛇说菠萝酸酸甜甜的,真好吃,可是菠萝上面的叶子刺刺的,把我的小肚皮都有点刺痛了,一点都不好吃,我还要去找其他吃的。

4、第四天吃葡萄

①师:第四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瞧,这一次,小蛇要把吃的东西编个谜语让大家来猜?远看一串紫溜溜,近看一颗圆溜溜,捏他一把水溜溜,吃到嘴里酸溜溜。(个别请)

师:小朋友猜了很多,那来看看哦,原来是这个形状的,什么呢?

师:都说是葡萄,谜底要揭晓了哦!小蛇吃了一串葡萄,变成了xx蛇。

②丰富幼儿对葡萄的认知经验。

师:我们宝宝都吃过葡萄,你吃过的葡萄是怎样的呢?

总结:我们吃的葡萄是圆圆的,一串一串的。有些是紫色的有些是绿色的,葡萄又酸又甜的,真好吃。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上不引导,动作引导)。

5、第五天吃苹果树

①师:第五天的时候,小蛇找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做?

总结:恩,苹果很好吃,那我们爬到树上吃苹果去吧!把嘴巴长得大大的,最大最大的。

②师:哇!小蛇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小蛇变成什么形状了啊?小蛇为什么会变成小树形状。

总结:呦,好饿好饿的小蛇,怎么把小树也吃下去了呀?小蛇真调皮,这下要变成小树蛇了。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

师:小朋友有没有看清楚,刚才小蛇是怎样吃掉小树的?(请个别幼儿说)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哈哈!

三、欣赏flash动画故事《好饿的小蛇》,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

1、师:哎呀!小蛇吃的好饱啊!我们摸摸小肚子,帮助小肚子消化消化。

师:小蛇们坐着休息吧,我们要来看动画片《好饿的小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蛇,是怎么吃东西的?我们一边看一边可以跟着小蛇一起,讲讲故事,学学它吃东西的样子,好吗?

2、观察树林,再次感受故事的好玩

①师:咦,小蛇背后的小树林好象有什么变化呀?怎么会少一颗树的?总结:哦,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它看见什么就吃什么,居然连小树也吃掉了,哈哈,好玩伐?

四、结束:

幼儿模仿小蛇的各种动作,随音乐自由出活动室。

师:今天我们学了《好饿的小蛇》这个有趣的故事,那晚上回去我们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学一学好玩的小蛇,好吗。那我们小蛇宝宝可以扭啊扭啊慢慢地扭到卫生间去解下小便,喝点水,注意洗手的时候把袖子卷起来。

好饿的小蛇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二、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活动反思: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特征的绘本,其内容简单、画面有趣。整个活动,我是以ppt的形式和幼儿共同阅读的。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风趣幽默,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在活动中我采用一定的互动形式,让幼儿主动开动脑筋,根据小蛇的形状大胆猜想。幼儿的思维基本上是跟着我走的,在活动中幼都能被有趣的童话故事所吸引。

好饿的小蛇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较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与猜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有初步的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故事ppt

2、苹果、香蕉、草莓、桃子等水果若干

3、小蛇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蛇,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呢?我们一起跟小蛇打个招呼吧!

2、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我们跟着小蛇一起去找吃的东西好吗?看看小蛇吃东西的时候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逐幅出示故事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小蛇和苹果的画面):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发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2、(出示小蛇吃下苹果的画面):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小蛇和香蕉的画面):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香蕉?好饿的小蛇看见香蕉会怎么样?

4、(出示小蛇吃下香蕉的画面):小蛇张开嘴巴“啊呜,咕嘟,”一下子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么?

5、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次小蛇会吃掉什么呢?

6、(出示小蛇和葡萄的画面):这是什么?葡萄是什么样子的?好饿的小蛇看见葡萄会怎么样?

7、(出示小蛇吃下葡萄的画面):小蛇张开嘴巴“啊呜,咕嘟,”一下子把葡萄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么?你们觉得现在小蛇吃饱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8、(出示小蛇张大嘴巴的画面):啊,小蛇还没吃饱呢!它发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张大嘴巴,“啊呜,咕嘟,”真好吃,你们猜猜,小蛇吃下了什么?

9、(出示小蛇吃下西瓜的画面):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使它的肚子变成三

角形了?(幼儿自由想象)

10、(出示小蛇和西瓜的画面):原来小蛇吃了一块三角形的西瓜。

小结:小蛇吃了好多水果,有大大、红红的苹果;弯弯、黄黄的香蕉;圆圆、紫紫的葡萄;还有甜甜的西瓜,它吃得饱饱的,呼呼的睡起了大觉。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饿的小蛇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模仿小蛇走路的样子)

2、小蛇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它吃东西时的声音是怎样的?

3、好饿的小蛇吃下苹果、香蕉……后,它的肚子变得怎样了呢?

小结:原来小蛇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四、扮演小蛇,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师出示苹果、香蕉、草莓、桃子,让幼儿带上头饰,模仿小蛇进行情景表演。

好饿的小蛇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活动设计意图:

绘本《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东西后发出“啊呜、咕嘟”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乐意模仿。这个绘本中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画面,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似的表现,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适合托班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以小蛇的角色贯穿整堂活动,教师以“蛇妈妈”的拟人化的口吻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故事中小蛇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把自己溶入到游戏的角色中,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并实施教育,让幼儿懂得吃饭要“细嚼慢咽”道理,使活动主题得到升华。

2、目标定位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传达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

活动的难点是: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活动准备

幻灯片、葡萄图片、小蛇身体变葡萄形状的图片、菠萝图片、小蛇身体变菠萝形状的图片

二、学教法

1、情景创设法:利用教师扮演蛇妈妈、幼儿扮演小蛇,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

2、多媒体课件法:我将这个绘本的图片拍摄成一幅幅漂亮的图片,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给幼儿看。

3、提问法:此教学方法是让幼儿在观察图片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图片内容用准备、好听的话来讲述图片。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提问的方法,用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它能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学法

1、讲述法:绘本教学以幼儿讲述为主,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利用有效提问帮助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并学习使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绘本教学产生兴趣。

3、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画面中小蛇吃水果的各种场景,同时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对吃水果时发出的“啊呜、啊呜”的声音进行表现。

四、说流程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五、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好饿的小蛇教案篇5

【背景分析】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乐意和老师一起讲故事,有初步的想象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4、学说短句:“我吃了xxx水果,我变成了xxx蛇。”

【活动准备】

自制《好饿的小蛇》大图书一本flash课件

【活动重点】

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与形状。

【活动难点】

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体验模仿小蛇的乐趣。

【活动的教育价值】

第一,符合了小班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共同特点。如:画面图像简单,色彩丰富,形象鲜明;故事角色突出、人物不多、特征明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等。

第二,作品具有特别个性。那就是作品充满了幼儿天真的趣味,想象天马行空,小蛇吃什么水果肚子就会变成什么水果的模样,最后,一口把苹果树吞下去了,身体出奇地变成了一个树。这跟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完全匹配。

【活动过程】

一、出示制作大书的封面,引导幼儿猜测,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好饿的小蛇》。

封面上有什么?这条小蛇长什么样?看看,它在什么地方?(引导宝宝观察小蛇背后的小树林)猜猜,它会干什么呢?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2、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二、教师逐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想象。

1、出示图书(有一条小蛇),讲述:一天,一条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树林里散步。

以小蛇的口吻说:“我好饿好饿啊!我可以吃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学小蛇扭啊扭的去找东西吃。

2、翻书:讲述:好饿的小蛇扭来扭曲在散步。小蛇发现了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是怎样的苹果?(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呢?

3、翻开吃下苹果的小蛇的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苹果哪儿去了呢?谁来指一指(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说一说苹果去哪了?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念这个字的时候,略慢、强调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张开大嘴巴,把嘴巴张得圆圆、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苹果的动作。)

(评析:关于小蛇吃了苹果的猜测,对于本次活动起到直接影响,对后面的各种水果的猜测会起到引领与借鉴的作用,所以教师让孩子多观察一下画面,包括语言上的提示:这是一种什么水果呢?什么水果是圆圆的,有柄的?什么水果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孩子很顺利地猜出苹果以后,教师马上揭晓答案,给予孩子猜测成功的肯定与表扬,激励其他孩子猜测的积极性,然后把吞了苹果的小蛇亲热地称呼为:苹果蛇,为后面关于小蛇其他有趣称呼做好铺垫。)

4、翻书:讲述: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教师帮助幼儿归纳:香蕉是黄黄的、弯弯的、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5.、翻开吃下香蕉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香蕉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复习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想想香蕉是长长的,所以要把嘴巴张圆圆的(如小鱼吸水泡的样子),把长长的香蕉慢慢吞进小蛇的肚子里。)

(评析:关于香蕉的猜测,相对比较简单一点。所以这个环节,教师将引导重点放在鼓励幼儿模仿小蛇进行吞咽香蕉的动作上,通过张圆嘴巴、吸长长的香蕉、咕嘟吞咽进肚子的夸张、形象的表演,让幼儿体验“香蕉蛇”的幽默与滑稽,为后面体会故事趣味性做好铺垫。)

6、翻书:讲述: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葡萄?(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是圆圆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圆圆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7、翻开吃下葡萄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葡萄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吃葡萄的时候,因为葡萄一个一个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张开、吞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集体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教师带着宝宝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脑袋,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鼓励宝宝学着“蛇妈妈”的样子吞葡萄,把葡萄一个一个全都吃到小肚皮里,吃完还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样子,增强情节表演的趣味性。)

8、翻书:讲述: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发现了什么?

讲述:好饿的小蛇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们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菠萝的头上是绿绿的,长着许多长长的叶子;菠萝的身上是黄黄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萝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9、翻书: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果然吃下了菠萝,身体变成什么样?(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吃菠萝的时候,因为菠萝身上刺刺的,小蛇吃菠萝的时候嘴巴张得更大了,仔细一点吞,小心别让刺刺到小肚皮。“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个大菠萝一口吞下去了。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集体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想想刺刺的菠萝的样子,把双手在嘴角处打开,表示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慢慢地吞菠萝,提醒幼儿:千万不能让刺刺的菠萝弄痛小蛇的嘴巴,让宝宝表演“吞菠萝”的时候更专注、更投入。)

(评析:如何吞咽刺刺的菠萝,对小班幼儿来讲,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愿意跟随教师的引导,吞咽动作明显变慢,且更为夸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小蛇吃菠萝的趣味性。而且,小蛇因为肚子饿,竟然连刺刺的菠萝也敢吞咽,幼儿在这个环节的模仿表演中,对于小蛇的笨拙与可爱的印象记忆更深刻了,也更喜欢顽皮、淘气的小蛇了。特别是老师模仿小蛇说的一句话:“呀,甜甜的菠萝真好吃,可是,菠萝上面刺刺的叶子,把我的小肚皮都扎疼了,一点也不好吃。”这一句话引起了孩子快乐的笑声,进一步为活动营造出积极、快乐的氛围。)

10、翻书:讲述: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小蛇张大嘴巴会怎样呢?(重点猜测:小蛇是怎么吃小树的?先……再……最后……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教师提炼简单的辅助动作展示给宝宝看,帮助宝宝理解小蛇吃树的一系列连续动作。)

11、翻开吃了大树的小蛇图片(小蛇的样子基本上看不太清楚了),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蛇变成了一棵树。(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不经过老师提示就能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当老师讲到小蛇吞小树的时候,老师鼓励宝宝张开大嘴巴,可以站起来,把头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从上往下吞小树,最后也可以鼓励宝宝低着头,把小手往后摆,象孔雀的尾巴一样张开来,表示小树的树x。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孩子对于小蛇吞咽小树这样一种大胆的行为,觉得特别有趣。而且,关于“小树好不好吃”的讨论,将孩子对于小蛇的“调皮与淘气”的记忆再次变得印象深刻起来,孩子快乐地随教师的语言引导与动作提示,一起模仿表演小蛇吞咽小树的动作,然后打着饱嗝、抚摩肚皮帮助消化、最后快乐满意地睡觉……孩子在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与贪吃,也为后面的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风格特点做好充足的准备。)

12、讲述:“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13、回忆: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蛇都吃到了什么东西?小蛇是怎样走的?我们来学一学吧,小蛇吃下东西什么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三、看课件“好饿的小蛇”,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播放教学课件“好饿的小蛇”,让幼儿体会故事的幽默,教师边看边讲述,重复性话语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师: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饱啊!我们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帮助小肚子消化消化。来,宝宝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我要给宝宝看动画片《好饿的小蛇》,大家一起来看看,动画片里的小蛇,是怎么吃东西的?你也可以跟着动画片里的小蛇,学学它吃东西的样子,“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吞到肚子里,好吗?

2、教师简单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

①鼓励宝宝再次观察故事结尾处(小蛇背后)的小树林。

师:宝宝仔细看,小蛇背后的小树林好象有什么变化呀?怎么会少一颗树的?你们觉得这棵树好吃吗?小树吃起来,有什么味道呢?

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贪吃,它看见什么就吃什么,竟然连小树也吃掉了,真好玩。

②师:你觉得这个故事里面,还有什么地方很有趣?大家来说一说。

教师简单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小结:宝宝讲得真好,故事里的小蛇……原来,好饿好饿的小蛇看见什么吃什么,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肚子就变成什么形状,真好玩,真有趣。

四、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你们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好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么吃呢?

3、亲身体验,幼儿学习正确吃东西的方法。

讨论好以后老师小结:小朋友可不能像贪吃的小蛇一样吃太多的东西,这样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害的,可能还会因为吃太多东西消化不良而送医院呢……而且,要经常锻炼身体,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哦。

五、扮演小蛇(玩一玩,演一演)

1、变小蛇

2、吃水果

3、学说短句“我吃了xx,变成xx蛇”

老师带领幼儿学小蛇扭啊扭的去找吃的东西,(事先在三个地方贴上西瓜、草莓、和蛋糕)学小蛇“啊呜”吃掉,说说自己的肚子变成了什么?

托班绘本教案《好饿的小蛇》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传达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幻灯片、葡萄图片、小蛇身体变葡萄形状的图片、菠萝图片、小蛇身体变菠萝形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学小蛇进场

1、今天我们来学学小蛇,我是蛇妈妈,你们是蛇宝宝,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2、教师带幼儿学小蛇进入活动室;

二、出示课件,欣赏故事

1、这里也来了一条小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条小蛇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2、播放小蛇的图片: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蛇?它的身体怎么样?(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形容小蛇)它为什么要张大着嘴巴呢?

3、小蛇告诉我说,它的肚子好饿好饿,它喜欢吃水果,猜猜看,小蛇会去吃什么水果呢?

4、播放小蛇肚子变香蕉形状的图片:咦,小蛇的肚子怎么了?变成了像什么水果的形状?小蛇是吃了什么水果,肚子才变成这样子呢?

5、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对不对。播放小蛇吃香蕉的图片,原来小蛇真的是吃了香蕉呢!这是一根怎么样的香蕉?(用恰当的词来形容)学说句式:小蛇吃了弯弯的香蕉,身体变得像香蕉。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蛇吃香蕉的样子吧。教师带领幼儿“啊呜”一口吃进香蕉,“咕嘟”吞下香蕉。

5、第二天,小蛇又要出去找水果吃了。这下它看到了什么水果?这个苹果长得怎么样?(说说形状和颜色)猜猜看,这个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吃进苹果,“咕嘟”一口吞下苹果。猜猜看,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形状了?学说句式“小蛇吃了圆圆的苹果,身体变得像苹果的形状”。

6、第三天和第四天,小蛇又出去找到了两样水果,是什么?出示葡萄和菠萝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形状和颜色。再出示小蛇分别吃了这两样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进行配对。将相应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水果下面。贴好后,出示课件校对。并请幼儿模仿小蛇吃水果的样子,学说句式。

7、(播放长满苹果的苹果树幻灯片)第五天,小蛇又要出去找水果吃了,这下,它又看到了什么?树上有多少苹果呢?猜猜看,小蛇会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蛇爬树的样子吧!

8、播放小蛇张大嘴巴的图片:小蛇嘴巴张这么大做什么呢?它的身体变成什么?巩固句式“小蛇吃了苹果树,身体变得像苹果树”。

三、讨论,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教育

1、为什么小蛇吃了苹果,身体就变成苹果的形状?它是怎么吃苹果的?

2、教师小结:小蛇吃东西是“啊呜”一口吃进去,“咕嘟”一下子就吞下去了,没有咬碎。吃进去的东西是整块的,不能消化掉,我们小朋友吃东西应该怎么吃?

中班早期阅读《好饿的小蛇》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它能使幼儿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3—6岁又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而中班幼儿正好处在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抓住这一个关键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好饿的小蛇》是本非常有趣、构思巧妙的书,是日本著名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作品之一,以好饿好饿的小蛇看见各种水果为线索,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信孩子们也一定会喜欢,小蛇吃了哪些东西呢?小蛇是怎么走路的呢?是爬的,是扭来扭去走的……这些有趣的情节会深深吸引幼儿去探究询问小蛇在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水果又是怎么吃的。同时尝试将故事与绘画有机结合,让孩子通过制作故事中的形象,来想想好饿的小蛇还会发现什么好吃的?它会怎样做呢?让孩子在想想画画说说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大胆想象,能积极介绍自己的创作。

3、喜欢和同伴一起读书,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好饿的小蛇》绘本故事、记号笔。

2.幼儿操作纸人手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故事,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大书,看看封面上有谁?

2.师:哎呀!小蛇的肚子瘪瘪的,它好饿哦!

3.师:原来这本书的名字就就叫“好饿的小蛇”。

4.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好饿的小蛇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绘本

1.欣赏绘本画第一段

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突然,它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

师:吞下苹果后的小蛇会是怎样的呢?

师:你们看,小蛇吞下了苹果后,它的肚子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绘本画第二段

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突然,它又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

师:猜猜看,小蛇吞下三角形的饭团,它的肚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3.欣赏绘本画第三段

师: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突然,它又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

师:猜猜看,小蛇吞下一串紫色的葡萄后,它的肚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4.欣赏绘本画第四段

师: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又在散步,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这次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张开大嘴,还是咕嘟一口------,师:它吃了什么?还有吗?你怎么知道它吃了树干?

5.师:好饿的小蛇真贪吃呀!它吃了哪些东西?

6.那你们猜猜看,它还会吃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三)师示范

1.师:你们讲得真好,那周老师也来画一画好饿的小蛇,请你们来猜一猜,它吃了什么。

2.师出示准备好的画纸:有一天,好饿的小蛇到了一个果园里,它吃了-----,啊,真香啊!

3.师:老师把好饿的小蛇画好了,你们猜它吃了什么啊?

4.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画好饿的小蛇,让它吃一些不同的东西呢?

(四)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画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画完后讲讲小蛇吃了什么,可以简单的编一到两句话。

(五)讲讲、评评

1.师:我们好饿的小蛇都画好了,谁来猜一猜这些小蛇都吃了什么东西?

2.讲评猜三到四张作品,鼓励讲得好的幼儿。

3.师:你们真能干,下午我们用颜料给好饿的小蛇涂上颜色,一起把它装订起来,给没来上课的小朋友看看,好吗?

好饿的小蛇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故事《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形象生动有趣。绘本中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画面,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似的表现,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同时结合《指南》精神在活动中幼儿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尝试根据提供句式描述简单的故事过程,让幼儿做到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根据句式叙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2、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语言活动,感受故事的幽默与滑稽。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小蛇等的图片若干,自制图画书flash动画,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出示故事封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请你说说故事里有谁?(幼儿通过观察封面,联想到故事主角是小蛇)师:对的,这是一条小蛇,一条好饿好饿的小蛇。如果你饿了,会去干嘛?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跟着这条好饿的小蛇,去找找吃的吧!看看好饿的小蛇都能找到哪些吃的吧!

二、讲述故事讲述情节一,引导幼儿了解情节一的大致结构,了解好饿的小蛇觅食的关键信息,初步积累讲清一个情节的经验,并根据说所内容张贴相对应的图片。

师:谁来了?(好饿的小蛇)师:他找到了什么吃的?(他找到了一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师:她把苹果怎么样了?(一口把他吃掉了)师:吃完以后,他的肚子变成什么样子了?(变得圆圆的)教师根据所贴内容完整讲述一边师:谁能跟老师一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一讲?(好饿的小蛇找到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一口把他吃掉了,肚子变得圆圆的)

三、讲述情节二,引导幼儿在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听教师的提问下,能尝试连贯讲述。

播放情节二,引导幼儿集体观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看懂故事情节。根据句式张贴图片。

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出来了,他又发现了什么吃的?他是怎么把它吃掉的?

师:吃完以后,小蛇的肚子怎么样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句式说一遍。

师:谁能一个人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一讲?(好饿的小蛇找到一支弯弯的香蕉,啊呜一口把他吃掉,肚子变得弯弯的。)

四、讲述情节三,引导幼儿自行观察动画,尝试讲述。

播放情节三,引导幼儿集体观看,尝试自行讲述。

师:第三天,好饿的小蛇又发现什么了?(三角形的饭团有点难,教师适当提醒)尝试用完整的话讲述。根据幼儿讲述出来的内容张贴,帮助幼儿更好的讲述。

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一讲。

五、播放情节四,幼儿自行观看动画,尝试连贯讲述。

师:第四天,好饿的小蛇发生了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下吧!

幼儿一边讲,教师一边贴图片。

六、教师根据图示讲述故事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图片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教师讲述第一情节,第二情节开始,请幼儿上前讲。

七、化身小蛇,外出觅食师:看小蛇吃了这么多好吃的,老师也饿了,你们饿吗?让我们像小蛇一样去班级找找好吃的吧!但可千万不要像小舍一样,啊呜一口吧它吃掉哦!要细嚼慢咽哦!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好饿的小蛇教案6篇相关文章:

我身边的小英雄作文参考6篇

我的小制作的作文400字6篇

我的小文具盒作文100字6篇

关于朋友的小作文参考6篇

二年级关于春节的小作文6篇

二年级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6篇

换位思考的小演讲稿6篇

关于诚信的小演讲稿6篇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读后感6篇

我的小玩偶作文7篇

好饿的小蛇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