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互动性的教案,学生能够建立互相尊重和协作的关系,具备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教案范文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制作鞭炮的活动中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快乐地参与活动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制作好的鞭炮一串。
2、红色卡纸、麻线、双面胶。
活动重点:
能积极参与制作鞭炮的活动中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自制的红鞭炮,引出课题。
看!这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吗?
二、教师示范。
1、教师演示红鞭炮的制作。
2、教师小结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幼儿制作。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制作炮仗。
2、教师一旁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四、幼儿交流欣赏作品。
1、幼儿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互相欣赏,感受成功的快乐!
2、教师小结讲评,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
小班教案范文篇2
活动设计:林虹
一、设计思路:
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大树妈妈”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光盘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多媒体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二、教师手拿大型树叶扮演大树妈妈,进行表演唱两遍,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做风吹大树状。
(用多媒体光盘放音乐)
三、启发幼儿创编各种树造型。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模仿其中较好的造型动作,边哼音乐边随乐曲做动作。
四、分角色表演。
教师扮大树妈妈,幼儿扮小鸟,小鸟围在大树妈妈身边做鸟飞,睡觉,刮风下雨及依偎大树妈妈的动作。
五、结伴表演。
三、点评:
这个活动是基于幼儿年龄、幼儿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环境、氛围,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表达已知,在设置的几个环节中层层递进,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运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还运用生生互动,促使幼儿互相传递信息,互相感染情绪,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小班教案范文篇3
设计意图:
棉花、蚕豆是农村常见的乡土资源,所以本次活动选择这两个材料组织本次活动。由于小班幼儿的手指灵活度不高,对于一些粘贴的美术活动很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选择了让幼儿进行粘贴棉花和蚕豆。希望可以又环保,又能做出美丽的作品,还能发挥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粘贴的.乐趣能够细心的进行粘贴,通过粘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动手将棉花粘贴在纸上。
活动难点:
能够将棉花在黑线内粘满,不超出线。
活动准备:
物质:棉花、蚕豆、浆糊、抹布、画好芭蕾舞娃娃的纸、课件。
经验:对芭蕾舞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材料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分别出示棉花和蚕豆(棉花、牙签)
2. 师:棉花和蚕豆都有什么用那?(棉花可以做冬天的衣服,蚕豆能吃。)
3. 师:谁来猜猜老师今天要用棉花和蚕豆做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4. 小结:我们可以用棉花和蚕豆做粘贴画。
二、教师示范,幼儿仔细观察
1. 出示《芭蕾舞娃娃》一幅,师:这是老师刚刚粘好的画,我们看看吧!
提问:这是什么呀?(一位跳芭蕾舞的演员)我们叫她芭蕾舞娃娃
2. 师:这幅画是怎么粘贴的啊?幼儿仔细观察回答
蚕豆:头部
棉花:头饰、衣服
3.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要用到哪些材料?
教师出示材料(棉花、蚕豆、浆糊、抹布、画好芭蕾舞娃娃的纸)带领幼儿认识。
4.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是怎么粘贴的啊?
教师示范:①蘸些浆糊涂在头部,手擦干净,把蚕豆粘贴在上面
②在头饰处涂些浆糊,手擦干净,取一些棉花粘贴上去
③在裙子处涂些浆糊,手擦干净,取一些棉花一点一点粘贴上去
5.小结:芭蕾舞娃娃穿上衣服真漂亮。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 师: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吗?
2. 讲解注意事项:①浆糊不要蘸太多
②画面要保持整洁
③棉花不要拿太多
3.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点评作品
1. 师:好了的把画给老师贴起来
教师按动作排列粘贴
2. 师:哪个是你做的?她在做什么动作?请你也来学一学。
小班教案范文篇4
活动准备: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 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 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
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 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 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 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
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 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 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 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 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幼儿按大小头饰分成两组,分别跑过长短两座“桥”大花去拿树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树上的小果子,再分别到玩具娃娃的前边与后边。 教师讲评,表扬活动认真的幼儿.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班教案范文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
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练习双膝着地往前爬的能力及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实物葫芦若干、垫子、小筐、葫芦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葫芦娃的歌,引出课题。
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的葫芦成熟了,我们去帮忙吧。可是去的.路上要过一个小山坡,小朋友一定要爬过去,记住了吗”?教师说完,小朋友分成两队跑到“小山坡”前停下来,然后爬过去把葫芦运回来放在小筐里,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继续。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过山坡时一定要双膝着地爬过去,小朋友一次只能运一个葫芦。
4、让个别幼儿示范游戏玩法。
5、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强调游戏规则。
6、教师。
小班教案范文推荐6篇相关文章: